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寧張效民一位從農田走向影像,從影像走向人生信仰的農民攝影人

攝影 農民 農村 藝術 三岔河 三岔河 2017-08-28

在甘肅會寧有這樣一位多年默默無聞,辛勤耕耘在文學和攝影藝術的農民藝人,他就是張效民先生。張效民先生畢生致力於文化藝術和攝影,他的一生就是苦難奮鬥的一生,雖然他致力於文化的耕耘但骨子裡烙印著莊稼人的憨厚和勤奮。他應該算得上在甘肅會寧從農田走向影像,從影像走向人生的信仰攝影保存涼最多 的第一人!他也是甘肅會寧攝影奠基和創始人之一會寧張效民一位從農田走向影像,從影像走向人生信仰的農民攝影人

如今,他保留下來的大量攝影作品都是反映80年代到90 年代甘肅會寧農村的農民生活的真實寫照,他保留下來的照片今天來說太珍貴。

我認識張效民先生是1989年高中畢業期間,他在我的母校會寧一中門口給我照過一張畢業留影,那時候他是青江鄉(現屬太平鎮)文化館從事圖書文化管理工作。

記得96年左右,我的一篇文章在省電視臺獲獎,那年我又被縣宣傳部評為優秀通訊員,在這次表彰全縣優秀通訊員大會上,我見到了他,張效民先生給我們合過一次影。再後來,知道他在會寧縣電視臺廣告部工作,但未曾見過一次面,其實慢慢的在我的模糊記憶中我完全忘記了這位會寧農民攝影藝術家了,直到最近看到會寧當地很多自媒體和文人發表關於悼念張效民先生的文章,我猛然又一次記起他來,他的英年早逝給甘肅會寧熟悉和了解他的文友,影友和熟悉他的帶來震撼和不安,張效民先生倉然離世已經成了會寧城和鄉下人們茶餘後必嘆惜的話題。

會寧張效民一位從農田走向影像,從影像走向人生信仰的農民攝影人當年,他從一名鄉文化館管理員開始幹起,從老家青江驛走出來,一路走來,用筆和鏡頭紀錄會寧非遺文化,紀錄會寧大美山川,紀錄會寧農村幾代人的生活寫照,他雖走了,可他留存的下來的近30多年前的老張片就是一個時代的敘事和寫照,也是他人生的軌跡和步履。他的許多老照片讓多少人懷念和留戀!

會寧張效民一位從農田走向影像,從影像走向人生信仰的農民攝影人他在甘肅會寧農村開創了農民免費借書閱讀的先河,他保留下了關於農村題材的攝影好作品在甘肅會寧數量算最多的人。

人的一生就是這樣無常的,生命就是一口氣的存在,生命就是活著的時候能健康快樂,生命就是活著的時候能留下一些讓後人去追憶和思考的東西,他留下的那些許文字和影像資料昭示著一個人一輩子的心路歷程。我們一起來追憶張效民先生短暫的一生走過的攝像足跡吧

會寧張效民一位從農田走向影像,從影像走向人生信仰的農民攝影人

張效民,生於1962年,會寧青江驛人,中共黨員,資深媒體人,紀錄片導演,攝影家。生前系甘肅省攝影家協會會員、白銀市攝影家協會第一、二屆理事,會寧縣攝影家協會第一屆祕書長,第二、三屆副主席。

1985年,克服困難創辦青江驛鄉文化站,1988年借調會寧縣文化館從事攝影工作,1989年結業於中國攝影函授學院首屆攝影班。1999年9月與影友發起成立會寧縣新聞攝影學會,擔任副會長。在各級報刊發表了大量新聞照片,藝術攝影作品及消息和通訊,為會寧新聞攝影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主攝了《世紀豐碑》等大型文獻圖書,翻拍了《王文靜書畫作品集》、《李發旺書畫作品集》等書畫作品。攝影作品多次在省市級展覽中獲獎。無償捐出了多年拍攝的近2000張資料圖片。2003年自費學習影視攝製技術,後在白銀開設影視工作室。2007年擔任會寧電視臺廣告專題部主任,在電視臺工作期間,承擔多臺文藝晚會節目的錄製。工作熱情高,精品意識強,一絲不苟,任勞任怨。製作了國家級、省級非遺申報專題片《會寧民歌》,《會寧剪紙》,《會寧皮影戲》,《會寧刺繡》,《白銀黃河戰鼓》,《白銀曲子戲》等多部文藝節目。會寧張效民一位從農田走向影像,從影像走向人生信仰的農民攝影人

2013年創辦甘肅九九豔陽文化傳媒有限公司。2013——2016年,他親自導演並攝製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定西岷縣青苗會》、《康樂蓮花山花兒會》和《白銀影像志》、《甘肅名鎮》等專題片以及微電影《達喜花兒鬧滿月》,深受觀眾好評。多年來,他不吝賜教,把自己的知識和經驗無私傳授給別人,為會寧培養了一批攝影和影視製作專業人才。

願會寧這位多才多藝,孝敬父母,關愛妻子,兒女,為人熱情,豁達大度,樂於助人,在家庭,是一位好兒子,好丈夫,好父親一路走好,今天,我們大家為失去這樣一位好人深感震驚和惋惜。會寧張效民一位從農田走向影像,從影像走向人生信仰的農民攝影人

會寧張效民一位從農田走向影像,從影像走向人生信仰的農民攝影人

會寧張效民一位從農田走向影像,從影像走向人生信仰的農民攝影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