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今書壇,“登龍術”、“成名術”之類的文章很多,筆者今天依樣炮製一份“書壇蒙人術”,一方面,可供書壇不會蒙人的朋友參考,“學個一招半式”;另一方面,又希望書壇不會蒙人的朋友不再被蒙。

"

當今書壇,“登龍術”、“成名術”之類的文章很多,筆者今天依樣炮製一份“書壇蒙人術”,一方面,可供書壇不會蒙人的朋友參考,“學個一招半式”;另一方面,又希望書壇不會蒙人的朋友不再被蒙。

當今書壇的10個蒙人損招

1.童子深功

自打剛認識“書法”二字始,耳邊就頻頻傳來眼中就屢屢看到某某書法家“三歲(或四五歲)學書”,“至今已經有三十年(或四五十年)功力”的介紹。在敬佩“下手早功夫深”的同時,也劃上了一個問號:像俺這樣大學二年級二十大幾的人了才開始接觸毛筆的,這輩子是沒有前途啦。

這裡面的“貓膩”有二:

其一,告訴初學者,成名不容易,五歲以後再學基本上沒戲啦;

其二,告訴後學者,成功不簡單,至少要三十年以上的功力啊。

於是很多像筆者一樣不怎麼把書法當飯吃的朋友就此“知難而退”或“急流勇退”了。我認為,書法水平與多大學書和學了多少年並不能簡單的劃等號。林散之60多歲才學草書,仍然是草書大家!反過來說,有的人下手早時間長但書藝也不怎麼樣——對於這種情況,書壇又會搬出“沒有悟性(天分);沒有名師(指點)等“打狗棒”來。

"

當今書壇,“登龍術”、“成名術”之類的文章很多,筆者今天依樣炮製一份“書壇蒙人術”,一方面,可供書壇不會蒙人的朋友參考,“學個一招半式”;另一方面,又希望書壇不會蒙人的朋友不再被蒙。

當今書壇的10個蒙人損招

1.童子深功

自打剛認識“書法”二字始,耳邊就頻頻傳來眼中就屢屢看到某某書法家“三歲(或四五歲)學書”,“至今已經有三十年(或四五十年)功力”的介紹。在敬佩“下手早功夫深”的同時,也劃上了一個問號:像俺這樣大學二年級二十大幾的人了才開始接觸毛筆的,這輩子是沒有前途啦。

這裡面的“貓膩”有二:

其一,告訴初學者,成名不容易,五歲以後再學基本上沒戲啦;

其二,告訴後學者,成功不簡單,至少要三十年以上的功力啊。

於是很多像筆者一樣不怎麼把書法當飯吃的朋友就此“知難而退”或“急流勇退”了。我認為,書法水平與多大學書和學了多少年並不能簡單的劃等號。林散之60多歲才學草書,仍然是草書大家!反過來說,有的人下手早時間長但書藝也不怎麼樣——對於這種情況,書壇又會搬出“沒有悟性(天分);沒有名師(指點)等“打狗棒”來。

當今書壇的10個蒙人損招

2.天才轉世

標榜有兩種,一種是別人,一種是自己。書法家一般都很“謙虛”,坦承自己不是什麼天才,只是因為“名師指點”或“五歲學書”等等。而奉承的人則一律稱讚為“聰明”,“有靈氣”,“悟性高”等總之是天才轉世啊。筆者愚鈍,剛學書那陣兒即有專家指手畫腳地說“你不能拿書法當飯吃啊,你的悟性很一般,剛才你們一齊寫字,我在行子裡一走就全看透了”。我聽了只能恨自己大腦有問題,從此真不敢在書法上用太多的功了。後來,我寫了一篇文章,題目叫《天才之我見》(沒發表,可見愚笨至極),我說了一句自己的感慨:如果說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那麼我要說,庸才就是百分之一的愚蠢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懶惰!我不否認百分之一天才的靈感,但我更相信百分之九十九庸才的汗水!

"

當今書壇,“登龍術”、“成名術”之類的文章很多,筆者今天依樣炮製一份“書壇蒙人術”,一方面,可供書壇不會蒙人的朋友參考,“學個一招半式”;另一方面,又希望書壇不會蒙人的朋友不再被蒙。

當今書壇的10個蒙人損招

1.童子深功

自打剛認識“書法”二字始,耳邊就頻頻傳來眼中就屢屢看到某某書法家“三歲(或四五歲)學書”,“至今已經有三十年(或四五十年)功力”的介紹。在敬佩“下手早功夫深”的同時,也劃上了一個問號:像俺這樣大學二年級二十大幾的人了才開始接觸毛筆的,這輩子是沒有前途啦。

這裡面的“貓膩”有二:

其一,告訴初學者,成名不容易,五歲以後再學基本上沒戲啦;

其二,告訴後學者,成功不簡單,至少要三十年以上的功力啊。

於是很多像筆者一樣不怎麼把書法當飯吃的朋友就此“知難而退”或“急流勇退”了。我認為,書法水平與多大學書和學了多少年並不能簡單的劃等號。林散之60多歲才學草書,仍然是草書大家!反過來說,有的人下手早時間長但書藝也不怎麼樣——對於這種情況,書壇又會搬出“沒有悟性(天分);沒有名師(指點)等“打狗棒”來。

當今書壇的10個蒙人損招

2.天才轉世

標榜有兩種,一種是別人,一種是自己。書法家一般都很“謙虛”,坦承自己不是什麼天才,只是因為“名師指點”或“五歲學書”等等。而奉承的人則一律稱讚為“聰明”,“有靈氣”,“悟性高”等總之是天才轉世啊。筆者愚鈍,剛學書那陣兒即有專家指手畫腳地說“你不能拿書法當飯吃啊,你的悟性很一般,剛才你們一齊寫字,我在行子裡一走就全看透了”。我聽了只能恨自己大腦有問題,從此真不敢在書法上用太多的功了。後來,我寫了一篇文章,題目叫《天才之我見》(沒發表,可見愚笨至極),我說了一句自己的感慨:如果說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那麼我要說,庸才就是百分之一的愚蠢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懶惰!我不否認百分之一天才的靈感,但我更相信百分之九十九庸才的汗水!

當今書壇的10個蒙人損招

3.名師指點

關於名師指點,有些不好說。

第一,許多所謂名師者,往往是徒弟給“忽悠”出來的,不忘師恩嘛,這也在情理之中。

第二,許多自稱有名師指點者,卻常常是以自學為主的。

就像今天的許多學問很“水”的研究生,一半的時間忙乎外語和政治,而另一半的時間就給導師鑽圖書館蒐集資料或校對“恩師”的書稿了,並沒從名師那兒學到什麼,僅僅發表文章時把名字署在導師後面而已。還是魯迅說得好:尋什麼鳥導師!話說回來,他們為什麼要貼上名師這快“金”呢?原來是“拉虎皮做大旗”,迎合中國人的“打狗先要看主人”的混世邏輯而已。你想啊,名師的徒弟嘛,再差,能差到哪裡?我認為,千方百計尋覓名師而不得者,大可放心去學書法,走好自己的拼搏之路就行了。

"

當今書壇,“登龍術”、“成名術”之類的文章很多,筆者今天依樣炮製一份“書壇蒙人術”,一方面,可供書壇不會蒙人的朋友參考,“學個一招半式”;另一方面,又希望書壇不會蒙人的朋友不再被蒙。

當今書壇的10個蒙人損招

1.童子深功

自打剛認識“書法”二字始,耳邊就頻頻傳來眼中就屢屢看到某某書法家“三歲(或四五歲)學書”,“至今已經有三十年(或四五十年)功力”的介紹。在敬佩“下手早功夫深”的同時,也劃上了一個問號:像俺這樣大學二年級二十大幾的人了才開始接觸毛筆的,這輩子是沒有前途啦。

這裡面的“貓膩”有二:

其一,告訴初學者,成名不容易,五歲以後再學基本上沒戲啦;

其二,告訴後學者,成功不簡單,至少要三十年以上的功力啊。

於是很多像筆者一樣不怎麼把書法當飯吃的朋友就此“知難而退”或“急流勇退”了。我認為,書法水平與多大學書和學了多少年並不能簡單的劃等號。林散之60多歲才學草書,仍然是草書大家!反過來說,有的人下手早時間長但書藝也不怎麼樣——對於這種情況,書壇又會搬出“沒有悟性(天分);沒有名師(指點)等“打狗棒”來。

當今書壇的10個蒙人損招

2.天才轉世

標榜有兩種,一種是別人,一種是自己。書法家一般都很“謙虛”,坦承自己不是什麼天才,只是因為“名師指點”或“五歲學書”等等。而奉承的人則一律稱讚為“聰明”,“有靈氣”,“悟性高”等總之是天才轉世啊。筆者愚鈍,剛學書那陣兒即有專家指手畫腳地說“你不能拿書法當飯吃啊,你的悟性很一般,剛才你們一齊寫字,我在行子裡一走就全看透了”。我聽了只能恨自己大腦有問題,從此真不敢在書法上用太多的功了。後來,我寫了一篇文章,題目叫《天才之我見》(沒發表,可見愚笨至極),我說了一句自己的感慨:如果說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那麼我要說,庸才就是百分之一的愚蠢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懶惰!我不否認百分之一天才的靈感,但我更相信百分之九十九庸才的汗水!

當今書壇的10個蒙人損招

3.名師指點

關於名師指點,有些不好說。

第一,許多所謂名師者,往往是徒弟給“忽悠”出來的,不忘師恩嘛,這也在情理之中。

第二,許多自稱有名師指點者,卻常常是以自學為主的。

就像今天的許多學問很“水”的研究生,一半的時間忙乎外語和政治,而另一半的時間就給導師鑽圖書館蒐集資料或校對“恩師”的書稿了,並沒從名師那兒學到什麼,僅僅發表文章時把名字署在導師後面而已。還是魯迅說得好:尋什麼鳥導師!話說回來,他們為什麼要貼上名師這快“金”呢?原來是“拉虎皮做大旗”,迎合中國人的“打狗先要看主人”的混世邏輯而已。你想啊,名師的徒弟嘛,再差,能差到哪裡?我認為,千方百計尋覓名師而不得者,大可放心去學書法,走好自己的拼搏之路就行了。

當今書壇的10個蒙人損招

4.科班出身

除了上述三點凡夫俗子不容易齊備甚至難得其一的優越條件外,書壇為杜絕更多的人染指書法,瓜分利益,又創造出了“科班出身”這一野蠻規矩。所謂科班出身者,就是俗名“專業畢業”也。如今書法院系多如牛毛,很多啥也不是的所謂書法家,只因為自己是什麼什麼書法院系畢業的,就敢上串下跳,誰也不放在眼裡。舉個例子,齊白石大師名氣大吧?但是有的書法或國畫專業畢業的學生就敢說“農民一個,村夫氣重”等等;而2005年謝世的啟功“大腕”,就總是有人圍著“中學教師”四個字不放過。但據我所知,啟功那一輩人,很多大家最初都是中學教師出身,後來才成了教授的,比如魯迅、朱自清、汪曾祺、沈從文等。不才如筆者本人,也是中學教師,沒名師指點,沒什麼悟性,二十多了才自學書法,唉,真是“自慚形穢”啊!以上四條可以歸納為一點:怕別人吃到書壇的“葡萄”。這正是成功學上的“磨難定律”,就是盡全力把成功說得比登天還難或比八卦還“謎”,讓羨慕的人永遠停留在羨慕的檔次。

"

當今書壇,“登龍術”、“成名術”之類的文章很多,筆者今天依樣炮製一份“書壇蒙人術”,一方面,可供書壇不會蒙人的朋友參考,“學個一招半式”;另一方面,又希望書壇不會蒙人的朋友不再被蒙。

當今書壇的10個蒙人損招

1.童子深功

自打剛認識“書法”二字始,耳邊就頻頻傳來眼中就屢屢看到某某書法家“三歲(或四五歲)學書”,“至今已經有三十年(或四五十年)功力”的介紹。在敬佩“下手早功夫深”的同時,也劃上了一個問號:像俺這樣大學二年級二十大幾的人了才開始接觸毛筆的,這輩子是沒有前途啦。

這裡面的“貓膩”有二:

其一,告訴初學者,成名不容易,五歲以後再學基本上沒戲啦;

其二,告訴後學者,成功不簡單,至少要三十年以上的功力啊。

於是很多像筆者一樣不怎麼把書法當飯吃的朋友就此“知難而退”或“急流勇退”了。我認為,書法水平與多大學書和學了多少年並不能簡單的劃等號。林散之60多歲才學草書,仍然是草書大家!反過來說,有的人下手早時間長但書藝也不怎麼樣——對於這種情況,書壇又會搬出“沒有悟性(天分);沒有名師(指點)等“打狗棒”來。

當今書壇的10個蒙人損招

2.天才轉世

標榜有兩種,一種是別人,一種是自己。書法家一般都很“謙虛”,坦承自己不是什麼天才,只是因為“名師指點”或“五歲學書”等等。而奉承的人則一律稱讚為“聰明”,“有靈氣”,“悟性高”等總之是天才轉世啊。筆者愚鈍,剛學書那陣兒即有專家指手畫腳地說“你不能拿書法當飯吃啊,你的悟性很一般,剛才你們一齊寫字,我在行子裡一走就全看透了”。我聽了只能恨自己大腦有問題,從此真不敢在書法上用太多的功了。後來,我寫了一篇文章,題目叫《天才之我見》(沒發表,可見愚笨至極),我說了一句自己的感慨:如果說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那麼我要說,庸才就是百分之一的愚蠢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懶惰!我不否認百分之一天才的靈感,但我更相信百分之九十九庸才的汗水!

當今書壇的10個蒙人損招

3.名師指點

關於名師指點,有些不好說。

第一,許多所謂名師者,往往是徒弟給“忽悠”出來的,不忘師恩嘛,這也在情理之中。

第二,許多自稱有名師指點者,卻常常是以自學為主的。

就像今天的許多學問很“水”的研究生,一半的時間忙乎外語和政治,而另一半的時間就給導師鑽圖書館蒐集資料或校對“恩師”的書稿了,並沒從名師那兒學到什麼,僅僅發表文章時把名字署在導師後面而已。還是魯迅說得好:尋什麼鳥導師!話說回來,他們為什麼要貼上名師這快“金”呢?原來是“拉虎皮做大旗”,迎合中國人的“打狗先要看主人”的混世邏輯而已。你想啊,名師的徒弟嘛,再差,能差到哪裡?我認為,千方百計尋覓名師而不得者,大可放心去學書法,走好自己的拼搏之路就行了。

當今書壇的10個蒙人損招

4.科班出身

除了上述三點凡夫俗子不容易齊備甚至難得其一的優越條件外,書壇為杜絕更多的人染指書法,瓜分利益,又創造出了“科班出身”這一野蠻規矩。所謂科班出身者,就是俗名“專業畢業”也。如今書法院系多如牛毛,很多啥也不是的所謂書法家,只因為自己是什麼什麼書法院系畢業的,就敢上串下跳,誰也不放在眼裡。舉個例子,齊白石大師名氣大吧?但是有的書法或國畫專業畢業的學生就敢說“農民一個,村夫氣重”等等;而2005年謝世的啟功“大腕”,就總是有人圍著“中學教師”四個字不放過。但據我所知,啟功那一輩人,很多大家最初都是中學教師出身,後來才成了教授的,比如魯迅、朱自清、汪曾祺、沈從文等。不才如筆者本人,也是中學教師,沒名師指點,沒什麼悟性,二十多了才自學書法,唉,真是“自慚形穢”啊!以上四條可以歸納為一點:怕別人吃到書壇的“葡萄”。這正是成功學上的“磨難定律”,就是盡全力把成功說得比登天還難或比八卦還“謎”,讓羨慕的人永遠停留在羨慕的檔次。

當今書壇的10個蒙人損招

5.全能冠軍

大凡書法有了點兒名氣的人,腳跟往往發飄。總以為自己真的是天才轉世。於是乎,這個敢寫,那個敢摹,處處以“五體俱精”自居。

問題有二:

第一,絕大多數“五體俱精”者,頂多有兩三種書體相對好一些就不錯了,其他書體與俗人沒什麼分別;

第二,有不少的“五體俱精”者,實際是“五體俱差”——行書像楷;隸書楷化;篆書隸化;草書似行。

只有一種入門時學得最好的大字顏體楷書,還是小學生水平。我認為,自己平時學習,學“八體”也不要緊,但既然拿出來見人,就選自己最好的一兩體,如何?順便說一句,一個書法家如果連自己的字都說不清好壞,乾脆不要學了,“悟性差”啊!

書壇還動輒就提倡“書家學者化”或“詩書畫印俱精”,大意是要書法家成為全能冠軍。筆者對此持保守意見。固然,書法史上“詩書畫印俱精”者大有人在,如齊白石、吳昌碩、趙之謙、黃賓虹等,但時代畢竟不同了,今天的人,如果能靜下心來每天或每週寫一兩種固定的書體已經很不容易了,否則,還吃飯吧?即便是專業的書法家,又有多大精力“詩書畫印俱精”呢?比如,如今書壇的30歲左右的書法家,差不多在小學時都沒學過詩詞格律,甚至連繁體字都要一個個的後天學習,哪有時間?而且,正如我反對的,自作詩詞聯賦拙劣的作品,還不如書寫現成的唐詩宋詞舒心。我覺得,真有條件,學一學也無所謂,但把這一條款作為衡量書法家水平的標尺之一,在今天似乎有欠科學。

"

當今書壇,“登龍術”、“成名術”之類的文章很多,筆者今天依樣炮製一份“書壇蒙人術”,一方面,可供書壇不會蒙人的朋友參考,“學個一招半式”;另一方面,又希望書壇不會蒙人的朋友不再被蒙。

當今書壇的10個蒙人損招

1.童子深功

自打剛認識“書法”二字始,耳邊就頻頻傳來眼中就屢屢看到某某書法家“三歲(或四五歲)學書”,“至今已經有三十年(或四五十年)功力”的介紹。在敬佩“下手早功夫深”的同時,也劃上了一個問號:像俺這樣大學二年級二十大幾的人了才開始接觸毛筆的,這輩子是沒有前途啦。

這裡面的“貓膩”有二:

其一,告訴初學者,成名不容易,五歲以後再學基本上沒戲啦;

其二,告訴後學者,成功不簡單,至少要三十年以上的功力啊。

於是很多像筆者一樣不怎麼把書法當飯吃的朋友就此“知難而退”或“急流勇退”了。我認為,書法水平與多大學書和學了多少年並不能簡單的劃等號。林散之60多歲才學草書,仍然是草書大家!反過來說,有的人下手早時間長但書藝也不怎麼樣——對於這種情況,書壇又會搬出“沒有悟性(天分);沒有名師(指點)等“打狗棒”來。

當今書壇的10個蒙人損招

2.天才轉世

標榜有兩種,一種是別人,一種是自己。書法家一般都很“謙虛”,坦承自己不是什麼天才,只是因為“名師指點”或“五歲學書”等等。而奉承的人則一律稱讚為“聰明”,“有靈氣”,“悟性高”等總之是天才轉世啊。筆者愚鈍,剛學書那陣兒即有專家指手畫腳地說“你不能拿書法當飯吃啊,你的悟性很一般,剛才你們一齊寫字,我在行子裡一走就全看透了”。我聽了只能恨自己大腦有問題,從此真不敢在書法上用太多的功了。後來,我寫了一篇文章,題目叫《天才之我見》(沒發表,可見愚笨至極),我說了一句自己的感慨:如果說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那麼我要說,庸才就是百分之一的愚蠢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懶惰!我不否認百分之一天才的靈感,但我更相信百分之九十九庸才的汗水!

當今書壇的10個蒙人損招

3.名師指點

關於名師指點,有些不好說。

第一,許多所謂名師者,往往是徒弟給“忽悠”出來的,不忘師恩嘛,這也在情理之中。

第二,許多自稱有名師指點者,卻常常是以自學為主的。

就像今天的許多學問很“水”的研究生,一半的時間忙乎外語和政治,而另一半的時間就給導師鑽圖書館蒐集資料或校對“恩師”的書稿了,並沒從名師那兒學到什麼,僅僅發表文章時把名字署在導師後面而已。還是魯迅說得好:尋什麼鳥導師!話說回來,他們為什麼要貼上名師這快“金”呢?原來是“拉虎皮做大旗”,迎合中國人的“打狗先要看主人”的混世邏輯而已。你想啊,名師的徒弟嘛,再差,能差到哪裡?我認為,千方百計尋覓名師而不得者,大可放心去學書法,走好自己的拼搏之路就行了。

當今書壇的10個蒙人損招

4.科班出身

除了上述三點凡夫俗子不容易齊備甚至難得其一的優越條件外,書壇為杜絕更多的人染指書法,瓜分利益,又創造出了“科班出身”這一野蠻規矩。所謂科班出身者,就是俗名“專業畢業”也。如今書法院系多如牛毛,很多啥也不是的所謂書法家,只因為自己是什麼什麼書法院系畢業的,就敢上串下跳,誰也不放在眼裡。舉個例子,齊白石大師名氣大吧?但是有的書法或國畫專業畢業的學生就敢說“農民一個,村夫氣重”等等;而2005年謝世的啟功“大腕”,就總是有人圍著“中學教師”四個字不放過。但據我所知,啟功那一輩人,很多大家最初都是中學教師出身,後來才成了教授的,比如魯迅、朱自清、汪曾祺、沈從文等。不才如筆者本人,也是中學教師,沒名師指點,沒什麼悟性,二十多了才自學書法,唉,真是“自慚形穢”啊!以上四條可以歸納為一點:怕別人吃到書壇的“葡萄”。這正是成功學上的“磨難定律”,就是盡全力把成功說得比登天還難或比八卦還“謎”,讓羨慕的人永遠停留在羨慕的檔次。

當今書壇的10個蒙人損招

5.全能冠軍

大凡書法有了點兒名氣的人,腳跟往往發飄。總以為自己真的是天才轉世。於是乎,這個敢寫,那個敢摹,處處以“五體俱精”自居。

問題有二:

第一,絕大多數“五體俱精”者,頂多有兩三種書體相對好一些就不錯了,其他書體與俗人沒什麼分別;

第二,有不少的“五體俱精”者,實際是“五體俱差”——行書像楷;隸書楷化;篆書隸化;草書似行。

只有一種入門時學得最好的大字顏體楷書,還是小學生水平。我認為,自己平時學習,學“八體”也不要緊,但既然拿出來見人,就選自己最好的一兩體,如何?順便說一句,一個書法家如果連自己的字都說不清好壞,乾脆不要學了,“悟性差”啊!

書壇還動輒就提倡“書家學者化”或“詩書畫印俱精”,大意是要書法家成為全能冠軍。筆者對此持保守意見。固然,書法史上“詩書畫印俱精”者大有人在,如齊白石、吳昌碩、趙之謙、黃賓虹等,但時代畢竟不同了,今天的人,如果能靜下心來每天或每週寫一兩種固定的書體已經很不容易了,否則,還吃飯吧?即便是專業的書法家,又有多大精力“詩書畫印俱精”呢?比如,如今書壇的30歲左右的書法家,差不多在小學時都沒學過詩詞格律,甚至連繁體字都要一個個的後天學習,哪有時間?而且,正如我反對的,自作詩詞聯賦拙劣的作品,還不如書寫現成的唐詩宋詞舒心。我覺得,真有條件,學一學也無所謂,但把這一條款作為衡量書法家水平的標尺之一,在今天似乎有欠科學。

當今書壇的10個蒙人損招

6.結幫排名

文人相輕自古有之,其淵源自有學者考究,考究結果雖五花八門,但“相輕”危害是不言而喻滴。如今倒好,“相輕”進化成“相吹”。經常能在展覽、比賽、聚會等各種場合看到一幫稱兄道弟的書法家們,弟給兄封個“三劍客”之首,兄給弟貼個“當代十強”之冠,場面好不歡喜。江湖名號已定,當然還得感謝媒體的一番鼓吹。

"

當今書壇,“登龍術”、“成名術”之類的文章很多,筆者今天依樣炮製一份“書壇蒙人術”,一方面,可供書壇不會蒙人的朋友參考,“學個一招半式”;另一方面,又希望書壇不會蒙人的朋友不再被蒙。

當今書壇的10個蒙人損招

1.童子深功

自打剛認識“書法”二字始,耳邊就頻頻傳來眼中就屢屢看到某某書法家“三歲(或四五歲)學書”,“至今已經有三十年(或四五十年)功力”的介紹。在敬佩“下手早功夫深”的同時,也劃上了一個問號:像俺這樣大學二年級二十大幾的人了才開始接觸毛筆的,這輩子是沒有前途啦。

這裡面的“貓膩”有二:

其一,告訴初學者,成名不容易,五歲以後再學基本上沒戲啦;

其二,告訴後學者,成功不簡單,至少要三十年以上的功力啊。

於是很多像筆者一樣不怎麼把書法當飯吃的朋友就此“知難而退”或“急流勇退”了。我認為,書法水平與多大學書和學了多少年並不能簡單的劃等號。林散之60多歲才學草書,仍然是草書大家!反過來說,有的人下手早時間長但書藝也不怎麼樣——對於這種情況,書壇又會搬出“沒有悟性(天分);沒有名師(指點)等“打狗棒”來。

當今書壇的10個蒙人損招

2.天才轉世

標榜有兩種,一種是別人,一種是自己。書法家一般都很“謙虛”,坦承自己不是什麼天才,只是因為“名師指點”或“五歲學書”等等。而奉承的人則一律稱讚為“聰明”,“有靈氣”,“悟性高”等總之是天才轉世啊。筆者愚鈍,剛學書那陣兒即有專家指手畫腳地說“你不能拿書法當飯吃啊,你的悟性很一般,剛才你們一齊寫字,我在行子裡一走就全看透了”。我聽了只能恨自己大腦有問題,從此真不敢在書法上用太多的功了。後來,我寫了一篇文章,題目叫《天才之我見》(沒發表,可見愚笨至極),我說了一句自己的感慨:如果說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那麼我要說,庸才就是百分之一的愚蠢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懶惰!我不否認百分之一天才的靈感,但我更相信百分之九十九庸才的汗水!

當今書壇的10個蒙人損招

3.名師指點

關於名師指點,有些不好說。

第一,許多所謂名師者,往往是徒弟給“忽悠”出來的,不忘師恩嘛,這也在情理之中。

第二,許多自稱有名師指點者,卻常常是以自學為主的。

就像今天的許多學問很“水”的研究生,一半的時間忙乎外語和政治,而另一半的時間就給導師鑽圖書館蒐集資料或校對“恩師”的書稿了,並沒從名師那兒學到什麼,僅僅發表文章時把名字署在導師後面而已。還是魯迅說得好:尋什麼鳥導師!話說回來,他們為什麼要貼上名師這快“金”呢?原來是“拉虎皮做大旗”,迎合中國人的“打狗先要看主人”的混世邏輯而已。你想啊,名師的徒弟嘛,再差,能差到哪裡?我認為,千方百計尋覓名師而不得者,大可放心去學書法,走好自己的拼搏之路就行了。

當今書壇的10個蒙人損招

4.科班出身

除了上述三點凡夫俗子不容易齊備甚至難得其一的優越條件外,書壇為杜絕更多的人染指書法,瓜分利益,又創造出了“科班出身”這一野蠻規矩。所謂科班出身者,就是俗名“專業畢業”也。如今書法院系多如牛毛,很多啥也不是的所謂書法家,只因為自己是什麼什麼書法院系畢業的,就敢上串下跳,誰也不放在眼裡。舉個例子,齊白石大師名氣大吧?但是有的書法或國畫專業畢業的學生就敢說“農民一個,村夫氣重”等等;而2005年謝世的啟功“大腕”,就總是有人圍著“中學教師”四個字不放過。但據我所知,啟功那一輩人,很多大家最初都是中學教師出身,後來才成了教授的,比如魯迅、朱自清、汪曾祺、沈從文等。不才如筆者本人,也是中學教師,沒名師指點,沒什麼悟性,二十多了才自學書法,唉,真是“自慚形穢”啊!以上四條可以歸納為一點:怕別人吃到書壇的“葡萄”。這正是成功學上的“磨難定律”,就是盡全力把成功說得比登天還難或比八卦還“謎”,讓羨慕的人永遠停留在羨慕的檔次。

當今書壇的10個蒙人損招

5.全能冠軍

大凡書法有了點兒名氣的人,腳跟往往發飄。總以為自己真的是天才轉世。於是乎,這個敢寫,那個敢摹,處處以“五體俱精”自居。

問題有二:

第一,絕大多數“五體俱精”者,頂多有兩三種書體相對好一些就不錯了,其他書體與俗人沒什麼分別;

第二,有不少的“五體俱精”者,實際是“五體俱差”——行書像楷;隸書楷化;篆書隸化;草書似行。

只有一種入門時學得最好的大字顏體楷書,還是小學生水平。我認為,自己平時學習,學“八體”也不要緊,但既然拿出來見人,就選自己最好的一兩體,如何?順便說一句,一個書法家如果連自己的字都說不清好壞,乾脆不要學了,“悟性差”啊!

書壇還動輒就提倡“書家學者化”或“詩書畫印俱精”,大意是要書法家成為全能冠軍。筆者對此持保守意見。固然,書法史上“詩書畫印俱精”者大有人在,如齊白石、吳昌碩、趙之謙、黃賓虹等,但時代畢竟不同了,今天的人,如果能靜下心來每天或每週寫一兩種固定的書體已經很不容易了,否則,還吃飯吧?即便是專業的書法家,又有多大精力“詩書畫印俱精”呢?比如,如今書壇的30歲左右的書法家,差不多在小學時都沒學過詩詞格律,甚至連繁體字都要一個個的後天學習,哪有時間?而且,正如我反對的,自作詩詞聯賦拙劣的作品,還不如書寫現成的唐詩宋詞舒心。我覺得,真有條件,學一學也無所謂,但把這一條款作為衡量書法家水平的標尺之一,在今天似乎有欠科學。

當今書壇的10個蒙人損招

6.結幫排名

文人相輕自古有之,其淵源自有學者考究,考究結果雖五花八門,但“相輕”危害是不言而喻滴。如今倒好,“相輕”進化成“相吹”。經常能在展覽、比賽、聚會等各種場合看到一幫稱兄道弟的書法家們,弟給兄封個“三劍客”之首,兄給弟貼個“當代十強”之冠,場面好不歡喜。江湖名號已定,當然還得感謝媒體的一番鼓吹。

當今書壇的10個蒙人損招

7.金獎出書

時下展覽熱,出書熱越來越火,只要願意花冤枉錢,再差的書法作品也能獲得金獎銀獎的,入編作品集。然後拿著那些證書到處忽悠不懂書法的圈外人。實際上,濛濛外行而已,筆者不再贅述。

8.書法“雜耍”

雜耍與雜技不同。當下的各種書法表演只配稱到“雜耍”的檔次。四肢健全,五官端正的人,非要弄什麼口書,舌書,頭書,腳書,拖把書,霹靂書,街舞書等等。我讀過一篇文章,把題目送給熱衷此類表演的書壇蒙人者:書法水平差,《用屁股書又如何?》。

9.流派/主義

筆者曾留心查了一下資料,自上世紀80年代書法熱以來,流派/主義可謂多如牛毛:

(一)“古典派”如沙孟海,啟功,沈鵬等;

(二)“新古典主義”如周俊傑,劉正成,尉天池等;

(三)“新文人書法”如陳新亞,朱培爾等;

(四)“”趣味形式書風”如王鏞、沃興華,何應輝等;

(五) “廣西現象”;

(六) “學院派”;

(七)“書法主義”;

(八) “70年代書家” ;

(九) “藝術書法”

……真是海了去了。(參考劉宗超《傳統的延續與現代的開拓——近十年書法創作理路的清理》,見《中國書畫報》2002年10月14日)而各種組合如“八隻眼”﹑“藍墨水”等也層出不窮。我認為,最基本的流派和群體永遠是兩大類:守舊和創新。沒必要弄那麼多玄虛來蒙人。

"

當今書壇,“登龍術”、“成名術”之類的文章很多,筆者今天依樣炮製一份“書壇蒙人術”,一方面,可供書壇不會蒙人的朋友參考,“學個一招半式”;另一方面,又希望書壇不會蒙人的朋友不再被蒙。

當今書壇的10個蒙人損招

1.童子深功

自打剛認識“書法”二字始,耳邊就頻頻傳來眼中就屢屢看到某某書法家“三歲(或四五歲)學書”,“至今已經有三十年(或四五十年)功力”的介紹。在敬佩“下手早功夫深”的同時,也劃上了一個問號:像俺這樣大學二年級二十大幾的人了才開始接觸毛筆的,這輩子是沒有前途啦。

這裡面的“貓膩”有二:

其一,告訴初學者,成名不容易,五歲以後再學基本上沒戲啦;

其二,告訴後學者,成功不簡單,至少要三十年以上的功力啊。

於是很多像筆者一樣不怎麼把書法當飯吃的朋友就此“知難而退”或“急流勇退”了。我認為,書法水平與多大學書和學了多少年並不能簡單的劃等號。林散之60多歲才學草書,仍然是草書大家!反過來說,有的人下手早時間長但書藝也不怎麼樣——對於這種情況,書壇又會搬出“沒有悟性(天分);沒有名師(指點)等“打狗棒”來。

當今書壇的10個蒙人損招

2.天才轉世

標榜有兩種,一種是別人,一種是自己。書法家一般都很“謙虛”,坦承自己不是什麼天才,只是因為“名師指點”或“五歲學書”等等。而奉承的人則一律稱讚為“聰明”,“有靈氣”,“悟性高”等總之是天才轉世啊。筆者愚鈍,剛學書那陣兒即有專家指手畫腳地說“你不能拿書法當飯吃啊,你的悟性很一般,剛才你們一齊寫字,我在行子裡一走就全看透了”。我聽了只能恨自己大腦有問題,從此真不敢在書法上用太多的功了。後來,我寫了一篇文章,題目叫《天才之我見》(沒發表,可見愚笨至極),我說了一句自己的感慨:如果說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那麼我要說,庸才就是百分之一的愚蠢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懶惰!我不否認百分之一天才的靈感,但我更相信百分之九十九庸才的汗水!

當今書壇的10個蒙人損招

3.名師指點

關於名師指點,有些不好說。

第一,許多所謂名師者,往往是徒弟給“忽悠”出來的,不忘師恩嘛,這也在情理之中。

第二,許多自稱有名師指點者,卻常常是以自學為主的。

就像今天的許多學問很“水”的研究生,一半的時間忙乎外語和政治,而另一半的時間就給導師鑽圖書館蒐集資料或校對“恩師”的書稿了,並沒從名師那兒學到什麼,僅僅發表文章時把名字署在導師後面而已。還是魯迅說得好:尋什麼鳥導師!話說回來,他們為什麼要貼上名師這快“金”呢?原來是“拉虎皮做大旗”,迎合中國人的“打狗先要看主人”的混世邏輯而已。你想啊,名師的徒弟嘛,再差,能差到哪裡?我認為,千方百計尋覓名師而不得者,大可放心去學書法,走好自己的拼搏之路就行了。

當今書壇的10個蒙人損招

4.科班出身

除了上述三點凡夫俗子不容易齊備甚至難得其一的優越條件外,書壇為杜絕更多的人染指書法,瓜分利益,又創造出了“科班出身”這一野蠻規矩。所謂科班出身者,就是俗名“專業畢業”也。如今書法院系多如牛毛,很多啥也不是的所謂書法家,只因為自己是什麼什麼書法院系畢業的,就敢上串下跳,誰也不放在眼裡。舉個例子,齊白石大師名氣大吧?但是有的書法或國畫專業畢業的學生就敢說“農民一個,村夫氣重”等等;而2005年謝世的啟功“大腕”,就總是有人圍著“中學教師”四個字不放過。但據我所知,啟功那一輩人,很多大家最初都是中學教師出身,後來才成了教授的,比如魯迅、朱自清、汪曾祺、沈從文等。不才如筆者本人,也是中學教師,沒名師指點,沒什麼悟性,二十多了才自學書法,唉,真是“自慚形穢”啊!以上四條可以歸納為一點:怕別人吃到書壇的“葡萄”。這正是成功學上的“磨難定律”,就是盡全力把成功說得比登天還難或比八卦還“謎”,讓羨慕的人永遠停留在羨慕的檔次。

當今書壇的10個蒙人損招

5.全能冠軍

大凡書法有了點兒名氣的人,腳跟往往發飄。總以為自己真的是天才轉世。於是乎,這個敢寫,那個敢摹,處處以“五體俱精”自居。

問題有二:

第一,絕大多數“五體俱精”者,頂多有兩三種書體相對好一些就不錯了,其他書體與俗人沒什麼分別;

第二,有不少的“五體俱精”者,實際是“五體俱差”——行書像楷;隸書楷化;篆書隸化;草書似行。

只有一種入門時學得最好的大字顏體楷書,還是小學生水平。我認為,自己平時學習,學“八體”也不要緊,但既然拿出來見人,就選自己最好的一兩體,如何?順便說一句,一個書法家如果連自己的字都說不清好壞,乾脆不要學了,“悟性差”啊!

書壇還動輒就提倡“書家學者化”或“詩書畫印俱精”,大意是要書法家成為全能冠軍。筆者對此持保守意見。固然,書法史上“詩書畫印俱精”者大有人在,如齊白石、吳昌碩、趙之謙、黃賓虹等,但時代畢竟不同了,今天的人,如果能靜下心來每天或每週寫一兩種固定的書體已經很不容易了,否則,還吃飯吧?即便是專業的書法家,又有多大精力“詩書畫印俱精”呢?比如,如今書壇的30歲左右的書法家,差不多在小學時都沒學過詩詞格律,甚至連繁體字都要一個個的後天學習,哪有時間?而且,正如我反對的,自作詩詞聯賦拙劣的作品,還不如書寫現成的唐詩宋詞舒心。我覺得,真有條件,學一學也無所謂,但把這一條款作為衡量書法家水平的標尺之一,在今天似乎有欠科學。

當今書壇的10個蒙人損招

6.結幫排名

文人相輕自古有之,其淵源自有學者考究,考究結果雖五花八門,但“相輕”危害是不言而喻滴。如今倒好,“相輕”進化成“相吹”。經常能在展覽、比賽、聚會等各種場合看到一幫稱兄道弟的書法家們,弟給兄封個“三劍客”之首,兄給弟貼個“當代十強”之冠,場面好不歡喜。江湖名號已定,當然還得感謝媒體的一番鼓吹。

當今書壇的10個蒙人損招

7.金獎出書

時下展覽熱,出書熱越來越火,只要願意花冤枉錢,再差的書法作品也能獲得金獎銀獎的,入編作品集。然後拿著那些證書到處忽悠不懂書法的圈外人。實際上,濛濛外行而已,筆者不再贅述。

8.書法“雜耍”

雜耍與雜技不同。當下的各種書法表演只配稱到“雜耍”的檔次。四肢健全,五官端正的人,非要弄什麼口書,舌書,頭書,腳書,拖把書,霹靂書,街舞書等等。我讀過一篇文章,把題目送給熱衷此類表演的書壇蒙人者:書法水平差,《用屁股書又如何?》。

9.流派/主義

筆者曾留心查了一下資料,自上世紀80年代書法熱以來,流派/主義可謂多如牛毛:

(一)“古典派”如沙孟海,啟功,沈鵬等;

(二)“新古典主義”如周俊傑,劉正成,尉天池等;

(三)“新文人書法”如陳新亞,朱培爾等;

(四)“”趣味形式書風”如王鏞、沃興華,何應輝等;

(五) “廣西現象”;

(六) “學院派”;

(七)“書法主義”;

(八) “70年代書家” ;

(九) “藝術書法”

……真是海了去了。(參考劉宗超《傳統的延續與現代的開拓——近十年書法創作理路的清理》,見《中國書畫報》2002年10月14日)而各種組合如“八隻眼”﹑“藍墨水”等也層出不窮。我認為,最基本的流派和群體永遠是兩大類:守舊和創新。沒必要弄那麼多玄虛來蒙人。

當今書壇的10個蒙人損招

10.書協/會員

也不知從何時起,是否是中國書協會員,是否參加過中國書協組織的展覽差不多成了衡量一個書法家書法水平的最重要標準。固然,相對來講,中國書協會員的創作或理論水準總體上要好一些,但這個好並不是比非中國書協會員好多少。如果把中國書協會員稱為“官方”的話,那麼廣大非中國書協會員則是“民間”。而只有10000人左右的中國書協會員是不能與多達數百萬的書法大眾做簡單的好壞比較的。因為每個人的身邊都有或多或少的實力派書家,但可能連省市級書協的會員都不是。此外,各級各類民間組織更是花樣繁多,蒙人成分更大。我以為,現在各級書協的所謂“書法家”們99%熱衷於名利,藝術境界其實也根本高不到哪去;學書者為著一個證書奮鬥,書寫水平也只能停留在離字匠很近的層次。

本文僅供參考,歡迎對號入座!

"

當今書壇,“登龍術”、“成名術”之類的文章很多,筆者今天依樣炮製一份“書壇蒙人術”,一方面,可供書壇不會蒙人的朋友參考,“學個一招半式”;另一方面,又希望書壇不會蒙人的朋友不再被蒙。

當今書壇的10個蒙人損招

1.童子深功

自打剛認識“書法”二字始,耳邊就頻頻傳來眼中就屢屢看到某某書法家“三歲(或四五歲)學書”,“至今已經有三十年(或四五十年)功力”的介紹。在敬佩“下手早功夫深”的同時,也劃上了一個問號:像俺這樣大學二年級二十大幾的人了才開始接觸毛筆的,這輩子是沒有前途啦。

這裡面的“貓膩”有二:

其一,告訴初學者,成名不容易,五歲以後再學基本上沒戲啦;

其二,告訴後學者,成功不簡單,至少要三十年以上的功力啊。

於是很多像筆者一樣不怎麼把書法當飯吃的朋友就此“知難而退”或“急流勇退”了。我認為,書法水平與多大學書和學了多少年並不能簡單的劃等號。林散之60多歲才學草書,仍然是草書大家!反過來說,有的人下手早時間長但書藝也不怎麼樣——對於這種情況,書壇又會搬出“沒有悟性(天分);沒有名師(指點)等“打狗棒”來。

當今書壇的10個蒙人損招

2.天才轉世

標榜有兩種,一種是別人,一種是自己。書法家一般都很“謙虛”,坦承自己不是什麼天才,只是因為“名師指點”或“五歲學書”等等。而奉承的人則一律稱讚為“聰明”,“有靈氣”,“悟性高”等總之是天才轉世啊。筆者愚鈍,剛學書那陣兒即有專家指手畫腳地說“你不能拿書法當飯吃啊,你的悟性很一般,剛才你們一齊寫字,我在行子裡一走就全看透了”。我聽了只能恨自己大腦有問題,從此真不敢在書法上用太多的功了。後來,我寫了一篇文章,題目叫《天才之我見》(沒發表,可見愚笨至極),我說了一句自己的感慨:如果說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那麼我要說,庸才就是百分之一的愚蠢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懶惰!我不否認百分之一天才的靈感,但我更相信百分之九十九庸才的汗水!

當今書壇的10個蒙人損招

3.名師指點

關於名師指點,有些不好說。

第一,許多所謂名師者,往往是徒弟給“忽悠”出來的,不忘師恩嘛,這也在情理之中。

第二,許多自稱有名師指點者,卻常常是以自學為主的。

就像今天的許多學問很“水”的研究生,一半的時間忙乎外語和政治,而另一半的時間就給導師鑽圖書館蒐集資料或校對“恩師”的書稿了,並沒從名師那兒學到什麼,僅僅發表文章時把名字署在導師後面而已。還是魯迅說得好:尋什麼鳥導師!話說回來,他們為什麼要貼上名師這快“金”呢?原來是“拉虎皮做大旗”,迎合中國人的“打狗先要看主人”的混世邏輯而已。你想啊,名師的徒弟嘛,再差,能差到哪裡?我認為,千方百計尋覓名師而不得者,大可放心去學書法,走好自己的拼搏之路就行了。

當今書壇的10個蒙人損招

4.科班出身

除了上述三點凡夫俗子不容易齊備甚至難得其一的優越條件外,書壇為杜絕更多的人染指書法,瓜分利益,又創造出了“科班出身”這一野蠻規矩。所謂科班出身者,就是俗名“專業畢業”也。如今書法院系多如牛毛,很多啥也不是的所謂書法家,只因為自己是什麼什麼書法院系畢業的,就敢上串下跳,誰也不放在眼裡。舉個例子,齊白石大師名氣大吧?但是有的書法或國畫專業畢業的學生就敢說“農民一個,村夫氣重”等等;而2005年謝世的啟功“大腕”,就總是有人圍著“中學教師”四個字不放過。但據我所知,啟功那一輩人,很多大家最初都是中學教師出身,後來才成了教授的,比如魯迅、朱自清、汪曾祺、沈從文等。不才如筆者本人,也是中學教師,沒名師指點,沒什麼悟性,二十多了才自學書法,唉,真是“自慚形穢”啊!以上四條可以歸納為一點:怕別人吃到書壇的“葡萄”。這正是成功學上的“磨難定律”,就是盡全力把成功說得比登天還難或比八卦還“謎”,讓羨慕的人永遠停留在羨慕的檔次。

當今書壇的10個蒙人損招

5.全能冠軍

大凡書法有了點兒名氣的人,腳跟往往發飄。總以為自己真的是天才轉世。於是乎,這個敢寫,那個敢摹,處處以“五體俱精”自居。

問題有二:

第一,絕大多數“五體俱精”者,頂多有兩三種書體相對好一些就不錯了,其他書體與俗人沒什麼分別;

第二,有不少的“五體俱精”者,實際是“五體俱差”——行書像楷;隸書楷化;篆書隸化;草書似行。

只有一種入門時學得最好的大字顏體楷書,還是小學生水平。我認為,自己平時學習,學“八體”也不要緊,但既然拿出來見人,就選自己最好的一兩體,如何?順便說一句,一個書法家如果連自己的字都說不清好壞,乾脆不要學了,“悟性差”啊!

書壇還動輒就提倡“書家學者化”或“詩書畫印俱精”,大意是要書法家成為全能冠軍。筆者對此持保守意見。固然,書法史上“詩書畫印俱精”者大有人在,如齊白石、吳昌碩、趙之謙、黃賓虹等,但時代畢竟不同了,今天的人,如果能靜下心來每天或每週寫一兩種固定的書體已經很不容易了,否則,還吃飯吧?即便是專業的書法家,又有多大精力“詩書畫印俱精”呢?比如,如今書壇的30歲左右的書法家,差不多在小學時都沒學過詩詞格律,甚至連繁體字都要一個個的後天學習,哪有時間?而且,正如我反對的,自作詩詞聯賦拙劣的作品,還不如書寫現成的唐詩宋詞舒心。我覺得,真有條件,學一學也無所謂,但把這一條款作為衡量書法家水平的標尺之一,在今天似乎有欠科學。

當今書壇的10個蒙人損招

6.結幫排名

文人相輕自古有之,其淵源自有學者考究,考究結果雖五花八門,但“相輕”危害是不言而喻滴。如今倒好,“相輕”進化成“相吹”。經常能在展覽、比賽、聚會等各種場合看到一幫稱兄道弟的書法家們,弟給兄封個“三劍客”之首,兄給弟貼個“當代十強”之冠,場面好不歡喜。江湖名號已定,當然還得感謝媒體的一番鼓吹。

當今書壇的10個蒙人損招

7.金獎出書

時下展覽熱,出書熱越來越火,只要願意花冤枉錢,再差的書法作品也能獲得金獎銀獎的,入編作品集。然後拿著那些證書到處忽悠不懂書法的圈外人。實際上,濛濛外行而已,筆者不再贅述。

8.書法“雜耍”

雜耍與雜技不同。當下的各種書法表演只配稱到“雜耍”的檔次。四肢健全,五官端正的人,非要弄什麼口書,舌書,頭書,腳書,拖把書,霹靂書,街舞書等等。我讀過一篇文章,把題目送給熱衷此類表演的書壇蒙人者:書法水平差,《用屁股書又如何?》。

9.流派/主義

筆者曾留心查了一下資料,自上世紀80年代書法熱以來,流派/主義可謂多如牛毛:

(一)“古典派”如沙孟海,啟功,沈鵬等;

(二)“新古典主義”如周俊傑,劉正成,尉天池等;

(三)“新文人書法”如陳新亞,朱培爾等;

(四)“”趣味形式書風”如王鏞、沃興華,何應輝等;

(五) “廣西現象”;

(六) “學院派”;

(七)“書法主義”;

(八) “70年代書家” ;

(九) “藝術書法”

……真是海了去了。(參考劉宗超《傳統的延續與現代的開拓——近十年書法創作理路的清理》,見《中國書畫報》2002年10月14日)而各種組合如“八隻眼”﹑“藍墨水”等也層出不窮。我認為,最基本的流派和群體永遠是兩大類:守舊和創新。沒必要弄那麼多玄虛來蒙人。

當今書壇的10個蒙人損招

10.書協/會員

也不知從何時起,是否是中國書協會員,是否參加過中國書協組織的展覽差不多成了衡量一個書法家書法水平的最重要標準。固然,相對來講,中國書協會員的創作或理論水準總體上要好一些,但這個好並不是比非中國書協會員好多少。如果把中國書協會員稱為“官方”的話,那麼廣大非中國書協會員則是“民間”。而只有10000人左右的中國書協會員是不能與多達數百萬的書法大眾做簡單的好壞比較的。因為每個人的身邊都有或多或少的實力派書家,但可能連省市級書協的會員都不是。此外,各級各類民間組織更是花樣繁多,蒙人成分更大。我以為,現在各級書協的所謂“書法家”們99%熱衷於名利,藝術境界其實也根本高不到哪去;學書者為著一個證書奮鬥,書寫水平也只能停留在離字匠很近的層次。

本文僅供參考,歡迎對號入座!

當今書壇的10個蒙人損招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