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省地處黃河流域中部,東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與河北省為鄰;西、南部以黃河為塹,與陝西省、河南省相望;北跨綿綿長城,與內蒙古自治區毗連。因地屬太行山以西,故名山西。春秋戰國時期屬晉國地,故簡稱“晉”;戰國初期,韓、趙、魏三分晉國,因而又稱“三晉”。全省總面積15.67萬平方公里,2018年底常住人口為3718.34萬人,轄11個設區市,117個縣級行政單位。

地形

山西疆域輪廓呈東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邊形,是典型的為黃土廣泛覆蓋的山地高原,地勢東北高西南低。高原內部起伏不平,河谷縱橫,地貌類型複雜多樣,有山地、丘陵、臺地、平原,山多川少,山地、丘陵面積佔全省總面積的80.1%,平川、河谷面積佔總面積的19.9%。全省大部分地區海拔在1500米以上,最高點為五臺山主峰葉鬥峰,海拔3061.1米,為華北最高峰。

"

山西省地處黃河流域中部,東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與河北省為鄰;西、南部以黃河為塹,與陝西省、河南省相望;北跨綿綿長城,與內蒙古自治區毗連。因地屬太行山以西,故名山西。春秋戰國時期屬晉國地,故簡稱“晉”;戰國初期,韓、趙、魏三分晉國,因而又稱“三晉”。全省總面積15.67萬平方公里,2018年底常住人口為3718.34萬人,轄11個設區市,117個縣級行政單位。

地形

山西疆域輪廓呈東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邊形,是典型的為黃土廣泛覆蓋的山地高原,地勢東北高西南低。高原內部起伏不平,河谷縱橫,地貌類型複雜多樣,有山地、丘陵、臺地、平原,山多川少,山地、丘陵面積佔全省總面積的80.1%,平川、河谷面積佔總面積的19.9%。全省大部分地區海拔在1500米以上,最高點為五臺山主峰葉鬥峰,海拔3061.1米,為華北最高峰。

山西省概況

氣候

山西地處中緯度地帶的內陸,在氣候類型上屬於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由於太陽輻射、季風環流和地理因素影響,山西氣候具有四季分明、雨熱同步、光照充足、南北氣候差異顯著、冬夏氣溫懸殊、晝夜溫差大的特點。山西省各地年平均氣溫介於4.2—14.2℃之間,總體分佈趨勢為由北向南升高,由盆地向高山降低;全省各地年降水量介於358—621毫米之間,季節分佈不均,夏季6—8月降水相對集中,約佔全年降水量的60%,且省內降水分佈受地形影響較大。

面積

全省縱長約682公里,東西寬約385公里,總面積15.67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1.6%。

礦產資源

山西分佈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是資源開發利用大省,在全國礦業經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截止2015年底,已發現的礦種達120種,其中有探明資源儲量的礦產63種。與全國同類礦產相比,資源儲量居全國第一位的礦產有煤層氣、鋁土礦、耐火粘土、鎂礦、冶金用白雲岩等5種。保有資源儲量居全國前10位的主要礦產為煤、煤層氣、鋁土礦、鐵礦、金紅石等32種。其中,煤炭保有資源儲量2709.01億噸,佔全國保有資源儲量的17.3%,居全國第三位;煤層氣剩餘經濟可採儲量為2304.09億立方米,全國首屈一指,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鋁土礦資源保有儲量15.27億噸(礦石量),居全國第一,佔全國保有資源儲量的32.44%;鐵礦類型多,資源儲量豐富,分佈廣泛,保有資源儲量39.37億噸,居全國第八位;銅礦集中分佈於山西省中條山區,保有資源儲量229.94萬噸(金屬量);金紅石保有資源儲量426.38萬噸,居全國第二位。煤、鋁土礦等沉積礦產分佈廣泛,鐵礦、銅礦等重要礦產分佈相對集中,但是重要金屬礦產貧礦多、富礦少,共伴生礦多、單一礦少。

植物資源

山西植物資源豐富,目前已知的維管植物有2700多種,其中,木本植物有463種。山西植被從南到北可分為:南部和東南部是以落葉闊葉林和次生落葉灌叢為主的夏綠闊葉林或針葉闊葉混交林分佈區,也是植被類型最多、種類最豐富的地區;中部是以針葉林及中生的落葉灌叢為主、夏綠闊葉林為次分佈區,是森林分佈面積較大的地區;北部和西北部是溫帶灌草叢和半乾旱草原分佈區,森林植被較少,優勢植物是長芒草、旱生蒿類和檸條、沙棘等。山西野生植物資源豐富,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有南方紅豆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有連香樹、翅果油樹、水曲柳、核桃楸、紫椴等。野生藥用植物有1000多種,廣泛分佈在丘陵山地,比較著名的有黨蔘、黃芪、甘草、連翹等。2015年末全省森林面積282.4萬公頃,森林覆蓋率18.0%。

動物資源

山西野生動物以陸棲類為主,已知的有439種(含歷史記錄種)。屬於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動物有71種,其中,一級保護動物有17種:褐馬雞、金雕、朱䴉、白鸛、黑鸛、玉帶海雕、白尾海雕、虎頭海雕、丹頂鶴、大鴇、胡兀鷲、遺鷗、虎、金錢豹、梅花鹿、原麝、林麝。二級保護動物有54種,包括鳥類42種,兩棲類1種,獸類11種。屬於省級重點保護的有蒼鷺、星頭啄木鳥等27種。屬於有益的、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野生動物315種。

水資源

崇山峻嶺、千溝萬壑的地形條件,使得山西擁有眾多河流,承東啟西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黃河與海河兩大流域的分水嶺。省內黃河流域面積97138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的62.2%,海河流域面積為59133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的37.8%。除了流經省界西、南兩面長達965公里的黃河干流以外,全省流域面積大於10000平方公里的較大河流有5條,分別是黃河流域的汾河、沁河,海河流域的桑乾河、漳河、滹沱河;流域面積小於10000平方公里、大於1000平方公里的中等河流有48條;流域面積小於1000平方公里、大於100平方公里的小河流有397條。山西省河流屬於自產外流型水系,河流水源來自大氣降水,絕大部分河流發源於境內,向省外發散流出。山西是海河主要支流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漳衛河的發源地,因此也被譽為“華北水塔”。山西省多年平均降水量為508.8毫米,1956~2000年系列全省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123.8億立方米,其中河川徑流量為86.77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為84.04億立方米、地表水與地下水重複量為47.01億立方米。

旅遊資源

山西是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是我國旅遊資源最為富集的省份。“華夏古文明,山西好風光”是對山西旅遊的高度概括。山西省現存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52處,佔全國的23.3%,位居第一,其中,大同雲岡石窟、平遙古城、五臺山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築物70%以上在山西境內,享有“中國古代建築藝術博物館”的美譽。四大佛教聖地之一的五臺山,寺廟群集千年之萃。建於北魏的恆山懸空寺懸於懸崖峭壁之上,以驚險奇特著稱。太原的晉祠是形式多樣的古建築薈萃的遊覽勝地。平遙古城是全國現存三座古城之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芮城永樂宮是典型的元代道觀建築群,宮內壁畫是我國繪畫藝術的珍品。解州關帝廟是全國規模最大的武廟。雲岡石窟是全國三大佛教石窟之一,氣勢雄偉。因拍攝《大紅燈籠高高掛》而聞名的祁縣喬家大院,加上祁縣渠家大院、靈石王家大院、太谷三多堂等,共同組成山西晉中的大院民俗文化。

山西名山大川遍佈,自然風光資源豐富優美。北嶽恆山是五嶽之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綿山氣候宜人,自古就是避暑勝地。黃河壺口瀑布是僅次於黃果樹瀑布的全國第二大瀑布,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龐泉溝、蘆芽山、歷山、莽河等自然保護區,風景秀麗,景緻各異。

山西是老革命根據地,革命活動遺址和革命文物遍佈全省。著名的有八路軍總部舊址、黎城黃崖洞八路軍兵工廠、文水劉胡蘭紀念館等。

年末全省森林面積321.1萬公頃,森林覆蓋率20.5%。

據2017年人口抽樣調查,我省2017年底常住人口為3702.35萬人,比上年增加20.71萬人。全省人口出生率為11.06‰,比上年上升0.77個千分點,人口死亡率為5.45‰,比上年下降0.07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61‰,比上年上升0.84個千分點。

山西很久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分散雜居的省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顯示,全省除漢族外,有回族、滿族、蒙古族、土族、彝族等53個少數民族,其中,漢族佔全省總人口的99.74%,少數民族人口占全省總人口的0.26%。在少數民族中,回族居多,其次是滿族與蒙古族。

2017初步核算,全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14973.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77.9億元,增長3.0%,佔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2%;第二產業增加值6181.8億元,增長6.5%,佔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1.3%;第三產業增加值8013.9億元,增長7.8%,佔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3.5%。

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0557元,按2017年平均匯率計算為6007美元。

農業

2017年全省農作物種植面積3721.4千公頃,比上年增加0.6千公頃。其中,糧食種植面積3204.4千公頃,減少37.0千公頃;油料種植面積113.5千公頃,減少1.2千公頃;中草藥材種植面積69.4千公頃,增加28.3千公頃;蔬菜種植面積266.6千公頃,增加9.6千公頃。在糧食種植面積中,玉米種植面積1577.8千公頃,減少47.0千公頃;小麥種植面積668.8 千公頃,減少4.1千公頃。果園面積362.2千公頃,增加6.4千公頃。

全年全省糧食產量1299.9萬噸,減少18.6萬噸,減產1.4%。其中,夏糧278.9萬噸,增產1.4%;秋糧1021.0萬噸,減產2.2%。

工業

2017全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0%,其中,煤炭工業增加值增長3.6%,非煤工業增加值增長9.7%。規模以上工業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10.0%,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9.0%。其中,新能源汽車產業增長1.8倍,高端裝備製造業增長47.6%,新材料產業增長8.6%,生物產業增長11.1%。

全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7725.3億元,增長25.7%。其中,能源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359.6億元,增長30.4%;材料與化學工業實現4342.0億元,增長24.1%;消費品工業實現988.2億元,增長0.1%;裝備製造業實現1972.0億元,增長22.0%;其他工業實現63.5億元,增長13.2%。

全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稅2175.8億元,增長1.3倍;實現利潤1024.5億元,增長3.5倍,其中,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430.4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0.56元,下降4.05元。

2017年末全省共有幼兒園6937所,小學5646所,普通初中1835所,普通高中505所,中等職業教育學校535所,普通高等學校80所,成人高等學校11所。全省學前教育毛入園率89.1%,小學學齡兒童淨入學率99.9%,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4.2%,高等教育毛入學率46.6%。

2017年末全省共有文化館131個, 文化站1409個(其中,鄉鎮綜合文化站1196個),農村文化活動場所2.8萬個。專業藝術表演團體148個。公共圖書館128個。出版報紙60種(不含高校校報)19.6億份,各類雜誌201種、2244.4萬冊,各類圖書出版3608種、9721萬冊。廣播電視臺114座,電視臺2座,中短波轉播發射臺15座,調頻轉播發射臺119座,一百瓦以上電視轉播發射臺145座。廣播人口覆蓋率98.8%,電視人口覆蓋率99.6%,有線電視用戶471.1萬戶。

2017年末全省有體育場101個,體育館96個。全年我省運動員在國內外重大比賽中獲金、銀、銅牌分別為69枚、66枚和81枚(包括非奧運項目比賽)。全年全省銷售中國體育彩票34.9億元,增長50.0%。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