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書法家嚴太平作品賞析

書法 藝術 草書 李可染 王紅雷 王紅雷 2017-10-05

書法家嚴太平簡介

著名書法家嚴太平作品賞析

嚴太平, l945年生,曾就職公安部消防局大校警銜,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副會長兼書法專業委員會主任。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國楹聯學會會員,全國公安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生態書畫院副院長,中國林業書畫家協會副會長。公安消防文聯、中韓書畫家聯誼會、北京藥王文化藝術研究院顧問。編著出版了《草書導引》和《輕鬆寫對聯》DVD光盤。作品參加了由中國書協組織的第五屆書展、中韓、吉隆坡、新加坡國際書法交流等重要書展,被中國書協評為書法進萬家先進個人。在中國美術館等四處舉辦個人書法展。被公安部辦公大樓石屏風、常德詩牆、廬山天合谷、汨羅、通州萬春園等處勒石,被人民大會堂、毛澤東紀念館等處收藏。經有關專家評定,其潤格為8萬/平尺。

著名書法家嚴太平作品賞析

勃發的活力,和諧的韻律

――評析嚴太平書法作品

書法是抒發書者情性,用筆墨構築藝術,用線條傳遞出豐富的藝術信息。書者,抒也;它是書法家內在性情的外在表露,因此,不同書家的作品會有不同的特點和風格。不同的筆墨技法是不同書法風格的外在表現。而不同的書家有不同的興趣愛好和不同的追求,有不同的閱歷、經歷、學歷,有不同的文化內涵,這些對形成書法風格的影響則更為深刻。

嚴太平先生對書法有著深刻的見解,用功亦勤,尤以行、草書見長。他的書法的特點,突出的是兩個字,一個是“活”;一個是“力”。而在求“活”求“力”上,嚴先生的見解以及他的書法實踐和他的書法作品常能給人以啟迪。曾有人評論:嚴先生的書法“神融筆暢,鷹望鵬逝,信之自然,龍騰鳳起,靈動自若,有行雲流水之妙,富攝心注目之情”。這段評價正是“活”字的最好的註釋。嚴先生的行草給人的感覺就是:生龍活虎,總是經得住推敲,耐看,愈看愈輕鬆愉悅。很多書家取得書法的成就,是在繼承傳統熟練打好基本功的基礎上實現的。嚴先生也不例外,正如李可染先生對於傳統有:“用最大的功力打進去,用最大的勇氣打出來”之說。嚴太平也同樣是下過脫胎換骨之功,有著幾十年臨帖的經歷。用最大的勇氣打出來,他也做到了,形成了他的獨特風格。“活”是他風格中突出表現。而他的獨特又在於他的求“活”方式。他更多的是從理念上尋找“活”,他認為要把書法寫活,首先是人要“活”,默守陳規,人活得不自在,就會把自己緊錮住,在這種精神狀態下求書法中的“活”是求不來的。書法中的“法”,包含兩層意思:一個是指寫字的法則規範;另一個則是指書法藝術的創作方法。在學習書法時,要把這個“法”當作法規;而在創作時,則應把這個“法”當作方法、手段。作為方法、手段要服務於創作,要服從運轉靈活和氣脈暢通。揮灑自如才能“心手雙暢”,氣脈暢通才能更好地表達性情。情性表達出來了,才能算是真正的“活”。他執筆的方法就與眾不同,他是用三指執筆法,在用筆上他是採取中鋒為主,中鋒與側鋒並用,側鋒而取逆勢。這與眾不同的方法不是為了嗶眾取寵,也不是為了刻意求變,而是源於書寫自然的需要。他在創作中把輕與重、虛與實、燥與潤、剛與柔、方與圓、提與頓、順與逆、翻與絞交替運用,注意抑揚頓挫,疾徐有致。於是一幅幅“龍蛇競筆端”的作品被業內外人士所稱頌。他對“活”的度非常注意,既要讓書法作品“活”起來,又不是一味地去求“活”。

在創作中嚴先生注意到“法”,不放過作品的細節,而又不以古之“法”和自己慣用的寫法為定勢,而是以作品的整體氣勢為統攝,讓其能隨勢生髮出新的內容,這有利讓情感自然地驅使筆,常出現意想不到之筆。這就包含著無“法”的因素,這就是他的書法作品所以能“活”的關鍵。而情感之筆不能不加節制,需要理性之筆加以調節。若把一時的情感創新之筆,泛泛地用於作品之中,使字的結構支離,雖然求新求變之意表現得甚切,卻難以脫離“鼓努為力”之態,就少一份自然天成之趣,這種“活”是他所不取的。

在書法力感的追求上,嚴先生看得很重,看法也獨特。他認為古人常說的“筆力”、“骨力”,常被今人看作是筆畫所表現出來的力感。他說:筆畫所表現出來的力感,固然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而字的結構和章法中所表現的“力”則是合力、整體氣勢之力,是對書法力感起決定作用的。因此,他主張用“書法力感”一詞代替“筆力”的說法。他把古人所說的“骨力”看作是整個骨架之力,而不是孤立地追求單個筆畫的力。這樣他對“力”的探求,就更廣泛、深刻。而在“力”的表現上,他不排斥採取藏頭、護尾、直畫、方筆、硬折、頓挫等等容易生“力”手法。很多人求書法的力感較多地、甚至是偏愛上述這些容易表現“力”的形式,這樣去創作,作品呈現出來的“力”,就像相撲運動員、舉重運動員那樣是給人以力感猛、力感顯露的表現形式。在他的行書作品中,尤其是榜書作品中,也採用這些表現手法,起筆鬥峻,住筆涵斂,迅起穩住,險起平收。而他在“力”的追求上更多的是採用協調之力、含蓄之力、柔中見剛的“力”。因此,他的書法作品所呈現的“力”不是蠻力,就像體操運動員、跳高運動員那樣,是靈巧而富有彈性的“力”。“力”感不足的書法作品當然是不足掛齒的,但是,書法不是力感的競賽,而是看其所表現的力,是否合符作品的情調、書者的心境。書小橋流水一類的田園詩句,用極猛的“力”去表現,顯然是不合時宜的。書法中的“力”是象徵旺盛的生命力和追求向上的精神,而這種“力”的度要把握得適當。這個“度”,嚴先生在書法作品中是把握得適到好處的。他的作品就像閃轉騰挪如燕青祕宗之拳;旋擺衝刺如嶽武穆神出鬼沒之槍,雖英雄驍勇,但無彪悍霸氣,這也是嚴太平性格的自我畫像,雖無傲貌,卻有傲骨,他畫得很準確,因此他的作品是成功的。

由此可見,嚴先生是既注重傳統,又不被傳統所縛;既吸收了當代藝術界的新鮮氣息,又不執意過火,完全信自自然,這正是他所追求的,也正是他的風格所在,這正如“古不乖時,今不同弊”。他走他自己的路,用他對人生以及對書法的感受融匯到他的作品中,不斷創作出美的境界來。

肖曉光

作品賞析:

著名書法家嚴太平作品賞析

著名書法家嚴太平作品賞析

著名書法家嚴太平作品賞析

著名書法家嚴太平作品賞析

著名書法家嚴太平作品賞析

著名書法家嚴太平作品賞析

著名書法家嚴太平作品賞析

著名書法家嚴太平作品賞析

著名書法家嚴太平作品賞析

著名書法家嚴太平作品賞析

著名書法家嚴太平作品賞析

著名書法家嚴太平作品賞析

著名書法家嚴太平作品賞析

著名書法家嚴太平作品賞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