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筋保護層控制

設計 木楠LEESE 2019-06-09

一、牆、柱類構件鋼筋保護層控制

1、適用範圍

適用於住宅工程中柱、牆構件鋼筋保護層厚度的控制。不適用於地下室外牆、 一級防水、二級防水外牆、游泳池外牆等。

2、工藝特點

繪製鋼筋間隔件佈置圖,明確間隔件的放置位置,從而控制鋼筋保護層厚度。

3、操作要點

3.1 基本要求

3.1.1 仔細審圖,準確確定各類構件的保護層數值,並統計列表。

3.1.2 根據構件類別,按 JGJ/T 219 《鋼筋砼結構用鋼筋間隔件應用技術規程》和本章節要求繪製各類間隔件佈置圖。

3.1.3 使用混凝土墊塊時,其須有足夠強度,設計有要求時按圖紙說明製作,設計無要求時比同構件混凝土強度提高一個等級且不低於 C30。

3.2 混凝土牆類的表層間隔件按陣列式放置在最外層受力鋼筋處。水平與豎向安放間距不應大於表 17-1-1 所示的規定。

鋼筋保護層控制

3.3 混凝土柱類的表層間隔件應放置在縱向鋼筋的外側面,其水平間距不應大於 0.4m;豎向間距不宜大於 0.8m;水平與豎向表層間隔件每側不應少於 2 個,並對稱放置。

3.4 牆、柱鋼筋保護層控制

3.4.1 根據柱、牆邊線檢查牆、柱縱向受力鋼筋的位置是否正確。若位置出現偏差應及時按規定調整到位。

3.4.2 柱、牆的箍筋、拉鉤的加工尺寸應準確且綁紮牢固;

3.4.3 柱、牆鋼筋保護層墊塊自上下兩端 100mm~300mm 處開始放置,柱中間部位按本章節 3.3 要求縱橫向均勻設置,牆中間部位按不大於 1000mm 並符合本章節 3.2 要求佈置。柱筋墊塊佈置如圖 17-1-4 所示,剪力牆墊塊位置如圖 17-1-2 所示。採用環形塑料墊塊,將塑料卡卡在牆、柱橫筋上,也可以採用水泥墊塊綁紮在柱、牆橫筋上。柱的保護層墊塊在各面均需設置,且每面每排不少於兩個,兩個墊塊橫向距離不大於 400mm。柱保護層墊塊位置如圖 17-1-1 所示。

鋼筋保護層控制

3.4.4 為保證剪力牆截面尺寸及保護層厚度準確,在剪力牆內使用卡撐式定位件。卡撐式定位件自剪力牆上下、左右兩端 300mm 開始設置,中間按縱橫向不大於1000mm 均勻放置。卡撐式定位件卡在牆體水平鋼筋上。卡撐式定位件根據牆體厚度及保護層厚度設置,牆厚不大於 400mm 時採用水泥砂漿製作,牆厚大於 400mm 時採用Φ14 鋼筋製作。剪力牆卡撐式定位件位置如圖 17-1-3 所示。

鋼筋保護層控制

鋼筋保護層控制

3.4.5 每層柱子混凝土澆築前,在柱子上口與樑、板混凝土面以上 20 ㎝和 50 ㎝處設兩道限位箍筋,保證柱鋼筋的位置準確。柱筋墊塊及限位箍筋佈置如圖 17-1-4 所示。

二、板類構件鋼筋保護層控制

1、適用範圍

適用於民用建築中的普通樓板和厚度不大於 1000mm 筏板構件鋼筋保護層厚度的控制。如果採用本章節鋼筋保護層控制方法時,其他章節涉及本項內容可以不再作為參考。

2、工藝特點

繪製鋼筋間隔件佈置圖,明確間隔件的放置位置,從而控制鋼筋保護層厚度。

3 、操作要點

3.1 基本要求

3.1.1 仔細審圖,準確確定各類構件的保護層數值,並統計列表;根據構件類別,按 JGJ/T 219 《鋼筋砼結構用鋼筋間隔件應用技術規程》和本章節要求繪製各類間隔件佈置圖;

3.1.2 加強成品保護,合理地安排好各工種交叉作業時間,減少鋼筋綁紮完成後工作面作業人員數量;

3.1.3 混凝土澆築時應按“工具式馬道施工”章節介紹內容鋪設臨時性簡易通道,避免鋼筋受到踩踏變形;

3.1.4 使用混凝土墊塊時,其須有足夠強度,設計有要求時按圖紙說明製作,設計無要求時比同構件混凝土強度提高一個等級且不低於 C30。

3.2 混凝土板類表層間隔件宜按陣列式放置在縱橫鋼筋的交叉點的位置,兩個方向的安放間距按表 17-2-1 所示的規定。

鋼筋保護層控制

3.3 樓板鋼筋保護層控制

3.3.1 板上層筋保護層:按標準化提前繪製分佈圖,在每個開間內距離樑側不大於 300mm 處和距離負彎矩鋼筋端部 100mm 處放置馬凳,中間部分按縱橫間距表 17-2-1 所示的規定均勻放置馬凳,馬凳高度根據板厚設置,馬凳須綁紮牢固。

(1) 若上層鋼筋通長設置,則中間部分按縱橫間距表 17-2-1 所示的規定均勻

放置馬凳。

(2) 厚度不大於 150mm 的板,馬凳可採用鋼製馬凳、塑料馬凳或細石混凝土馬凳,但應符合環境類別要求,如圖 17-2-1 所示。

鋼筋保護層控制

(3) 當板厚大於 150mm 時,馬凳採用帶肋鋼筋,直徑比板筋提高一個量級鋼筋製作。

(4) 板厚≥300mm 時,宜可採用方鋼管焊接或腳手架鋼管搭設,應編制專項施工方案經審批後實施。

(5) 板上部通長筋馬凳筋平面佈置如圖 17-2-2 所示;板負筋馬凳筋平面佈置如圖 17-2-3 所示。

鋼筋保護層控制

鋼筋保護層控制

3.1.2 板的底層網片鋼筋保護層:在每個開間內距離樑側 100~300mm 處開始放置墊塊,中間縱橫間距按表 17-2-1 所示的規定放置。板的底層網片鋼筋保護層採用混凝土墊塊。板墊塊平面佈置如圖 17-2-4 所示。

鋼筋保護層控制

3.1.3 空調板一般屬於懸挑板類構件,僅上部配筋,採用點狀佈置馬凳時,鋼筋在綁紮後容易踩踏變形,馬凳也容易翻倒。使鋼筋受力發生改變,容易出現斷板現象。應在板上部筋兩端 100~300mm 處使用線型馬凳製品如圖 17-2-5 所示成品馬凳筋(由於鋼製表面間隔件僅適用於一類環境,空調板一般屬於二類環境,在選取馬凳筋材料時應使用帶膠頭產品)。也適用於其它屬於一、二類環境懸挑板上部筋和普通板支座處負筋。

鋼筋保護層控制

3.3 基礎筏板鋼筋混凝土保護層控制

3.3.1 筏板下層鋼筋採用細石混凝土製作保護層墊塊。規格可為 70mm×70mm× 混凝土保護層厚度,間距應不大於 1000mm 並符合表 17-2-1 所示的規定。筏板墊塊如圖 17-2-6 所示。

鋼筋保護層控制

3.3.2 筏板上層鋼筋支撐採用方鋼、鋼管或鋼筋馬凳,置於底部鋼筋上,相應位置底部筋應有墊塊,間距≤1000mm。筏板馬凳水平面佈置如圖 17-2-7、圖 17-2-8、 圖 17-2-9 所示。

鋼筋保護層控制

鋼筋保護層控制

3.3.3 馬凳高度=板厚-上下層鋼筋直徑-上筋保護層厚度-下筋保護層厚度。筏板鋼筋馬凳如圖 17-2-10 所示。

鋼筋保護層控制

3.3.4 對板厚大於 1000mm 的支撐應做專項方案,並經驗算、審批。

三、樑類構件鋼筋保護層控制

1、適用範圍

適用於住宅工程中的樑鋼筋保護層厚度的控制。如果採用本章節鋼筋保護層控制方法時,其他章節涉及本項內容可以不再作為參考。

2、工藝特點

繪製鋼筋間隔件佈置圖,合理安排間隔件放置位置,從而控制鋼筋保護層厚度。

3 、操作要點

3.1 仔細審圖,準確確定各類構件的保護層數值,並統計列表。根據構件類別, 按 JGJ/T 219 《鋼筋砼結構用鋼筋間隔件應用技術規程》和本章節要求繪製各類間隔件佈置圖。使用混凝土墊塊時,其須有足夠強度,設計有要求時按圖紙說明製作,設計無要求時比同構件混凝土強度提高一個等級且不低於 C30。

3.2 樑類構件表面間隔件分為豎向和水平的,樑底為豎向表層間隔件,樑側為水平表層間隔件。

3.2.1 樑的豎向表層間隔件,放置在最下層受力鋼筋下面,當安放支墊在箍筋時,其間隔尺寸應做相應的調整,安放間距按表 17-3-1 所示。縱橫樑鋼筋相交處應增設鋼筋間隔件。

鋼筋保護層控制

3.2.2 樑類構件的水平表層間隔件應放置在受力鋼筋側面,當放在箍筋側面時,其間隔尺寸應做相應的調整,對側面配有腰筋的樑,在腰筋部位應放置同樣數量的水平間隔件,安放間距按表 17-3-2 所示。

鋼筋保護層控制

3.3 樑鋼筋保護層控制

3.3.1 樑底墊塊:採用混凝土墊塊,對稱支於沿樑寬方向兩側陽角箍筋下面,墊塊間距大於 250mm 時應增加墊塊數量,以確保樑筋的平穩。根據樑鋼筋自重情況和間隔件間距要求,距樑端 200~300mm 處開始放置墊塊,沿樑長度方向按表 17-3-1所示的規定間距放置。墊塊尺寸為 35mm×35mm,厚度為該構件保護層的厚度。樑底墊塊平面佈置如圖 17-3-1 所示。

3.3.2 樑側墊塊:樑側可採用塑料卡或混凝土墊塊。沿樑高度方向在距樑側模板上口和下口 50~100mm 處兩側對稱放置,一般放置兩塊或兩塊以上,在腰筋處均放置,在樑長度方向距樑端支座處 200~300mm 開始放置,中間部位按表 17-3-2 所示的規定均勻放置,如果樑側模不足 200mm 高,可按選用間距梅花狀放置,不足 100mm時單排放置。樑側墊塊佈置如圖 17-3-2 所示。

鋼筋保護層控制

3.3.3 為保證樑上口寬度,無翼緣樑上部沿節點處 200~300mm 開始放置卡撐式定位件,間距不大於 1m,如圖 17-3-3 所示。樑寬不大於 400mm 時採用水泥砂漿製作,樑寬大於 400mm 時採用Φ14 鋼筋製作。

鋼筋保護層控制

3.4 傾斜度(構件與水平面夾角)大於 45°的構件表層間隔件間距應按表17-3-3 所示取值,其他要求按各類構件要求放置,如圖 17-3-4 所示。

鋼筋保護層控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