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喂入水稻收穫機保衛戰即將打響,值得期待'

"

在風雲激盪的國內農機市場上,半喂入水稻聯合收穫機曾經也是稱霸江湖10年的產品,在全喂入機型崛起之後,其光芒才被遮掩,經過近10年時間的沉潛,國內半喂入水稻聯合收穫機已有再次振興的跡象。

行業大佬加快佈局

國內半喂入聯合收穫機行業,久保田、洋馬和井關3大日系品牌仍擁有絕對的競爭實力,雖然半喂入歷經10年不景氣,但這些企業並未放棄半喂入市場。在日本,半喂入的需求量和保有量遠高於全喂入,對於全喂入在國內的興旺,從日系品牌的角度,有可能被看作是必須的過渡,因此,他們選擇了對半喂入的堅守。

太多的國產品牌放棄了半喂入水稻聯合收穫機,但是仍有一些實力派在暗中佈局。沃得農裝、常州常發、東風農機,這3家都是在拖拉機、動力機械領域的佼佼者,他們都是在半喂入跌到谷底的時候進來的,說明他們看好半喂入的未來,且有打持久戰的資本。據說插秧機行業某國產知名品牌也在暗中佈局半喂入水稻聯合收穫機。

整體看,半喂入雖然仍在低谷期,但是卻被農機行業內很多有實力的大佬看好,作為行動派,這些企業已經在技術、產品、市場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半喂入水稻聯合收穫機行業表面平靜,實際暗潮湧動。

半喂入被遺棄,市場競爭不激烈

"

在風雲激盪的國內農機市場上,半喂入水稻聯合收穫機曾經也是稱霸江湖10年的產品,在全喂入機型崛起之後,其光芒才被遮掩,經過近10年時間的沉潛,國內半喂入水稻聯合收穫機已有再次振興的跡象。

行業大佬加快佈局

國內半喂入聯合收穫機行業,久保田、洋馬和井關3大日系品牌仍擁有絕對的競爭實力,雖然半喂入歷經10年不景氣,但這些企業並未放棄半喂入市場。在日本,半喂入的需求量和保有量遠高於全喂入,對於全喂入在國內的興旺,從日系品牌的角度,有可能被看作是必須的過渡,因此,他們選擇了對半喂入的堅守。

太多的國產品牌放棄了半喂入水稻聯合收穫機,但是仍有一些實力派在暗中佈局。沃得農裝、常州常發、東風農機,這3家都是在拖拉機、動力機械領域的佼佼者,他們都是在半喂入跌到谷底的時候進來的,說明他們看好半喂入的未來,且有打持久戰的資本。據說插秧機行業某國產知名品牌也在暗中佈局半喂入水稻聯合收穫機。

整體看,半喂入雖然仍在低谷期,但是卻被農機行業內很多有實力的大佬看好,作為行動派,這些企業已經在技術、產品、市場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半喂入水稻聯合收穫機行業表面平靜,實際暗潮湧動。

半喂入被遺棄,市場競爭不激烈

半喂入水稻收穫機保衛戰即將打響,值得期待

在國內農機領域,一個細分市場的規模大小和需求的容量決定著企業的數量,行業規模小、無利可圖就不會有大量的跟隨者進入。

2012年,國內半喂入水稻聯合收穫機行業企業數量最多,當時半喂入水稻聯合收穫機行業如日中天,年需求量超過1.5萬臺,行業產值近50億元。之後在全喂入的強替代之下,半喂入一路走下坡路,企業也快速退出,其中大多數是國產品牌和韓國品牌。

"

在風雲激盪的國內農機市場上,半喂入水稻聯合收穫機曾經也是稱霸江湖10年的產品,在全喂入機型崛起之後,其光芒才被遮掩,經過近10年時間的沉潛,國內半喂入水稻聯合收穫機已有再次振興的跡象。

行業大佬加快佈局

國內半喂入聯合收穫機行業,久保田、洋馬和井關3大日系品牌仍擁有絕對的競爭實力,雖然半喂入歷經10年不景氣,但這些企業並未放棄半喂入市場。在日本,半喂入的需求量和保有量遠高於全喂入,對於全喂入在國內的興旺,從日系品牌的角度,有可能被看作是必須的過渡,因此,他們選擇了對半喂入的堅守。

太多的國產品牌放棄了半喂入水稻聯合收穫機,但是仍有一些實力派在暗中佈局。沃得農裝、常州常發、東風農機,這3家都是在拖拉機、動力機械領域的佼佼者,他們都是在半喂入跌到谷底的時候進來的,說明他們看好半喂入的未來,且有打持久戰的資本。據說插秧機行業某國產知名品牌也在暗中佈局半喂入水稻聯合收穫機。

整體看,半喂入雖然仍在低谷期,但是卻被農機行業內很多有實力的大佬看好,作為行動派,這些企業已經在技術、產品、市場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半喂入水稻聯合收穫機行業表面平靜,實際暗潮湧動。

半喂入被遺棄,市場競爭不激烈

半喂入水稻收穫機保衛戰即將打響,值得期待

在國內農機領域,一個細分市場的規模大小和需求的容量決定著企業的數量,行業規模小、無利可圖就不會有大量的跟隨者進入。

2012年,國內半喂入水稻聯合收穫機行業企業數量最多,當時半喂入水稻聯合收穫機行業如日中天,年需求量超過1.5萬臺,行業產值近50億元。之後在全喂入的強替代之下,半喂入一路走下坡路,企業也快速退出,其中大多數是國產品牌和韓國品牌。

半喂入水稻收穫機保衛戰即將打響,值得期待

國內半喂入水稻聯合收穫機生產企業變化趨勢

2018年的國內半喂入水稻聯合收穫機行業,在農機補貼系統公開的數據中,只能找到10家公司的有效數據。而同期的全喂入生產企業有63家,實現了5萬多臺的銷量,但半喂入只有2500多臺,是全喂入的5%,也難怪只有10家企業,且有4家企業銷量是個位數,極有可能是在處理歷史庫存。

從競爭形勢看,無論是日系品牌,還是銷售量為個位數的企業,都沒有進行太多的市場推廣,銷售是市場的自然需求形成的。

"

在風雲激盪的國內農機市場上,半喂入水稻聯合收穫機曾經也是稱霸江湖10年的產品,在全喂入機型崛起之後,其光芒才被遮掩,經過近10年時間的沉潛,國內半喂入水稻聯合收穫機已有再次振興的跡象。

行業大佬加快佈局

國內半喂入聯合收穫機行業,久保田、洋馬和井關3大日系品牌仍擁有絕對的競爭實力,雖然半喂入歷經10年不景氣,但這些企業並未放棄半喂入市場。在日本,半喂入的需求量和保有量遠高於全喂入,對於全喂入在國內的興旺,從日系品牌的角度,有可能被看作是必須的過渡,因此,他們選擇了對半喂入的堅守。

太多的國產品牌放棄了半喂入水稻聯合收穫機,但是仍有一些實力派在暗中佈局。沃得農裝、常州常發、東風農機,這3家都是在拖拉機、動力機械領域的佼佼者,他們都是在半喂入跌到谷底的時候進來的,說明他們看好半喂入的未來,且有打持久戰的資本。據說插秧機行業某國產知名品牌也在暗中佈局半喂入水稻聯合收穫機。

整體看,半喂入雖然仍在低谷期,但是卻被農機行業內很多有實力的大佬看好,作為行動派,這些企業已經在技術、產品、市場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半喂入水稻聯合收穫機行業表面平靜,實際暗潮湧動。

半喂入被遺棄,市場競爭不激烈

半喂入水稻收穫機保衛戰即將打響,值得期待

在國內農機領域,一個細分市場的規模大小和需求的容量決定著企業的數量,行業規模小、無利可圖就不會有大量的跟隨者進入。

2012年,國內半喂入水稻聯合收穫機行業企業數量最多,當時半喂入水稻聯合收穫機行業如日中天,年需求量超過1.5萬臺,行業產值近50億元。之後在全喂入的強替代之下,半喂入一路走下坡路,企業也快速退出,其中大多數是國產品牌和韓國品牌。

半喂入水稻收穫機保衛戰即將打響,值得期待

國內半喂入水稻聯合收穫機生產企業變化趨勢

2018年的國內半喂入水稻聯合收穫機行業,在農機補貼系統公開的數據中,只能找到10家公司的有效數據。而同期的全喂入生產企業有63家,實現了5萬多臺的銷量,但半喂入只有2500多臺,是全喂入的5%,也難怪只有10家企業,且有4家企業銷量是個位數,極有可能是在處理歷史庫存。

從競爭形勢看,無論是日系品牌,還是銷售量為個位數的企業,都沒有進行太多的市場推廣,銷售是市場的自然需求形成的。

半喂入水稻收穫機保衛戰即將打響,值得期待

國內半喂入水稻聯合收穫機行業市場格局

差異競爭明顯,隱藏反攻能量

沃得在半喂入的暗暗發力,星光農機的高調入局,日資的長期堅守,加上近期激進的產品策略,都在指向一個明確的信號:半喂入水稻聯合收穫機要二次爆發!

作為非常具備個性化的農機,半喂入有非常強的差異化競爭特點,而這些特點,正是其捲土重來的資本!

1. 秸稈還田被質疑,綜合利用引發對半喂入的剛性需求

全喂入聯合收穫機和半喂入聯合收穫機的最大區別是全喂入將全稈喂入脫粒機構;而半喂入割臺切割下來的作物僅穗頭部進入脫粒滾筒脫粒,作物的莖稈則會完整保留。全喂入和半喂入的這種差異決定了不同時期兩種收穫機的發展。

近10年,對全喂入和半喂入影響最大的外部因素,一是農業生產規模化,二是秸稈綜合利用政策。全喂入的快速發展主要是規模化農業生產和秸稈還田政策的拉動,因為全喂入結構方面的優勢使其能向大型化發展,並且收割速度快,全稈收穫之後粉碎裝置把秸稈打碎還田。

秸稈還田是為了增加土壤的有機質,同時減少秸稈焚燒造成的環境汙染。但是秸稈直接還田的弊端在近兩年逐漸顯現,具體表現為將病菌埋在地下,容易誘發下茬作物再生病害;秸稈量太多,腐熟速度慢,將會影響下茬作物發芽、生根等。

"

在風雲激盪的國內農機市場上,半喂入水稻聯合收穫機曾經也是稱霸江湖10年的產品,在全喂入機型崛起之後,其光芒才被遮掩,經過近10年時間的沉潛,國內半喂入水稻聯合收穫機已有再次振興的跡象。

行業大佬加快佈局

國內半喂入聯合收穫機行業,久保田、洋馬和井關3大日系品牌仍擁有絕對的競爭實力,雖然半喂入歷經10年不景氣,但這些企業並未放棄半喂入市場。在日本,半喂入的需求量和保有量遠高於全喂入,對於全喂入在國內的興旺,從日系品牌的角度,有可能被看作是必須的過渡,因此,他們選擇了對半喂入的堅守。

太多的國產品牌放棄了半喂入水稻聯合收穫機,但是仍有一些實力派在暗中佈局。沃得農裝、常州常發、東風農機,這3家都是在拖拉機、動力機械領域的佼佼者,他們都是在半喂入跌到谷底的時候進來的,說明他們看好半喂入的未來,且有打持久戰的資本。據說插秧機行業某國產知名品牌也在暗中佈局半喂入水稻聯合收穫機。

整體看,半喂入雖然仍在低谷期,但是卻被農機行業內很多有實力的大佬看好,作為行動派,這些企業已經在技術、產品、市場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半喂入水稻聯合收穫機行業表面平靜,實際暗潮湧動。

半喂入被遺棄,市場競爭不激烈

半喂入水稻收穫機保衛戰即將打響,值得期待

在國內農機領域,一個細分市場的規模大小和需求的容量決定著企業的數量,行業規模小、無利可圖就不會有大量的跟隨者進入。

2012年,國內半喂入水稻聯合收穫機行業企業數量最多,當時半喂入水稻聯合收穫機行業如日中天,年需求量超過1.5萬臺,行業產值近50億元。之後在全喂入的強替代之下,半喂入一路走下坡路,企業也快速退出,其中大多數是國產品牌和韓國品牌。

半喂入水稻收穫機保衛戰即將打響,值得期待

國內半喂入水稻聯合收穫機生產企業變化趨勢

2018年的國內半喂入水稻聯合收穫機行業,在農機補貼系統公開的數據中,只能找到10家公司的有效數據。而同期的全喂入生產企業有63家,實現了5萬多臺的銷量,但半喂入只有2500多臺,是全喂入的5%,也難怪只有10家企業,且有4家企業銷量是個位數,極有可能是在處理歷史庫存。

從競爭形勢看,無論是日系品牌,還是銷售量為個位數的企業,都沒有進行太多的市場推廣,銷售是市場的自然需求形成的。

半喂入水稻收穫機保衛戰即將打響,值得期待

國內半喂入水稻聯合收穫機行業市場格局

差異競爭明顯,隱藏反攻能量

沃得在半喂入的暗暗發力,星光農機的高調入局,日資的長期堅守,加上近期激進的產品策略,都在指向一個明確的信號:半喂入水稻聯合收穫機要二次爆發!

作為非常具備個性化的農機,半喂入有非常強的差異化競爭特點,而這些特點,正是其捲土重來的資本!

1. 秸稈還田被質疑,綜合利用引發對半喂入的剛性需求

全喂入聯合收穫機和半喂入聯合收穫機的最大區別是全喂入將全稈喂入脫粒機構;而半喂入割臺切割下來的作物僅穗頭部進入脫粒滾筒脫粒,作物的莖稈則會完整保留。全喂入和半喂入的這種差異決定了不同時期兩種收穫機的發展。

近10年,對全喂入和半喂入影響最大的外部因素,一是農業生產規模化,二是秸稈綜合利用政策。全喂入的快速發展主要是規模化農業生產和秸稈還田政策的拉動,因為全喂入結構方面的優勢使其能向大型化發展,並且收割速度快,全稈收穫之後粉碎裝置把秸稈打碎還田。

秸稈還田是為了增加土壤的有機質,同時減少秸稈焚燒造成的環境汙染。但是秸稈直接還田的弊端在近兩年逐漸顯現,具體表現為將病菌埋在地下,容易誘發下茬作物再生病害;秸稈量太多,腐熟速度慢,將會影響下茬作物發芽、生根等。

半喂入水稻收穫機保衛戰即將打響,值得期待

如果水稻秸稈主要用作飼料、有機質和燃料的話,要求在收割時把秸稈完整地保留,而能做到這一點的只有半喂入水稻聯合收穫機,這也讓半喂入聯合收穫機從選擇性需求變成一種剛性的需求,這也是幾個大企業重新看好半喂入水稻收穫機的原因。

當然從收割本身看,半喂入割茬低,更有利於秸稈綜合利用。使用半喂入收割後的田塊,其割茬高度在3~10cm,而全喂入在割茬過低時負荷加重,作業效率會受影響,所以一般留茬高度為10~15cm。

2. 插秧機推廣順利,半喂入使用空間打開

半喂入適合收生長時間一致、穗頭基本在一個高度的水稻,如果收穫時青黃不一,穗頭高低不平,有的直立,有的倒伏的情況下,半喂入收的不乾淨,含雜率高。所以半喂入適合收穫用水稻插秧機移栽的水稻,而不適合收直播或人工撒播的水稻。

事實上發端於日本的半喂入水稻聯合收穫機就是給水稻插秧機配套使用的,從參數上可以看出國內水稻插秧機和半喂入的行距是一致的。

2019年國內水稻機插秧水平已超過50%,在東北、江蘇、浙江等地,水稻插秧機已經普及,在這些地方半喂入水稻聯合收穫機需求在悄悄地增加,對於一些種植大戶或種植高級有機大米的大戶,其收穫時更願意選用半喂入聯合收穫機。

3. 動力消耗少,節省成本,契合消費降級趨勢

非常明顯,無論是裝配的發動機,抑或實際的功耗看,同等級別的機器,半喂入的動力消耗更小,作業成本更低,這正是半喂入的最大優勢。這個特點可以在設計其他農機時大力借鑑。

"

在風雲激盪的國內農機市場上,半喂入水稻聯合收穫機曾經也是稱霸江湖10年的產品,在全喂入機型崛起之後,其光芒才被遮掩,經過近10年時間的沉潛,國內半喂入水稻聯合收穫機已有再次振興的跡象。

行業大佬加快佈局

國內半喂入聯合收穫機行業,久保田、洋馬和井關3大日系品牌仍擁有絕對的競爭實力,雖然半喂入歷經10年不景氣,但這些企業並未放棄半喂入市場。在日本,半喂入的需求量和保有量遠高於全喂入,對於全喂入在國內的興旺,從日系品牌的角度,有可能被看作是必須的過渡,因此,他們選擇了對半喂入的堅守。

太多的國產品牌放棄了半喂入水稻聯合收穫機,但是仍有一些實力派在暗中佈局。沃得農裝、常州常發、東風農機,這3家都是在拖拉機、動力機械領域的佼佼者,他們都是在半喂入跌到谷底的時候進來的,說明他們看好半喂入的未來,且有打持久戰的資本。據說插秧機行業某國產知名品牌也在暗中佈局半喂入水稻聯合收穫機。

整體看,半喂入雖然仍在低谷期,但是卻被農機行業內很多有實力的大佬看好,作為行動派,這些企業已經在技術、產品、市場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半喂入水稻聯合收穫機行業表面平靜,實際暗潮湧動。

半喂入被遺棄,市場競爭不激烈

半喂入水稻收穫機保衛戰即將打響,值得期待

在國內農機領域,一個細分市場的規模大小和需求的容量決定著企業的數量,行業規模小、無利可圖就不會有大量的跟隨者進入。

2012年,國內半喂入水稻聯合收穫機行業企業數量最多,當時半喂入水稻聯合收穫機行業如日中天,年需求量超過1.5萬臺,行業產值近50億元。之後在全喂入的強替代之下,半喂入一路走下坡路,企業也快速退出,其中大多數是國產品牌和韓國品牌。

半喂入水稻收穫機保衛戰即將打響,值得期待

國內半喂入水稻聯合收穫機生產企業變化趨勢

2018年的國內半喂入水稻聯合收穫機行業,在農機補貼系統公開的數據中,只能找到10家公司的有效數據。而同期的全喂入生產企業有63家,實現了5萬多臺的銷量,但半喂入只有2500多臺,是全喂入的5%,也難怪只有10家企業,且有4家企業銷量是個位數,極有可能是在處理歷史庫存。

從競爭形勢看,無論是日系品牌,還是銷售量為個位數的企業,都沒有進行太多的市場推廣,銷售是市場的自然需求形成的。

半喂入水稻收穫機保衛戰即將打響,值得期待

國內半喂入水稻聯合收穫機行業市場格局

差異競爭明顯,隱藏反攻能量

沃得在半喂入的暗暗發力,星光農機的高調入局,日資的長期堅守,加上近期激進的產品策略,都在指向一個明確的信號:半喂入水稻聯合收穫機要二次爆發!

作為非常具備個性化的農機,半喂入有非常強的差異化競爭特點,而這些特點,正是其捲土重來的資本!

1. 秸稈還田被質疑,綜合利用引發對半喂入的剛性需求

全喂入聯合收穫機和半喂入聯合收穫機的最大區別是全喂入將全稈喂入脫粒機構;而半喂入割臺切割下來的作物僅穗頭部進入脫粒滾筒脫粒,作物的莖稈則會完整保留。全喂入和半喂入的這種差異決定了不同時期兩種收穫機的發展。

近10年,對全喂入和半喂入影響最大的外部因素,一是農業生產規模化,二是秸稈綜合利用政策。全喂入的快速發展主要是規模化農業生產和秸稈還田政策的拉動,因為全喂入結構方面的優勢使其能向大型化發展,並且收割速度快,全稈收穫之後粉碎裝置把秸稈打碎還田。

秸稈還田是為了增加土壤的有機質,同時減少秸稈焚燒造成的環境汙染。但是秸稈直接還田的弊端在近兩年逐漸顯現,具體表現為將病菌埋在地下,容易誘發下茬作物再生病害;秸稈量太多,腐熟速度慢,將會影響下茬作物發芽、生根等。

半喂入水稻收穫機保衛戰即將打響,值得期待

如果水稻秸稈主要用作飼料、有機質和燃料的話,要求在收割時把秸稈完整地保留,而能做到這一點的只有半喂入水稻聯合收穫機,這也讓半喂入聯合收穫機從選擇性需求變成一種剛性的需求,這也是幾個大企業重新看好半喂入水稻收穫機的原因。

當然從收割本身看,半喂入割茬低,更有利於秸稈綜合利用。使用半喂入收割後的田塊,其割茬高度在3~10cm,而全喂入在割茬過低時負荷加重,作業效率會受影響,所以一般留茬高度為10~15cm。

2. 插秧機推廣順利,半喂入使用空間打開

半喂入適合收生長時間一致、穗頭基本在一個高度的水稻,如果收穫時青黃不一,穗頭高低不平,有的直立,有的倒伏的情況下,半喂入收的不乾淨,含雜率高。所以半喂入適合收穫用水稻插秧機移栽的水稻,而不適合收直播或人工撒播的水稻。

事實上發端於日本的半喂入水稻聯合收穫機就是給水稻插秧機配套使用的,從參數上可以看出國內水稻插秧機和半喂入的行距是一致的。

2019年國內水稻機插秧水平已超過50%,在東北、江蘇、浙江等地,水稻插秧機已經普及,在這些地方半喂入水稻聯合收穫機需求在悄悄地增加,對於一些種植大戶或種植高級有機大米的大戶,其收穫時更願意選用半喂入聯合收穫機。

3. 動力消耗少,節省成本,契合消費降級趨勢

非常明顯,無論是裝配的發動機,抑或實際的功耗看,同等級別的機器,半喂入的動力消耗更小,作業成本更低,這正是半喂入的最大優勢。這個特點可以在設計其他農機時大力借鑑。

半喂入水稻收穫機保衛戰即將打響,值得期待

4. 收的稻穀品質好,符合人們生活品質提高的趨勢

半喂入收穫的稻穀之所以品質好,至少有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可以適時提前收穫,避免收穫晚的黴變;二是半喂入收穫的稻穀破損率低;三是含雜率低,在後期加工時稻穀受汙染的機率小。

所以用半喂入收的水稻加工出的大米更受人們的喜愛,一些種高端水稻的農戶更願意選用半喂入收割機。

5. 早收穫,早上市,搶佔先機

半喂入可以提前約一週時間收穫,而且不受水稻上露水的影響,因此一天的作業時間也比全喂入多4~6h。

收的時間早,一天又能多幹活,因此稻穀可以提前上市,搶佔先機。

6. 速度和效率不斷提升,與全喂入的差距縮小

與全喂入對比,半喂入的劣勢是效率低,主要表現在喂入量小和速度慢。改進措施,一是配置更大功率的發動機,二是提高作業速度,三是提高脫粒速度。

國產品牌和跨國公司在以上方面都在改進,但是外資品牌產品價格比較高,更多的是服務於高端用戶,如果要覆蓋中低端用戶,就需要快速降低成本。而國產半喂入,需要在性能、質量上面進行提升。

半喂入收割機近兩年有積極的利好因素,企業也正在行動起來。半喂入水稻聯合收穫機正在積聚力量,煥發第二春的時間應該不遠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