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洪水“賽跑” 瀘州長江二橋首個承臺澆築完畢

社會 瀘州新聞網 2017-04-19

80公分!70公分!20公分!

每天早上,長江二橋(城東)及連接線工程現場工程師楊彬的手機上,都會收到一條來自長江瀘州航道局的短信。長江水位的快速上漲,時刻提醒著他——工期更緊了。

羅漢側的築島,已經加高兩次了;水位再漲1米,張壩側的承臺就要滲水了!

14日下午,羅漢側的首個承臺——2號承臺已經澆築完畢,1號承臺還在扎鋼筋。未來幾天,部分工人將調到1號承臺施工。張壩側的承臺,也在爭分奪秒施工中。

5月,是一個重要的工程節點。在這之前,羅漢側工程要高出長江水位12米,其餘工程也要全部出水。

與洪水“賽跑” 瀘州長江二橋首個承臺澆築完畢

羅漢側施工現場全景圖(受訪者供圖)

為阻水填起來的築島有3層

從城區到長江二橋東岸(羅漢側),開車要半個多小時。車開進羅漢街道後,是一些彎彎繞繞的小道。進入長江二橋施工現場後,道路只容許一輛工程車通行“。有些道路只有5米寬,機械設備進場困難。”長江二橋(城東)及連接線工程主橋工區總工程師王澤岸剛從張壩側趕過來,連忙到承臺處查看施工情況。

站在岸邊,可以清楚地看到,施工方為阻水填起來的築島有3層,最高一層比第一層高出兩三米“。水位漲得快,只得往上加。”王澤岸的左手邊,3臺天泵不停地往紮好鋼筋的承臺上澆築混凝土,承臺上20多名工人忙個不停。

“這邊完了之後,工人要立刻抽調到1號承臺。”此時,剛體檢完的楊彬趕到現場,與王澤岸商量接下來的施工安排。這幾天,長江水位快速上漲,楊彬隨時都在現場盯著,連單位安排的體檢也拖到了最後一天。

13日晚8點,2號承臺正式開始澆築。當瀘州朋友圈都在刷“第一聲春雷”、“第一場冰雹”的時候,楊彬就在施工現場親自“體驗”了一番,凌晨1點多才走。

14日下午,2號承臺如期澆築完成。1號承臺,工人還在扎鋼筋。“一個承臺扎的鋼筋大約有280噸。”據王澤岸介紹,承臺再往上,便是鎖塔塔座、鎖塔部分的施工。5月前,羅漢側工程要高出長江水位約12米。

設計工藝決定工期

橋樑涉水基礎的施工,是一場與洪水的“賽跑”。汛期即將來臨,長江二橋的施工人員24小時不停歇。為何工期那麼趕?這與涉水基礎的設計工藝有關。

長江二橋是一座獨跨式平行索麵懸索橋,兩側各一座鎖塔,每座鎖塔下有兩個承臺。其中,羅漢側承臺的工藝比較特殊。為了不影響長江航道的通行能力,承臺設置在河床之下,這就增大了承臺開挖的難度。“一是考慮到這是魚類保護區,二是要考慮橋樑的耐久性,所以不能採用爆破技術。”王澤岸說,河床下面全是岩石,承臺開挖只能採用擴大嵌巖技術,用岩石鋸將岩石切碎後運出。

承臺要挖到地下9米左右,而岩石鋸每次只能切30釐米左右。這樣的方式,雖然能確保周圍岩石層不受損,但效率很低。原本爆破只需要5天,採用擴大嵌巖技術卻用了13天。

“這邊還好,機械設備可以進場。”楊彬說,張壩側雖然承臺略高於長江枯水期水位,但由於場地較小,很多機械設備無法同時進場施工。如果長江水位再漲1米,承臺就可能要滲水了“。防水不好做,所以只能搶在漲水前完工。”

相關鏈

長江二橋(城東)及連接線項目起於長江三橋(國窖長江大橋)互通立交,經茜草半島後跨越長江,接成自瀘赤高速收費站。

工程全長6.25公里,涉及到1座跨江橋樑和4座立交。長江二橋建成後,將成功連通羅漢、張壩兩地,將兩地居民出行時間縮短至兩三分鐘。

記者 遊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