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北京是一個包羅萬象的城市,如果給你一臺相機,你要如何表現它?

是在“決定性瞬間”的指引下,拍攝令人興味盎然的趣味性瞬間,還是端起相機僅做簡單而平實的記錄,抑或是如本片中的攝影家童明那樣,策劃一個以時間為線索的“專題拍攝”?無論哪一種,都會在攝取北京這座城市的註定要被遺忘的面貌中盡到一己之力。

現在的北京早已不復當年的面貌,不過影像中那些平實質樸的光影依然具有穿越時空的動人力量。著名攝影評論家林路是這樣形容拍北京的這四位攝影家的。

李曉斌

攝影師抓住那些被“新華眼”和“沙龍眼”忽略的事物——最庸常的街景、有瑕疵的小人物、平民和窮人的平淡表情、繁瑣的街頭微觀戲劇,以及各種無法劃入“優美”範疇的影像。所有這些題材勾勒了“灰色美學”的邏輯邊界。

——林路


舊照|上個世紀後期的北京街頭,新舊交織的光影記憶


1976年4月4日,天安門廣場,北京紅旗越劇團導演李鐵華髮表演講。

舊照|上個世紀後期的北京街頭,新舊交織的光影記憶

1977年夏,北京王府井理髮館。經過十年“文革”,燙髮重新出現。


舊照|上個世紀後期的北京街頭,新舊交織的光影記憶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前的天安門廣場,看報紙的少先隊隊員。

舊照|上個世紀後期的北京街頭,新舊交織的光影記憶

1978年除夕夜,首都群眾春節聯歡晚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被禁多年的交誼舞又出現在中國。畫面正中跳舞的女子是中央實驗話劇院演員蓋曉玲,在電影《高山下的花環》中飾演韓玉秀。


舊照|上個世紀後期的北京街頭,新舊交織的光影記憶


1979年9月,中國美術館外。來自民間的街頭美術展覽,都有很多人圍觀。這就是“星星美展”。

舊照|上個世紀後期的北京街頭,新舊交織的光影記憶

1979年冬,北京沙灘大街十字路口。這是北京街頭最早出現的一幅最大的大美人廣告(手繪)。

舊照|上個世紀後期的北京街頭,新舊交織的光影記憶

1979年,北京永定門火車站,吃早餐的人們。

舊照|上個世紀後期的北京街頭,新舊交織的光影記憶

1979年,北京中山公園,照鏡子的小夥子。

舊照|上個世紀後期的北京街頭,新舊交織的光影記憶

1979年春,北京阜成門現立交橋原址,觀看耍猴的北京市民。


舊照|上個世紀後期的北京街頭,新舊交織的光影記憶


80年代中期,曾有一部電影叫《街上流行紅裙子》。那時,北京及全國女青年以穿紅裙子、冬天穿紅羽絨服為時尚。

舊照|上個世紀後期的北京街頭,新舊交織的光影記憶

1980年3月,北京北海公園,地道的北京時尚青年。

舊照|上個世紀後期的北京街頭,新舊交織的光影記憶

1980年,北京北海公園,蛤蟆鏡上貼著商標的時尚女青年。

舊照|上個世紀後期的北京街頭,新舊交織的光影記憶

1980年,北京故宮,大碗茶。


舊照|上個世紀後期的北京街頭,新舊交織的光影記憶

1980年3月,北京動物園。兩位女士都燙著流行的捲髮,近處的女士穿著難得一見的格子大衣。

舊照|上個世紀後期的北京街頭,新舊交織的光影記憶

1980年4月,北海公園,化妝開始在青年女性中出現。

舊照|上個世紀後期的北京街頭,新舊交織的光影記憶

1980年4月,北京北海公園。站在別人車前留個影。


舊照|上個世紀後期的北京街頭,新舊交織的光影記憶


1980年5月2日,北京櫻桃溝,人們練習跳舞。

舊照|上個世紀後期的北京街頭,新舊交織的光影記憶

1980年4月,北京北海公園,“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正在展開。


舊照|上個世紀後期的北京街頭,新舊交織的光影記憶


1980年夏,故宮,國人不看國寶,專門圍觀外國遊客。

舊照|上個世紀後期的北京街頭,新舊交織的光影記憶

1980年12月,北京故宮,紅旗車與市場經濟。

舊照|上個世紀後期的北京街頭,新舊交織的光影記憶

1982年冬天,北京頤和園知春亭餐廳,牆上掛著“禁止划拳、行令、播放音樂、跳舞”的字句。

舊照|上個世紀後期的北京街頭,新舊交織的光影記憶

1984年建國35週年國慶,天安門廣場前。

舊照|上個世紀後期的北京街頭,新舊交織的光影記憶

1984年夏,北京王府井大街南口。第一塊外國產品大廣告。

舊照|上個世紀後期的北京街頭,新舊交織的光影記憶

1985年夏,北京中央美院附中,時尚的學生。

舊照|上個世紀後期的北京街頭,新舊交織的光影記憶

1985年春,北京中國美術館,法國時裝設計大師伊夫·聖·洛朗時裝展在中國展出,由於該展覽與當時中國國情差異,觀者寥寥。


舊照|上個世紀後期的北京街頭,新舊交織的光影記憶


1985年夏,北京街頭騎車的女青年,燙髮、戴墨鏡、穿粉色鑲花邊裙裝。


舊照|上個世紀後期的北京街頭,新舊交織的光影記憶

1986年,天安門前照相的解放軍戰士。

舊照|上個世紀後期的北京街頭,新舊交織的光影記憶

1987年,北京,肯德基(前門店)進入中國。

王文瀾

攝影家在紀實攝影尤其是專題的紀實攝影拍攝過程中,也不得不考慮一個時間的問題——只有通過一定時間的積累,專題紀實攝影的時間紀年價值才可能得以充分地展現

在紀實攝影的歷史長河中,通過漫長的時間積累完成一個專題的攝影家不在少數,然而能像王文瀾那樣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數十年磨一劍的攝影家,恐怕還是不多見的。

他常常不會去主動要求去“激烈”的地方,而是選擇能夠“讓他靜靜拍攝的東西:衚衕、自行車、音樂家、北京普通人的生活……一直穿土地一樣的顏色的衣服、騎自行車拍攝、用小相機。”

——林路

舊照|上個世紀後期的北京街頭,新舊交織的光影記憶

1976年,北京,天安門廣場。


舊照|上個世紀後期的北京街頭,新舊交織的光影記憶


1976年清明節,天安門廣場,懷念周總理。

舊照|上個世紀後期的北京街頭,新舊交織的光影記憶

1981 年,北京西單商場,購買黑白電視機的顧客。

舊照|上個世紀後期的北京街頭,新舊交織的光影記憶

1981年,北京西長安街。

舊照|上個世紀後期的北京街頭,新舊交織的光影記憶

1981年,北京八大處,帶蛤蟆鏡的時髦女郎。蛤蟆鏡在當時的男女青年中風靡一時。

舊照|上個世紀後期的北京街頭,新舊交織的光影記憶

1981年,北京永定門。


舊照|上個世紀後期的北京街頭,新舊交織的光影記憶


1981年,北京朝陽門。

舊照|上個世紀後期的北京街頭,新舊交織的光影記憶

1981年,北京朝陽。

舊照|上個世紀後期的北京街頭,新舊交織的光影記憶

1982年,北京三里屯,美髮展。

舊照|上個世紀後期的北京街頭,新舊交織的光影記憶

1982年,北京大興,收麥子。

舊照|上個世紀後期的北京街頭,新舊交織的光影記憶

1982年,北京前門。


舊照|上個世紀後期的北京街頭,新舊交織的光影記憶


1983年,北京展覽館,人們搶購服裝。


舊照|上個世紀後期的北京街頭,新舊交織的光影記憶


1984年,北京,天安門廣場。

舊照|上個世紀後期的北京街頭,新舊交織的光影記憶

1984年,北京,崇文門。

舊照|上個世紀後期的北京街頭,新舊交織的光影記憶

1984年,北京,行駛中的交通工具。


舊照|上個世紀後期的北京街頭,新舊交織的光影記憶


1985年,鄧小平會見《重訪中國》國際新聞代表團, 北京人民大會堂。


舊照|上個世紀後期的北京街頭,新舊交織的光影記憶


1986年,北京,時尚的女青年。


舊照|上個世紀後期的北京街頭,新舊交織的光影記憶


1986年,北京,換樓啟事。

舊照|上個世紀後期的北京街頭,新舊交織的光影記憶

1988年,北京朝陽門外。


舊照|上個世紀後期的北京街頭,新舊交織的光影記憶


1988年,北京紫禁城,接娃回家。

舊照|上個世紀後期的北京街頭,新舊交織的光影記憶

1988年,北京,巴黎以外第一家馬克西姆餐廳。

舊照|上個世紀後期的北京街頭,新舊交織的光影記憶

1989年,北京金臺路。


舊照|上個世紀後期的北京街頭,新舊交織的光影記憶


1990年,北京故宮,鳥籠。

舊照|上個世紀後期的北京街頭,新舊交織的光影記憶

1992年,北京王府井。

舊照|上個世紀後期的北京街頭,新舊交織的光影記憶

1993年,北京天壇。

舊照|上個世紀後期的北京街頭,新舊交織的光影記憶

1993年,北京,羅丹的思想者塑像運抵中國美術館。

舊照|上個世紀後期的北京街頭,新舊交織的光影記憶

1994年,清華大學,博士畢業典禮。


舊照|上個世紀後期的北京街頭,新舊交織的光影記憶


2000年,北京木樨地,奇特自行車。


舊照|上個世紀後期的北京街頭,新舊交織的光影記憶


2009年,北京通州,機器人車伕。

朱憲民

鏡頭中對平民百姓的關注,不僅僅停留在表面的視覺空間,而是深入到人類靈魂的深處,將人類的苦難夾雜著人類的希望,以異常複雜的穿透力呈現在平面的照片中。這些照片都不是簡單地講述一個事件或者講述一個故事,而是以宏觀的力量通過細節的疊加,給人以無限豐富的想象空間。

——林路


舊照|上個世紀後期的北京街頭,新舊交織的光影記憶


1972年,北京,街上行人。

舊照|上個世紀後期的北京街頭,新舊交織的光影記憶

1978年,北京 。龍潭湖鳥市。

舊照|上個世紀後期的北京街頭,新舊交織的光影記憶

1979年,北京。天安門廣場。


舊照|上個世紀後期的北京街頭,新舊交織的光影記憶


1980年,北京,崇文門商店前練功的老人。


舊照|上個世紀後期的北京街頭,新舊交織的光影記憶


1982年,北京,天壇公園細聽迴音壁的人。


舊照|上個世紀後期的北京街頭,新舊交織的光影記憶


1984年,北京房山,正月十五鬧元宵。

舊照|上個世紀後期的北京街頭,新舊交織的光影記憶

1990年,北京。白塔寺。

黑明

對我來說,除了具體的人,我對別的體裁幾乎沒有什麼興趣,所以這些年,我的拍攝對象一直沒有脫離具體的人。

我覺得從人的身上最能體現時代特徵。有時一張表現人物的照片可以看作一個時代的縮影。



舊照|上個世紀後期的北京街頭,新舊交織的光影記憶

毛聯裕和母親,1969年。

舊照|上個世紀後期的北京街頭,新舊交織的光影記憶

毛聯裕,2009年。

舊照|上個世紀後期的北京街頭,新舊交織的光影記憶

王嬡香、朱榮曾,1963年。

舊照|上個世紀後期的北京街頭,新舊交織的光影記憶

王嬡香、朱榮曾,2009年。

舊照|上個世紀後期的北京街頭,新舊交織的光影記憶

馬惠雲、陳桂苓、周金華、何俊霞,1970年。


舊照|上個世紀後期的北京街頭,新舊交織的光影記憶


馬惠雲、陳桂苓、周金華、何俊霞,2009年。

舊照|上個世紀後期的北京街頭,新舊交織的光影記憶

李曉莉、張寶玲、張寶剛,1972年。

舊照|上個世紀後期的北京街頭,新舊交織的光影記憶

李曉莉、張寶玲、張寶剛,2001年。

更多精彩原創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蘭闍(qdlanshe)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