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家,必須是文化人

/李春雨

文化性是書法的自然屬性。我們說,書法從誕生之日起,就始終與中國的傳統文化緊密相連,文墨相依相伴而相映生輝。比如說,中國書法的真、草、隸、篆、行諸種書體,寫的都是中國的傳統文字,都是由這些傳統文字生髮出來的經典文章、經典詩詞……所以,我們完全可以肯定地說,書法始終與中國的傳統文化相表裡。書法是浩瀚無垠的中國歷史文化空間中的重要成員,行走於整個中國文化之中。因此,我說書法姓“文”,文化是書法的自然屬性,是胎性、是根性、是天性。正因如此,就決定了書法家首先必須是文化人,沒有文化,搞不了書畫。

書法家,必須是文化人

書法是文人之餘事、之雅事。書法的文化性不僅僅體現在書法的文字內容上,也體現在書寫者的文化內涵上。大家都知道,在古代並無書法家之說,書法只是文人的餘事、雅事而已。在書法家這個概念出現後的相當長的一段時期裡,很多書法界的名人並不以書法家之稱為榮。他們更注重自身的文化內涵,比如清末民初的溥心畬,在畫壇有“南張北溥”之稱。其書法造詣深厚,但是,當有人稱其為書法家時,他會說:“我是文化人。”齊白石先生也是十分強調自身的文化修養,當人們對他的繪畫大加讚美時,他卻說:“我詩第一,畫第二。”從這兩個例子不難看出,書法也好,繪畫也罷,文化才是支撐它們的基石。事實也正是如此。比如“書聖”王羲之的《蘭亭序》,從頭至尾無不彰顯其淵博的知識和極其深厚的文學功底,也正因如此,《蘭亭序》才有了瀟灑俊逸、清新華美、端莊高雅之氣象,才從這氣象中透視出王羲之內心極為豐富的情感世界,才使得《蘭亭序》確立了“天下第一行書”的歷史地位。由此,我們可以再一次肯定地說,書法家必須首先是文化人。

書法家是文化人。從歷史上看,書法家是文化人具有相當的普遍性。我們剛剛提到了“書聖”王羲之,這裡不再贅述。接下來我們說說顏真卿。顏魯公不僅官至太子太師,而且留下大量膾炙人口的不朽詩篇;歐陽詢不僅是大書家,還是一位書法理論家,所撰寫的《傳授訣》《用筆論》《三十六法》均為中國書法理論的珍貴遺產;柳公權為唐中期詩人,其詩被載入《全唐詩》及《全唐詩外編》;蘇東坡為北宋大文學家,曾官至翰林學士,其詞豪放曠達,以致宋詞“至東坡始尊”;黃庭堅為北宋著名文學家,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之稱;米芾不僅是詩人,更是書畫理論家,他的書法匠心獨運、獨出機杼,與他深厚的書法理論有著直接的關係。

書法家,必須是文化人

中國傳統文化對書法的浸染。觀古代經典書帖,我們發現其線條在舞動變化中會使欹側在協調中平衡,錯落在交織中和諧,虛實在變化中渾然,有無在運動中相生。這些獨特的哲理氣息和思辨方式,以及“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在書法中發酵並浸染出萬千氣象。書法在虛實之間、明暗之間,即陰陽變化之間的流動節奏中表達著書寫者的思想和感情。這些充滿了美學、哲學的思想,應該是深入到書家骨子裡的文化,並在“潤物細無聲”中使得書家智慧起來、厚重起來、深邃起來。從而,才使得書家創作出具有文化氣息和精神氣象的佳作。至此,我們可以肯定地說,書法的本質是文化,沒有文化的書寫者,永遠成為不了真正的書法家。

應該說,書法家首先必須是文化人的觀點已經不需要再做任何佐證了。回過頭來,我想問:在中國龐大的書法家隊伍中究竟有多少文化人?其書法作品的文化含量,以及由文化含量而生髮出的氣脈、氣韻、氣勢有多少?所以我說,千萬不要輕易地自稱書法家,也千萬不要盲目地稱他人為書法家。而且,我希望每一位從事書法實踐的人都能夠對號入座,掂量掂量自己胸中文化有幾斤幾兩。這裡,我想再一次地大聲說:“胸中無丘壑,筆下自荒涼”,“只有胸中藏數百卷,才能筆下氣象萬千”。你想成為書法家?除了掌握書寫技巧的淺層知識外,拿起書本學文化吧,美學、哲學、文學、史學等等,最好能夠成為大儒。

- end -

—版權聲明—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為傳播而發,若侵權請聯繫後臺刪除

總監丨馮錯

編輯丨凌晨 Anna

責編 | Anna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