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產品也變成內向型人格'

"

別讓產品也變成內向型人格

營銷王老炮 462 2019-7-24 11:15

營銷管理

內向的人喜歡觀察世界,但他們的能量卻來自獨處和沉默,所以他們看待世界的方式,很少能準確的傳達給外界。

但現實是,誰也沒有義務主動突破堅硬的外殼,來了解你、接納你、連接你……

其實某種程度上來看,大多數產品都是內向型的,他們在貨架上安靜的、孤獨的展示自己,憑藉身上的包裝發出沉默的聲響,來吸引走過路過的人們的注意,努力讓自己成為他們購物籃裡的一員。

皮克斯的電影《美食總動員》中,超市裡的商品認為被顧客購買,就是踏上了去往天堂的路,是他們一生的目標、和存在的意義。

其實超市像極了顧客的後宮,誰也不知道顧客走進來會翻誰的牌子,或許顧客今天懷舊了,想嘗試經典款,或許顧客今天想嚐嚐鮮,來一款新口味……誰知道呢。

我可能不知道為什麼顧客不選擇你的產品,但我一定知道顧客選擇你,是因為他們聽見了你主動發出的聲音,而且你的聲音裡有你的不同,有你的特質,有你的情緒……

因此來調動顧客的感官、記憶、和情緒。

調動感官的聲音

聲音是一個刺激信號,刺激你的聽覺感官,對外部世界建立認知。

從窗戶上傳來“嘩啦嘩啦”的聲音,我們就知道下雨了,身體會放鬆下來,心情也可能會放鬆下來,比較厲害朋友,可能會聯想到“下雨天可以睡個好覺”。

聽見小朋友咳嗽的聲音,媽媽會馬上觀察小朋友是不是感冒、著涼、或者上火了,並且回憶最近有沒有引起這些症狀的舉動,吃多了冰淇淋?還是晚上沒蓋好被子。

身後輕快的腳步聲,能聽出朋友現在的好心情,可能遇到了喜歡的人、可能買到了好看的衣服、可能今天的推文漲了5000個粉絲……

"

別讓產品也變成內向型人格

營銷王老炮 462 2019-7-24 11:15

營銷管理

內向的人喜歡觀察世界,但他們的能量卻來自獨處和沉默,所以他們看待世界的方式,很少能準確的傳達給外界。

但現實是,誰也沒有義務主動突破堅硬的外殼,來了解你、接納你、連接你……

其實某種程度上來看,大多數產品都是內向型的,他們在貨架上安靜的、孤獨的展示自己,憑藉身上的包裝發出沉默的聲響,來吸引走過路過的人們的注意,努力讓自己成為他們購物籃裡的一員。

皮克斯的電影《美食總動員》中,超市裡的商品認為被顧客購買,就是踏上了去往天堂的路,是他們一生的目標、和存在的意義。

其實超市像極了顧客的後宮,誰也不知道顧客走進來會翻誰的牌子,或許顧客今天懷舊了,想嘗試經典款,或許顧客今天想嚐嚐鮮,來一款新口味……誰知道呢。

我可能不知道為什麼顧客不選擇你的產品,但我一定知道顧客選擇你,是因為他們聽見了你主動發出的聲音,而且你的聲音裡有你的不同,有你的特質,有你的情緒……

因此來調動顧客的感官、記憶、和情緒。

調動感官的聲音

聲音是一個刺激信號,刺激你的聽覺感官,對外部世界建立認知。

從窗戶上傳來“嘩啦嘩啦”的聲音,我們就知道下雨了,身體會放鬆下來,心情也可能會放鬆下來,比較厲害朋友,可能會聯想到“下雨天可以睡個好覺”。

聽見小朋友咳嗽的聲音,媽媽會馬上觀察小朋友是不是感冒、著涼、或者上火了,並且回憶最近有沒有引起這些症狀的舉動,吃多了冰淇淋?還是晚上沒蓋好被子。

身後輕快的腳步聲,能聽出朋友現在的好心情,可能遇到了喜歡的人、可能買到了好看的衣服、可能今天的推文漲了5000個粉絲……

別讓產品也變成內向型人格

哲學家兼作曲家大衛·羅伯森說——

聲音把我們帶進了畫面

對產品而言,聲音是傳遞產品價值的不可或缺的方式之一。

有多不可或缺呢?如果沒有“咔嚓咔嚓”的聲音, 你根本不會看到薯片廣告後有想嚼點什麼的衝動;如果沒有打開瓶蓋“噗哧”的聲音,和冰塊與玻璃杯碰撞的“咯咯”聲,你看到可樂廣告後根本體會不到那個“爽點”在哪裡;如果沒有厚重沉悶的關門聲,你根本無法用更低的成本判斷一輛車的質感……

"

別讓產品也變成內向型人格

營銷王老炮 462 2019-7-24 11:15

營銷管理

內向的人喜歡觀察世界,但他們的能量卻來自獨處和沉默,所以他們看待世界的方式,很少能準確的傳達給外界。

但現實是,誰也沒有義務主動突破堅硬的外殼,來了解你、接納你、連接你……

其實某種程度上來看,大多數產品都是內向型的,他們在貨架上安靜的、孤獨的展示自己,憑藉身上的包裝發出沉默的聲響,來吸引走過路過的人們的注意,努力讓自己成為他們購物籃裡的一員。

皮克斯的電影《美食總動員》中,超市裡的商品認為被顧客購買,就是踏上了去往天堂的路,是他們一生的目標、和存在的意義。

其實超市像極了顧客的後宮,誰也不知道顧客走進來會翻誰的牌子,或許顧客今天懷舊了,想嘗試經典款,或許顧客今天想嚐嚐鮮,來一款新口味……誰知道呢。

我可能不知道為什麼顧客不選擇你的產品,但我一定知道顧客選擇你,是因為他們聽見了你主動發出的聲音,而且你的聲音裡有你的不同,有你的特質,有你的情緒……

因此來調動顧客的感官、記憶、和情緒。

調動感官的聲音

聲音是一個刺激信號,刺激你的聽覺感官,對外部世界建立認知。

從窗戶上傳來“嘩啦嘩啦”的聲音,我們就知道下雨了,身體會放鬆下來,心情也可能會放鬆下來,比較厲害朋友,可能會聯想到“下雨天可以睡個好覺”。

聽見小朋友咳嗽的聲音,媽媽會馬上觀察小朋友是不是感冒、著涼、或者上火了,並且回憶最近有沒有引起這些症狀的舉動,吃多了冰淇淋?還是晚上沒蓋好被子。

身後輕快的腳步聲,能聽出朋友現在的好心情,可能遇到了喜歡的人、可能買到了好看的衣服、可能今天的推文漲了5000個粉絲……

別讓產品也變成內向型人格

哲學家兼作曲家大衛·羅伯森說——

聲音把我們帶進了畫面

對產品而言,聲音是傳遞產品價值的不可或缺的方式之一。

有多不可或缺呢?如果沒有“咔嚓咔嚓”的聲音, 你根本不會看到薯片廣告後有想嚼點什麼的衝動;如果沒有打開瓶蓋“噗哧”的聲音,和冰塊與玻璃杯碰撞的“咯咯”聲,你看到可樂廣告後根本體會不到那個“爽點”在哪裡;如果沒有厚重沉悶的關門聲,你根本無法用更低的成本判斷一輛車的質感……

別讓產品也變成內向型人格

所以美國營銷大師愛瑪·赫伊拉說——

不要賣牛排,要賣滋滋聲

每一次用聲音調動顧客的感官,本質上就是調動顧客對產品、對品類、甚至對品牌的一次感知,這個聲音可能會成為顧客對產品、品類、品牌的記憶點, 成為屬於你的獨特符號。

調動感官刺激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這一類聲音大多數傳遞的信息是產品的屬性——薯片的脆、可樂的氣、車門的厚重、牛排的香……

"

別讓產品也變成內向型人格

營銷王老炮 462 2019-7-24 11:15

營銷管理

內向的人喜歡觀察世界,但他們的能量卻來自獨處和沉默,所以他們看待世界的方式,很少能準確的傳達給外界。

但現實是,誰也沒有義務主動突破堅硬的外殼,來了解你、接納你、連接你……

其實某種程度上來看,大多數產品都是內向型的,他們在貨架上安靜的、孤獨的展示自己,憑藉身上的包裝發出沉默的聲響,來吸引走過路過的人們的注意,努力讓自己成為他們購物籃裡的一員。

皮克斯的電影《美食總動員》中,超市裡的商品認為被顧客購買,就是踏上了去往天堂的路,是他們一生的目標、和存在的意義。

其實超市像極了顧客的後宮,誰也不知道顧客走進來會翻誰的牌子,或許顧客今天懷舊了,想嘗試經典款,或許顧客今天想嚐嚐鮮,來一款新口味……誰知道呢。

我可能不知道為什麼顧客不選擇你的產品,但我一定知道顧客選擇你,是因為他們聽見了你主動發出的聲音,而且你的聲音裡有你的不同,有你的特質,有你的情緒……

因此來調動顧客的感官、記憶、和情緒。

調動感官的聲音

聲音是一個刺激信號,刺激你的聽覺感官,對外部世界建立認知。

從窗戶上傳來“嘩啦嘩啦”的聲音,我們就知道下雨了,身體會放鬆下來,心情也可能會放鬆下來,比較厲害朋友,可能會聯想到“下雨天可以睡個好覺”。

聽見小朋友咳嗽的聲音,媽媽會馬上觀察小朋友是不是感冒、著涼、或者上火了,並且回憶最近有沒有引起這些症狀的舉動,吃多了冰淇淋?還是晚上沒蓋好被子。

身後輕快的腳步聲,能聽出朋友現在的好心情,可能遇到了喜歡的人、可能買到了好看的衣服、可能今天的推文漲了5000個粉絲……

別讓產品也變成內向型人格

哲學家兼作曲家大衛·羅伯森說——

聲音把我們帶進了畫面

對產品而言,聲音是傳遞產品價值的不可或缺的方式之一。

有多不可或缺呢?如果沒有“咔嚓咔嚓”的聲音, 你根本不會看到薯片廣告後有想嚼點什麼的衝動;如果沒有打開瓶蓋“噗哧”的聲音,和冰塊與玻璃杯碰撞的“咯咯”聲,你看到可樂廣告後根本體會不到那個“爽點”在哪裡;如果沒有厚重沉悶的關門聲,你根本無法用更低的成本判斷一輛車的質感……

別讓產品也變成內向型人格

所以美國營銷大師愛瑪·赫伊拉說——

不要賣牛排,要賣滋滋聲

每一次用聲音調動顧客的感官,本質上就是調動顧客對產品、對品類、甚至對品牌的一次感知,這個聲音可能會成為顧客對產品、品類、品牌的記憶點, 成為屬於你的獨特符號。

調動感官刺激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這一類聲音大多數傳遞的信息是產品的屬性——薯片的脆、可樂的氣、車門的厚重、牛排的香……

別讓產品也變成內向型人格

所以你會發現,這樣的聲音,大多數時候突出的是一個品類的特點,顧客的記憶點會是整個品類,對於形成產品或者品牌方面的記憶點,並不會太強烈。

除非你找到了那個可以調動記憶的聲音。

調動記憶的聲音

90年代前出生的人,大多數都熟悉一個聲音“děng、dēng、děng、dēng”,有些人可能不會第一時間想起來這個聲音來自英特爾處理器,但幾乎所有人都會想起來這是當年臺式電腦的開機聲音。

這個開機聲音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可能不只是品牌,其中才摻雜著年代感,年代感即意味著懷舊,千萬不要小看“懷舊”的力量。

人其實是由記憶組成的,懷舊是記憶起因。

以音樂為媒介,每個人在各自特殊的時期,都有自己喜歡聽的音樂,以及喜歡的歌手。

所以有人說,看一個人的歌單,就能看出這個人的過往。

因為總有一首歌能夠承載你對青春的記憶,前奏響起就能拉你回到18歲,想起桌子上的三八線、想起前面女同學的馬尾辮、想起跟你分一個冰棍的哥們……

而唱那首歌的人,可能是張國榮、可能是張學友、也可能是周杰倫、孫燕姿、林俊杰、**……

當你看到“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我想你恐怕是唱出來的而不是讀出來的,這是聲音的符號在我們記憶力留下的痕跡。

產品如果想要找到屬於自己獨特的聲音符號,要麼製造痕跡、要麼利用痕跡。

益海嘉裡旗下的胡姬花花生油在2018年,圍繞傳統花生油工藝的“香”為核心來制定傳播策略,但是“香”刺激是味覺感官,但是廣告傳播主要是以視覺和聽覺來影響顧客感官,如何來進行多重刺激,來製造聲音對顧客的影響呢。

廣告在提出了傳統工藝後,緊接著用“嗯~~老油坊的香”,一個“嗯~~”的聲音,傳遞了對傳統工藝、對胡姬花花生油香的認可。

"

別讓產品也變成內向型人格

營銷王老炮 462 2019-7-24 11:15

營銷管理

內向的人喜歡觀察世界,但他們的能量卻來自獨處和沉默,所以他們看待世界的方式,很少能準確的傳達給外界。

但現實是,誰也沒有義務主動突破堅硬的外殼,來了解你、接納你、連接你……

其實某種程度上來看,大多數產品都是內向型的,他們在貨架上安靜的、孤獨的展示自己,憑藉身上的包裝發出沉默的聲響,來吸引走過路過的人們的注意,努力讓自己成為他們購物籃裡的一員。

皮克斯的電影《美食總動員》中,超市裡的商品認為被顧客購買,就是踏上了去往天堂的路,是他們一生的目標、和存在的意義。

其實超市像極了顧客的後宮,誰也不知道顧客走進來會翻誰的牌子,或許顧客今天懷舊了,想嘗試經典款,或許顧客今天想嚐嚐鮮,來一款新口味……誰知道呢。

我可能不知道為什麼顧客不選擇你的產品,但我一定知道顧客選擇你,是因為他們聽見了你主動發出的聲音,而且你的聲音裡有你的不同,有你的特質,有你的情緒……

因此來調動顧客的感官、記憶、和情緒。

調動感官的聲音

聲音是一個刺激信號,刺激你的聽覺感官,對外部世界建立認知。

從窗戶上傳來“嘩啦嘩啦”的聲音,我們就知道下雨了,身體會放鬆下來,心情也可能會放鬆下來,比較厲害朋友,可能會聯想到“下雨天可以睡個好覺”。

聽見小朋友咳嗽的聲音,媽媽會馬上觀察小朋友是不是感冒、著涼、或者上火了,並且回憶最近有沒有引起這些症狀的舉動,吃多了冰淇淋?還是晚上沒蓋好被子。

身後輕快的腳步聲,能聽出朋友現在的好心情,可能遇到了喜歡的人、可能買到了好看的衣服、可能今天的推文漲了5000個粉絲……

別讓產品也變成內向型人格

哲學家兼作曲家大衛·羅伯森說——

聲音把我們帶進了畫面

對產品而言,聲音是傳遞產品價值的不可或缺的方式之一。

有多不可或缺呢?如果沒有“咔嚓咔嚓”的聲音, 你根本不會看到薯片廣告後有想嚼點什麼的衝動;如果沒有打開瓶蓋“噗哧”的聲音,和冰塊與玻璃杯碰撞的“咯咯”聲,你看到可樂廣告後根本體會不到那個“爽點”在哪裡;如果沒有厚重沉悶的關門聲,你根本無法用更低的成本判斷一輛車的質感……

別讓產品也變成內向型人格

所以美國營銷大師愛瑪·赫伊拉說——

不要賣牛排,要賣滋滋聲

每一次用聲音調動顧客的感官,本質上就是調動顧客對產品、對品類、甚至對品牌的一次感知,這個聲音可能會成為顧客對產品、品類、品牌的記憶點, 成為屬於你的獨特符號。

調動感官刺激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這一類聲音大多數傳遞的信息是產品的屬性——薯片的脆、可樂的氣、車門的厚重、牛排的香……

別讓產品也變成內向型人格

所以你會發現,這樣的聲音,大多數時候突出的是一個品類的特點,顧客的記憶點會是整個品類,對於形成產品或者品牌方面的記憶點,並不會太強烈。

除非你找到了那個可以調動記憶的聲音。

調動記憶的聲音

90年代前出生的人,大多數都熟悉一個聲音“děng、dēng、děng、dēng”,有些人可能不會第一時間想起來這個聲音來自英特爾處理器,但幾乎所有人都會想起來這是當年臺式電腦的開機聲音。

這個開機聲音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可能不只是品牌,其中才摻雜著年代感,年代感即意味著懷舊,千萬不要小看“懷舊”的力量。

人其實是由記憶組成的,懷舊是記憶起因。

以音樂為媒介,每個人在各自特殊的時期,都有自己喜歡聽的音樂,以及喜歡的歌手。

所以有人說,看一個人的歌單,就能看出這個人的過往。

因為總有一首歌能夠承載你對青春的記憶,前奏響起就能拉你回到18歲,想起桌子上的三八線、想起前面女同學的馬尾辮、想起跟你分一個冰棍的哥們……

而唱那首歌的人,可能是張國榮、可能是張學友、也可能是周杰倫、孫燕姿、林俊杰、**……

當你看到“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我想你恐怕是唱出來的而不是讀出來的,這是聲音的符號在我們記憶力留下的痕跡。

產品如果想要找到屬於自己獨特的聲音符號,要麼製造痕跡、要麼利用痕跡。

益海嘉裡旗下的胡姬花花生油在2018年,圍繞傳統花生油工藝的“香”為核心來制定傳播策略,但是“香”刺激是味覺感官,但是廣告傳播主要是以視覺和聽覺來影響顧客感官,如何來進行多重刺激,來製造聲音對顧客的影響呢。

廣告在提出了傳統工藝後,緊接著用“嗯~~老油坊的香”,一個“嗯~~”的聲音,傳遞了對傳統工藝、對胡姬花花生油香的認可。

別讓產品也變成內向型人格

就像一位廚師端上親手製作的菜餚,對方其實無需多言,只需要吃下一口,閉著眼睛,發出悠長又低沉的“嗯~~”,對廚師來說,就足夠了。

這就是把聲音通過把抽象的概念,變成顧客可感知的具體動作。越具體,產品的價值體驗越清晰,製造劃痕的機率越大。

調動情緒的聲音

一個能夠觸及情緒的聲音,是要經過設計的。

我聽到一個信息到理解一個信息的過程是這樣的——

1、聽見字面意思

2、聽見背後的情緒

3、聽見真實的意圖

4、聽見傳達信息這個人的心智模式(思考方式)

"

別讓產品也變成內向型人格

營銷王老炮 462 2019-7-24 11:15

營銷管理

內向的人喜歡觀察世界,但他們的能量卻來自獨處和沉默,所以他們看待世界的方式,很少能準確的傳達給外界。

但現實是,誰也沒有義務主動突破堅硬的外殼,來了解你、接納你、連接你……

其實某種程度上來看,大多數產品都是內向型的,他們在貨架上安靜的、孤獨的展示自己,憑藉身上的包裝發出沉默的聲響,來吸引走過路過的人們的注意,努力讓自己成為他們購物籃裡的一員。

皮克斯的電影《美食總動員》中,超市裡的商品認為被顧客購買,就是踏上了去往天堂的路,是他們一生的目標、和存在的意義。

其實超市像極了顧客的後宮,誰也不知道顧客走進來會翻誰的牌子,或許顧客今天懷舊了,想嘗試經典款,或許顧客今天想嚐嚐鮮,來一款新口味……誰知道呢。

我可能不知道為什麼顧客不選擇你的產品,但我一定知道顧客選擇你,是因為他們聽見了你主動發出的聲音,而且你的聲音裡有你的不同,有你的特質,有你的情緒……

因此來調動顧客的感官、記憶、和情緒。

調動感官的聲音

聲音是一個刺激信號,刺激你的聽覺感官,對外部世界建立認知。

從窗戶上傳來“嘩啦嘩啦”的聲音,我們就知道下雨了,身體會放鬆下來,心情也可能會放鬆下來,比較厲害朋友,可能會聯想到“下雨天可以睡個好覺”。

聽見小朋友咳嗽的聲音,媽媽會馬上觀察小朋友是不是感冒、著涼、或者上火了,並且回憶最近有沒有引起這些症狀的舉動,吃多了冰淇淋?還是晚上沒蓋好被子。

身後輕快的腳步聲,能聽出朋友現在的好心情,可能遇到了喜歡的人、可能買到了好看的衣服、可能今天的推文漲了5000個粉絲……

別讓產品也變成內向型人格

哲學家兼作曲家大衛·羅伯森說——

聲音把我們帶進了畫面

對產品而言,聲音是傳遞產品價值的不可或缺的方式之一。

有多不可或缺呢?如果沒有“咔嚓咔嚓”的聲音, 你根本不會看到薯片廣告後有想嚼點什麼的衝動;如果沒有打開瓶蓋“噗哧”的聲音,和冰塊與玻璃杯碰撞的“咯咯”聲,你看到可樂廣告後根本體會不到那個“爽點”在哪裡;如果沒有厚重沉悶的關門聲,你根本無法用更低的成本判斷一輛車的質感……

別讓產品也變成內向型人格

所以美國營銷大師愛瑪·赫伊拉說——

不要賣牛排,要賣滋滋聲

每一次用聲音調動顧客的感官,本質上就是調動顧客對產品、對品類、甚至對品牌的一次感知,這個聲音可能會成為顧客對產品、品類、品牌的記憶點, 成為屬於你的獨特符號。

調動感官刺激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這一類聲音大多數傳遞的信息是產品的屬性——薯片的脆、可樂的氣、車門的厚重、牛排的香……

別讓產品也變成內向型人格

所以你會發現,這樣的聲音,大多數時候突出的是一個品類的特點,顧客的記憶點會是整個品類,對於形成產品或者品牌方面的記憶點,並不會太強烈。

除非你找到了那個可以調動記憶的聲音。

調動記憶的聲音

90年代前出生的人,大多數都熟悉一個聲音“děng、dēng、děng、dēng”,有些人可能不會第一時間想起來這個聲音來自英特爾處理器,但幾乎所有人都會想起來這是當年臺式電腦的開機聲音。

這個開機聲音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可能不只是品牌,其中才摻雜著年代感,年代感即意味著懷舊,千萬不要小看“懷舊”的力量。

人其實是由記憶組成的,懷舊是記憶起因。

以音樂為媒介,每個人在各自特殊的時期,都有自己喜歡聽的音樂,以及喜歡的歌手。

所以有人說,看一個人的歌單,就能看出這個人的過往。

因為總有一首歌能夠承載你對青春的記憶,前奏響起就能拉你回到18歲,想起桌子上的三八線、想起前面女同學的馬尾辮、想起跟你分一個冰棍的哥們……

而唱那首歌的人,可能是張國榮、可能是張學友、也可能是周杰倫、孫燕姿、林俊杰、**……

當你看到“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我想你恐怕是唱出來的而不是讀出來的,這是聲音的符號在我們記憶力留下的痕跡。

產品如果想要找到屬於自己獨特的聲音符號,要麼製造痕跡、要麼利用痕跡。

益海嘉裡旗下的胡姬花花生油在2018年,圍繞傳統花生油工藝的“香”為核心來制定傳播策略,但是“香”刺激是味覺感官,但是廣告傳播主要是以視覺和聽覺來影響顧客感官,如何來進行多重刺激,來製造聲音對顧客的影響呢。

廣告在提出了傳統工藝後,緊接著用“嗯~~老油坊的香”,一個“嗯~~”的聲音,傳遞了對傳統工藝、對胡姬花花生油香的認可。

別讓產品也變成內向型人格

就像一位廚師端上親手製作的菜餚,對方其實無需多言,只需要吃下一口,閉著眼睛,發出悠長又低沉的“嗯~~”,對廚師來說,就足夠了。

這就是把聲音通過把抽象的概念,變成顧客可感知的具體動作。越具體,產品的價值體驗越清晰,製造劃痕的機率越大。

調動情緒的聲音

一個能夠觸及情緒的聲音,是要經過設計的。

我聽到一個信息到理解一個信息的過程是這樣的——

1、聽見字面意思

2、聽見背後的情緒

3、聽見真實的意圖

4、聽見傳達信息這個人的心智模式(思考方式)

別讓產品也變成內向型人格

但是要知道,顧客沒有義務透過字面意思去理解你的情緒,挖掘你的真實意圖,深究你的思考方式,所以對企業而言,需要通過倒推的方式,讓信息傳達的每個環節都能非常清晰的讓顧客感知到。

這麼理解呢?

企業最終傳達給消費者的聲音,很可能只是一句話,一個字,甚至幾個簡單的音符,是金字塔尖的部分,但企業需要通過品牌故事的塑造,來傳達某種價值觀,從而進行情緒的鋪墊,這是支撐金字塔屹立不倒的底層部分。

這樣,那個被髮出的聲音,才是有力量的。

當年謳歌TSX通過厚重的關門聲體現高品質的感覺,背後其實是本田所打造的高端品牌概念,來塑造消費者對謳歌這個品牌的認知,用新科技打造的窗框,來減少關門時發生的高頻振動,給謳歌講述品牌故事,和塑造謳歌對產品嚴謹、敢於創新的價值觀,提供了具體可感知的素材。

"

別讓產品也變成內向型人格

營銷王老炮 462 2019-7-24 11:15

營銷管理

內向的人喜歡觀察世界,但他們的能量卻來自獨處和沉默,所以他們看待世界的方式,很少能準確的傳達給外界。

但現實是,誰也沒有義務主動突破堅硬的外殼,來了解你、接納你、連接你……

其實某種程度上來看,大多數產品都是內向型的,他們在貨架上安靜的、孤獨的展示自己,憑藉身上的包裝發出沉默的聲響,來吸引走過路過的人們的注意,努力讓自己成為他們購物籃裡的一員。

皮克斯的電影《美食總動員》中,超市裡的商品認為被顧客購買,就是踏上了去往天堂的路,是他們一生的目標、和存在的意義。

其實超市像極了顧客的後宮,誰也不知道顧客走進來會翻誰的牌子,或許顧客今天懷舊了,想嘗試經典款,或許顧客今天想嚐嚐鮮,來一款新口味……誰知道呢。

我可能不知道為什麼顧客不選擇你的產品,但我一定知道顧客選擇你,是因為他們聽見了你主動發出的聲音,而且你的聲音裡有你的不同,有你的特質,有你的情緒……

因此來調動顧客的感官、記憶、和情緒。

調動感官的聲音

聲音是一個刺激信號,刺激你的聽覺感官,對外部世界建立認知。

從窗戶上傳來“嘩啦嘩啦”的聲音,我們就知道下雨了,身體會放鬆下來,心情也可能會放鬆下來,比較厲害朋友,可能會聯想到“下雨天可以睡個好覺”。

聽見小朋友咳嗽的聲音,媽媽會馬上觀察小朋友是不是感冒、著涼、或者上火了,並且回憶最近有沒有引起這些症狀的舉動,吃多了冰淇淋?還是晚上沒蓋好被子。

身後輕快的腳步聲,能聽出朋友現在的好心情,可能遇到了喜歡的人、可能買到了好看的衣服、可能今天的推文漲了5000個粉絲……

別讓產品也變成內向型人格

哲學家兼作曲家大衛·羅伯森說——

聲音把我們帶進了畫面

對產品而言,聲音是傳遞產品價值的不可或缺的方式之一。

有多不可或缺呢?如果沒有“咔嚓咔嚓”的聲音, 你根本不會看到薯片廣告後有想嚼點什麼的衝動;如果沒有打開瓶蓋“噗哧”的聲音,和冰塊與玻璃杯碰撞的“咯咯”聲,你看到可樂廣告後根本體會不到那個“爽點”在哪裡;如果沒有厚重沉悶的關門聲,你根本無法用更低的成本判斷一輛車的質感……

別讓產品也變成內向型人格

所以美國營銷大師愛瑪·赫伊拉說——

不要賣牛排,要賣滋滋聲

每一次用聲音調動顧客的感官,本質上就是調動顧客對產品、對品類、甚至對品牌的一次感知,這個聲音可能會成為顧客對產品、品類、品牌的記憶點, 成為屬於你的獨特符號。

調動感官刺激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這一類聲音大多數傳遞的信息是產品的屬性——薯片的脆、可樂的氣、車門的厚重、牛排的香……

別讓產品也變成內向型人格

所以你會發現,這樣的聲音,大多數時候突出的是一個品類的特點,顧客的記憶點會是整個品類,對於形成產品或者品牌方面的記憶點,並不會太強烈。

除非你找到了那個可以調動記憶的聲音。

調動記憶的聲音

90年代前出生的人,大多數都熟悉一個聲音“děng、dēng、děng、dēng”,有些人可能不會第一時間想起來這個聲音來自英特爾處理器,但幾乎所有人都會想起來這是當年臺式電腦的開機聲音。

這個開機聲音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可能不只是品牌,其中才摻雜著年代感,年代感即意味著懷舊,千萬不要小看“懷舊”的力量。

人其實是由記憶組成的,懷舊是記憶起因。

以音樂為媒介,每個人在各自特殊的時期,都有自己喜歡聽的音樂,以及喜歡的歌手。

所以有人說,看一個人的歌單,就能看出這個人的過往。

因為總有一首歌能夠承載你對青春的記憶,前奏響起就能拉你回到18歲,想起桌子上的三八線、想起前面女同學的馬尾辮、想起跟你分一個冰棍的哥們……

而唱那首歌的人,可能是張國榮、可能是張學友、也可能是周杰倫、孫燕姿、林俊杰、**……

當你看到“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我想你恐怕是唱出來的而不是讀出來的,這是聲音的符號在我們記憶力留下的痕跡。

產品如果想要找到屬於自己獨特的聲音符號,要麼製造痕跡、要麼利用痕跡。

益海嘉裡旗下的胡姬花花生油在2018年,圍繞傳統花生油工藝的“香”為核心來制定傳播策略,但是“香”刺激是味覺感官,但是廣告傳播主要是以視覺和聽覺來影響顧客感官,如何來進行多重刺激,來製造聲音對顧客的影響呢。

廣告在提出了傳統工藝後,緊接著用“嗯~~老油坊的香”,一個“嗯~~”的聲音,傳遞了對傳統工藝、對胡姬花花生油香的認可。

別讓產品也變成內向型人格

就像一位廚師端上親手製作的菜餚,對方其實無需多言,只需要吃下一口,閉著眼睛,發出悠長又低沉的“嗯~~”,對廚師來說,就足夠了。

這就是把聲音通過把抽象的概念,變成顧客可感知的具體動作。越具體,產品的價值體驗越清晰,製造劃痕的機率越大。

調動情緒的聲音

一個能夠觸及情緒的聲音,是要經過設計的。

我聽到一個信息到理解一個信息的過程是這樣的——

1、聽見字面意思

2、聽見背後的情緒

3、聽見真實的意圖

4、聽見傳達信息這個人的心智模式(思考方式)

別讓產品也變成內向型人格

但是要知道,顧客沒有義務透過字面意思去理解你的情緒,挖掘你的真實意圖,深究你的思考方式,所以對企業而言,需要通過倒推的方式,讓信息傳達的每個環節都能非常清晰的讓顧客感知到。

這麼理解呢?

企業最終傳達給消費者的聲音,很可能只是一句話,一個字,甚至幾個簡單的音符,是金字塔尖的部分,但企業需要通過品牌故事的塑造,來傳達某種價值觀,從而進行情緒的鋪墊,這是支撐金字塔屹立不倒的底層部分。

這樣,那個被髮出的聲音,才是有力量的。

當年謳歌TSX通過厚重的關門聲體現高品質的感覺,背後其實是本田所打造的高端品牌概念,來塑造消費者對謳歌這個品牌的認知,用新科技打造的窗框,來減少關門時發生的高頻振動,給謳歌講述品牌故事,和塑造謳歌對產品嚴謹、敢於創新的價值觀,提供了具體可感知的素材。

別讓產品也變成內向型人格

最後,顧客對其中所有的感知,都落在了“砰”一聲的厚重的關門聲上,才明白,哦!原來謳歌真的利用了新科技創新!對產品是真的嚴謹!不愧是本田的高端品牌!

最後,關門聲竟然在一段時間內,成為判斷車品質的標準。說明這個聲音通過顧客的聽覺感官,深入到顧客的內心,並真的被打動了。

總結

雖然不是所有的產品價值都能通過聲音產生聽覺的體驗,打動消費者,但是聽覺體驗確實是感知產品價值,建立品牌印象的重要手段。

如果產品不主動發聲,成為現實世界的內向型人格,被忽視的概率比真正內向型的人還要大,人們常說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會發聲的產品自然也會有銷量。

所以請牢記聽覺體驗的核心——主動、具體、且可感知。

參與討論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