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上海的“獨養兒子”:小小報刊門市部 阿拉好想留住你

社會 新民網 2018-12-07

新民晚報“上海時刻”出品

全上海的“獨養兒子”:小小報刊門市部 阿拉好想留住你

圖說:吳淞路529號虹口郵政支局報刊門市部姜俊 新民晚報記者 季晟禎 攝

上海16個市轄區裡有500多個郵政服務營業場所,只有虹口郵政支局一家還保留著報刊門市部。近日,不少讀者致電本報,表示了深深的擔憂:這如今的“唯一”也面臨著“生存危機”?“阿拉真的好想留住它!”在戀戀不捨中,市民們希望能有越來越多的報刊門市部能“重新回來”,因為它們是一座城市不可或缺的文化風景線。

昨日下午,記者趕到吳淞路529號虹口郵政支局報刊門市部。這個10多平方米的門市部四面牆上、地上被500多種報刊塞得滿滿。據瞭解,目前日均營業額約8萬多,每天客流量達1000人次,老人佔到其中的近70%。

全上海的“獨養兒子”:小小報刊門市部 阿拉好想留住你

圖說:姜俊正在給讀者拿報紙 新民晚報記者 李銘珅 攝

“阿拉看著伊從一頭濃密頭髮變成現在光頭,伊真是不容易。”一提起虹口郵電支局售報員姜俊,過往老讀者無不翹起大拇指,無論讀者有何困難他都能盡力解決。隨著時代變遷發展,賣報刊的地方愈發稀少,越來越多的老人慕名而來。“老薑馬上要退休了,沒人接班啊!萬一到時這裡也關了,我們怎麼辦?”老人們嘴裡不斷叨唸著。

全上海的“獨養兒子”:小小報刊門市部 阿拉好想留住你

圖說:姜俊正在給讀者拿昨晚的新民晚報李銘珅 攝

每天賣近2000份報刊

昨天下午3時許,雨終於停了。“賣報就是看天吃飯,今天220份新民晚報基本能賣光的。” 姜俊笑呵呵說道。為了讓讀者能一早買到報紙,他每天清晨4點起床,騎著電瓶車趕去滬太路上的供應點取報分報,6點前再趕回門市部開門,風雨無阻,大年初一也不例外。這一做就是30多年。500多種報刊的出版日期、零售價格、代碼編號,甚至每位老主顧的看報習慣他都瞭如指掌。

全上海的“獨養兒子”:小小報刊門市部 阿拉好想留住你

圖說:老薑為了讀者讀報風雨無阻全年無休 季晟禎 攝(下同)

“兩天的晚報、一份參考。”一頭髮花白老人一進門,尚未開口,姜俊就手腳利索抽出報紙遞給顧客。頃刻間,一年過八旬老人顫顫巍巍走進門市部。老人從浦東趕來,路上花了兩個多小時。他買了整整一大摞報紙,花了138元。“我平日消遣就是集報剪報,現在買報太難了。幸好還有姜師傅在。”在記者觀察的30分鐘內, 共來了33位讀者,其中32位是老人,唯一一箇中年人還是為了腿腳不便的老母來買報的。這些讀者大都是特地從虹口、楊浦、浦東等區趕來。姜俊告訴記者,隨著報亭消失,老人們口耳相傳,以前他一天能賣1200份報刊,現在要賣到2000份。

藏在手機裡的牽掛

用同事的話說,老薑最大的“缺點”就是“太投入”。工作30多年,沒完整休過一天假,唯一一次“休息”還是因勞累過度,得肺炎住院半個多月。作為勞模,有機會去外地療養,總被他推脫,說不習慣去外面。別人勸他出去散心多好,他總是搖頭。後來,還是好友老彭一語道破關鍵 ,“老薑怎麼會不願意旅遊?只是怕走開了,別人買不到報紙。”在姜俊自制的一份硬紙板上,密密麻麻記錄著不同報刊雜誌訂閱讀者的地址。這些零售配送安排,若不聽他的解釋,旁人根本看不懂上面的標註。

這些年,隨著到他這裡買報人數的增多,他的擔子越來越重。姜俊今年59歲了,他備感力不從心。“一年做的比一年吃力,現在這種有規模能賣報刊地方太少了。有時真做累了,就想立馬甩手不幹。”但一想到那些老人從他這裡買到報紙,笑逐顏開的表情,他又覺得什麼都值得。姜俊獲得獎狀不計其數,“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等等,這一張張榮譽獎狀背後,也是為人子為人父對家人的滿腹愧疚。

全上海的“獨養兒子”:小小報刊門市部 阿拉好想留住你

圖說:老薑介紹整理好的報刊

女兒結婚,他只請了半天假;父母走的時候,還是其他兄弟陪在父母病床前。“我快60歲的人了,但一說到這個還是想哭。” 姜俊忍不住抹眼淚。如今,外孫女也15個月大了,他手機裡存著外孫女各種照片視頻。有時候賣報累了,他就掏出手機看看小孩。

不讓讀者吃“閉門羹”

不讓讀者吃“閉門羹”是老薑一直以來的座右銘。臨近下班,他在已分類整理好的的報刊上,貼上寫有不同讀者名字便籤紙,然後依次放入一旁的書格里。老薑說,放置在這些格子裡的報刊都是給讀者預留的,有些老人一週來一次,甚至一個月來一次。有些特別“冷門”的報刊,即使是隻有一兩個讀者需要,他仍想盡辦法去找,找到後就放在這書格里,通知對方來拿。彼此間默契與信任,隨著這些書格而傳遞著。

全上海的“獨養兒子”:小小報刊門市部 阿拉好想留住你

圖說:老薑的書格訴說著人生故事

在書格的最上端,其中一個格子裡放著一摞《小說月報》雜誌,這是一位老讀者預留的。這位老人“追隨”了老薑三十載。2016年,是老薑最後一次見到他。那天,身患肝癌晚期的老人在兒子的攙扶下,來門市部拿書。走的時候,老人還不忘囑託,“別忘預留雜誌唷,我還會來的。”這兩年裡,老薑一直在等。

錢少事多,不少人笑老薑“憨”,做那麼多,到底圖什麼?老薑說,自己人生最好的時光都在這裡,這種感情真的很難割捨。有時他看著那些上了年紀拄著柺杖,或坐著輪椅前來買報刊的老人,就格外心疼不捨。“我們這個郵政支局承擔著一份社會責任。”對這些老人而言,“我是他們身邊最熟悉的陌生人。他們需要我。”

老薑也擔心,等到他真做不動那一天,還有人來撐起這方“天地”嗎?

虹口郵政支局局長彭燕江表示,老薑雖從不訴苦,但他知道老薑身體遲早會發出抗議的。“賣報的工作又苦又累,真是面臨青黃不接無奈。” 彭燕江說,虹口郵政支局報刊門市部一直是上海郵政形象的窗口,他們也在積極努力,想要把老薑的作風及這個門市部能一直傳承延續下去。

採訪中,不少市民期盼,老薑一個人堅守能變成一群人的長跑,讓上海擁有更多“有溫度”的文化符號、城市情懷。

新民晚報記者 季晟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