"

大家都知道《水滸傳》的一百〇八將,從天魁星呼保義宋江一直排到地狗星金毛犬段景住,是百回本《水滸傳》的第七十一回《忠義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記載的,說的是梁山一百〇八名好漢分別對應天上一百零八座星辰。不過我們也知道,《水滸傳》是典型的“世代累積型”小說,並非經歷一時一人之手。那麼,是否還有其它排列方式呢?

宋江起義在歷史上確實有原型,但並不是像《水滸傳》描寫的這樣,幾萬人在梁山泊建立革命根據地,而是在今天江蘇、山東、河南、河北、安徽等地一直打游擊戰。北宋末年詩人李若水的《捕盜偶成》和將軍折可存的《宋故武功大夫河東第二將折公墓誌銘》都提到宋江起義,這是當時人的一手資料,可信度極高,特別是《捕盜偶成》明確提到“三十六人同拜爵”。

"

大家都知道《水滸傳》的一百〇八將,從天魁星呼保義宋江一直排到地狗星金毛犬段景住,是百回本《水滸傳》的第七十一回《忠義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記載的,說的是梁山一百〇八名好漢分別對應天上一百零八座星辰。不過我們也知道,《水滸傳》是典型的“世代累積型”小說,並非經歷一時一人之手。那麼,是否還有其它排列方式呢?

宋江起義在歷史上確實有原型,但並不是像《水滸傳》描寫的這樣,幾萬人在梁山泊建立革命根據地,而是在今天江蘇、山東、河南、河北、安徽等地一直打游擊戰。北宋末年詩人李若水的《捕盜偶成》和將軍折可存的《宋故武功大夫河東第二將折公墓誌銘》都提到宋江起義,這是當時人的一手資料,可信度極高,特別是《捕盜偶成》明確提到“三十六人同拜爵”。

梁山好漢排名不止有《水滸傳》:孫立位列天罡數,一丈青原是男人

南宋初年的《東都事略》以及元代的《宋史》,也均提到“宋江三十六人”,看來,宋江集團為首的應該就是三十六個頭目,但是除了宋江是首領之外,其他三十五人的姓名、次序、綽號、職務均未提到。南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提到有個宋江之黨的史斌在公元1127年兩宋之交趁機叛亂,於陝西興州稱帝,但在次年就被名將吳玠攻殺。這個史斌,有學者認為是九紋龍史進的原型。

然而在南宋龔開的《宋江三十六人贊》裡,宋江等三十六人的名字就齊全了,記載了每人的姓名、綽號、讚語。相對於《水滸傳》石碑所刻的一百〇八將,《宋江三十六人贊》沒有公孫勝,但卻有晁蓋,還記錄了一個不參與排名的“一丈青李橫”,同時燕青的讚語也是“一丈青”。其他人物姓名大同小異,排名差別較大。綽號亦有個別不同,比如董平是“一直撞”,劉唐是“尺八腿”,“雙槍將”“赤發鬼”當是諧音轉變。

"

大家都知道《水滸傳》的一百〇八將,從天魁星呼保義宋江一直排到地狗星金毛犬段景住,是百回本《水滸傳》的第七十一回《忠義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記載的,說的是梁山一百〇八名好漢分別對應天上一百零八座星辰。不過我們也知道,《水滸傳》是典型的“世代累積型”小說,並非經歷一時一人之手。那麼,是否還有其它排列方式呢?

宋江起義在歷史上確實有原型,但並不是像《水滸傳》描寫的這樣,幾萬人在梁山泊建立革命根據地,而是在今天江蘇、山東、河南、河北、安徽等地一直打游擊戰。北宋末年詩人李若水的《捕盜偶成》和將軍折可存的《宋故武功大夫河東第二將折公墓誌銘》都提到宋江起義,這是當時人的一手資料,可信度極高,特別是《捕盜偶成》明確提到“三十六人同拜爵”。

梁山好漢排名不止有《水滸傳》:孫立位列天罡數,一丈青原是男人

南宋初年的《東都事略》以及元代的《宋史》,也均提到“宋江三十六人”,看來,宋江集團為首的應該就是三十六個頭目,但是除了宋江是首領之外,其他三十五人的姓名、次序、綽號、職務均未提到。南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提到有個宋江之黨的史斌在公元1127年兩宋之交趁機叛亂,於陝西興州稱帝,但在次年就被名將吳玠攻殺。這個史斌,有學者認為是九紋龍史進的原型。

然而在南宋龔開的《宋江三十六人贊》裡,宋江等三十六人的名字就齊全了,記載了每人的姓名、綽號、讚語。相對於《水滸傳》石碑所刻的一百〇八將,《宋江三十六人贊》沒有公孫勝,但卻有晁蓋,還記錄了一個不參與排名的“一丈青李橫”,同時燕青的讚語也是“一丈青”。其他人物姓名大同小異,排名差別較大。綽號亦有個別不同,比如董平是“一直撞”,劉唐是“尺八腿”,“雙槍將”“赤發鬼”當是諧音轉變。

梁山好漢排名不止有《水滸傳》:孫立位列天罡數,一丈青原是男人

從讚語可以一窺其外號由來。比如宋江在《水滸傳》更多是被叫“及時雨”,為何在石碑上卻只稱“呼保義”,“呼保義”何解?《宋江三十六人贊》對呼保義宋江的讚語就是“不稱假王,而呼保義,豈若狂卓,專犯忌諱”,可見,宋江不稱王而自稱保義,所以才被叫“呼保義”。“保義”指的應該是宋徽宗時的下級軍官“保義郎”,所以“及時雨”的綽號是後起的。

到了元代的《大宋宣和遺事》裡就有了變化,首先宋江不計入三十六人的排名,此時公孫勝已經加入了;然後解珍、解寶也不見了,而孫立和杜千卻亂入了。然後人物的綽號、姓名也都差不多,從中也可以發現一些《水滸傳》素材的出處,比如《水滸傳》的吳用又叫吳學究、吳加亮,而在《宋江三十六人贊》就叫吳學究,在《大宋宣和遺事》里正是叫吳加亮。排名仍然出入較大。

"

大家都知道《水滸傳》的一百〇八將,從天魁星呼保義宋江一直排到地狗星金毛犬段景住,是百回本《水滸傳》的第七十一回《忠義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記載的,說的是梁山一百〇八名好漢分別對應天上一百零八座星辰。不過我們也知道,《水滸傳》是典型的“世代累積型”小說,並非經歷一時一人之手。那麼,是否還有其它排列方式呢?

宋江起義在歷史上確實有原型,但並不是像《水滸傳》描寫的這樣,幾萬人在梁山泊建立革命根據地,而是在今天江蘇、山東、河南、河北、安徽等地一直打游擊戰。北宋末年詩人李若水的《捕盜偶成》和將軍折可存的《宋故武功大夫河東第二將折公墓誌銘》都提到宋江起義,這是當時人的一手資料,可信度極高,特別是《捕盜偶成》明確提到“三十六人同拜爵”。

梁山好漢排名不止有《水滸傳》:孫立位列天罡數,一丈青原是男人

南宋初年的《東都事略》以及元代的《宋史》,也均提到“宋江三十六人”,看來,宋江集團為首的應該就是三十六個頭目,但是除了宋江是首領之外,其他三十五人的姓名、次序、綽號、職務均未提到。南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提到有個宋江之黨的史斌在公元1127年兩宋之交趁機叛亂,於陝西興州稱帝,但在次年就被名將吳玠攻殺。這個史斌,有學者認為是九紋龍史進的原型。

然而在南宋龔開的《宋江三十六人贊》裡,宋江等三十六人的名字就齊全了,記載了每人的姓名、綽號、讚語。相對於《水滸傳》石碑所刻的一百〇八將,《宋江三十六人贊》沒有公孫勝,但卻有晁蓋,還記錄了一個不參與排名的“一丈青李橫”,同時燕青的讚語也是“一丈青”。其他人物姓名大同小異,排名差別較大。綽號亦有個別不同,比如董平是“一直撞”,劉唐是“尺八腿”,“雙槍將”“赤發鬼”當是諧音轉變。

梁山好漢排名不止有《水滸傳》:孫立位列天罡數,一丈青原是男人

從讚語可以一窺其外號由來。比如宋江在《水滸傳》更多是被叫“及時雨”,為何在石碑上卻只稱“呼保義”,“呼保義”何解?《宋江三十六人贊》對呼保義宋江的讚語就是“不稱假王,而呼保義,豈若狂卓,專犯忌諱”,可見,宋江不稱王而自稱保義,所以才被叫“呼保義”。“保義”指的應該是宋徽宗時的下級軍官“保義郎”,所以“及時雨”的綽號是後起的。

到了元代的《大宋宣和遺事》裡就有了變化,首先宋江不計入三十六人的排名,此時公孫勝已經加入了;然後解珍、解寶也不見了,而孫立和杜千卻亂入了。然後人物的綽號、姓名也都差不多,從中也可以發現一些《水滸傳》素材的出處,比如《水滸傳》的吳用又叫吳學究、吳加亮,而在《宋江三十六人贊》就叫吳學究,在《大宋宣和遺事》里正是叫吳加亮。排名仍然出入較大。

梁山好漢排名不止有《水滸傳》:孫立位列天罡數,一丈青原是男人

大約在明代才有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說法,明人郎瑛《七修類稿》說“但貫中欲成其書,以三十六為天罡,添地煞七十二人之名”,而《七修類稿》也給出了三十六人的另外一個版本。相比《水滸傳》少了公孫勝和林沖,多了晁蓋和孫立,宋江本人也計入三十六人。《七修類稿》只簡單列舉了三十六人的姓名,沒有記錄綽號,名次也與《水滸傳》有所不同。

還有就是明人朱有墩的《誠齋樂府》。這個版本的三十六人相比《水滸傳》多出杜千、孫立和晁蓋,沒有解珍和解寶,宋江和魯智深不計入排名,所以實際排名只有三十五人。這三十五人連同魯智深也都有綽號。整體來看,《誠齋樂府》和《七修類稿》的人物綽號、姓名更接近《大宋宣和遺事》,而與《水滸傳》頗有不同。

"

大家都知道《水滸傳》的一百〇八將,從天魁星呼保義宋江一直排到地狗星金毛犬段景住,是百回本《水滸傳》的第七十一回《忠義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記載的,說的是梁山一百〇八名好漢分別對應天上一百零八座星辰。不過我們也知道,《水滸傳》是典型的“世代累積型”小說,並非經歷一時一人之手。那麼,是否還有其它排列方式呢?

宋江起義在歷史上確實有原型,但並不是像《水滸傳》描寫的這樣,幾萬人在梁山泊建立革命根據地,而是在今天江蘇、山東、河南、河北、安徽等地一直打游擊戰。北宋末年詩人李若水的《捕盜偶成》和將軍折可存的《宋故武功大夫河東第二將折公墓誌銘》都提到宋江起義,這是當時人的一手資料,可信度極高,特別是《捕盜偶成》明確提到“三十六人同拜爵”。

梁山好漢排名不止有《水滸傳》:孫立位列天罡數,一丈青原是男人

南宋初年的《東都事略》以及元代的《宋史》,也均提到“宋江三十六人”,看來,宋江集團為首的應該就是三十六個頭目,但是除了宋江是首領之外,其他三十五人的姓名、次序、綽號、職務均未提到。南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提到有個宋江之黨的史斌在公元1127年兩宋之交趁機叛亂,於陝西興州稱帝,但在次年就被名將吳玠攻殺。這個史斌,有學者認為是九紋龍史進的原型。

然而在南宋龔開的《宋江三十六人贊》裡,宋江等三十六人的名字就齊全了,記載了每人的姓名、綽號、讚語。相對於《水滸傳》石碑所刻的一百〇八將,《宋江三十六人贊》沒有公孫勝,但卻有晁蓋,還記錄了一個不參與排名的“一丈青李橫”,同時燕青的讚語也是“一丈青”。其他人物姓名大同小異,排名差別較大。綽號亦有個別不同,比如董平是“一直撞”,劉唐是“尺八腿”,“雙槍將”“赤發鬼”當是諧音轉變。

梁山好漢排名不止有《水滸傳》:孫立位列天罡數,一丈青原是男人

從讚語可以一窺其外號由來。比如宋江在《水滸傳》更多是被叫“及時雨”,為何在石碑上卻只稱“呼保義”,“呼保義”何解?《宋江三十六人贊》對呼保義宋江的讚語就是“不稱假王,而呼保義,豈若狂卓,專犯忌諱”,可見,宋江不稱王而自稱保義,所以才被叫“呼保義”。“保義”指的應該是宋徽宗時的下級軍官“保義郎”,所以“及時雨”的綽號是後起的。

到了元代的《大宋宣和遺事》裡就有了變化,首先宋江不計入三十六人的排名,此時公孫勝已經加入了;然後解珍、解寶也不見了,而孫立和杜千卻亂入了。然後人物的綽號、姓名也都差不多,從中也可以發現一些《水滸傳》素材的出處,比如《水滸傳》的吳用又叫吳學究、吳加亮,而在《宋江三十六人贊》就叫吳學究,在《大宋宣和遺事》里正是叫吳加亮。排名仍然出入較大。

梁山好漢排名不止有《水滸傳》:孫立位列天罡數,一丈青原是男人

大約在明代才有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說法,明人郎瑛《七修類稿》說“但貫中欲成其書,以三十六為天罡,添地煞七十二人之名”,而《七修類稿》也給出了三十六人的另外一個版本。相比《水滸傳》少了公孫勝和林沖,多了晁蓋和孫立,宋江本人也計入三十六人。《七修類稿》只簡單列舉了三十六人的姓名,沒有記錄綽號,名次也與《水滸傳》有所不同。

還有就是明人朱有墩的《誠齋樂府》。這個版本的三十六人相比《水滸傳》多出杜千、孫立和晁蓋,沒有解珍和解寶,宋江和魯智深不計入排名,所以實際排名只有三十五人。這三十五人連同魯智深也都有綽號。整體來看,《誠齋樂府》和《七修類稿》的人物綽號、姓名更接近《大宋宣和遺事》,而與《水滸傳》頗有不同。

梁山好漢排名不止有《水滸傳》:孫立位列天罡數,一丈青原是男人

值得一提是當時流傳的桌遊——葉子戲,也可以一窺梁山好漢的排名。葉子戲大概是唐朝誕生的一種紙牌遊戲,明清之際特別盛行,直到今天仍有不少老人熱衷玩耍。明人陸容《菽園雜記》記載了二十位好漢的姓名、綽號、面值,雖然沒有完整的三十六人,但面值大致可以反映這二十人的排名次序,最高的是“呼保義宋江,萬萬貫”,最低的是“浪子燕青,一萬貫”。

這個數額明顯只是紙牌的面值,但清人王士禎《居易錄》引用了一份張叔夜的《招安梁山泊榜文》,張叔夜正是平定宋江起義的北宋海州知州,這份榜文提到捉拿宋江賞錢萬萬貫,李進義百萬貫,關勝、呼延綽、柴進、武松十萬貫、董平、李進五萬貫。據《文獻通考》,宋徽宗宣和元年全國稅收還不到二十萬,可見這份清代出現的榜文毫無疑問是惡搞,來源就是明代的葉子戲面值。

"

大家都知道《水滸傳》的一百〇八將,從天魁星呼保義宋江一直排到地狗星金毛犬段景住,是百回本《水滸傳》的第七十一回《忠義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記載的,說的是梁山一百〇八名好漢分別對應天上一百零八座星辰。不過我們也知道,《水滸傳》是典型的“世代累積型”小說,並非經歷一時一人之手。那麼,是否還有其它排列方式呢?

宋江起義在歷史上確實有原型,但並不是像《水滸傳》描寫的這樣,幾萬人在梁山泊建立革命根據地,而是在今天江蘇、山東、河南、河北、安徽等地一直打游擊戰。北宋末年詩人李若水的《捕盜偶成》和將軍折可存的《宋故武功大夫河東第二將折公墓誌銘》都提到宋江起義,這是當時人的一手資料,可信度極高,特別是《捕盜偶成》明確提到“三十六人同拜爵”。

梁山好漢排名不止有《水滸傳》:孫立位列天罡數,一丈青原是男人

南宋初年的《東都事略》以及元代的《宋史》,也均提到“宋江三十六人”,看來,宋江集團為首的應該就是三十六個頭目,但是除了宋江是首領之外,其他三十五人的姓名、次序、綽號、職務均未提到。南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提到有個宋江之黨的史斌在公元1127年兩宋之交趁機叛亂,於陝西興州稱帝,但在次年就被名將吳玠攻殺。這個史斌,有學者認為是九紋龍史進的原型。

然而在南宋龔開的《宋江三十六人贊》裡,宋江等三十六人的名字就齊全了,記載了每人的姓名、綽號、讚語。相對於《水滸傳》石碑所刻的一百〇八將,《宋江三十六人贊》沒有公孫勝,但卻有晁蓋,還記錄了一個不參與排名的“一丈青李橫”,同時燕青的讚語也是“一丈青”。其他人物姓名大同小異,排名差別較大。綽號亦有個別不同,比如董平是“一直撞”,劉唐是“尺八腿”,“雙槍將”“赤發鬼”當是諧音轉變。

梁山好漢排名不止有《水滸傳》:孫立位列天罡數,一丈青原是男人

從讚語可以一窺其外號由來。比如宋江在《水滸傳》更多是被叫“及時雨”,為何在石碑上卻只稱“呼保義”,“呼保義”何解?《宋江三十六人贊》對呼保義宋江的讚語就是“不稱假王,而呼保義,豈若狂卓,專犯忌諱”,可見,宋江不稱王而自稱保義,所以才被叫“呼保義”。“保義”指的應該是宋徽宗時的下級軍官“保義郎”,所以“及時雨”的綽號是後起的。

到了元代的《大宋宣和遺事》裡就有了變化,首先宋江不計入三十六人的排名,此時公孫勝已經加入了;然後解珍、解寶也不見了,而孫立和杜千卻亂入了。然後人物的綽號、姓名也都差不多,從中也可以發現一些《水滸傳》素材的出處,比如《水滸傳》的吳用又叫吳學究、吳加亮,而在《宋江三十六人贊》就叫吳學究,在《大宋宣和遺事》里正是叫吳加亮。排名仍然出入較大。

梁山好漢排名不止有《水滸傳》:孫立位列天罡數,一丈青原是男人

大約在明代才有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說法,明人郎瑛《七修類稿》說“但貫中欲成其書,以三十六為天罡,添地煞七十二人之名”,而《七修類稿》也給出了三十六人的另外一個版本。相比《水滸傳》少了公孫勝和林沖,多了晁蓋和孫立,宋江本人也計入三十六人。《七修類稿》只簡單列舉了三十六人的姓名,沒有記錄綽號,名次也與《水滸傳》有所不同。

還有就是明人朱有墩的《誠齋樂府》。這個版本的三十六人相比《水滸傳》多出杜千、孫立和晁蓋,沒有解珍和解寶,宋江和魯智深不計入排名,所以實際排名只有三十五人。這三十五人連同魯智深也都有綽號。整體來看,《誠齋樂府》和《七修類稿》的人物綽號、姓名更接近《大宋宣和遺事》,而與《水滸傳》頗有不同。

梁山好漢排名不止有《水滸傳》:孫立位列天罡數,一丈青原是男人

值得一提是當時流傳的桌遊——葉子戲,也可以一窺梁山好漢的排名。葉子戲大概是唐朝誕生的一種紙牌遊戲,明清之際特別盛行,直到今天仍有不少老人熱衷玩耍。明人陸容《菽園雜記》記載了二十位好漢的姓名、綽號、面值,雖然沒有完整的三十六人,但面值大致可以反映這二十人的排名次序,最高的是“呼保義宋江,萬萬貫”,最低的是“浪子燕青,一萬貫”。

這個數額明顯只是紙牌的面值,但清人王士禎《居易錄》引用了一份張叔夜的《招安梁山泊榜文》,張叔夜正是平定宋江起義的北宋海州知州,這份榜文提到捉拿宋江賞錢萬萬貫,李進義百萬貫,關勝、呼延綽、柴進、武松十萬貫、董平、李進五萬貫。據《文獻通考》,宋徽宗宣和元年全國稅收還不到二十萬,可見這份清代出現的榜文毫無疑問是惡搞,來源就是明代的葉子戲面值。

梁山好漢排名不止有《水滸傳》:孫立位列天罡數,一丈青原是男人

以上梳理歷代文獻中對梁山好漢的排名,我們更加可以確定,百回本《水滸傳》只是水滸故事的一個經典文本,但既不是最早的,也不是最晚的。作為世代累積型小說,放在整個演變系統下考察,才能更加深刻理解其內涵所在。

參考文獻:

寧稼雨:《〈水滸傳〉趣談與索解》

餘嘉錫:《宋江三十六人考實》

(日)佐竹靖彥:《梁山泊——〈水滸傳〉一〇八名豪傑》


作者林屋公子,文史作家,主攻先秦秦漢史。出版著作《先秦古國志》《先秦古國志之吳越春秋》《山海經全畫集》三種,作品散見於《國家人文歷史》、網易歷史頻道等紙刊媒體。感謝閱讀,歡迎關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