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Pre-A輪融資 他挑100險種為百萬用戶定製組合 一季度保費1千萬

市場營銷 保險 金融 大數據 鉛筆道 2017-05-27
獲Pre-A輪融資 他挑100險種為百萬用戶定製組合  一季度保費1千萬

◆ 大象保險創始人楊喆,平時滴酒不沾;至於酒量嘛,“我可是個山東人”。

文| 鉛筆道 記者 石晗旭

►導語

去年年初到國慶,楊喆正經歷一場漫長的陣痛。

2015年12月,楊喆上線大象保險App及公眾號,向用戶推薦、銷售團隊“精選”的保險。然而團隊想當然挑選的產品並不能滿足用戶需求。用戶不買賬,保費規模不可觀,資本也就不會進入。

阿里出身的楊喆便從大數據技術本身尋找更適合的方向,避免人工主觀判斷對用戶選擇和決策的干預。去年9月,為用戶畫像、並做出相應組合保險方案推薦的嘗試後,團隊的陣痛漸得緩解。

截至目前,大象保險共擁有100多萬用戶(包括App、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已完成系統對接的保險公司共30餘家,去年全年發生保費1000萬元,今年一季度銷量已與這個數字持平。

未來,楊喆計劃將大數據技術與保險結合得更緊密。至於如何殺出互聯網保險的競爭重圍,他坦言需要時間銳化自己的核心能力。

注: 楊喆承諾文中數據無誤,為其真實性負責,鉛筆道已備份錄音速記,為內容客觀性背書。

“圈外人”入局互聯網保險

楊喆曾在阿里巴巴做雲計算與大數據,服務各個垂直領域行業的客戶。早期接觸到的阿里小貸等客戶,無意間為楊喆開啟了互聯網金融的大門。

漸感互聯網金融應用場景多、發展機會大,2011年,楊喆走進北航就讀MBA。彼時,他的導師是保險方向的專家。楊喆跟著他做的課題都是互聯網金融及保險的研究和案例。

回憶小時候,母親在中國人壽工作的種種景象,楊喆看到了利用互聯網改善保險行業的機會。在他看來,國內百姓對於保險的偏見完全是因為傳統的銷售和服務模式,保險的本質並沒有問題。

“保險在西方國家是金融版塊的三大支柱之一,約佔資產總額40%;我國政府近年來對商業保險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都說明保險本身是一個很好的金融產品。”楊喆認為,保險中銷售與服務各環節的不成熟,正好給了互聯網滲透其中的可乘之機。

楊喆與保險圈的人探討互聯網保險創新的方向時,“大家都覺得還挺好”。他心中就此播下了創業的種子。

時間流逝,激起了互聯網金融產品的朵朵浪花。眼看著身邊的人將數以萬計的錢投入餘額寶,“都敢買年化百分之二十幾的理財產品”,楊喆認為老百姓在線享受虛擬類金融商品的意識已經增強。

此外,一個人從出門乘車到用餐、購物等各式交互體驗,都已經可以通過一部手機完成。生活場景向移動端的轉移讓楊喆感到了移動技術的成熟,包括第三方支付技術等。

百姓意識增強、技術能力提升,楊喆心中的種子也隨之發芽。但真正開花的一剎那,源於保險公司IT化程度的提升。

“幾年前,慧擇、中民在做保險電商的時候,好多保險公司根本不支持線上出單,它們的核心繫統也不支持我們做彈性的產品創新。”但現在,大部分保險公司,尤其是創新型的保險公司,可以支持快速迭代、敏捷開發式的互聯網創新模式。

雖已有先驅陸續“觸網”,但楊喆認為保險人做互聯網融合有太多不足;而“圈外人”鮮少涉足。2015年8月,楊喆停止觀望,籌備起大象保險。

無視保費規模

創業之初,楊喆的導師為他引薦了一些保險人。“傳統領域總想找點所謂的互聯網專家,分享技術什麼的。”

一來二去,楊喆接觸到了世紀保險經紀股份有限公司的人。對方早在2013年做過產品互聯網化的嘗試,結果網站虧得血本無歸。

聽到楊喆的創業設想後,對方看中他的互聯網基因,決定投資。10月,大象保險完成2000萬元天使輪融資。

當月,楊喆正式註冊公司,組建團隊。團隊成員完全來自互聯網行業,這在他看來是優勢,“我們要發揮之前的經驗,包括底層數據的搭建、運營等”。

然而當時,楊喆只知道一件事:數據很重要。至於具體的產品方向,他並沒有清晰的規劃。“我認為每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在發展過程中隨著深入瞭解業務逐步銳化出來的。”

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需要時間,楊喆決定從營銷層面切入,做內容為導向的產品營銷。他計劃以有趣甚至繪製卡通形象的方式描繪保險內容,重點推薦精品保險,使之更貼近用戶,“而非給他好多保險讓他自己盲目選擇”。

為此,楊喆著手跟保險公司“死磕”。除了楊喆導師及世紀保險經紀公司介紹的資源外,團隊廣撒網,在網上搜保險公司的電話,一遍一遍撥號、遊說。

楊喆則奔波於金融街,“北京的保險公司相對多,一個金融街就能跑好多家”。初期,團隊只能從中小型保險公司開始“攻堅”。

前後跑了30多家保險公司,不乏要求楊喆承諾保費規模者,也有人要求其排隊,“這個我們也可以理解,因為保險公司的IT系統對接資源很緊張”。

幸運的是,大象保險最終爭取到了其中的60%,“我們共同做好長時間艱苦奮鬥的準備”。合作者中包括陝西平安分公司。

合作對象敲定後,團隊內部討論,並向專家諮詢上線的險種。專家建議互聯網保險應是碎片化的、場景化的模式。楊喆便基於此選擇保險內容,集中於意外險、短期健康險。

同時,開發工作也接近尾聲。2015年12月,大象保險正式上線,包括App、微信公眾號。首批銷售險種10餘個。

獲Pre-A輪融資 他挑100險種為百萬用戶定製組合  一季度保費1千萬

◆ 大象保險App界面

上線後,團隊通過與互聯網垂直領域夥伴內容互補推廣。“他缺提供保險的能力,我們則需要增強我們的曝光和影響力。”去年春節前的一次免費體驗保險活動也為平臺帶來了幾萬用戶。

提及獲客成本,楊喆十分自豪:單個訂單用戶獲客成本一直沒有超過150元,每個月投放成本不會超過30萬元。

運用大數據營銷獲Pre-A輪融資

然而,上線的喜悅很快被陣痛替代。去年年初起,平臺上保險內容創新相對停滯。互聯網與保險融合並不順利,這讓楊喆終日面帶愁容。

反思之下,楊喆認為自己始終與保險行業專家理念不同,選擇產品也有差異。專家只想要爆款,但攻下這些爆款往往需要團隊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真正攻下來,時間耽誤了不說,用戶卻未必需要,因為“爆款是站在公司營銷的角度定義的”。

平臺險種既然是團隊想當然的產品,用戶需求不能被滿足,保額自然不好看;保額難看,資本也不會進入。

楊喆只得忍著陣痛摸索方向。他決定迴歸保險的本質,用技術手段更大程度替代主觀的人工判斷,避免對用戶選擇、決策的干預,以助其解決風險保障問題。如何運用大數據技術被團隊提上議程。

去年9月,團隊做出了首次嘗試——上線“912項目”。團隊依據數據為用戶畫像,按其基本屬性、成長性、風險性等分為四類人群。針對四類人群,團隊打包多家保險公司的優勢產品給出組合方案。活動持續一週,平臺上成交了十幾單,平均客單價2000多元。

這個項目對楊喆的下一步動作給出了啟示:用戶願意接受在線的一攬子解決方案,且此種方式可以較客觀地覆蓋他的風險保障問題。

此後,平臺數據漸漸好轉。12月,項目獲得天津天士力融資租賃有限公司的Pre-A輪融資。

截至目前,大象保險共擁有100多萬用戶(包括App、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已完成系統對接的保險公司共30餘家;同時存在於平臺的險種100多款,累計已更新1000款保險。去年全年,平臺發生保費1000萬元,今年一季度銷量已接近這個水平。

接下來,楊喆計劃在自動化核保外,完成在線理賠的功能,“這需要我們利用大數據在上千維度給用戶貼標籤,以完善風控”。

而流計算用戶保險需求的動態變化,則是他的下一個目標;這也是未來大象保險做到精準營銷的基礎。

/The End/

編輯 付文學 校對 代 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