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聖”刻苦學書,連王羲之都曾甘拜下風

書法 王羲之 張芝 漢朝 歷史風雲錄 2017-03-27

“草聖”刻苦學書,連王羲之都曾甘拜下風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黃福芳

張芝,東漢時的大書法家,擅長草書,被稱為草聖,與鍾繇、王羲之、王獻之並稱為書法四賢。事實上,張芝的書法成就還在王羲之等人之上,王羲之中年時師承張芝,十分推崇張芝。

張芝出生於顯赫的官宦世家。他的祖父曾經擔任過漢陽太守,父親更是聲名顯赫,屢立功勳,曾官至護匈奴中郎將、度遼將軍、大司農等。而張芝的母親也是富家閨秀,淑慧賢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張芝,並沒有染上富家子弟的紈絝習氣,反而因為父親的嚴格督導,自小就對自身要求嚴苛,年紀輕輕就有了張有道之稱

張芝的書法師承於東漢著名書法家杜度、崔瑗。後人評價杜度的書法,認為他的章草為神品,崔瑗也是杜度的學生,深得杜度精髓。張芝因緣巧合之下,得到兩位名師指點,進步神速,也由此深深地愛上了書法。

“草聖”刻苦學書,連王羲之都曾甘拜下風

▲ 冠軍帖部分

此後,張芝一直潛心於書法,並能夠做到不被外界誘惑。當時的太尉非常欣賞張芝的為人,認為他將來不是文宗,也會是將才。曾經多次徵召他出來做官,但都被張芝以要專研書法為由拒絕了。後來皇上聽說了張芝的名聲,也下詔讓他做官,他也拒絕了,理由還是專研書法、無法分心。出身於官宦之家,卻能做到不汲汲經營做官之道,不貪圖高官厚祿、潔身自愛,這在當時那種“學而優則仕”的社會氛圍中是極為難能可貴的,令人欽佩。

張芝專研書法、無法分心並不僅只是一個不做官的理由,對張芝而言,書法永遠是排在第一位的,臨池學書,池水盡墨這句流傳千古的佳話就是從張芝練習書法而來。張芝的父親看到張芝兄弟倆都頗愛書法,為方便他們習文練字,便在府邸裡修建了一個大水池,池旁安置著石桌、石凳,讓張芝兄弟臨池學書。張芝有了練書法的好去處,除了吃飯睡覺外幾乎都呆在水池邊,不到十天他就要寫壞一支新筆,一個月就要用掉好幾塊墨。家裡剛織好準備做衣服的白布也被他順手用來練字了,寫完後在池水中漂洗晾乾再練,一直要到實在分不清經緯時,才肯讓下人拿去染色做衣。有時練字練得興起,他甚至會把身上穿的衣服也脫下來練字。如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張家的池水變成了墨黑色,無論怎麼換水都無法恢復清澈,被稱為張芝墨池,後人稱書法為“臨池”,也即來源於此。

“草聖”刻苦學書,連王羲之都曾甘拜下風

張芝的草書影響了我國書法發展的進程,為書壇帶來了無與倫比的生機。後人評價張芝的草書“勁骨豐肌,德冠諸賢之首”,從而成為“草書之首”。被譽為書聖的王羲之也曾認為自己的書法比不上張芝,並在中年以後師法張芝,學習他的“一筆書”。狂草大師懷素也自稱草書得於“二張”(張芝、張旭)。唐代草書大家孫過庭在其《書譜》中也多次提到自己一生是將張芝的草書作為藍本。由此可見,草聖桂冠張芝當之無愧

良好的家庭教育、名師、對名利的淡泊,以及對書法的無限熱愛、苦苦求索,張芝終於攀上了中國書法藝術的第一座高峰,成為了“草聖”張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