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盲目追隨所謂大時代風口的人,青年玩幣、中年造車、老年炒房,最後剩下的都是寡頭。在“去大眾化”的微時代,植根於小眾市場,去經營一片小天地,反而更容易獲得商業上的成功。


品牌趨向小眾群體


本文來源丨公關之家,作者丨404號房客

依靠著國內綜藝的幾波攻勢,小眾市場在近幾年,冒了一茬又一茬。

《樂隊的夏天》讓喜愛樂隊的人熱淚盈眶地感慨當年那個光芒萬丈的夏天再次重現;《即刻電音》則為電音愛好者搭建了一個“電音港口”,《中國新說唱》和《這就是街舞》則將小眾說唱和街舞文化推向了更廣闊的的臺前。

瞄準細分市場,卻製造了一個又一個“圈層爆款”。這些節目都是基於對不同圈層受眾的需求進行洞悉、展現,然後再打破次元壁,從而實現小眾撬動大眾的廣泛傳播。

小眾市場在如今的時代,越發受到關注,古風、二次元、電競、JK、國風、搖滾、嘻哈、街舞、民謠、電音、朋克、彩虹取向等亞文化群體暗自滋長,各自形成了一批廣泛而忠實的群體,在外部群體視角中,他們另類、孤立、難以理解,在內部的自我視角中,他們自信、精神富實、不在乎他人眼光、勇敢做自己。

小眾人群只不過是在大消費容量的大眾市場中分離出的獨特群體,他們也是大眾,只不過身上的標籤、信仰、文化圖騰等,讓他們與主流群體產生了某種形式的割裂,但說到底,“小眾”終歸是由大眾中篩選出的,是一種更為深度的細分。

在如今小眾經濟越發蠻荒生長之際,瞄準亞文化開展營銷的品牌越來越多,小眾群體成為了品牌入駐的“新大陸”,那麼面對這一片熱土,品牌該如何去做?

摒棄主流與大眾,從而販賣認同和偏愛。

品牌做小眾群體營銷,需要建立在深刻洞悉的基礎上,去販賣認同和偏愛。

那些“圈層爆款”在製作節目之前,往往會提前花上半年時間去調研所在圈層的群體,去達成深度認知,比如《樂隊的夏天》中,導演組就安排多人分別跟訪不同樂隊,與樂隊一起生活,一起趕赴演出,一起了解現場盛況和情緒,最終節目的製作精良,很快在樂隊迷中引起反響,形成了相當大的熱度,不少頭部博主也成為“自來水”,與廣大圈層群體一起自發傳播,成為了今夏的現象級綜藝。

不同的小眾群體,有著截然不同的愛憎和價值取向,如何去深入洞悉這一群體,達成“想他們之所想,做他們之所做”,去了解他們“我小眾,我自豪”的情緒共鳴點,去形成呼應。並在過程中,去輸出對小眾群體的認同感,從而收穫他們對品牌的認同感。

並且,品牌在得到小眾圈層的深度認同後,就可以以此建立一個文化符號。

這種符號可以建立在品牌的媒介表達和活動中,去形成個性化的標籤,去宣揚自我認可、天生驕傲、特立獨行,去審視Z時代下的年輕無畏和觀念更新,去迎合圈層的特定表達和文化體系,讓小眾群體有一種“U KOWN THIS”的驚喜。

這種文化符號,也是在塑造一個新的入口價值,讓特定的圈層得以發現,得以連接到更廣闊的同圈層群體,從而形成一種亞文化的表達。

在這種表達之中,品牌的價值取向展露無遺,品牌所代表的精神、理念、也將被圈層群體所稱頌。

在如今的摺疊化社會,信息繭房的作用日益凸顯,你得通過個性化的標籤去形成特定圈層的精準定位,才能獲得圈層用戶的擁護,去截獲精準流量,並在長期的內容輸出中形成特定圈層的心智佔領。

“小眾營銷”的落點在於找到深度融合點

小眾群體可能是互聯網原住民中最具愛憎分明屬性的一眾,他們有著鮮明的特性,也有著隱藏的訴求,如何做好針對他們的品牌營銷,找到深度融合點極為重要。

一個好的融合點可以消弭圈層用戶與品牌的距離感,如何借題發揮引出群體認同感,是品牌需要深入去思考的,而且需要及其慎重,不然導致的便是群體的倒戈相向。比如某微商請陳立農代言後,就受到飯圈粉絲的集體譴責和抵制,因為覺得微商的品牌形象有損自家愛豆的格調,最後,鬧得微商女老闆帶著全體公司成員鞠躬道歉。

在HDMR公佈的《2019中國數字營銷行動報告》中就曾表明,Z時代網民一方面與圈層文化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他們也在如今的粗放信息時代,有著自己的審美取向和價值判斷,所以,自以為是的營銷很容易適得其反。

反觀CHANLE聲援女權群體的活動,就高明很多,不僅在品牌的文案表達上,還落實到品牌的發佈秀活動中,不僅獲得了女權群體的好感,更基於品牌的價值取向收穫了更大的社交聲量。

瞭解圈層,並找到一個深度融合點,借勢營銷、產品包裝、宣傳海報等,打造一個能引爆該圈層的核心事件,借題發揮,並持續輸出價值觀和偏好,那品牌的小眾營銷就走在了正道上。

小眾圈層的擁護,是品牌最大的資產

在鬆圈主義浪潮下,每個人都有著自己圈層。而那些小眾圈層之中,足夠亞文化、足夠小眾、足夠獨特、足夠酷的愛好,意味著更少的同好,那麼當你找到“臭味相投”的同好,便會分外珍惜,還要感嘆一句相逢恨晚,頗有一種“孤島覓得摯友”的情分。

“報團取暖”,這是小眾圈層高粘性的邏輯。同時,因為處於亞文化圈層,容易受到主流大眾文化的衝擊和鄙夷,不被認可、被誤解是群體常態,那麼對於大流的抵制也讓圈層內部更具團結力。

品牌瞄準小眾圈層會有一種“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氣概,但小眾圈層從來都不代表消費潛力低下,恰恰相反,獲得他們認可的品牌,將能得到源源不斷的消費支持。換言之,小眾圈層很樂意為他們的喜好去買單,包括喜好的品牌。

比起大眾,他們似乎不那麼不在乎價格,他們更在意購買決策背後的品牌標籤。

正如羅永浩的話所說:穿衣服,你以為是為了輸贏嗎?不,穿衣服,一為認真,二為個性。我告訴你,你不翻開我的袖子,你不知道我悶騷在何處?我要告訴你,你只看到我的衣服,你只是找到一個理解我朋克精神的入口,但你不知道這是一顆時尚的、勇敢的心。

品牌獲得了能夠接納小眾群體的價值入口,那麼很長一段時間,他們的消費潛力將是品牌的持續性資產。

高粘性、高忠誠度的用戶對於品牌來說,是最渴望的利益群體,而小眾圈層,正具備這些特性,在他們成為品牌的擁躉之下,狂熱的消費將隨之而來。

所以,我們也能看到品牌越發垂直化,在不同的小眾領域開展著圈層營銷,千方百計的想獲得某一群體的好感,並期待著高轉化的形成。

“小眾”雖小,但也能撬動“大市場”,植根於大眾的根據,特別是在他們專注的消費力下,很容易掀起消費風潮。反而是盲目追隨所謂大時代風口的人,青年玩幣、中年造車、老年炒房,最後剩下的都是寡頭。在“去大眾化”的微時代,植根於小眾市場,去經營一片小天地,反而更容易獲得商業上的成功。

(本文摘自 中國公關行業門戶網站—公關之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