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首市東昇鎮範興垸村:喚醒“休眠地”催生“富集體”

石首 荊州 農村 投資 楊樹 農業 荊州新聞網 2019-07-10

您當前的位置 :新聞中心>荊州社會正文 來源: 荊州日報 時間:2019-06-27 09:18

夏日,石首市東昇鎮範興垸村一條條溝渠旁,棵棵新栽植的樹苗迎風挺立,一派生機盎然。

“別看樹苗小,背後大有故事。”東昇鎮範興垸村黨支部書記郭成貴打開話匣子,逐一向記者“揭祕”。

興垸村曾經負債嚴重,村集體虧空一度達110多萬元。致富能人郭成貴臨危受命,擔起新一任村支書之責。

如何把範興垸村帶上了富裕之路?郭成貴認為,必須依靠支部帶領、黨員帶頭,上下溝通、外引內聯。

心齊了、氣順了。郭成貴帶領村委會一班人,對村裡責任田與溝渠及村道之間的零散邊緣土地全部回收管理,栽上意楊樹,喚醒“休眠”的村級資源。

可是,問題也來了:村裡以前種樹,但成不了材。“在路邊溝邊種樹,村民認為會影響農作物採光,樹還沒長大,就想方設法給弄死。”有村民告訴郭成貴。

怎麼辦?郭成貴和村委會一班人反覆商量,想到一個辦法——利益共享。如果種樹能給村民帶來收益,村民就會從“破壞者”變成“保護者”。

於是,村“兩委”與村民簽訂協議:樹苗的生長和養護由所在責任田的村民全權負責,在樹苗生長3年、5年、10年的3個時間節點,以每次每棵樹木10元標準依次給村民發放看護費用(村民每棵樹木獲利30元),10年後,村集體將林木以每棵100元左右的價格賣出,基本實現村民與村集體“三七分成”。

問題迎刃而解。2018年,範興垸村“十年育樹”大計迎來第一個驗收節點,賣出近萬棵樹木,獲得集體收入80餘萬元。

今年,範興垸村乘勢而上,在村裡的6條溝渠周邊又栽上意楊樹苗8000餘根,培育意楊林280畝,計劃2000畝外灘到期後全部收回產權由村集體經營。

隨著集體經濟壯大,村裡總投資165萬元修建的黨員群眾服務中心“紅色陣地”,真正成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中心——

合理開發利用200畝機動田、500畝漁池、近千畝外灘等村集體自然資源,通過招標、承包、租賃等形式,每年發包收入共計33.8萬元;

從多年村級積累中拿出部分資金,入股工業園區經營良好的企業以及帶動貧困戶的村級中藥材專業合作社等,年底分紅收入達30餘萬元;

對外出務工村民的1500多畝閒置農田,以每畝300元至400元的價格由村集體收回,進行統一流轉、公開發包,並將60餘萬元收入在每年10月30日直接打款給農戶;

投資10萬元,在村11組處開闢80餘畝地,種植紅櫻子高粱,打造紅高粱白酒基地;

喚醒“休眠”資源,催生“富集體”。記者在範興垸村看到,這裡村容整潔,人氣旺盛,嶄新的村部大樓裡,設有農業、計生、調解等各類服務窗口。

近年來,範興垸村堅持將集體財富用之於民,設立專項資金用於持續資助貧困學生、幫扶困難群眾,同時每年為65歲以上的老人發放養老補貼,讓村民免費吃上安全飲水,基本做到了老有所依、學有所教、貧有所助。

談起村集體發展未來,村黨支部書記郭成貴躊躇滿志:“我們要按照‘五個中心’目標要求,把範興垸村成打造群眾滿意、黨員滿意、幹部滿意的農村‘紅色陣地’示範點!”(記者李天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