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通再牽阿里,透露著什麼?

今天快遞圈最大的新聞想必大家都已經知道了。

申通股東日前與阿里巴巴簽署協議,賦予阿里一項有效期三年的購股選擇權。根據協議,未來三年,確切講是從2019年12月28日起,阿里巴巴將陸續購買申通上市主體公司德殷德潤51%的股權;以及恭之潤100%的股權或恭之潤屆時持有的16.1%的上市公司股份。為此將支付的總價格為9,981,736,357元(約99.8億元)。

雖然目前只是一項未來可以購股的權利,並沒有實際交易發生,但此舉傳遞出的信號,絕對值得業內人細細咂摸。

如果這次收購能夠順利完成,會帶來怎樣的連鎖反應?今天我們聊一下阿里巴巴最近幾年接連押注快遞的邏輯。

申通更穩了

阿里加持申通,當然是利好。第一筆投資的46.7億已經到賬,接下來這筆更讓人期待和振奮,在“現金流為王”的快遞持久消耗戰中,無疑為申通增加了很多籌碼。

除了資本,更重要的還有資源,比如菜鳥的技術、新業務場景的導入、全國重點區域和城市的土地儲備以及現代化的公司治理體系等等。

今年3月份,阿里突然官宣戰略投資和入股申通的時候,老鬼就曾評價:申通穩了。現在阿里繼續追加投資,接下來的申通會更穩。

業績說明一切。年初開春以來,尤其是阿里入股後,申通業務量的增速就開啟了狂飆模式,多次領跑通達系陣營。

4月業務量同比增速43.71%,5月達到47.53%,6月飆升至54.42%…如此強勁的表現,極大提振了資本市場的信心,股價持續走高,市值也屢創新高,突破450億元,較去年低谷的時候淨增100多億。

對於這種改變,申通總裁陳向陽感觸最深:“阿里不斷有新東西推出來,新零售、裹裹、城配、跨境業務等等,都是增量市場。”

在他看來,獲益的不止申通一家。隨著這些新物流場景發生,整個快遞行業的業務也在不斷增加。

以阿里直接參投和持股的幾大快遞為例,根據其公佈的最新業績,老鬼還真統計了一下。中通昨天(7月29日)剛宣佈,上半年完成業務量53.7億件,同比增長44.6%。其中第二季度完成31.07億件,同比增長46.8%,市場佔有率達到了19.9%。

百世2019Q1財報顯示,百世快遞第一季度包裹量超過13.4億件,同比增長41.0%,市場份額由去年同期的9.6%上升至11.0%。與此同時,百世快運、供應鏈和店加等業務也保持著高增長態勢。

圓通增速明顯回升,6月份業務量完成7.59億件,同比增速上升至35.91%。

還有調查顯示,幾大快遞在業務量增長、收入增長均領先於行業的同時,服務質量也提升明顯,消費者對快遞服務的有效申訴量大幅下降了70%。這些改變都是實實在在的。

押注增量市場

對於通達百世和順豐這種全程全網型的快遞,規模效應至關重要,對業務量的追求和要求可以說是一個永恆的命題。

量從哪裡來?一個是增量,一個是存量。通常來講,存量市場的競爭是彼消彼長、你死我活式的零和式博弈;增量市場的競爭則相對和諧很多,非零和博弈下,可以做到共同增長,甚至滿園春色。

“站在這個角度,阿里接連投資快遞公司,尤其是大手筆入股申通快遞,其戰略目的之一就是押注和掘金未來的增量市場。”

老鬼的朋友安德華直言,過往十年,中國快遞數量已經從日均500萬件,增長到日均1.5億件,巨大的增量造就了目前這幾家上市快遞巨頭。

下一個十年呢?

國家郵政局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快遞業務量達到271億件,其中剛剛過去的6月份更是達到日均1.8億件。這其中,相當一部分包裹是來自淘寶、天貓等電商平臺帶動的交易。

比如,隨著阿里巴巴以聚划算、淘鄉甜等平臺帶動二三線城市、鄉村、產業帶的經濟振興。相關區域快遞量增長明顯。其中,中部地區快速崛起,快遞量增速明顯高於全國。

廣東、江蘇、浙江等東部沿海地區,藉助阿里的產業帶經濟,快遞攬收比繼續高位抬升。中部地區藉助阿里生態的電商下沉,農貨上行更多了,快遞收投差距也正在縮小。

跨境電子商務貿易的增長同樣喜人。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的國際快遞增速回升,同比增長超過21%。國家郵政局認為,這正是受到了電商需求刺激,以及通關服務效率提高等利好因素的影響。

在這個過程中,借力菜鳥的國際通關平臺技術,快遞公司在進出口物流中的參與也越來越深。

只有在利益上做到了捆綁式互信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聯,阿里(菜鳥)與快遞公司這對“命運共同體”才能夠在下一個“黃金十年”的增量市場追逐中,更好地實現同頻共振。

技術決勝下半場

結成“利益共同體”後,除了在增量市場的掘金中能夠做到力出一孔,另一個好處是降低內耗,避免資源重複和浪費。

最典型的就是新技術的應用與賦能。

以現在好評度和認可最高的菜鳥電子面單為例,剛一開始推行的時候並不順利。只是在個別企業嘗試之後,帶來了明顯的提升和改變,其他公司才一擁而上,最終帶動整個快遞行業構建了數字化的應用基礎。

有了電子面單這個先例,陳向陽更加堅信,阿里、菜鳥和申通在技術層面深入合作,會進一步提升消費者體驗,降低快遞成本。

“申通這幾年走了一些彎路,一部分原因就是在技術層面相對落後。所以希望阿里巴巴和菜鳥在技術方面提供一些支持。”

陳向陽說,這也是申通與阿里、菜鳥合作中最看重的地方。

不止申通,中通快遞CTO朱晶熙也已經在推動與菜鳥的更深度技術合作。例如在中通分撥中心的物流天眼,和其他IoT物聯網應用,把攝像頭從以前的事故問題回溯排查,變成能主動發現問題,預測卸貨時長,計算繁忙程度和貨物堆積程度,分撥中心更加智能了,“真的有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感覺”。

技術的賦能反饋到消費端,是時效和服務的顯著改善。快遞更快了,當日達、次日達成了常態化體驗。通達系快遞的速度和體驗已經不亞於直營快遞公司。同等服務下,快遞價格卻遠低於直營快遞。

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消費者今年上半年的快遞有效申訴總量同比大幅下降70.3%,也反映出快遞體驗在明顯提升。其中阿里投資的這幾家快遞公司,有效申訴率更是遠遠優於行業平均水平。

以“不變”謀萬變

最後聊一下大家最關心的問題:阿里先後投資入股百世、圓通、申通,接下來大概率也會參股韻達,如此動作難道真的要“一統江湖”嗎?

關於這個“疑慮”,老鬼的朋友安德華有一個評價,非常到位——

以阿里持續投資入股申通為例,其帶來的最大的變量,就是保持現有快遞江湖的格局不變。你現在所看到的快遞江湖,尤其是通達系這一派,是電商生態體系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任何一家企業出現動盪(更不用說倒閉了),都會牽一髮而動全身。菜鳥做的是平臺,平臺的使命是讓現有生態體持續保持活力,絕非顛覆和破壞。不是不想顛覆,是顛覆的代價太大了。

實際上,阿里也是這樣麼做的。比如投資快遞公司以來,沒有參與過快遞公司的具體運營,只做別人做不了或別人不願意做的事。

興業證券和國金證券的分析師們也都認為, 阿里、菜鳥旨在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消費者體驗。從過往經驗來看,阿里投資快遞業都是將科技、現代企業管理思想帶入企業。這是一種基於戰略需要、完善生態圈角度的考量。對快遞企業而言,也有利於擴大企業的資金實力,深化與阿里之間的合作層級,更有利於長久合作。

相關數據也顯示,阿里巴巴投資或深度合作的幾大快遞公司,在多項核心經營指標上已經超越直營快遞公司。

例如,2018年,通達快遞公司平均業務增長39%,同期行業平均增長為27%。快遞公司收入增長方面,阿里巴巴投資的快遞公司為37%,行業平均為22%。

到了2019年第一季度,差距進一步拉大。通達系平均快遞量增長42%,中國最大直營快遞只增長了7%。收入方面,通達系一季度的平均增速為58%,也遠遠超過最大直營快遞公司17%的增速。這確是一組有意思的對比。

“快遞公司的下一波紅利才剛剛開始。”

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認為,中國快遞物流市場巨大,智能化、全球化等都需要大量投入,阿里、菜鳥與物流企業可以一起做的事還有很多,全行業應該更加攜起手來,打通上下游、共建生態圈。

重投申通並參股半壁快遞江山,這就是阿里的“以不變,謀萬變”之策,你看懂了嗎?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