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擲100億拿下申通,資本市場用腳投票,難道大家都不看好老馬?'

"
"
豪擲100億拿下申通,資本市場用腳投票,難道大家都不看好老馬?

近日,一則阿里巴巴未來可能會成為申通快遞的控股股東的消息,讓申通快遞的股價高空墜落,砸在了跌停板上。按理說,阿里巴巴加持申通應該是一個利好才對,但從砸下來的跌停板來看,資本市場對此並不買賬,究竟市場為什麼不看好這次股權變更呢?

其實很簡單,快遞業雖然對流量有一定的依賴性,但並不是有流量就可以做的,快遞業的運營錯綜複雜,相關加盟店的管理更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而且,前面天天快遞就成了一個“前車之鑑”,在2017年放棄上市而委身蘇寧物流後並沒有迎來自己的春天,甚至有一番“迴天乏力”的跡象。相關數據顯示,蘇寧物流去年的營業成本陡增110.5%,而天天快遞的虧損也在擴大,已經由2017年的虧損5.81億元上升到去年的虧損12.97億元。由此看來,外界的擔心和不買賬也不是沒有道理的。不過,隨著阿里巴巴與快遞巨頭強強聯手,快遞行業整合兼併加速,行業個股將發生改寫倒是有可能的。

事實上,申通快遞在“三通”隊伍中並不算出色。股價方面,申通快遞在2016年1月5日創出最高價之後就一路跌跌不休,市值在兩年時間裡蒸發了超450億。軟實力方面,申通快遞也不算出色,郵政去年的快遞服務調查結果顯示,申通排在了順豐、郵政EMS、中通、韻達、圓通、京東等快遞企業後面,排名僅僅比優速和德邦高。從軟實力和硬實力來看,申通都比不過幾個主要的競爭對手,為什麼現在阿里還心甘情願的為它砸下300多億呢?

"
豪擲100億拿下申通,資本市場用腳投票,難道大家都不看好老馬?

近日,一則阿里巴巴未來可能會成為申通快遞的控股股東的消息,讓申通快遞的股價高空墜落,砸在了跌停板上。按理說,阿里巴巴加持申通應該是一個利好才對,但從砸下來的跌停板來看,資本市場對此並不買賬,究竟市場為什麼不看好這次股權變更呢?

其實很簡單,快遞業雖然對流量有一定的依賴性,但並不是有流量就可以做的,快遞業的運營錯綜複雜,相關加盟店的管理更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而且,前面天天快遞就成了一個“前車之鑑”,在2017年放棄上市而委身蘇寧物流後並沒有迎來自己的春天,甚至有一番“迴天乏力”的跡象。相關數據顯示,蘇寧物流去年的營業成本陡增110.5%,而天天快遞的虧損也在擴大,已經由2017年的虧損5.81億元上升到去年的虧損12.97億元。由此看來,外界的擔心和不買賬也不是沒有道理的。不過,隨著阿里巴巴與快遞巨頭強強聯手,快遞行業整合兼併加速,行業個股將發生改寫倒是有可能的。

事實上,申通快遞在“三通”隊伍中並不算出色。股價方面,申通快遞在2016年1月5日創出最高價之後就一路跌跌不休,市值在兩年時間裡蒸發了超450億。軟實力方面,申通快遞也不算出色,郵政去年的快遞服務調查結果顯示,申通排在了順豐、郵政EMS、中通、韻達、圓通、京東等快遞企業後面,排名僅僅比優速和德邦高。從軟實力和硬實力來看,申通都比不過幾個主要的競爭對手,為什麼現在阿里還心甘情願的為它砸下300多億呢?

豪擲100億拿下申通,資本市場用腳投票,難道大家都不看好老馬?

馬雲是個商人,商人就會想要以較低的價格獲得較高價值的標的,而申通快遞的股價和估值目前都處於比較低的水平,阿里現在入股無疑是比較划算的。要知道去年阿里拿下中通10%股份的時候可是花費了13.8億美元,摺合人民幣87.9億,而阿里現在花46億元就拿下了申通14%的股份,還是挺划算的。雖說控股價格有點便宜,但申通並不是扶不起的阿斗。去年申通耗資15億收購15組加盟商中轉資產,使得申通的業績觸底反彈,淨利潤增速迅速回升至37.7%。而今年三月,申通的業務量同比增速達34%,營收增速達到36%,業務量增速提升至43.7%,股價從去年8月的13.7元回升至目前的30塊多。

當然,阿里巴巴這麼大手筆要實現對申通的控股,免不了讓其他快遞公司增加了不少緊張感,畢竟看到相同體量的同行被阿里巴巴這種巨頭兼併,免不了會產生一種兔死狐悲的感覺。

眾所周知,阿里巴巴的每一步落子都有其深層考慮在裡面,每次投資都一定會有它的目的,上次入股申通就成了行業內的大新聞,這次在入股申通實現完全控股,說明它對目前的物流體系還是不太滿意的。那麼,這次控股申通主要想表達幾層意思呢?

"
豪擲100億拿下申通,資本市場用腳投票,難道大家都不看好老馬?

近日,一則阿里巴巴未來可能會成為申通快遞的控股股東的消息,讓申通快遞的股價高空墜落,砸在了跌停板上。按理說,阿里巴巴加持申通應該是一個利好才對,但從砸下來的跌停板來看,資本市場對此並不買賬,究竟市場為什麼不看好這次股權變更呢?

其實很簡單,快遞業雖然對流量有一定的依賴性,但並不是有流量就可以做的,快遞業的運營錯綜複雜,相關加盟店的管理更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而且,前面天天快遞就成了一個“前車之鑑”,在2017年放棄上市而委身蘇寧物流後並沒有迎來自己的春天,甚至有一番“迴天乏力”的跡象。相關數據顯示,蘇寧物流去年的營業成本陡增110.5%,而天天快遞的虧損也在擴大,已經由2017年的虧損5.81億元上升到去年的虧損12.97億元。由此看來,外界的擔心和不買賬也不是沒有道理的。不過,隨著阿里巴巴與快遞巨頭強強聯手,快遞行業整合兼併加速,行業個股將發生改寫倒是有可能的。

事實上,申通快遞在“三通”隊伍中並不算出色。股價方面,申通快遞在2016年1月5日創出最高價之後就一路跌跌不休,市值在兩年時間裡蒸發了超450億。軟實力方面,申通快遞也不算出色,郵政去年的快遞服務調查結果顯示,申通排在了順豐、郵政EMS、中通、韻達、圓通、京東等快遞企業後面,排名僅僅比優速和德邦高。從軟實力和硬實力來看,申通都比不過幾個主要的競爭對手,為什麼現在阿里還心甘情願的為它砸下300多億呢?

豪擲100億拿下申通,資本市場用腳投票,難道大家都不看好老馬?

馬雲是個商人,商人就會想要以較低的價格獲得較高價值的標的,而申通快遞的股價和估值目前都處於比較低的水平,阿里現在入股無疑是比較划算的。要知道去年阿里拿下中通10%股份的時候可是花費了13.8億美元,摺合人民幣87.9億,而阿里現在花46億元就拿下了申通14%的股份,還是挺划算的。雖說控股價格有點便宜,但申通並不是扶不起的阿斗。去年申通耗資15億收購15組加盟商中轉資產,使得申通的業績觸底反彈,淨利潤增速迅速回升至37.7%。而今年三月,申通的業務量同比增速達34%,營收增速達到36%,業務量增速提升至43.7%,股價從去年8月的13.7元回升至目前的30塊多。

當然,阿里巴巴這麼大手筆要實現對申通的控股,免不了讓其他快遞公司增加了不少緊張感,畢竟看到相同體量的同行被阿里巴巴這種巨頭兼併,免不了會產生一種兔死狐悲的感覺。

眾所周知,阿里巴巴的每一步落子都有其深層考慮在裡面,每次投資都一定會有它的目的,上次入股申通就成了行業內的大新聞,這次在入股申通實現完全控股,說明它對目前的物流體系還是不太滿意的。那麼,這次控股申通主要想表達幾層意思呢?

豪擲100億拿下申通,資本市場用腳投票,難道大家都不看好老馬?

首先,阿里巴巴很多投資都是與打造自己的生態閉環有關。雖說阿里巴巴也有菜鳥驛站等物流系統,本身主要是為了解決最後一公里派送難題的,有消費者接受,也有消費者不接受,始終沒能佔領整個中國的物流系統。而且,有些快遞公司並不願意接入菜鳥驛站,派送品類不全影響消費者物流體驗,長久下去會有生存難題。而阿里巴巴控股申通之後,完全可以要求其強行接入菜鳥驛站,完善菜鳥驛站的網點佈局和派送品類,優化消費者物流體驗,支撐菜鳥驛站生存下去並遍地開花。另外,未來的電商平臺競爭勢必會有物流的競爭,京東有自己自營的物流系統,並佔據了電商老二的位置,阿里這次控股申通可以完成電商平臺最後一關的物流競爭佈局。

其次,“三通一達”的物流市場格局已經基本沉澱下來,通達系整體已經構成成本護城河,快遞向頭部集中,龍頭暢享電商的紅利。阿里為了在國內市場站牢,實習那更高效的配送服務,需要強化其平臺的優勢,而目前京東和順豐兩強並立,與通達系形成三足鼎立,阿里通過投資入股深化合作,可以打通資金的紐帶,打通配送資源的通道,增強自身對快遞行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再者,阿里現在正在大力發展新零售、城配、跨境等新業務,還在二三線城市以及廣大城鎮和農村佈局,通達系的業務能夠為阿里打造豐富的物流場景賦能,為其提供便捷的物流支持。同時,在阿里和通達系不斷地整合的過程中,能夠不斷降本增效,均衡價格關係,提升自身的利潤率。

"
豪擲100億拿下申通,資本市場用腳投票,難道大家都不看好老馬?

近日,一則阿里巴巴未來可能會成為申通快遞的控股股東的消息,讓申通快遞的股價高空墜落,砸在了跌停板上。按理說,阿里巴巴加持申通應該是一個利好才對,但從砸下來的跌停板來看,資本市場對此並不買賬,究竟市場為什麼不看好這次股權變更呢?

其實很簡單,快遞業雖然對流量有一定的依賴性,但並不是有流量就可以做的,快遞業的運營錯綜複雜,相關加盟店的管理更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而且,前面天天快遞就成了一個“前車之鑑”,在2017年放棄上市而委身蘇寧物流後並沒有迎來自己的春天,甚至有一番“迴天乏力”的跡象。相關數據顯示,蘇寧物流去年的營業成本陡增110.5%,而天天快遞的虧損也在擴大,已經由2017年的虧損5.81億元上升到去年的虧損12.97億元。由此看來,外界的擔心和不買賬也不是沒有道理的。不過,隨著阿里巴巴與快遞巨頭強強聯手,快遞行業整合兼併加速,行業個股將發生改寫倒是有可能的。

事實上,申通快遞在“三通”隊伍中並不算出色。股價方面,申通快遞在2016年1月5日創出最高價之後就一路跌跌不休,市值在兩年時間裡蒸發了超450億。軟實力方面,申通快遞也不算出色,郵政去年的快遞服務調查結果顯示,申通排在了順豐、郵政EMS、中通、韻達、圓通、京東等快遞企業後面,排名僅僅比優速和德邦高。從軟實力和硬實力來看,申通都比不過幾個主要的競爭對手,為什麼現在阿里還心甘情願的為它砸下300多億呢?

豪擲100億拿下申通,資本市場用腳投票,難道大家都不看好老馬?

馬雲是個商人,商人就會想要以較低的價格獲得較高價值的標的,而申通快遞的股價和估值目前都處於比較低的水平,阿里現在入股無疑是比較划算的。要知道去年阿里拿下中通10%股份的時候可是花費了13.8億美元,摺合人民幣87.9億,而阿里現在花46億元就拿下了申通14%的股份,還是挺划算的。雖說控股價格有點便宜,但申通並不是扶不起的阿斗。去年申通耗資15億收購15組加盟商中轉資產,使得申通的業績觸底反彈,淨利潤增速迅速回升至37.7%。而今年三月,申通的業務量同比增速達34%,營收增速達到36%,業務量增速提升至43.7%,股價從去年8月的13.7元回升至目前的30塊多。

當然,阿里巴巴這麼大手筆要實現對申通的控股,免不了讓其他快遞公司增加了不少緊張感,畢竟看到相同體量的同行被阿里巴巴這種巨頭兼併,免不了會產生一種兔死狐悲的感覺。

眾所周知,阿里巴巴的每一步落子都有其深層考慮在裡面,每次投資都一定會有它的目的,上次入股申通就成了行業內的大新聞,這次在入股申通實現完全控股,說明它對目前的物流體系還是不太滿意的。那麼,這次控股申通主要想表達幾層意思呢?

豪擲100億拿下申通,資本市場用腳投票,難道大家都不看好老馬?

首先,阿里巴巴很多投資都是與打造自己的生態閉環有關。雖說阿里巴巴也有菜鳥驛站等物流系統,本身主要是為了解決最後一公里派送難題的,有消費者接受,也有消費者不接受,始終沒能佔領整個中國的物流系統。而且,有些快遞公司並不願意接入菜鳥驛站,派送品類不全影響消費者物流體驗,長久下去會有生存難題。而阿里巴巴控股申通之後,完全可以要求其強行接入菜鳥驛站,完善菜鳥驛站的網點佈局和派送品類,優化消費者物流體驗,支撐菜鳥驛站生存下去並遍地開花。另外,未來的電商平臺競爭勢必會有物流的競爭,京東有自己自營的物流系統,並佔據了電商老二的位置,阿里這次控股申通可以完成電商平臺最後一關的物流競爭佈局。

其次,“三通一達”的物流市場格局已經基本沉澱下來,通達系整體已經構成成本護城河,快遞向頭部集中,龍頭暢享電商的紅利。阿里為了在國內市場站牢,實習那更高效的配送服務,需要強化其平臺的優勢,而目前京東和順豐兩強並立,與通達系形成三足鼎立,阿里通過投資入股深化合作,可以打通資金的紐帶,打通配送資源的通道,增強自身對快遞行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再者,阿里現在正在大力發展新零售、城配、跨境等新業務,還在二三線城市以及廣大城鎮和農村佈局,通達系的業務能夠為阿里打造豐富的物流場景賦能,為其提供便捷的物流支持。同時,在阿里和通達系不斷地整合的過程中,能夠不斷降本增效,均衡價格關係,提升自身的利潤率。

豪擲100億拿下申通,資本市場用腳投票,難道大家都不看好老馬?

另外,這兩年快遞單件收入下降,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甚至掀起了價格戰,使得快遞企業很難提升派件端的服務體驗。阿里控股申通後,可以憑藉其先進的物流信息系統幫助申通提升派件端的服務體驗,引導快遞行業從“拼價格”向“拼服務”轉變。而這種轉變對阿里巴巴是比較有利的,畢竟阿里有數據優勢和平臺優勢,服務能力比較強,如果快遞能夠進入拼服務階段,阿里是比較有優勢的。

不過,阿里巴巴控股申通並沒有像網友所說的那樣是為了顛覆快遞行業的,反而是要保持現有的快遞江湖格局不變。通達系是電商生態系統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任何一家動盪都會牽一髮而動全身,甚至威脅到電商的電商龍頭地位。而菜鳥做得也是平臺,使命是保持和提升現有生態的穩定和活力,而不是顛覆和破壞,畢竟顛覆的代價太大了。而在現實中阿里也是這樣乾的,比如它投資快遞公司一來,並沒有強勢參與到快遞公司的具體運營中,更多的是利用自身的信息優勢和服務優勢為其降本增效,高效賦能。

雖說資本市場對於阿里控股申通這件事不太看好,投資者也用股價表明了自己的立場,但有了阿里的信息和服務優勢,申通未來的發展前途還是挺光明的。你覺得抱上“阿里爸爸”的大腿後,申通的結局會是怎麼樣的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