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火了,體育電影就能火?

摔跤 小說 文學 投資 蝦評論 2017-06-08

國產體育電影能火嗎?

摔跤吧爸爸火了,體育電影就能火? 最近《摔跤吧爸爸》很火,便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思”,為什麼人家拍個體育立志影片能火,我們有那麼多世界冠軍卻不拍電影呢?可想而知,這種小成本人物傳記式的電影素材會掀起一股小小的熱潮,很多人期待我們的體育電影也能拍出個《摔跤吧爸爸》來,企圖以小博大打開個新局面,他們有可能成功嗎?

把《摔跤吧爸爸》定義為體育電影本身就沒讀懂這電影的內核,所以即使《摔跤吧爸爸》再成功,其實和“體育”這件事情沒半毛錢關係,這部電影的成功並不能說體育題材的電影就有很大市場潛力。我們不妨換個角度思考一下這部“體育”電影,之所以“體育”可以單獨算一個類別,就是因為“體育”這件事本身具有IP粉絲號召力,現在想拍體育電影的人也是看中了這天然的粉絲號召力,但這個號召力是否真實存在呢?“體育”這個大類就像“小說”這個大類一樣,本身並不具備粉絲號召力,而是裡面有特色的個體才有號召力,所以一部出名的小說可以有很多粉絲,垃圾小說根本就沒人看。在體育當中也是這樣,體育有那麼多種,僅僅是球類就有無數,但喜歡籃球的不一定喜歡足球,喜歡足球的不一定喜歡橄欖球,不同球的粉絲也是不一樣的,如果對這種球不感興趣,是既不會看這種球的比賽,也不會去看這種球的電影,這就是粉絲效應。那麼問題來了,有多少人喜歡看摔跤呢?這在體育類別裡面只能算很小的一個類別,粉絲更是鳳毛麟角,更不是喜歡摔跤的人才去看這部電影,摔跤這個主題對電影來說根本起不到任何自帶粉絲的作用,所以即使這部電影即使包含摔跤的內容,但卻根本不能算體育電影,就像電影裡的人都穿衣服,也不能說這就是一部時裝電影一樣,如果僅僅是電影裡面有摔跤就把它定義為體育電影的話,就像把《西遊記》定義為動物電影一樣可笑,畢竟那隻猴子和豬可是當之無愧的主角。

一部電影的成功是不能那麼簡單的歸結為幾個元素的,有明星,名導演,場面大,氣勢足就一定是好電影嗎?大製作名導演高投資的撲街電影比比皆是,所以怎麼能因為《摔跤吧爸爸》火了就推斷出體育電影很有市場呢?這部電影能成功並不是因為有了明星阿米爾.漢,而是有了思想者阿米爾.漢才能成功,是他創作了這部電影,而不是電影裡面有他。有人說我們的電影裡缺少對現實的批判,但是社會上各種對現實的吐槽還少嗎?甚至連動畫片都被汙染成吐槽勝地了,電影裡從來不缺少對現實的批判,關鍵問題是這些批判靠鋪嗎?有意義嗎?有價值嗎?事實上絕大多數電影裡的批判都只是不靠鋪的吐槽罷了。就拿《摔跤吧爸爸》為例,如果膚淺的看這個電影的話,就是一個望子成龍的老爸瘋狂折磨自己女兒想讓其替代自己完成夢想的故事。這是一個很好的吐槽題材,因為社會上本就有“不要讓孩子成為完成父母夢想的工具”之類的理論,而是要“讓孩子自由發展,去完成自己的夢想”,這些聽起來好像很高大上的理論是很容易引起共鳴的,所以就有很多人會抱著批判社會的態度去拍諷刺“望子成龍”現象的電影,如果這樣看的話在《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中阿米爾漢演的角色就是一個不折不扣混蛋惡魔老爸了,但實際上呢?奴隸能奢望得到奴隸主的恩賜獲得自由嗎?不用自己的血淚去拼搏,不抱著必死的信念去鬥爭,會有別人恩賜的幸福嗎?不想流血流汗就能獲得別人尊重嗎?如果只是單純的體育電影,那麼只靠流汗就夠了,但如果是要爭取自由的電影,則是要流血的。《摔跤吧爸爸》不僅僅是靠流汗努力獲得成功的勵志故事,而是靠流血和拼命獲得自由尊重和新生的故事。這個故事本身還承載著對祖國的愛和奉獻。俗話說“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故事裡的爸爸不是不知道社會的黑暗和不公,但他沒有放棄希望,而是靠自己的努力去改變社會,既不抱怨也不放棄,而是堅持用自己的方法去改變現狀,這才是一個真正成熟人士的做法。這樣的故事比單純的體育勵志故事要高得多,絕對不是簡單的體育電影。

一個電影的好壞不在於要多大的導演,多出名的演員,多宏大的場面,而是在於所有的表現都能做到恰到好處講清楚故事就足夠了。正在上映的《銀河護衛隊2》雖然可以獲得更高的票房,但永遠不會載入史冊,成為經典,僅僅只是一部娛樂片罷了,可以說只要有錢就可以拍出無數部來,但像《三傻大鬧寶萊塢》《我的神啊》《摔跤吧爸爸》則可以成為電影史上永恆的經典,即使有再多的錢也不一定能拍出有相同意境和精神層次的電影。如果只是把《摔跤吧爸爸》當作體育電影看,是永遠排不出觸及靈魂真正優秀作品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