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廠,承載了多少老北鎮人的記憶?這些照片和故事裡有你嗎……

石油 能源 渤海 中石化 經濟 濱州傳媒網 2018-12-14

五十多年前,黃河三角洲發現了石油這一工業的“血液”,一夜之間,來自天南地北的石油工人彙集渤海灣畔,勝利油田從此在這裡崛起。

半世紀前,石油開發的號角也在當時的惠民地區吹響,幾萬油田工人以當時的地區中心老北鎮為基地,建起了九二三廠的一分廠。

從此,一分廠和濱州結下了半世紀不解情緣!

早期的一分廠和老北鎮,一南一北,遙相呼應,如雙子星座,閃耀濱州大地。

那裡有令人羨慕的石油工人,天南地北,各種文化薈萃。

那裡是讓人嚮往的時尚之都,偏居一隅,影響蔚然成風。

因了一分廠的存在,讓當時的這個小鎮多了一份參照,小鎮的人們也多了一份嚮往。

油田和地方,工業和農業,在那個年代,相互依存卻又涇渭分明,界限分明卻又惺惺相惜。

幾十年來雙星並耀,但又彼此燭照對方。

半世紀一晃而過,城市的發展把當時孤懸城外的一分廠大院,現在的濱南採油廠大院慢慢包容進濱州市區的懷抱,成為濱州的有機組成部分,而油田的人、文化也慢慢浸潤到濱州人的身邊和生活。油地在發展中消融了隔閡,在時間的演化中慢慢融為一體。

五十年歲月悠悠,半世紀光陰流轉,在濱州城市的發展史上,當年的一分廠現在的濱南採油廠永遠有自己的一份位置;在濱州市民的形成中,除卻當地的土著居民,升遷流轉的機關幹部,來自四面八方的油田人更是重要的組成部分。

值此濱南採油廠成立五十週年之際,讓我們拿起手中的筆和相機、攝像機,用口述歷史的方式,記錄下當年一分廠的發展,記錄下濱州市區這片獨特區域的發展歷史!

一分廠,承載了多少老北鎮人的記憶?這些照片和故事裡有你嗎……

九十年代濱南採油廠南大門

如今,老北鎮人還是習慣將濱南採油廠稱為“一分廠”,儘管這一名稱早已被更替多年。至於,“一分廠”的全稱是什麼,為何這樣叫?卻有很多人回答不上來。

一分廠,承載了多少老北鎮人的記憶?這些照片和故事裡有你嗎……

老北鎮人習慣將從一分廠大院裡走出來的人叫“油田人”,而油田人習慣將大院以外統稱為“地方”。

油田人有自己的住宅區,以前還有自己的醫院、學校、公檢法等社會公共事務機構,就連尋找人生伴侶,多數情況下也是“內部消化”。儘管如此,當初油田人也如一股注入濱州大地的新鮮血液,帶來了新奇的事物,帶來了不一樣的生活方式,與當地文化發生著碰撞的同時,也在悄悄影響著濱州人的生活。

一切都需要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說起。

一分廠,承載了多少老北鎮人的記憶?這些照片和故事裡有你嗎……

“九二三廠”, 取其9月23日出油的意思

由於油區離東營基地較遠,另建九二三廠一分廠

上世紀五十年代末,為滿足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石油部決定對華北地區展開石油普查,隨後,隆隆的勘探炮聲打破了這片大地的沉寂。

1962年9月23日,東營地區營2井獲日產555噸的高產油流,這是當時全國日產量最高的一口油井。1964年,華北石油勘探會戰總指揮部成立,當時為保密起見,將代號定為“九二三廠”,取其9月23日出油的意思。隨後,一支支來自大慶、玉門、青海等地的會戰大軍在兩三年內會師於此,一場聲勢浩大的華北石油勘探會戰就此展開。

一分廠,承載了多少老北鎮人的記憶?這些照片和故事裡有你嗎……

1965年10月11日,濱2井喜獲工業油流,宣告了濱南油田的發現,整個荒原為此沸騰。

一分廠,承載了多少老北鎮人的記憶?這些照片和故事裡有你嗎……

1966年,又在濱城南部地區和單家寺發現第二個油氣富集區,投入開發。但由於油區離東營基地較遠,於是在當時的濱縣城北建立了另一個生產會戰基地,相當於九二三廠的一個區域性的勘探開發建設綜合會戰指揮機構,命名為九二三廠一分廠。

1968年11月8日,石油工業部九二三廠一分廠正式成立,油區橫跨現濱州、東營兩市五個區縣,面積達2750平方公里。

一分廠,承載了多少老北鎮人的記憶?這些照片和故事裡有你嗎……

1972年9月,九二三廠一分廠改稱勝利油田濱南採油指揮部;1989年6月20日,更名為勝利石油管理局濱南採油廠;2000年10月11日,更改為中國石化勝利油田有限公司濱南採油廠(簡稱勝利油田濱南採油廠),是勝利油田有限公司從事石油天然氣開發的二級單位。

關於勝利油田名稱的由來,也另有一段故事

1965年5月,東營坨莊—勝利村勘探率先探明山東第一個大油田—勝坨油田,同時鑑於全國首個日產千噸井坨—11井在勝利村發現,

勝利油田便由此得名。

一分廠,承載了多少老北鎮人的記憶?這些照片和故事裡有你嗎……

如今的濱南採油廠駐地仍舊在濱州市區渤海七路,除了東營利津縣,管理區已經輻射濱州濱城區、經濟技術開發區、 博興、惠民等多個縣區。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故鄉

但油田人的故鄉顯得格外模糊

屈指算來,濱南採油廠已經走過了整整五十個春秋。

崢嶸歲月,滄海桑田。當年,意氣風發的姑娘小夥兒們,從祖國四面八方匯聚於此,懷揣一顆“我為祖國獻石油”的熾熱之心,紮根於這片亟待開發的熱土,如今他們已是兩鬢斑白,兒孫滿堂。

一分廠,承載了多少老北鎮人的記憶?這些照片和故事裡有你嗎……

老體育場

對於耄耋老人來說,

他們那一輩石油人年輕時所處的年代,是一個會戰的年代,隨時都會接到轉戰命令。他們多是在華北石油會戰初期來到濱州的,而在來濱州之前,也許早已輾轉於玉門、大慶、新疆等多個油田。

一分廠,承載了多少老北鎮人的記憶?這些照片和故事裡有你嗎……

二礦禮堂舊址

至於已到古稀之年的老人,有的是從其他油田轉戰而來的,有的是轉業前被告知到山東參加石油會戰的,還有的則是從當時的北京地質學院、北京石油學院等高等學府畢業後直接分配到山東的,他們的故鄉同樣遍佈全國各地。

上世紀70年代走上工作崗位的石油人,有知青,有油田子弟,尤其是後者,他們或許沒有在多個油田之間轉戰工作的經歷,卻有著輾轉於多個油田之間的童年。他們的父母也許是1949年建國前的石油工作者,也許是來自當年的石油師。

一分廠,承載了多少老北鎮人的記憶?這些照片和故事裡有你嗎……

老禮堂前廣場

“我為祖國獻石油,哪裡有石油哪裡就是我的家”。的確,油一代帶著鄉音走出故鄉,來到油田;油二代對故鄉的感情“不遠不近”;對於油三代來說,所謂故鄉,僅僅是戶口本上籍貫欄所填寫的那幾個字,也許連他們的父輩都不曾踏上過故鄉那片土地。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故鄉,但油田人的故鄉顯得格外模糊。

一分廠,承載了多少老北鎮人的記憶?這些照片和故事裡有你嗎……

當年的最美“石油花”丁麗

“您老家是哪裡?”

“我的祖籍是陝西。但我是在甘肅出生的,父親是自石油師轉業的,當時在玉門油田工作,隨後我又在新疆克拉瑪依油田長到8歲,8歲以後就一直生活在勝利油田了。”通常用三兩個字就能回答完的問題,62歲的陳西銀的回答卻顯得這麼繁瑣。

1974年,陳西銀接過父輩的衣缽,也成為了一名油田工人。直到1989年單位外派學習,陳西銀才第一次踏上西安的土地。

陳西銀操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想必他是不會說陝西話的。

“您老家是哪裡?”

“我的老家是菏澤。”和陳西銀不一樣,老伴丁麗的回答顯得乾脆利索,儘管夾雜著菏澤口音。

1975年,丁麗是以下鄉知青的身份參加了油田招工,並被分配到濱南採油廠的。如今她的兒子也已經在濱南採油廠工作,說起故鄉在哪裡的話題,丁麗都是給兒子說,濱州就是他的家鄉,他就是濱州人。

陳西銀的家庭,是油田的一個縮影。油一代,油二代,油三代都有了,對於故鄉,各自有著各自的人生體驗。

大院裡的孩子都說普通話

大院附近有很多在別處買不到的美食

在“80後”老北鎮的兒時記憶中,渤海七路上有一個油田大院,從裡面走出來的孩子都說著普通話,從裡面走出來的阿姨穿的衣服格外漂亮。大院裡還有一個露天游泳池,三塊錢就可以讓你在裡面玩半天。到大院的活動中心看一看,時常能欣賞到交誼舞。

對了,大院附近還開了北鎮第一家火鍋鴨,大院裡的電烤羊肉串也是比較早的,裡面還有一個操著四川口音的老奶奶經常擺攤賣泡菜,那泡菜可真是純正的四川口味。還有“一分廠涼皮”,據說已經開了好多分店。

一分廠,承載了多少老北鎮人的記憶?這些照片和故事裡有你嗎……

上世紀90年代文化宮舞廳

更有意思的是,由於濱城區三中和大院內的勝利油田十五中距離比較近,兩個學校的孩子相互“不待見”,時不時地會“開戰”。童眼看世界,看到的都是好吃的,好玩的,卻也從側面反映出油田人對濱州社會發展帶來的微觀影響。

一分廠,承載了多少老北鎮人的記憶?這些照片和故事裡有你嗎……

油田人來自五湖四海,五花八門的地方口音自然是不利於溝通交流,因此普通話的應用勢在必行。油田是一個文化大融合的機構,大傢伙聚在一起的時候,交流著家鄉的娛樂方式,互品著家鄉的美食,也是自然而然的。油田人之間的文化交流,能夠讓地方人感受到,並且影響到地方人,這又和濱南採油廠當初的選址有關係。

一分廠,承載了多少老北鎮人的記憶?這些照片和故事裡有你嗎……

1972年衛星雲圖

1967年10月,九二三軍管會生產指揮部決定籌建濱南油田,並組建濱南籌建辦公室,在濱南地區進行選址籌建工作。1967年12月,九二三廠軍管會生產指揮部濱南籌建辦公室經惠民地區(現濱州市)政府批准,在北鎮(當時惠民地區駐地)北面徵地1000餘畝,籌建九二三廠惠北綜合指揮部基地大院。

當年大院的選址和規劃,率先打破了兩個慣例,一是油田單位不能建在城市,二是油田單位不能蓋樓房。正是這樣的規劃,對濱州城市的發展也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當時渤海七路黃河六路與八路之間的地段還是一片荒野,但是,1987年,兩濱“撤縣並市”後,濱州市的公檢法、民政、公路等部門陸續在黃河八路北側建成辦公場所,由於渤海七路沒有打通,到市政府和地委行署辦事不得不繞行渤海六路和渤海七路,因此當時打通渤海七路的呼聲很高。

一分廠,承載了多少老北鎮人的記憶?這些照片和故事裡有你嗎……

辦公樓舊址

上世紀90年代濱州城市規劃將油田所屬部門在城區內(規劃建成區)的徵地與建設納入規劃控制區。以前由於油田部門的特殊性,一直沒有被納入規劃控制區,而這次規劃在與油田協商之後,將其納入規劃控制區,並且計劃打通渤海七路一分廠大院段,使渤海七路南北通暢,以緩解渤海五路的交通壓力。經過多次協商,濱南採油廠最終同意拆遷打通渤海七路,大院從此被拆分為東西兩院,使城市的主要商業街能夠向北延伸。

一分廠,承載了多少老北鎮人的記憶?這些照片和故事裡有你嗎……

濱南採油廠曾是濱州較早的辦公樓,濱南採油廠的職工家屬樓曾經是濱州較早的家屬樓,華濱大酒店也曾是濱州較早的三星級酒店,這些規劃這些建築在提升油田人的工作、生活質量的同時,也為濱州發展起著良好的帶動作用。

一分廠,承載了多少老北鎮人的記憶?這些照片和故事裡有你嗎……

多年來,油地比鄰而居,親緣相連,石油人親歷了油田發展,見證了濱州繁榮,在新濱州大發展的新形勢下,更是將油地融合演繹成一副美麗的和諧畫卷,共享著濱州大發展的成果。

為了追求更好的居住條件,今天,許多油田人不再僅僅居住在油田小區,他們穿紅色工作服的身影遍佈濱州各個小區。公園裡,晨練的老人成群結隊,其中也不乏油田退休職工,安靜,恬淡。

他們,已把濱州當成了自己的第二故鄉。

(張麗 孫貝貝 通訊員 楊靜 謝元軍 宋兆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