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涉縣“夕陽紅造林隊”:繡花功夫染綠座座荒山

津雲新聞記者 郭子斌

河北省邯鄲市涉縣縣城西部有一座鳳凰山。這是一座缺水少土、岩石裸露的石頭山。長期以來,山體荒涼貧瘠,跟它美麗的名字並不般配。今年70歲的楊喜慶,他是新中國的同齡人。他退休後組建了一支平均年齡60歲以上的“夕陽紅造林隊”。經過老人們10年的植樹造林,萬畝常綠的油松和側柏等在這裡安家落戶,鳳凰山變成一道守護家園的綠色屏障。

河北涉縣“夕陽紅造林隊”:繡花功夫染綠座座荒山

鳳凰山造林現場

組建“造林隊” 讓荒裸岩山披綠裝

“來!大家扛起樹苗。跨起來,上山嘍!”隨著“夕陽紅造林隊”61歲的造林隊員馬天明的吆喝,這些平均年齡六七十歲的造林隊員,將幾棵樹苗用繩子分別拴在鐵杴頭尾,扛起拴著樹苗的鐵杴,排成一排,頭頂烈日,順著崎嶇不平的光禿禿的山路向山頂前行。

河北涉縣“夕陽紅造林隊”:繡花功夫染綠座座荒山

造林隊員們抗樹上山

馬天明邊走邊告訴記者,他們每天像這樣扛樹苗從山腳往返上山十餘趟,每趟都會扛4到6棵高2米的大苗。因為造林隊員都是上了年紀的老年人,因此他們中途要歇兩三次。時至晌午,光禿禿的山上沒有遮陽的地方,“不管天多熱,我們也穿長袖的上衣,不然一個上午就會被晒傷。”他說著用自己早已被汗水浸透的衣角擦了擦臉上的汗珠。

當記者問他為何不在家安享晚年生活,而是選擇上山植樹時,馬天明笑著對記者說,因為涉縣有個“樹痴老人”楊喜慶,他組建“夕陽紅造林隊”,發明了低水高調,客土造林等裸岩山區造林方法,把涉縣的荒山變成了座座青山,“我們跟著他幹,為我們的家鄉和子孫後輩出點力,我再累,也覺得值得。”

為了能見到造林隊員口中的“樹痴老人”,記者幾經找尋,最後在涉縣偏店鄉一座剛栽種了樹苗的山上找到了身材瘦高、說話親切和藹的楊喜慶。楊喜慶說他來這裡看看今年新栽種的800畝側柏樹。他指著對面早已被綠樹完全覆蓋的山坡高興地說:“你看,那片是我十年前成立‘夕陽紅造林隊’第一年栽下的樹,現在它們都已經成林啦!”

河北涉縣“夕陽紅造林隊”:繡花功夫染綠座座荒山

楊喜慶

楊喜慶說,他22歲就成為涉縣偏店鄉的一名林業技術員。2009年,他退休了。一天,閒暇無事的他登上涉縣縣城西側的鳳凰山遊玩。當楊喜慶來到山頂,發現鳳凰山和周邊的大山都是荒山禿嶺,“看得我很心痛呀!這跟這座山美麗的名字太不般配了。”回到家中,楊喜慶輾轉反側,越想心裡越不是滋味。

第二天,楊喜慶與幾個退休在家的老哥們談及此事,並提出要上山造林,實實在在為家鄉乾點實事的想法。他的提議立即得到了老夥伴們的贊成。於是,楊喜慶牽頭組建了這支專業的造林隊。因為這支造林隊年齡最大的75歲,最小的61歲,平均年齡也在65歲以上,因此大家稱他們為“夕陽紅造林隊”。

郭華廷是“夕陽紅造林隊”的第一批造林員,回想起10年前上山的一幕,至今他記憶猶新。他說,當時正值炎熱的夏季,山頂的氣溫高達四五十度,唯一遮陰的就是頭戴的草帽,解暑的福利就是每人一瓶藿香正氣水,餓了就拿出自帶的乾糧啃幾口,渴了就喝井水。就這樣,大家把一棵棵樹苗用肩膀扛上了山。

引水上山客土造林 破解裸岩造林難題

楊喜慶和他的造林隊員們把一棵棵樹苗抗上了山。到了山頂,才發現這裡的山是石灰岩裸山,石頭非常厚,土層很薄,雜草難生,而且最大的問題是山上沒有水源。鳳凰山總面積近10000畝,其中3000畝是裸岩,專業的林業專家稱這裡是典型的造林硬骨頭地區,那麼怎麼能讓樹苗種活呢?

面對大家的顧慮,楊喜慶憑藉著幾十年從事林業技術的經驗開始琢磨探索,首先要解決山上沒有水的問題。楊喜慶說,涉縣的山海拔平均三四百米,是可以實現引水上山的。為了尋找水源,楊喜慶冒著高溫連續數日在山下尋找。功夫不負有心人,很快他在一個養牛場附近發現了一眼水量充足的機井。在他的指導下,他們用三四個抽水泵、一寸粗的水管將水從山腳接力抽到山上壘砌起的簡易蓄水池。隊員們從蓄水池引水,對山坡上栽種的樹苗進行澆灌。楊喜慶指著綿延在鳳凰山山坡上的輸水管說:這根供水管有500多米長,一直通到高處能儲水100立方米的蓄水池,“蓄水池居高臨下,下面新栽的樹都能澆了。”

河北涉縣“夕陽紅造林隊”:繡花功夫染綠座座荒山

設置在鳳凰山山尖上的蓄水池

此外,為了最大限度保護山體,楊喜慶還根據裸岩山區的實際特點,因地制宜,用油鑽、鋼釺、鐵錘等簡單工具鑿石開穴,用砸下來的石頭壘砌成魚鱗坑,然後從石頭縫裡挖土填進魚鱗坑,以解決山上種樹沒土的問題。“石頭山沒有土種樹,我們就壘樹坑,遇到種植土不足時,我們就用捲揚機從山下捲土上山。樹坑裡的土都是從坑外來的,我叫他‘客土造林’。”楊喜慶說。

河北涉縣“夕陽紅造林隊”:繡花功夫染綠座座荒山

荒山造林場面

為了保證樹苗的成活率,楊喜慶還採用“選擇大樹苗、澆灌大水,築起大樹坑”的“三大”種植方法。2016年春季,他帶領造林隊伍,在鳳凰山陽坡1000餘畝的裸岩區,硬生生栽種了11萬棵樹,打造出成活率在95%以上的高標準生態景觀林,這成為河北省太行山區生態景觀林示範工程。

荒山建經濟林 破解造林資金難

楊喜慶說,2009年,他與老哥們白手起家荒山造林,並沒有想到會有回報。楊喜慶拿出十餘萬元,老哥們每人三五千元湊了約20萬元,購買了樹苗和植樹工具。他說,涉縣林業部門對個人成立的造林隊和造林公司是有扶植和獎勵的,當時在涉縣種一畝樹,成本至少要4000元,而國家補貼只有500元,村裡再補貼一些,剩餘的需要造林人員自籌,同時,縣林業部門會按照苗木的成活株數驗收,分三個年度兌現獎勵資金的補貼,來保證林木後期管護,實現一次造林,一次成林。造林的扶植政策好,楊喜慶和他的“夕陽紅造林隊”也有了技術,但是要想發展壯大,則需要要墊付大量資金。為了能維持造林隊人力、工具、購買樹苗等開銷和正常運轉,楊喜慶只得向銀行貸款20萬元。

因為楊喜慶從技術上解決了裸岩造林的難題,再加上老人們吃苦耐勞,“夕陽紅造林隊”栽種的樹木成活率達到95%以上。到了2010年年,他們栽種的荒山就能看到成片的綠色。“一年栽樹,一年成林”,這讓楊喜慶和他的造林隊在當地一下有了知名度,同時,通過招投標也承攬了當地不少重點造林工程。

承攬的造林工程多了,補貼和獎勵逐年增加。三年後,楊喜慶還上了20萬元的貸款,還給老夥伴們“分了紅”,同時積攢了一些積蓄。但他並沒有把錢存到銀行,而是去承包了一座5000畝的荒山。

在楊喜慶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他承包的荒山山頂,看到山谷和山坡的梯田上早已長滿核桃樹。他驕傲地說,這座荒山有1000畝耕地,他種了6萬棵核桃樹。按照每棵樹結5斤核桃,這些樹就能結30萬斤,每斤核桃賣10塊錢,收入就是300萬元。而且核桃還能榨核桃油,那也是不菲的收入。他還指著對面山坡的一片魚鱗板山地說,今年他在這片裸岩上客土栽種了200畝連翹,連翹又是藥材,可以帶來每畝每年幾千元的收入。

河北涉縣“夕陽紅造林隊”:繡花功夫染綠座座荒山

楊喜慶種植了5年的核桃樹,核桃已掛滿枝頭

楊喜慶說,雖然國家對荒山造林工作有補貼和獎勵措施,但他們造林的開銷非常大。因為承攬的造林工作多,需要的週轉資金也多,因此他“分紅”承包荒山來建栽種核桃、連翹等樹木的經濟林,將來再用經濟林的收入去補貼荒山造林的開銷,以維持造林隊的正常運轉和擴大規模,二者相輔相成,目的就是讓家鄉的更多荒山儘快變成綠山。

老楊被查出患了“賁門癌”

2014年底,他帶領著隊伍一口氣完成1400餘畝的大苗造林任務,栽樹14萬餘株。年底的一天,楊喜慶突然感到胸口疼痛,而且幾個月裡他的體重明顯下降。在親朋的勸說下,他不得不去醫院檢查。醫生最後給出診斷報告,他患了“賁門癌”,需要立即手術治療。

楊喜慶的開胸手術摘除了他的兩根肋條,縫合了20餘針,用了4個小時才被推出手術室。可是,他甦醒的第一句話就問老伴侯才魚,“我的樹苗栽了多少啦?”。這讓侯才魚無法接受,“氣得我想哭,你這命都快沒了,還想你那些樹……”

術後數日後,楊喜慶回到家中養傷。賢惠的侯才魚倍加照料老伴的生活,可是老楊把家當成了辦公室,每天在病床上給造林隊的負責人開會並佈置工作。他的身體剛恢復,就執意帶著老伴乘車外出散心,一路上,楊喜慶總是指給侯才魚看車外的山景,“你看這是我大前年種的3000畝側柏,現在都綠了,看不到石頭山了。那邊是我前年種的樹,看黃櫨葉紅彤彤的多好看。看!前面是去年種的連翹,還有那邊的山桃和山杏,都成活了。”看到石頭荒山生長的樹木,侯才魚心裡酸酸的,同時為老楊這些年的付出感到驕傲和自豪,“我這才理解,我家老楊的這片心。他是在做大事。” 侯才魚說。

河北涉縣“夕陽紅造林隊”:繡花功夫染綠座座荒山

老伴侯才魚每天早晨都要為他熬小米粥

光禿禿的山坡,沒有了塵土飛揚,取而代之的是被成行的綠植覆蓋,侯才魚體會到了老伴的心血付出。從那天起,侯才魚每天5點起床,給楊喜慶做早餐。侯才魚說,小米加紅棗熬粥、羊奶和麵湯是楊喜慶最愛吃的早餐。正因為有老伴的悉心照料,加上楊喜慶性格開朗,四年來,他的病情得到控制,身體也恢復如初。

綠水青山掩映 綜合效益凸顯

十年間,老楊帶領造林隊完成造林近100餘萬株,不僅改善了縣域生態環境,而且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如今,古稀年紀的老楊已經不能再像十年前那樣衝鋒陷陣了。楊喜慶說,目前他的專業造林公司,下面已發展了5個公司,這5個公司的負責人都是比他小的年輕人,他已經把荒山造林技術毫不保留地傳授給這些徒弟們。

“遠看像長城,近看是樹坑,立下愚公志,綠樹笑春風。”國家林產規劃設計院黨委書記李鵬看到涉縣鳳凰山的綠化成就後不禁感嘆。截至目前,鳳凰山總計1萬畝的山場已完成綠化9000畝。另外,涉縣在宜林耕地上栽植核桃、花椒、黑棗等乾果,在淺山區栽植連翹、黃櫨等木本中藥材,給老百姓建起了綠色銀行。

河北涉縣“夕陽紅造林隊”:繡花功夫染綠座座荒山

如今,鳳凰山成為”太行石質山地生態景觀林示範區“

涉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負責人李和保說,在鳳凰山綠化工程的示範帶動下,五指山、將軍嶺、媧皇宮等地均高標準完成了綠化。涉縣像楊喜慶這樣的造林公司負責人還有30餘人,他們組建的16個植樹造林隊伍是涉縣生態綠化建設的助力軍,承擔該縣80%以上的植樹造林任務。為了鼓勵他們,該縣在技術幫扶和林業項目上給予幫扶,並在造林補貼政策上給予優先傾斜。

涉縣縣委書記汪濤說,通過這些年的造林綠化,不僅綠化了,生態美了,還改造了涉縣地區的“小氣候”:2014年涉縣平均降雨量為411毫米,到2018年的平均降雨量達到570毫米左右,四年的降雨量年均增加40多毫米,而森林覆蓋率則每年增長20多萬畝。通過造林綠化也促進了涉縣的全域旅遊,使群眾的人均收入得到了增長,群眾的幸福指數得到了提升。如今,“涉縣藍、涉縣綠、涉縣潤、涉縣美”已經成為涉縣最靚麗的生態名片。綠化使涉縣人的心靈得到了昇華,生態文明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愛綠、植綠、護綠、興綠的理念正在形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