縹蒂花

杜牧《出宮人》中有一句“閒吹玉殿昭華管,醉折梨園縹蒂花”,詩中的縹蒂花原本是梨花。後來指紫花梨的花,傳說中是一種極為罕見的藥材,天下極少,只赤城山頂一株,後來在王達院內也發現一株。皇帝便命僧人直接封園,把周圍的樹全砍掉,再裁上柵欄,開花時為了防止蜜蜂和蝴蝶便用紗布將樹圍起來。周文璞《賞春》也有“滿酌黃封都市酒,斜簪縹蒂御園花。”

武陵花

孟浩然《登望楚山最高頂》中有“雲夢掌中小,武陵花處迷”,這個武陵不是指《桃花源記》中的桃花,而是指劉晨誤入天台山遇到仙女,仙女居住地的花,也可以指桃花。比如蘇東坡《西江月》“劉郎一見武陵花。從此春心蕩也”,比如王冕《歸來》“已忘巫峽月,空惜武陵花”,比如元稹《清都春霽》“時節催年春不住,武陵花謝憶諸郎”,都是有男女情感之意。

碧桃花

晏幾道《阮郎歸》“玉笙猶戀碧桃花。今宵未憶家”,詩詞中的碧桃花有兩解,一是隻開花不結果的桃樹之花,重於觀賞。比如毛滂《浪淘沙》“待看碧桃花爛漫,春日遲遲”,還有一種是指傳說中崑崙山西王母的仙桃樹上的花。多用來形容佳人遠隔,比如晏幾道《御街行》“狂情錯向紅塵住。忘了瑤臺路。碧桃花蕊已應開,欲伴彩雲飛去”。

九衢花

典故源於屈原《天問》,九衢本身就是一種植物,枝葉交錯。後來用九衢形容繁華的街道,所以九衢花多指人間之花,也含有人間之意。比如劉禹錫《同樂天和微之深春》“名傳一紙榜,興管九衢花”,比如張翥《元夜獨坐》“九衢花月萬家燈,憶在錢塘與廣陵。”

後庭花

後庭花,原為雁來紅,吳蜀之人也將雞冠花稱之後庭花。李商隱《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中的後庭花是教坊曲名,全稱是玉樹後庭花,作曲者是南朝陳後主,曲調哀傷,辭句豔麗,所以後世多用後庭花來借指亡國之音(哀以思)。比如納蘭容若《菩薩蠻》“誰唱後庭花,新年憶舊家”,比如李商隱《隋宮》“地下若逢陳後主,豈宜重問後庭花。”

六花

賈島《寄令狐綯》“自著衣偏暖,誰憂雪六花”,六花即雪花,因為雪花多為六瓣,所以稱之。比如蘇東坡《章錢二君見和》“來牟有信迎三白,薝蔔無香散六花”,比如歐陽修《少年遊》“春從一夜,六花開盡,不待剪刀催。”

南枝花

含義較多,多為梅花,但大多是指故鄉的梅花。因為樂府詩《行行重行行》中有“胡馬依北風,越鳥飛南枝”之句,南枝即故鄉之意,所以南枝花就是故鄉的花。比如韓偓《早玩雪梅有懷親屬》“北陸候才變,南枝花已開”,比如獨狐及《傷春懷歸》“思歸吾誰訴,笑向南枝花”,這裡的南枝就是故鄉。

陌上花

最早的典故是樂府《陌上桑》,所以陌上花經常用來比喻性情貞潔的美麗女子。隋初時還譜成了歌曲“閨中紅粉態,陌上看花人”,在《東坡詞話》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吳越王妃每天春天都要回到臨安,吳越王錢鏐過於思念王夫人,便寫信,信中有一句“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後來此句傳到民間,成為民歌,最後成為詞牌。

凌霄花

李頎《題僧房雙桐》“青桐雙拂日,傍帶凌霄花”,這裡的凌霄花其實就是《詩經•苕之華》裡的苕,詩為“苕之華,其葉青青。知我如此,不如無生”,後來稱之為“紫葳”,古詩中多見,比如蘇東坡《和陶淵飲酒》“煌煌凌霄花,纏繞復何為”,比如晁補之《永遇樂》“紫葳枝上,數點幽花垂露”都是此意。

夜合花

納蘭容若《夜合花》“階前雙夜合,枝葉敷花榮”,夜合花即合歡花的別稱。寓意言歸於好,夫妻恩愛之意。詩詞中多見,比如杜秋娘《金縷衣》“捲簾相待無消息,夜合花前日又西”,比如葉小鸞《遊仙詩》“坐中聽徹涼州曲,笑指窗前夜合花。”

解語花

黃仲則《感舊》“風前帶是同心結,杯底人如解語花”,解語花原來是指會說話的花,源於唐明皇與君臣在太液池邊賞蓮花,然後指著楊玉環對眾人說“爭如我解語花?”後來多指美女。比如李涉《遇湖州妓》“陵陽夜會使君筵,解語花枝出眼前”,比如倉央嘉措/曾緘《情詩》“相思縈繫解語花,心似奔馬雪蹄疾。”

菱花

菱的花。如歐陽修《蝶戀花》“水浸碧天風皺浪。菱花荇蔓隨雙槳”但在本意之外,詩詞中多指菱花鏡,後來引伸為女人用的鏡子。比如庾信《王昭君》“鏡失菱花影。釵除卻月樑”,比如辛棄疾《鷓鴣天》“菱花照面須頻記,曾道偏宜淺畫眉。”

長安花

孟郊《登科後》“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原指開滿長安的花,後來形容科考成功之後的意氣風發,也指長安的富貴生活。並因此成為典故甚至是口語。古詩中也常見。例如項安世《又代作》“此會明年應更好,長安花裡醉還醒”,比如晃公溯《送範道卿赴省試》“長安花盡君亦歸,緩轡重來一相訪。”

洛陽花

李商隱《漫成》“遠把龍山千里雪,將來擬並洛陽花”,洛陽花即牡丹的別稱,也稱洛城花,洛川花。唐宋時期洛陽牡丹聞名天下,便以此為名。比如歐陽修《玉樓春》“直須看盡洛陽花,始共春風容易別”,比如司馬光《和君錫雪後》“天上詔來難久駐,直須早看洛陽花”,後來也用洛陽花指人間權貴富貴,比如張問陶《梅花》“老死空山人不見,也應強似洛陽花。”

四照花

歐陽修《題金山寺》“巖披宿霧三竿日,路引迷人四照花”,四照花即不迷路的花。典故出自《山海經》“(鵲山)有木焉…其華四照…佩之不迷。”實際上四照花顧名思義,僅僅是指光芒四射的花。比如鮑照《芙蓉賦》“冠五華於仙草,超四照於靈木”,當然也可以指許多花,比如江總《三善殿夜望》“百花疑吐夜,四照似含春”。

鶯花

鶯的啼聲和花的顏色。多借指春天的景色。比如王維《留別丘為》“親勞簪組送,欲趁鶯花還”,比如葉夢得《臨江仙》“三月鶯花都過了,曉來雪片猶零”,同時因為含有春的意象,有時也用鶯花來形容歌妓。比如司空圖《馮燕歌》“此時恰遇鶯花月,堤上軒車晝不絕”,比如孟浩然《初春漢中漾舟》“傾杯魚鳥醉,聯句鶯花續”

躑躅花

皇甫鬆《天仙子》“躑躅花開紅照水,鷓鴣飛繞青山觜”,古時躑躅花是指嶺南地區的紅花,常常生長在山谷之間,農曆二月份就逐漸盛開,花色如火,月餘不謝。比如黃庭堅《觀化》“紅羅步障三十里,憶得南溪躑躅花”,比如陸游《暮春龜堂》“躑躅花開照眼明,緩扶藤杖繞廊行”。後來又引為杜鵑花。比如張以寧《題李白問月圖》“竹王祠前霧如雨,躑躅花開啼杜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