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體育館拆除時坍塌致3死:曾為地標建築獲多項獎,專家稱其結構設計普遍且成熟

封面新聞記者 李媛莉 關天舜

7月10日,深圳有雨。雨水一瀉千里,在深圳市體育館的屋頂上,嘩嘩向西衝,順著邊沿流成水幕。兩天前,一場意外把這個屋頂扯成東高西低,傾斜度超過30°,屋頂的東沿,再也淌不下水幕。

深圳體育館拆除時坍塌致3死:曾為地標建築獲多項獎,專家稱其結構設計普遍且成熟

坍塌的深圳體育館

根據深圳市福田區人民政府官方消息,7月8日上午11時40分,深圳市體育館在進行拆除作業時,發生傾倒坍塌,致3人死亡。

倒下的體育館屋頂,是90米見方的巨大屋架,重1600噸。從1985年起,落腳在此。

屹立逾33年,1600噸重物見證了什麼?倒下那刻,它困住的生命經歷了什麼?7月9日至10日,封面新聞記者在深圳市尋找答案。

3人死亡 均是四川人

眼前一黑,再睜開,意識裡彷彿眨眼之間。但仔細看看,王春(化名)確定自己沒在深圳市體育中心的工地現場,身體陷在急診室的病床上,他隱隱感受到腳背上的疼痛。

努力回想突如其來的災難,王春始終不能拼湊出完整的記憶。直到鋪天蓋地的新聞傳來,他才明白:死神奪走了工友的生命,自己在外圍操作,幸而躲過一劫。

深圳體育館拆除時坍塌致3死:曾為地標建築獲多項獎,專家稱其結構設計普遍且成熟

7月8日上午,一陣巨響從深圳市體育中心爆出,正在筍崗西路邊上等候公交車的王倩,和同行的人都被嚇愣了。尋聲而去,才發現身後的體育館跟平時不太一樣,“有一邊,完全瞧不到了。”王倩說,因為路邊樹木多,平時體育館也是半遮半掩,但有邊角露出。她還清楚記得,“有灰塵捲起來。”負責周邊道路衛生的一個環衛工人告訴記者,轟轟的響聲沒過多久,就有警報聲來了。

封面新聞記者從一位目擊者處瞭解到,巨響是深圳市體育館屋頂垮塌的聲音,“西邊整個壓下來了,屋頂變成了斜坡。”據這位目擊者說,救援力量很快鎖定,有4人當場被倒塌的屋頂困住。

隨後深圳市福田區人民政府通報,經過緊急救援和救治,最終有3人因傷勢過重死亡,1人右股骨上段骨折。

通過多方信源求證,封面新聞記者獲悉,此次事故中被困的4名人員,來自拆除項目施工方,均是四川人。

深圳體育館拆除時坍塌致3死:曾為地標建築獲多項獎,專家稱其結構設計普遍且成熟

迴避拒談事發現場

8歲雙胞胎姐妹永失父親

7月9日上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外科樓骨科病房,封面新聞記者見到了右股骨上段骨折的被困傷者。表明採訪來意後,正在進行護理的護工立刻停下手中的活,衝出病房叫來了護士長。

護士長向記者表示,必須徵得院辦許可才能採訪。隨後,記者向院方有關責任人提出了採訪傷者的意圖。有關負責人回覆稱,“現在不接受採訪,整個醫院和病人,都不接受採訪”。同時該負責人告知,根據醫院規定,非傷者的親朋好友,不能進入病房。

在醫院,記者見到了前來探望傷者的兩個工友。“我們也不知道當時發生了什麼”“我們是老鄉,過來看哈,也不瞭解情況”,當記者向對方詢問是否瞭解事發現場的情況時,兩人迴避拒談,只說“不知道”。

然而,當多名陪護傷者的其他人員靠近時,兩個工友突然話鋒鬥轉:“我的親屬在裡面,他是生病住院,你說的啥子哦?”

“不是因為體育中心垮塌嗎?”

“哪個垮塌住院,我不曉得哦,你是不是走錯病房了?”

與醫院相隔20公里,城北的殯儀館空地上,8歲的雙胞胎姐妹猜著拳,跨著步,因輸贏而嬉笑。媽媽、爺爺、奶奶、叔叔、嬸嬸等人的凝重,兩人並不都明白。

小姐妹不夠明白的,是死亡,是把爸爸從她們身邊永遠奪走的死亡。

“她們以後怎麼辦?”奶奶每分每秒都在承受死亡帶來的煎熬——她的兒子黃某,是深圳市體育館坍塌事件中,最後一個宣佈搶救無效死亡的遇難者。“他要是一下班就走,沒有多待那麼一會兒,就不會出事。”反覆唸叨的“假如”,成了老人親手在淌血的心尖撒的鹽,“他當時已經下班了的啊。”

封面新聞記者瞭解到,黃某是四川廣安人,今年40歲,在粵務工多年,已買房安家在深圳。雙胞胎女兒出生後,便把父母接到身邊一起居住。與黃某的家庭情況相似,此次事故中的另一遇難者王某,生前也挑著“上有老下有小”的擔子。

深圳體育館拆除時坍塌致3死:曾為地標建築獲多項獎,專家稱其結構設計普遍且成熟

屋頂結構設計方式普遍且成熟

坍塌或因承重柱失去承重能力

一夜沉積後,7月9日的深圳市體育中心分外安靜,新佈置的塑料圍擋將整個中心圍得嚴嚴實實。圍欄外,每隔數十米,增設有安保人員坐守;內部則停止了所有施工活動。

網絡上的討論,卻還在繼續。有網友認為事故發現,是拆除流程不規範,“拆得只剩幾根柱子頂著,多危險”“為什麼不先拆屋頂”;也有網友質疑建築本身有問題。

封面新聞記者查閱發現,期刊《建築結構》1991年第21卷內容,曾對深圳體育館結構設計作介紹:深圳體育館的屋蓋為四柱支承變高度焊接空心球節點網架,下弦距室內地面19.35m。四根鋼管組合柱(⌀530x6鋼管)位於鋼筋砼框架結構的外側,柱上設置柱帽斜杆,像四把撐開的傘將屋蓋穩穩托起。每個柱下為四根衝擊成孔的灌注樁,支承於微風化巖上。1983年8月開始設計,1985年12月落成。

簡言之,整個90mx90m的,重達1600噸的屋頂,用四根立柱就能牢牢撐起。一位結構專業的學者告訴記者,這種結構是極為普遍,且非常成熟的四支點網架,除了確保大跨度空間的安全性,其牢固性還體現在,繞開四個支點,拆除其他東西是可以的。“最常見的,比如加油站。”

同濟大學出版社城市、建築、設計專業出版品牌“光明城”有關負責人,在迴應網友的猜疑時表示,從倒塌的角度分析,應該是建築一側的一根或者兩根承重柱失去承重能力,導致屋頂的坍塌。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拆除施工參與人員告訴封面新聞記者,深圳市體育館的拆除大約從一個月前開始,拆除過程嚴格按照專家論證的方式進行。但在拆除屋頂的過程中,經過論證的方式並沒有一次性奏效,施工人員進行過多次嘗試。“能感受到,屋頂結構很牢固。”這位人員猜測,應該是在多次嘗試的過程中,發生了意外。

讓路WTA

被拆體育館曾多次獲獎

已經33歲的深圳市體育館,從“出生”那刻起,已註定不凡。

落成即獲得全國優秀工程設計銀獎,並獲得建設部優秀設計獎、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創作獎、中國八十年代建築藝術優秀作品獎等獎項。1989年,深圳體育館在國際建築師協會舉辦的“體育與娛樂設施優秀設計”中獲得銀質獎,是獲獎項目中唯一代表中國的建築作品。2009年中國建築學會還授予其“建國60週年建築創作大獎”。

深圳體育館拆除時坍塌致3死:曾為地標建築獲多項獎,專家稱其結構設計普遍且成熟

坍塌前的深圳市體育館

在2018年拆除改造的消息釋放之初,便引發了業內人士極大的關注。時至今日,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院長、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孫一民仍堅持宜留不宜拆的觀點。接受封面新聞記者採訪時,孫一民表示,除了要對事故原因進行分析,還強調,“我覺得事故原因不一定都是學術原因,我們需要更加關注學術問題,這個體育館最大的學術問題是不應該拆。”

深圳市體育館為何而拆?根據晶報此前的報道,從2019年開始,WTA(國際女子網球協會)年終總決賽將在深圳連續舉辦10年。為了給WTA年終總決賽提供一座匹配的現代化新球館,同時以此為契機,全面改造更新市屬的老舊體育場館,深圳市體育館迎來推倒重建。

深圳體育館拆除時坍塌致3死:曾為地標建築獲多項獎,專家稱其結構設計普遍且成熟

坍塌前的深圳市體育館

根據深圳市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的公開信息,招標人深圳市體育中心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去年就“深圳市體育中心改造提升拆除工程及建築廢棄物綜合處理項目”和“深圳市體育中心改造提升項目拆除工程監理項目”兩個標段,通過公開招標的方式,分別選中深圳市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和深圳市華威環保建材有限公司、深圳市合創建設工程顧問有限公司執行項目。

坍塌事故發生後,封面新聞記者先後聯繫上述單位,希望進行採訪。深圳市體育中心運營管理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迴應,“關注福田發佈(注:深圳市福田區人民政府官方微博),不再回復。”深圳市合創建設工程顧問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告知,目前公司正積極配合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積極調查事故真相。截止記者發稿時,仍沒有得到深圳市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的公開聯繫人作出迴應。

事故原因究竟是什麼?封面新聞將繼續關注。

本文由樹木計劃作者【封面底稿】創作,在封面新聞和今日頭條獨家發佈,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