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認定為“有傷風化” 的書卻流芳百世

  • 法國著名詩人夏爾·波德萊爾-----------夏爾·皮埃爾-波德萊爾(1821年4月9日~1867年8月31日),法國偉大詩人,象徵派詩歌之先驅,現代派之奠基者,散文詩的鼻祖。代表作包括詩集《惡之花》 及散文詩集《巴黎的憂鬱》。

1857年,《惡之花》出版,因為“有傷風化”的罪名,法庭處以波德萊爾三百法郎的罰款,並勒令從詩集中刪除六首主要的詩。但雨果卻給予波德萊爾高度評價:“你創造了一種新的戰慄。”1861年12月,波德萊爾被提名為法蘭西院士候選人,波德萊爾拒絕這一榮譽。

波德萊爾生於巴黎,死於巴黎,先後遭遇了6歲喪父、7歲母親改嫁的孤寂命運,身處工業文明社會與田園牧歌式生活新舊交替的時代,快速膨脹的工業文明使人們從精神殿堂迅疾墜落於“烏煙瘴氣”、“寡廉鮮恥”的時代,詩人的內心充斥著一種墜落狀態所特有的強烈失重與不適,以至於在詩句中呈現出一種撕裂的疼痛和高貴的絕望。

波德萊爾認為藝術的最終目的是創造美,然而美的定義千差萬別,波德萊爾認為,美不應該受到束縛,善並不等於美,美同樣存在於惡與醜之中。兩個世紀前,當波德萊爾將自己所創造的美展現給世人的時候,評論界驚恐的稱呼他為“惡魔詩人”。當時正處於浪漫主義末期,一些公認的主題在創作上已顯疲乏,大多數詩人在那塊擁擠的土地上死守陣地,鮮有大膽創新者出現,而在眾人之外堅持培育那朵“惡之花”的波德萊爾不啻是那個時代的革命者。

在他死後四年,蘭波在信中稱讚他是“詩人中的國王,真的上帝”。在1895年,馬拉美出版了十四行詩以紀念波德萊爾。在一篇1922年出版的文章中,普魯斯特稱他與阿爾弗雷德·維尼 是19世紀最偉大的詩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