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愛華:種植高山蔬菜嘗甜頭

蔬菜 種植業 畜牧業 農業 黃山在線 2017-04-11

“種植高山蔬菜多年,我一直在探索和摸索著,找到適合本地特色的種植模式和品種。”在歙縣紹濂鄉嶺口村,潘愛華是當地的蔬菜種植大戶,也是歙縣紹濂高山蔬菜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從2004年開始種植高山蔬菜,到現在已經走過了13年的創業之路。

在嶺口村,種植蔬菜的村民並不多,潘愛華起初是從事養雞的蛋雞養殖戶,在高山上放養土雞。那時的他還很年輕,對於創業並沒有太多的概念。養雞也是因為覺得當地的地形和山地條件適合放養,就嘗試著去做了。幾年之後,考慮到養雞的風險還有其它一些銷路的情況,潘愛華萌生了種植高山蔬菜的念頭。經過市場考察和去外地取經,在2004年,他流轉了村裡30多畝土地用於種植西紅柿。“當時,種植西紅柿的很少,本地市場的西紅柿也主要靠外調,剛起步的兩年,我種植的西紅柿市場反響很好,供不應求。”潘愛華就是這樣,緊隨市場需求,一步步地嘗試著。

2008年,種植西紅柿嚐到了甜頭的潘愛華註冊了歙縣紹濂高山蔬菜專業合作社,在他的影響下,當地幾十戶村民都加入了該合作社,一起種植高山蔬菜。規模大了,而隨著西紅柿種植人群的增多,價格沒有了優勢。在2009年初,潘愛華通過友人的介紹,瞭解到杭椒在外埠市場很受歡迎,而本地市場卻不多。於是,他及時調整了種植方向,引進了杭椒的新品種,大量種植杭椒。從2009年開始,一直到2011年,杭椒為他帶來了極高的經濟效益。高山蔬菜,由於地理位置的優勢,菜品的質量優於陸地蔬菜,而且又不需要太大的投入,甚至不需要鋼架大棚,就能種出質量上乘的反季節蔬菜。也正是因為這樣,潘愛華在這條創業道路上越走越遠,也越走越寬。

到了2012年,因為市場的影響,杭椒的收益沒有之前優越了,潘愛華又開始動腦筋。當年,他又引進了優質的甜玉米和四季豆的苗,就這樣搭配著種植。沒想到,市場的反響也非常好。到了2014年,他本人的種植規模已經達到了60多畝,又註冊了華鑫家庭農場,不但種植高山蔬菜,還做辣椒和筍乾的初加工。山裡的筍子多,他就去收購之後進行初加工,再外銷。如今,潘愛華的紹濂高山蔬菜專業合作社種植總面積超過200畝,在當地農業部門的支持下,每年還會拿出一部分來種植伏缺菜。他說,市場需求什麼,他就種什麼。未來,他還會在初加工的方向上繼續努力,爭取做大做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