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手術風險大,醫生想保守治療,但患者身上像背了一個定時炸彈

手術兩百年 腫瘤 技術 河南 中原醫生 2019-07-10

——陳航/文 河南省人民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 教授

閱讀提示:大家看看,醫生的內心強大究竟是從哪裡來的?

狗屁的內心強大隻是習慣而已

不知什麼緣故,近期病人並不是很多,但有些病例卻值得記取玩味。

第1例是一位50歲女性患者,首發症狀是突發性頭暈伴噁心、嘔吐,飲水嗆咳,吞嚥困難,入院後聲音嘶啞加重,由於不能正常進食,安全起見一直經鼻胃管進食。

因手術風險大,醫生想保守治療,但患者身上像背了一個定時炸彈

磁共振顯示為腦幹延髓出血性病變,經幾位影像學大咖會診考慮血管畸形可能性大,但仍不能完全定性。而多年臨床直覺告訴我,這是一例腦幹延髓海綿狀血管瘤,雖然影像學不甚典型,但妥妥的。

由於入院時患者處於出血急性期,原則上應該渡過出血急性期後再行手術較為穩妥。經過嚴格的3周保守治療期,病人症狀進行性好轉,雖然仍需輔助鼻飼,但基本可以經口進食了,接下來是糾結於否需要手術的問題,科室進行了激烈的討論,絕大部分醫生認為病變基本位於延髓中心部位,如果手術風險過大,且病人症狀目前進行性改善,建議繼續保守治療,定期複查即可,我也是這種觀點的支持者,畢竟,手術稍有不慎即可引起術中病人心跳驟停,或是術後呼吸無法恢復,利害得失不可不察也!

因手術風險大,醫生想保守治療,但患者身上像背了一個定時炸彈

而少數醫生的觀點認為應該積極手術,因為海綿狀血管瘤一旦出血,就像一座火山由休眠期進入活動期,延髓部位反覆出血最終會導致病人嚴重殘疾。

聽取了各方意見,最終還要自己拿主意,不可避免的,各方觀點在腦海裡激烈碰撞,與此同時又將資料發往北京聽取頂級專家的意見,均認為需要積極手術,理由是一旦再次出血,有可能導致患者呼吸心跳驟停。

因手術風險大,醫生想保守治療,但患者身上像背了一個定時炸彈

而病人的決定最終使我放棄了任何幻想,同時也下定決心,不請專家,由我們主刀。

那好吧,幹!雖千萬人吾往矣!

手術採取後正中入路顯露延髓,銳性切開後中央溝達病變,海綿狀血管瘤確定無疑。順利銳性分離病變的上下極與兩側方,而病變前方的剝離著實讓人心悸,含鐵血黃素邊界不明顯,位置深在並且分佈靜脈畸形血管。過程是令人窒息的,因為你不知道你的下一個操作會給病人帶來什麼。和助手張鵬主任配合確實達到了一定程度的默契,最終病變完全切除,術中電生理和生命體徵平穩。

因手術風險大,醫生想保守治療,但患者身上像背了一個定時炸彈

脫了手套下臺風那一刻,才感覺到自己整個身體的肌肉仍是緊張僵硬的。擔心術後病人呼吸不能回覆,術後送病人回ICU。謝天謝地病人呼吸很快回復,雖然節律仍不平穩。第二天,病人呼吸完全正常,順利拔除氣管插管,兩天後轉入普通病房,四肢活動良好。

第2例是一例36歲男性患者,術前表現為頭痛,頭暈,飲水嗆咳症狀。查體一側咽反射明顯減退,面部感覺減退,輕微口角不對稱。磁共振顯示巨大橋小腦角佔位,頸靜脈孔明顯擴大,腫瘤最大徑達6.5公分,考慮神經鞘瘤可能性大。手術採取常規CPA入路,助手張喆,漢威,教科書式的開顱為手術的順利進行做了良好的鋪墊,令人滿意。腫瘤的基底位於頸靜脈孔,起源於後組神經。雖未發生於內聽道,但腫瘤將面聽神經,三叉神經嚴重推擠向腫瘤前上方,仍需銳性分離保護。充分的腫瘤囊內減壓至關重要,一旦發現了面聽神經的蹤跡,接下來的分離就會變得行雲流水,水到渠成。後組顱神經的結構欠清晰,先處理頸靜脈孔內的病變,尋根求源將其滿意的分離保護。

因手術風險大,醫生想保守治療,但患者身上像背了一個定時炸彈

腫瘤切除歷時將近3小時,所有重要結構清晰可見,奈何照相技術太差,圖像不能完美保留實數憾事。術後患者無面癱症狀,吞嚥困難飲水嗆咳也未較前加重,可小心經口進食。

因手術風險大,醫生想保守治療,但患者身上像背了一個定時炸彈

神經外科醫生是在重負之下生長的生物,一個在挫折中成長的靈魂,溫柔而堅定,才能自救亦渡人。 控制情緒的能力是這種生物的水和空氣,那是一種從容與世界交手的底氣。狗屁的內心強大,只是早已習慣而已。(本文由本號總顧問樑寶鬆教授推薦,樑寶鬆,1984年畢業於河南醫科大學本科,河南省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 教授)


本號值班微信:zyystuandui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