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長治上黨區北樓底玉皇廟的傳說與記憶!

山西 建築 長治 不完美媽媽 慈祥 推拿 山西農村老三 2019-05-28

中國任何一處廟宇,除了莊嚴大氣的建築結構值得世人欣賞之外,屬於它自己獨有的故事,也更加值得後人去聆聽。它使原本毫無生命氣息的建築變得生機勃勃,耐人尋味。今天,我們帶您走進北樓底玉皇廟。這裡不僅有恢弘的建築群落,還有接骨神人宋必成的傳奇經歷。讓我們在驚歎玉皇廟建築博大精深的同時,也一起來聆聽那些年接骨神人宋必成與這座玉皇廟的傳說故事。

山西長治上黨區北樓底玉皇廟的傳說與記憶!

山西長治上黨區北樓底玉皇廟的傳說與記憶!

北樓底玉皇廟位於上黨區西南十五公里的北樓底村,佔地面積3500平方米,建築面積1150平方米,由三棟萬古樓、玉皇殿、祖師殿、奶奶殿、娘娘殿、東西配房二樓亭組成。這樣規模宏大的北樓底古廟,一個小山村怎會有如此大的財力、物力修造?這個謎團直到前些年在修繕廟宇時發現的一塊碑記才得以解開。這塊碑記翔實地記載了玉皇廟創修道人宋必成,潛心學習醫術,遠離塵情,不計私利,救治黎民,捐奉家資,創建玉皇廟的故事。


山西長治上黨區北樓底玉皇廟的傳說與記憶!


按石碑所載創修玉皇廟的人是接骨神人宋必成。據說:宋必成是北樓底村人,一生命運坎坷。七歲父母雙亡,成為孤兒,村裡人見其可伶就輪流接濟,給他飯吃衣穿。儘管能夠勉強生活,但終不是長久之計,思來想去覺得應該想辦法給孩子一個更加穩定的生活。大夥覺得沒規矩不成方圓,要保證小必成頓頓有飯吃,夜夜有睡處,實行每家一天,管吃管住,上一家交待下一家,不能遺忘漏傳。宋必成從小就懂事理、手腳勤快。在誰家吃飯,不是掃院掃地就是幫餵豬餵雞,在飯桌上吃飯,看到哪個大人吃完,就趕緊端碗盛飯或者送碗。

山西長治上黨區北樓底玉皇廟的傳說與記憶!

山西長治上黨區北樓底玉皇廟的傳說與記憶!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宋必成九歲時,給人放羊,十六歲投師學藝,開始了打鐵生涯。明末崇真年間,二十多歲的他投軍到平陽府(也就是如今的臨汾),在兵營打鐵造兵器。但因年輕氣盛,與人發生爭執,失手把一個小軍官打倒,昏了過去。他誤以為打死了人得抵命,乘人不注意,逃出兵營,離開了平陽府。在岳陽山一帶,開始了逃亡生活。有一天,他在大山裡轉悠,來到一個三條河流交匯處的平坦高地上,這裡有一古廟,他便急忙向廟裡走去。這座大廟坐北朝南,廟門東西兩邊建有三丈餘高的鐘鼓樓。廟門半掩半開,上、下兩院,上院正北是灰磚紅瓦的玉皇殿,東西兩側是平房。他上下查看了一遍,發現西房有一間門沒上鎖,就進去歇著,不想又飢又累,一坐下來就睡著了,醒來時,發現自己躺在炕上,身邊坐著一位老人。老人鶴髮童顏,目光慈祥,身後的牆上掛著一幅幅人體骨骼圖。老人告訴他,這座廟叫玉皇殿,自己是這裡的出家人。宋必成在這裡住了下來,廟裡有幾畝山地,他有時種種地,有時揹著筐子,跟隨老人翻山越嶺採藥材,每天必須做的功課就是默記人體骨骼圖。夜間,躺在床上老人摸著他的身子部位,告訴他骨頭的名稱。有時,有人來請老人外出治療骨傷,他也跟著前去。就這樣一住兩年多,對人體骨骼構造,熟記於心,骨折和脫臼等病傷的處理也準確熟練。


山西長治上黨區北樓底玉皇廟的傳說與記憶!


有一天,他們又去採藥,站在山頂上,老人告訴他北樓底的方向和返鄉路線。臨走前老人語重心長地說,你己學習兩年,該回家了。但要記住,救人接骨,分文不取、粒米不收,收人錢物,接骨失靈。宋必成遵照師傅的指點,終於又回到了闊別多年的家鄉。村裡人看到宋必成回來了,幫助他修補了破舊的房屋,歸還了他父母留下的二畝薄地。宋必成農忙時種地,農閒時打鐵,有時也幫人放羊,幾年後,娶妻成家。


山西長治上黨區北樓底玉皇廟的傳說與記憶!


當本村的胡姓家兒媳婦在棚上簸玉米時,失腳從梯口掉下來,骨頭摔折,痛疼難忍。人們聽說宋必成會接骨,急忙叫他查看。宋必成去後,檢查那婦女的病情,不停地在傷疼推拿按摩,對接骨頭,用兩塊夾板綁住,病人臥床休息了三月多,就可以下地行走。胡家非常感謝,要給他酬謝。宋必成誠心地說:“我的小命是樓底村人給的,樓底村年長者是我父母,年幼者是我兄弟姐妹和兒女,你們是我的親人,給親人幫幫忙,哪有要錢的道理。”從此以後,宋必成接骨的名聲傳開了,都稱他為接骨神人。潞安府的兵丁和官吏,每當發生骨傷病倒,也都是慕名而至,求他診治。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年齡增長,宋必成時時刻刻更加懷念恩師和居住了兩年的那座玉皇廟,不知不覺中他產生了出家為道的想法。於是,他捐出自己微薄的家資,到民間募積財物,並根據自己的回憶,請人畫出玉皇廟的草圖,規劃建廟地址,料理捐集來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日夜辛勤勞作。經過多年的奮鬥和努力,雄偉壯麗的玉皇廟終於建成,成了這裡的一道勝景。宋必成不收分文,為人治病的佳話傳遍了州縣。他去世後,世人為紀念他尊其為宋爺爺。玉皇殿的東側三間平房為宋爺爺殿,在牆上繪製了他的畫像。

山西長治上黨區北樓底玉皇廟的傳說與記憶!

宋必成在給後人留下這段佳話的同時,也留下了這段佳話永久的見證,那就是玉皇廟。一樑一柱,一磚一瓦,譜成的是地域的風格、文明的交響。屋簷之下,樑柱之間,點點滴滴透露出了先人對生活的追求和探索。相信這座古廟,在不久的將來,必將煥發新的生機,成為上黨區的新景觀。

來源:山西黎都文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