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虛假營銷”利益鏈:大V的團購奶粉你買了嗎?

市場營銷 奶粉 配方奶粉 食品安全 電商院院長 2017-04-11

近日在微博上@奶粉揭祕與@評論員李鐵之間的戰爭很激烈,同時也吸引了不計其數的腦殘粉紛紛站隊,讓我們赤裸裸的看到了利益競爭的白熱化。在“互撕”了十多天後,3月27日,微博大V@奶粉揭祕 在下午四點表示停戰,“前幾日屢遭攻擊盛怒之下對@評論員李鐵 的個人攻擊,本人致以真誠歉意。此事到此為止。謝謝圍觀!”

事件起源於今年的“315”,本來並無交集的兩個微博大V,因對日本奶粉(此後主要涉及到日本奶粉品牌森永)問題上觀點不一致,從最開始互相含沙射影暗罵升級到點名道姓開撕。

奶粉“虛假營銷”利益鏈:大V的團購奶粉你買了嗎?

而後爭論的焦點聚集在一個叫麥蔻的丹麥奶粉上,李鐵查證這是一個雜牌假洋鬼子奶粉,公司在丹麥只有2到4個人,公司資本只有50萬人民幣,老闆叫王衛青,就是找個丹麥工廠代工,貼牌賣回國內,冒充高端洋品牌。

奶粉“虛假營銷”利益鏈:大V的團購奶粉你買了嗎?

3月21日,麥蔻在其微博上進行了迴應,其中提到,麥蔻品牌在丹麥的註冊公司名為Mille Baby A/S,其所有出口到中國的嬰幼兒配方奶粉都是由丹麥Arla乳品生產商代工生產,並於2014年1月開始正式在中國銷售,蜜兒樂兒乳業(上海)有限公司則是其在中國的營銷總部。

奶粉“虛假營銷”利益鏈:大V的團購奶粉你買了嗎?

隨後4月5號《時代週報》的一篇文章指出“麥蔻涉嫌挪用或借鑑Arla的背景和資料,所宣傳的牧場或其他都是Arla的,但實質上它只是貼牌生產商而已”。官網上寫著“麥蔻的工廠位於美麗的Videb?k小鎮上,是一家百年乳企工廠。”此處的百年乳企指的是Arla乳製品集團,麥蔻把“工廠”和“代工廠”兩個概念混淆,有誤導消費者的嫌疑。事實上僅是委託丹麥Arla集團為其代工生產的中國乳企就有十多家,麥蔻只是其中之一。

奶粉“虛假營銷”利益鏈:大V的團購奶粉你買了嗎?

一名知道奶粉揭祕真實身份信息的業內人士透露,“如果產品的日期不太好了,就會找這種有粉絲有銷量的大號。他能在短期內將這些日期不太好的奶粉處理掉,在乳業圈也積累了‘做電商做得很厲害’的口碑宣傳科普奶粉知識並沒有錯,作為行業內專家,偶爾也可以為企業站站臺、講講話,但不主張組織團購等商業行為,“這些事情都是些愛搞事兒的人弄出來的,我不便評論。”

李鐵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奶粉揭祕完全沒有售後、維權途徑,而蜜芽、年糕這些都有各自有平臺,有渠道可尋,“連真實姓名都不寫的博主,你買了不靠譜的東西要找誰都不知道。”

按照新浪微博規定,加V認證是需要將真實姓名或者所在公司名稱,奶粉揭祕有認證但信息不詳。一名原新浪微博內部員工告訴界面新聞,這種情況可能是“早些時候加V認證條件寬鬆,或者有認識的朋友在新浪微博”,記者也私信了奶粉揭祕本人,不過至今,並未收到他的回覆。

此役之後,奶粉揭祕的微博下仍然有人留言詢問,“奶爸什麼時候再團購?”但多數人猜測,恐怕奶粉揭祕以後不會再發起團購了。

在奶粉代購行業虛假繁榮發展的背後,到底折射出什麼問題?

1.“專家”站臺,忽悠經銷商與渠道商的現金流!

2.“訂貨會”營銷其實就是新形擊鼓傳花定時炸彈!

3.奶粉“保證註冊通過”是行業最大的謊言!

4.“新品戰略發佈”概念忽悠營銷大行其道!

5.“去中間化”是奶粉企業最大的偽理論!

6.“浮燥心態”在扭曲奶粉營銷人的價值觀!

如今國產奶粉的市場已逐步回暖,與進口奶粉各據半壁江山。隨著二孩政策的放開,市場容量不斷增大,進口奶粉仍保持著強勁的增長態勢。據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嬰幼兒配方奶粉全年進口量達到22.13萬噸,同比增長25.8%,主要來自歐盟國家、新西蘭和澳大利亞。然而繁榮的市場背後,“洋奶粉”真假質量問題也讓消費者堪憂。

大多數消費者看不懂洋標籤

登錄天貓國際調查多家澳洲、荷蘭、日本等海外奶粉代購店,產品均是無中文標籤。記者看到有消費者發佈的帶圖評價,產品均是全英文。僅是在商品詳情一欄中營養成分表上有中文介紹。一家母嬰海外專賣店主營的日本母嬰產品,其銷售的日本奶粉,圖文詳情一欄中有配方特色及衝調方式等中文介紹,但從消費者評論配帶的圖片中看,銷售到國內的產品罐體依舊是沒有中文標籤。

此外,跨境電商小紅書、網易考拉、洋碼頭銷售的代購奶粉也多數無中文標籤。

“代購的肯定沒有中文標籤。”一名從事代購的人士說,他做的都是熟客,消費者主要是憑藉對他的信任才從他這裡買奶粉。至於產品說明,客戶基本上看不懂,也不在意。

目前消費者對於國內宣傳導向並不認可,始終認為全進口的比較好。但是產品沒有中文標籤,一方面不尊重消費者的知情權,更嚴重的是,很多消費者無法知道奶粉配方是否符合孩子體質需求。另外,代購品牌如果來路不明,很容易出現假冒和偽劣產品。

洋奶粉市場走到轉折“路口”

洋奶粉的口碑銷量風光不再。國家食藥監總局、質檢總局、海關總署等紛紛對進口食品加強全程監管,不少知名品牌在加嚴加密監測下“現了原形”,多批次洋奶被檢出各種問題而被攔在境外。“其中當然也包括魚龍混雜的假洋品牌。現在跨境購非常流行,不少洋奶粉並非正規渠道進入市場,代購或部分海淘途徑進來的奶粉有可能存在真假摻雜、不符合我國國標或是保質期快到等問題。”一位行業觀察人士透露,跨境購或海淘進來的奶粉或符合原產國標準,但一定不完全符合中國國標。

有專家認為,海淘進入的洋奶粉不見得適合中國人體質。今年8月央視報道對19款熱銷海淘奶粉檢測發現,其中8個樣品的鐵、碘、硒實測值不符合我國的食品安全標準,樣品不合格率達到42%。此外,還有抽檢結果曾顯示,個別品牌的樣本有摻雜疑似植物蛋白。而隨著消費者越來越理性看待奶粉市場,不少洋奶粉逐漸褪去了“高大上”的光環,市場追逐洋奶粉熱開始降溫。

“近年來大量湧入中國市場的洋奶粉已經走到了轉折路口,奶粉新規要求國內外奶粉企業將實行統一註冊管理,這意味著不少洋奶粉將因管理、監管門檻提高而告別中國市場,留下的基本都是市場份額穩固的一二線巨頭。”專家分析認為。

其實,不論線上大V之爭,還是線下各利益代言人各種行動,一起助推了奶粉這個整體行業的“虛假繁榮”現象。行業整體泡沫化發展,不斷的誤導了零售商與消費者,使中國消費者失去了對嬰兒配方奶粉正確認知,也阻礙了國產嬰兒配方奶粉健康有序的發展。(文/張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