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來了:吃了日本“核汙染區”食品會怎樣?

食品安全 日本 飲食健康 環境汙染 營養師顧中一 2017-03-27

2011年的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是繼1979年美國三裡島事故、1986年烏克蘭切爾諾貝利事故之後人類歷史上的又一次核危機。雖然已經過去6年,但顯然各個國家的政府、媒體和人民對於來自日本的核輻射依然保持高度警惕。

今年的“3.15晚會”曝光了許多人們喜愛的日本零食其產地竟然是在我國明令禁止進口的地區名單上…… 315晚會之後我連續寫了兩篇文章,最近的一篇《吃了日本核輻射地區生產的食物會有什麼危害?》在微博、微信都被轉發了上千次,閱讀量近70萬,總算不枉我這兩天凌晨2點多才睡……

然而很多人把它理解為我在建議大家去吃這些食物,這可是冤枉我了。不管是保健食品、 進口食品還是轉基因食品、傳統草藥,我都不會先確定立場,而是以對象的利益為先,綜合營養、味道、價格、個人情況等因素後給出建議,而且最終選擇權還是在你手裡,後果也得由你自己來承擔。

一般來說,我建議大家通過正規渠道(超市、大型電商)購買大品牌的產品,相對來說更可靠一些,像有走私或假冒風險、糖和脂肪都不少的食物我顯然是不會推薦購買的。

我原以為之前寫了快五千字,應該不用再說什麼了,但這兩天仍然有很多網友向我提問,他們不約而同曾經吃過這些食物,於是想知道“我究竟吃進去多少輻射”、“吃完這些零食會有什麼危害”、“家裡剩餘的這類零食要不要扔掉”、“吃了這些零食之後現在要怎麼做”……

我的結論是:

不會有事的,放心吧。

具體可以從幾個層面來分析,如果看過我之前文章的朋友可以直接從第三部分開始看。

一、核汙染食品是什麼?有什麼危害?

輻射分為非電離輻射和電離輻射,前者一般能量較弱,包括紫外線、微波、無線電波等,無論是6年前的福島事件還是醫療照射(X光或CT等)都屬於電離輻射。電離輻射無處不在,主要來自各種天然電離輻射來源,如宇宙射線、空氣、水、土壤等,也叫本底輻射,以及各種非天然的電離輻射,主要包括核試驗、醫療照射、職業暴露等。

電離輻射可以損傷DNA等生物大分子,同時作用於水形成大量自由基,影響蛋白質的合成。特別是對處於生長髮育期的嬰幼兒、兒童,對於電離輻射的損害更為敏感。機體不同組織對於輻射損傷的敏感性也不同,一般淋巴組織、骨髓、小腸上皮和性腺對於輻射最敏感。此外不同的組織對於不同的放射性物質的吸收率也不同,例如甲狀腺較其他組織更容易吸收碘-131,肌肉與軟組織更容易沉積銫-137。

數據來了:吃了日本“核汙染區”食品會怎樣?

http://www.caa.go.jp/jisin/pdf/160315_food_qa.pdf

所謂核汙染食品就是指在加工生產過程中雜質或者吸附的外來放射性物質超過了限量的食品。 如果放射性物質真的汙染食物並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達到一定劑量就可能產生有害作用,主要包括急性損傷和慢性損傷。一次大劑量的輻射暴露後(一般通過食物攝入的可能性很小),可能會引起急性放射綜合徵(ARS),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發熱、食慾下降、感染、內出血、臟器損害、免疫系統及造血功能受損甚至死亡。而長期的暴露可引起白血病、癌症以及遺傳損傷等。

但大家應該有一個認識,就是並不是核輻射覆蓋範圍內的所有食物的安全性都會受到威脅。最起碼在發生突發事件(核工業洩露、核試驗)之前進行了商業封閉包裝的食品是不會受到影響的(吃之前包裝表面還是要擦洗的,玩過《輻射》系列的都知道),而事件之後食物確實可能會被一些放射性物質汙染,比如說從空中掉落的粉塵、雨水中的放射性物質都有可能沉積在食物表面(尤其是大葉的蔬菜,如菠菜),隨後可以逐漸向內累積,甚至是通過土壤等方式轉移到作物或動物當中(比如吃了草的牛擠出的奶)還有可能汙染水質,造成魚蝦海產品被汙染,野生的蘑菇也可能富集較多的放射性物質。

具體危害主要取決於放射性核素的類型,以及這些食物在生產儲存運輸過程中引入的放射性物質總量。

二、日本的食物核汙染問題嚴重嗎?

核輻射再妖孽,對人體有沒有損害也要看“有效劑量”,即人體實際吸收的放射性物質的劑量。這就不僅僅要看各放射物質的含量,還要看其衰減週期、擴散途徑、人體對其的吸收程度以及生物代謝等方面因素。考慮到這些因素,在福島事故中最受關注的放射性物質是碘-131、銫-137、銫-134。其中碘-131的半衰期是8.3天,而銫-137、銫-134的半衰期則長達30年,是事故發生後人們需要長期關注的汙染物。這三種汙染物一般通過大氣沉降至土壤,被植物或農作物吸收,然後直接或間接(被動物食用)被人體吸收。

那麼現在這些放射性物質在日本當地究竟是什麼情況呢?那就要看各種對於放射性沉降物的監測數據以及對食品本身進行放射性水平的檢測數據。

數據來了:吃了日本“核汙染區”食品會怎樣?

日本消費者廳

自從6年前事故發生以來,無論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還是日本當局都十分關注食物中的輻射量並進行公示。日本東京大學的學者通過對福島周邊地區的90萬份食物數據發現,超標率從3.3%在逐年下降,截止2014年除了野豬肉和蘑菇其他食物基本都恢復到了事故之前的狀態。國際原子能機構2015年抽查的食物放射性超標率也僅有0.31%。而世界衛生組織在事故發生當年就已得出結論:該事件不會影響其他國家生產的食品,更不會對吃這些食物的人造成健康問題。

但從國民健康的角度出發,許多國家還是對日本進口食品制定了許多政策。早在2011年4月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就已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從日本進口食品農產品檢驗檢疫監管的公告》(總局2011年第44號公告),禁止從日本福島縣、群馬縣、栃木縣、茨城縣、宮城縣、山形縣、新瀉縣、長野縣、山梨縣、琦玉縣、東京都、千葉縣等12個都縣進口食品、食用農產品及飼料。而這次曝光的卡樂比麥片的產地正是東京都(“東京都”就是那個國際大都市東京)。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在2011年3月宣佈停止進口很多日本受輻射地區(比如福島縣、栃木縣、群馬縣、茨城縣)生產的乳製品、果蔬、大米、穀物、肉類、禽類、海產品等,但截止2016年11月已經連續13次修訂進口預警,每次都是在解除具體產品的禁令。從國家質檢總局官網上的信息也可以看出,雖然韓國、香港等地曾檢出日本進口水產品、茶包等食物含微量輻射,但也都沒有超出規定限值。由此可見,日本福島核事故的影響是在逐漸縮小的,在國內生活的你大可以放心。

數據來了:吃了日本“核汙染區”食品會怎樣?

三、和其他日常輻射相比呢?

放射性看不見摸不著,得靠專業設備檢測,因此我們對輻射計量單位得有一定的認知。核輻射汙染的程度通常有3個單位來衡量:Gy(吸收劑量)、Sv(劑量當量)和Bq(放射性活度)。

Gy是單位質量下受照射的物質中所吸收的平均輻射能量,在給出數據的同時還必須知道輻射類型、介質類別和位置。 Bq是用來計量放射性活度的一個單位,來表示這個物體沾染放射性物質的水平,在食品標準中經常見到。Sv是指用同一個尺度來表示不同類型的能量的輻射照射對人體造成傷害的嚴重程度或者發生機率的大小,也就是說不管是吃核汙染食物造成的影響還是醫用X光片的影響都可以用Sv來橫向對比。(1Sv=1000mSv)

儘管上述三個單位以及常用形式是不能直接換算的,但權威機構會有一些約定的估算方法,並且會參考進食量、安全係數等數據來制定食品安全標準。

數據來了:吃了日本“核汙染區”食品會怎樣?

日本厚生勞動省醫藥食品安全部

日本厚生勞動省在2011年臨時放寬了標準後2012年又執行了更嚴格的新標準。新標準還是很苛刻的,其中一般食品標準100 Bq/kg,相比之下咱們國家1994年的標準除了薯類其他都比日本的標準低。

數據來了:吃了日本“核汙染區”食品會怎樣?

GB 14882-1994 食品中放射性物質限制濃度標準

數據來了:吃了日本“核汙染區”食品會怎樣?

日本厚生勞動省醫藥食品安全部

假設你每天吃1公斤接近超標的食品,一年所累積收到的輻射大約0.025mSv。 這是什麼概念呢?正常情況下,全球平均每人每年受到的天然輻射的有效劑量是2.4mSv

再拿醫療照射的劑量作比較,醫療用途的照射根據部位的不同人體接收的劑量也不同。一般CT的輻射要高於X光。胸部CT約8mSv、腹部CT約10mSv、骨盆CT約10mSv;胸透約1.1mSv,四肢約0.01mSv,腹部和骨盆約0.83mSv,胸椎約1.4mSv,腰椎約1.8 mSv,上消化道約3.7mSv。

其實目前對於低劑量輻射的效應尚有爭論,甚至有研究表明低劑量的電離輻射可能會對生物體產生積極作用,但從公共健康的角度出發,各國對於電離輻射的安全性仍然持保守態度。我國發布的《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GB18871-2002)規定:公眾受到人工輻射的年平均有效劑量的估計值不能超過1mSv, 特殊情況下,如果5個連續年不超過mSv,則某一單一年份可提高到5mSv。職業工作者連續5年每年平均20mSv,任何一年不大於50mSv。

所以,就我個人看來,與其擔心經檢測合格食品裡的核汙染,不如平時注意勤洗手,這樣少得感冒減少拍胸片的次數可能更有意義…… 順便說一下,我們日常地鐵、機場所見的安檢儀,只要不鑽進機器裡、保持鉛簾完整,其劑量遠遠低於背景輻射。

四、之前買的食品有沒有超標?

前面提到過一些機構和學者的調查數據,就總體實時數據來說,我在農林水產省網站上看到最近8876個檢測中,只有一例千葉縣的鰻魚超標了,其他也都是在正常範圍內。

數據來了:吃了日本“核汙染區”食品會怎樣?

http://www.maff.go.jp/j/kanbo/joho/saigai/s_chosa/index.html

那些“核輻射地區”呢?

向我諮詢的人中有人表示看完315晚會都要崩潰了…… 因為她給寶寶為了兩塊來自群馬縣的餅乾。

以她的情況為例,怎麼知道自己買過的食物問題是否嚴重呢?

數據來了:吃了日本“核汙染區”食品會怎樣?

其實在這些地方的政府網站上,也都是有檢測數據公示的。

數據來了:吃了日本“核汙染區”食品會怎樣?

數據來了:吃了日本“核汙染區”食品會怎樣?

就我看到的檢查結果通通都是未檢出,不過我仔細翻了一下歷史記錄,2011年3月福島事件發生的當月,自來水確實有3次檢測出了輻射量。

以上可以看出,如果我們是生活在這些地區,應該來說,風險還是處於可控的範圍。

那麼具體吃的這個產品會不會有問題呢?

數據來了:吃了日本“核汙染區”食品會怎樣?

天貓截圖

我根據提問者的描述及配圖,判斷出是一家叫做和光堂的日本企業生產的餅乾,經過查詢這家制造商確實是在群馬縣,還同時主打嬰幼兒奶粉。

數據來了:吃了日本“核汙染區”食品會怎樣?

移除天貓截圖

目前“和光堂”在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上已經搜索不到了。

數據來了:吃了日本“核汙染區”食品會怎樣?

移除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數據來了:吃了日本“核汙染區”食品會怎樣?

移除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我到這家企業的官方網站上查到了一份聲明,他們表示奶粉從地震事件到現在從沒有檢出過放射性物質。

數據來了:吃了日本“核汙染區”食品會怎樣?

移除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我還去日本亞馬遜上搜了下,這款產品也確實是在售的。

數據來了:吃了日本“核汙染區”食品會怎樣?

因此,無證據證明這個食物不安全。

遵守制度可以有效規避可能的風險,但大家一定要清楚,違規並不等於有危害,食品安全也是不可能做到零風險的,不要過於的恐慌。

五、飲食上還可以做些什麼呢?

在保證食物多樣化和營養均衡的前提下(可參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和DRIs 2013),飲食上需要供給充足的能量,適當增加蛋白質的攝入,特別是補充利用率高的優質蛋白,提高必需脂肪酸和油酸在每日攝入脂肪中的比例。食物方面可優先選擇魚蝦類、大豆及其製品、蛋類、奶及奶製品等富含優質蛋白和必需脂肪酸的食物。提高富含果糖、葡萄糖的水果,例如蘋果、梨、葡萄、草莓等,以及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及抗氧化物質的蔬菜的攝入,比如青椒、番茄、胡蘿蔔、圓白菜等。烹調用油可選擇葵花籽油、大豆油、玉米油、茶籽油、橄欖油等。烹調方法上少用煎炸,多采用蒸、煮、熬、燴、燉等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菸限酒、充足睡眠、適度運動、避免緊張焦慮等。

對於福島事故的主要汙染物,碘-131的半衰期很快,在輻射之初甚至可以通過服用碘化鉀來減少對甲狀腺的損傷,但時至今日基本沒有必要,如果要服用也需諮詢醫師。而銫的化學性質與鉀類似,理論上可以提高鉀的攝入,競爭性抑制銫的吸收,例如紅豆、蠶豆、扁豆、黃豆等豆類以及冬菇、竹筍、紫菜、香蕉等蔬菜水果,至少健康人多攝入一些鉀對於心臟健康也有幫助。


作者:顧中一,北京友誼醫院營養師,北京營養師協會理事,清華大學公共衛生碩士,華西醫學營養專業畢業,著有《顧中一說:我們到底應該怎麼吃》,專注傳播靠譜又實用的健康知識

*本文歡迎轉發 謝絕轉載 [營養師顧中一] 系頭條號簽約作者 公眾號/微博超過 2000000 人關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