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滿大街都是“匠人”的時候......


要說匠人,在中國的文化裡,一般的匠人地位並不高。

因為在以前的人看來,有創造力的是藝術,講究的是靈氣,而匠人多是在重複,變化不大。

就像國畫裡,匠人的畫雖然工整但會被認為沒有靈魂,過於“匠氣”,比不上有自我表達的文人畫。

當滿大街都是“匠人”的時候......


▲ 仇英畫作

但是也有些例外,比如明四家之一的仇英。明四家中,沈周、唐寅、文徵明都是文人出身,唯有仇英是工匠畫家。

早年他做過漆工、畫磁匠,幫人彩繪棟宇,後來漸成大家。雖是臨摹古畫,但自有蕩氣迴腸。人們總能在他畫裡,感受到他的心。

齊白石也是,本來是一個木匠,但在他的畫裡自有一股大氣象。這是由於他在不斷地精進自己,去尋找、表達更美的世界。

當滿大街都是“匠人”的時候......


▲ 吳柏國畫作《白雲深處有人家》

誰說畫家不是匠人呢?畫匠畫匠,精細謹慎之餘其實都是感情的瀟灑揮張。

竇文濤在他的節目《圓桌派》上有一個觀點,讓人很是認同:

他說如果匠人和藝術家都把事情做到極致,都會有一種虔誠,會給他們所做的東西增加“心靈附加值”。

這樣的心,會通過器物傳遞。他說自己的收藏家朋友鑑別好壞,到最後都不是靠科學,而是“望氣”,那個“氣”就是匠人在裡面放入的情感、心力和虔誠

當滿大街都是“匠人”的時候......


▲ 吳柏國畫作《紫氣東來》

這不竟讓人想起,許多掛著“百年老店”名號卻自毀招牌的店家,在旅遊景區裡尤為常見。

明明是一堆粗製的紀念品,卻非冠以“手作”、“匠心”之名,甚至請幾個不知是真是假的手藝人坐那兒演示,實在是無奈至極。

這樣的偽,只會把人變成“美盲”。平凡如我們,見不到真正有靈魂的好東西,還被混淆概念,很可能失去對美的判斷力。這才是可怕之事。

這樣的偽匠人,偽在他們沒有誠實地對待手藝,只是為了名利把自己包裝成匠人情懷。這種偽,傷害了我們對真正手藝的美好念想,對美好事物的感知。

當滿大街都是“匠人”的時候......



所制無用,就是匠人嗎?

週末我常約三五友人,去山間喝茶。

茶友淘了一套茶具,說是匠心之作,帶來給我們看,並信誓旦旦說我們一定都會喜歡。

打開一看,碧海般的瓷色,玲瓏雅緻的杯盞,確實可愛。

可是沒衝幾泡,我們這幾個常年喝茶的人,手都被燙個不行。而且公道杯的嘴開得不利索,總是滴到手,大感掃興。

幾回之後,我們都放棄了,只好說,“美則美矣,毫無靈魂。”如今這套茶具還擱在友人家的博古架上蒙塵。

我始終心存疑惑,難道器物的美與實用不能兼容?

當滿大街都是“匠人”的時候......


《莊子》裡,提及了十多位匠人,庖丁、捕蟬人、操舟人……細讀下來便可發現,每一個都有自己的道。

庖丁解牛是因為他了解了牛的身體構造,再日復一日地磨練,自然能“遊刃有餘”,靠的是順應天理。

捕蟬者舉著竹竿粘蟬,精準得好像在地上撿取,是因為他眼睛只看到蟬的翅膀,而不會在意周遭的變化,這才是專心致志的最高境界,即忘己。

其中的“道”就是“無我”、“順應自然”。

當滿大街都是“匠人”的時候......


器物無論做成什麼樣,最重要的不是匠人的炫技和表達自我,而是如何順應自然,讓它與使用者有所互動,人才會被器物的美打動,與物相互欣賞。

只考慮到炫技,卻忽略了人們使用心境的匠人,某種程度上是偽匠人。

他們偽在追求華而不實,偽在不尊重器物的本能,沒有為人們的需求而去做。

這樣的偽,偽在給生活添了太多的奢華卻不能用之物。這樣的器物,難以和我們發生什麼情感的聯繫,只會影響我們對生活的美好感受。

當滿大街都是“匠人”的時候......


手工製作,就是匠人嗎?


有一次和友人逛街,遇到一家很別緻的店,燈光精緻,一個個皮具認真地陳列著。

年輕的店家告訴我,這是她們手工做的,用的上等牛皮,而且限量版,每款幾乎只做一個,要多的話只能定製。當然,價格也不菲。

當滿大街都是“匠人”的時候......



可是定睛一看,縫線歪扭不平。更甚的是,沒過多久,有兩個朋友的包包出現開線、皮裂等問題。

當她們去找店家時,得到的回覆居然是:這是手工皮具會存在的問題,不能預估,要麼就重買。

友人納悶:雖然說手工皮包有著獨一無二的痕跡,但明明是質量有問題,怎麼能歸咎給手工的不確定性?如果它的品質,還不如機器流水生產,那手工不過是一種自我陶醉,一種倒退。

當滿大街都是“匠人”的時候......


手工的不確定性,真正的匠人心裡一清二楚,甚至還會順勢而為,將材料的缺陷也考慮進去,讓它變成器物設計的一部分。

就像金繕手藝人,面對的是有缺陷的材料:破碎的杯碗,卻能用手藝將碎裂的縫隙,變成新的風景。

當滿大街都是“匠人”的時候......


當滿大街都是“匠人”的時候......



或許這些人,用心地包裝、打燈、拍攝,卻忘了真正的匠心,包含了對物件品質的極致追求。這樣,也是偽匠人。

這樣的偽,偽在他們不願意承認自己不夠精進,偽在還是成了嘈雜世界的一員。

這種偽,傷害的是所有熱愛手藝的人,還有手藝本身。

當滿大街都是“匠人”的時候......


或許,何為匠人精神並沒有一個標準答案。

可是,偽匠人卻讓我們對匠人二字生出警惕。那些真正用心在做物品的匠人,卻依然被忽略、被遺忘。

這才是真正可怕的地方。

沒有恰當的邊界,“匠人”二字被加上了越發粗糲的一面。在人們自顧自加持“匠人”光環之後,留給我們的,卻是依然枯萎無趣的生活。

所發文章來自於網絡,我們尊重原創,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精彩內容天天推送

當滿大街都是“匠人”的時候......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