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趙縣有家老字號手工饅頭鋪傳承四代人,一直沿用祖傳麵肥發酵

手工藝 美食 聲宏紫閣 2018-12-09

34歲的馮超是河北石家莊趙縣石塔村人,他經營著一家“馮家老號饅頭馮”店鋪。到他這一輩已經是第四代了。他家的饅頭一直沿用祖傳的工藝生產,使用麵肥發酵,蒸出來的饅頭喧騰又瓷實,細品除了淡淡麥香味,略帶絲絲甜口。慕名而來的外地人買回去,甚至當特產饋贈親朋好友。

河北趙縣有家老字號手工饅頭鋪傳承四代人,一直沿用祖傳麵肥發酵

北方人對於並不陌生,有種難以割捨的情懷。有的家庭一日三餐都少不了,這種再尋常不過的食物,沒有山珍海味的身價和奢華,卻滋養著我們的祖祖輩輩,成為我們生命中的一部分。

河北趙縣有家老字號手工饅頭鋪傳承四代人,一直沿用祖傳麵肥發酵

馮超

我出生在石塔村,與馮家是老街舊鄰。一條細長的衚衕裡只住著我們三兩戶人家。石塔村原住民並不多,聽老人們講,馮家是從城南東湘洋村遷來的。從我記事起,馮超的爺爺馮春生和弟弟馮根生就以饅頭坊為營生,養家餬口。弟兄倆原來住在一個院裡,分別成家後,馮春生花300元在李家巷買了一處宅院,各開各的饅頭坊,當時馮家饅頭可以說供半個趙縣城人吃。

河北趙縣有家老字號手工饅頭鋪傳承四代人,一直沿用祖傳麵肥發酵

馮超父親馮鎖堂

我開始記事的時候,馮家老爺子馮書銀已經過世,記憶裡馮家開饅頭坊是 “文革”後期的事了。改革開放之前,不允許個體經營,處處割資本主義尾巴,馮家的饅頭生意早已被迫關張好多年了。兄弟倆一個在搬運站工作,一個到化肥廠上班。改革開放後,馮家後代重操舊業,繼續經營馮記饅頭坊,兩家相距不到百米。

河北趙縣有家老字號手工饅頭鋪傳承四代人,一直沿用祖傳麵肥發酵

馮超母親

馮家做的是壓槓子饅頭,所謂壓槓子,就是將活好的面,放在一塊石板上,在靠近石板的牆上鑿一洞,把一根長木槓插進洞裡,壓住石頭上的麵糰,人坐在槓子的另一端,運用槓桿原理不停地壓,一起一伏,面就壓好了。壓槓子的程序是必不可少的,用這樣面蒸饅頭才勁道,有嚼勁。

河北趙縣有家老字號手工饅頭鋪傳承四代人,一直沿用祖傳麵肥發酵

到馮超這輩,已經是馮氏第四代手工饅頭傳人了。他從老一輩手裡學會了作麯子、和麵、壓槓子、餳面、捋條、剁生坯、上鍋蒸等一整套做饅頭的祖傳手藝。為了將馮記饅頭工藝傳承和發揚光大,馮超為自己的“馮家老號饅頭馮”註冊了“馮福鑫”商標,生產手法上老配方和新工藝並用,市場更加廣闊。

河北趙縣有家老字號手工饅頭鋪傳承四代人,一直沿用祖傳麵肥發酵

舊宅

做手工饅頭是個辛苦活兒,頭一天用麯子活好面,次日早晨就要把發好酵的面摻進麵粉活大面,剁成生坯後,經二次發酵再上籠屜蒸熟。

河北趙縣有家老字號手工饅頭鋪傳承四代人,一直沿用祖傳麵肥發酵

河北趙縣有家老字號手工饅頭鋪傳承四代人,一直沿用祖傳麵肥發酵

陳麯做成麯子

馮超說,馮記饅頭之所有好吃,因為有一個神祕的配方,就是用黃米麵配上陳麯做成麯子發麵。而且,冬天與夏天使用起來有差別,天熱的時候和麵添加少一些,天冷時就多加,完全憑經驗來掌握。用這種獨特的配方蒸製出來的饅頭不帶酸味、香甜可口,還有一種淡淡的米香在裡頭。

河北趙縣有家老字號手工饅頭鋪傳承四代人,一直沿用祖傳麵肥發酵

如今,在古城賣饅頭的有幾十家,他們幾乎全部使用發酵粉和麵,並改為機器加工了。但馮超仍堅持傳統的配方。正是有了馮氏後人的堅守,才讓手工饅頭的工藝傳承下來,趙縣也因此保留下一份獨特的飲食文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