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智能卡車新徵程:首站落地洋山港,將持續拓展更多場景'

""上汽智能卡車新徵程:首站落地洋山港,將持續拓展更多場景

一直以來,上汽在卡車領域上都是低調的。

長期以來,外界認為上汽的主場是乘用車。但事實上,上汽紅巖紮根重卡領域將近20年,2017年年底,上汽紅巖推出了一款無人駕駛重卡。自新四化戰略敲定以來,上汽更是在智能化領域上一路高歌猛進, 斑馬智能行車系統、C2B智能製造項目、IGS的智能駕駛都是智能化探索的成果。

在2019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上汽公佈了最新的在智能卡車上的進展——5G智能重卡,這也是上汽智能卡車領域的探索成果。

對於一家車企而言,在把握前沿技術和商業落地之間,如何掌握好產品的節奏,規劃好產品的路線圖,是一個需要回答的問題。

那麼上汽在自動駕駛卡車上的規劃是什麼?雷鋒網新智駕對話上汽集團副總工程師郝景賢,瞭解上汽5G智能重卡的商用車邏輯。

自動駕駛卡車新實踐

比起自動駕駛乘用車、自動駕駛卡車是一個更容易實現商用化的賽道,也是一個更加容易落地的賽道。

此次上汽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所展現的L4級智能重卡,綜合應用激光雷達、機器視覺、高精度地圖、V2X等技術,能夠實現釐米級定位、精確停車,並且與自動化設備以及隊伍行駛等功能。

郝景賢告訴雷鋒網新智駕,這個項目,從立項到洋山深水港項目落地,只用了1年時間。

速度的背後是多年以來,上汽在乘用車領域的智能化累積。從ADAS到 L3,上汽都有相應的技術部署:今年4月份,上汽在Marvel X pro,實現了第一個L3級別的智能駕駛功能,打造了上汽第一個智能駕駛控制大腦;剛剛上市的RX5 MAX的高配車型就搭載了標配滿足L2級別自動駕駛的AI Pilot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包括具備識別行人能力的AEB主動剎車,帶排隊跟車功能的全速域ACC自適應巡航,LKA車道保持,TJA交通擁堵輔助功能等。

用一個具體量化的數字來說明就是:上汽自主開發的智能駕駛汽車樣車測試總里程接近12萬公里,在開放道路的測試里程已超過10000公里。郝景賢認為上汽這些在乘用車上的累積都是能夠反哺到卡車上,因為智能駕駛底層技術都是相同的。

除了技術上進行相應的方案准備以外,工程化能力對於自動駕駛卡車的落地同樣重要。作為一個主機廠,上汽在完整的產業鏈具有完整的產業鏈優勢。

事實上,在自動駕駛的產業鏈上,上汽佈局得足夠早,也足夠前瞻,在自動駕駛最為重要的「感知」、「規劃」、「決策」層,上汽都做了相應的部署。

  • 在感知層面,上汽和mobileye簽署了戰略合作,上汽智能駕駛產品集成Mobileye最新的機器視覺芯片。

  • 在控制系統方面,在2017年,上汽就和TTTech簽署了合資經營合同,成立合資公司,全力推進基於機器視覺的智能駕駛域控制器iECU的開發。

  • 在規劃層方面,上汽通過對高精度地圖的投入,完成對規劃層面的佈局。2017年,上汽控股中海庭,獲取地圖採集生產資質,為上汽智能駕駛打造高精度地圖。

具體反映到5G智能重卡上,就是上汽自主研發車規級的智能駕駛域iECU和5G、V2X網聯域控制器iBox開發電控底盤和LNG+AMT動力總成的集成和控制技術、清潔能源底盤,以及完整的針對該項目信息和網絡安全技術,都是能夠打造具備成本競爭優勢的量產化方案。

據悉,上汽的5G智能重卡,是基於上汽紅巖的車頭進行改裝,採用mobileye的視覺芯片,以及英偉達的計算芯片,以及安波福的毫米波雷達。

郝景賢向雷鋒網新智駕強調,上汽的5G智能重卡完全基於正向的開發思路,智能重卡所應用的智能駕駛系統、動力總成、新能源的NLG都是正向開發思路出發,從場景定義、整車性能、系統參數、都每一個功能的開發行程,零部件認證、系統認證到整車系統的模型都是遵循汽車行業最嚴謹的開發流程。

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無人駕駛的外展區,上汽也展示了5G智能重卡的概念車,郝景賢告訴雷鋒網新智駕,明年年底,可以實現小批量量產,但整車的開發週期需要3年時間,因此最終的形態將會有所不一樣。

此次上汽的智能重卡第一個落地的場景是:港口。

港口的場景有其特殊性,港口內常年大霧,對於傳感器的要求特別高,洋山港當中所必經的路段——東海大橋常年吹側向風,對於卡車本身的控制要求高。針對這些港口當中的特殊條件,郝景賢向雷鋒網新智駕表示:上汽的智能重卡都是做了相應的優化和改造,目前上汽的智能重卡都是按照抵禦8級風進行設計。

此外,碼頭作業環境複雜,要求智能集卡與港機設備的交互耦合,在箱區和岸橋作業區域複雜定位信號環境下的精確停車(±5cm),未來還有進一步的提升空間。

為了更好地保障作業的安全,上汽的智能重卡能夠在5G的網絡環境下,進行V2X的聯動,進行安全冗餘的保障。據郝景賢透露:我們通過智能駕駛重卡的開發以及基於V2X的隊列行駛技術,能夠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大大縮小汽車行駛間距,非常明顯提高東海大橋通行能力。我們做了初步測算,應該可以將東海大橋的通行能力提升一倍。這兩個方面能夠顯著的為港口運行。

落地洋山港

"上汽智能卡車新徵程:首站落地洋山港,將持續拓展更多場景

一直以來,上汽在卡車領域上都是低調的。

長期以來,外界認為上汽的主場是乘用車。但事實上,上汽紅巖紮根重卡領域將近20年,2017年年底,上汽紅巖推出了一款無人駕駛重卡。自新四化戰略敲定以來,上汽更是在智能化領域上一路高歌猛進, 斑馬智能行車系統、C2B智能製造項目、IGS的智能駕駛都是智能化探索的成果。

在2019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上汽公佈了最新的在智能卡車上的進展——5G智能重卡,這也是上汽智能卡車領域的探索成果。

對於一家車企而言,在把握前沿技術和商業落地之間,如何掌握好產品的節奏,規劃好產品的路線圖,是一個需要回答的問題。

那麼上汽在自動駕駛卡車上的規劃是什麼?雷鋒網新智駕對話上汽集團副總工程師郝景賢,瞭解上汽5G智能重卡的商用車邏輯。

自動駕駛卡車新實踐

比起自動駕駛乘用車、自動駕駛卡車是一個更容易實現商用化的賽道,也是一個更加容易落地的賽道。

此次上汽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所展現的L4級智能重卡,綜合應用激光雷達、機器視覺、高精度地圖、V2X等技術,能夠實現釐米級定位、精確停車,並且與自動化設備以及隊伍行駛等功能。

郝景賢告訴雷鋒網新智駕,這個項目,從立項到洋山深水港項目落地,只用了1年時間。

速度的背後是多年以來,上汽在乘用車領域的智能化累積。從ADAS到 L3,上汽都有相應的技術部署:今年4月份,上汽在Marvel X pro,實現了第一個L3級別的智能駕駛功能,打造了上汽第一個智能駕駛控制大腦;剛剛上市的RX5 MAX的高配車型就搭載了標配滿足L2級別自動駕駛的AI Pilot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包括具備識別行人能力的AEB主動剎車,帶排隊跟車功能的全速域ACC自適應巡航,LKA車道保持,TJA交通擁堵輔助功能等。

用一個具體量化的數字來說明就是:上汽自主開發的智能駕駛汽車樣車測試總里程接近12萬公里,在開放道路的測試里程已超過10000公里。郝景賢認為上汽這些在乘用車上的累積都是能夠反哺到卡車上,因為智能駕駛底層技術都是相同的。

除了技術上進行相應的方案准備以外,工程化能力對於自動駕駛卡車的落地同樣重要。作為一個主機廠,上汽在完整的產業鏈具有完整的產業鏈優勢。

事實上,在自動駕駛的產業鏈上,上汽佈局得足夠早,也足夠前瞻,在自動駕駛最為重要的「感知」、「規劃」、「決策」層,上汽都做了相應的部署。

  • 在感知層面,上汽和mobileye簽署了戰略合作,上汽智能駕駛產品集成Mobileye最新的機器視覺芯片。

  • 在控制系統方面,在2017年,上汽就和TTTech簽署了合資經營合同,成立合資公司,全力推進基於機器視覺的智能駕駛域控制器iECU的開發。

  • 在規劃層方面,上汽通過對高精度地圖的投入,完成對規劃層面的佈局。2017年,上汽控股中海庭,獲取地圖採集生產資質,為上汽智能駕駛打造高精度地圖。

具體反映到5G智能重卡上,就是上汽自主研發車規級的智能駕駛域iECU和5G、V2X網聯域控制器iBox開發電控底盤和LNG+AMT動力總成的集成和控制技術、清潔能源底盤,以及完整的針對該項目信息和網絡安全技術,都是能夠打造具備成本競爭優勢的量產化方案。

據悉,上汽的5G智能重卡,是基於上汽紅巖的車頭進行改裝,採用mobileye的視覺芯片,以及英偉達的計算芯片,以及安波福的毫米波雷達。

郝景賢向雷鋒網新智駕強調,上汽的5G智能重卡完全基於正向的開發思路,智能重卡所應用的智能駕駛系統、動力總成、新能源的NLG都是正向開發思路出發,從場景定義、整車性能、系統參數、都每一個功能的開發行程,零部件認證、系統認證到整車系統的模型都是遵循汽車行業最嚴謹的開發流程。

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無人駕駛的外展區,上汽也展示了5G智能重卡的概念車,郝景賢告訴雷鋒網新智駕,明年年底,可以實現小批量量產,但整車的開發週期需要3年時間,因此最終的形態將會有所不一樣。

此次上汽的智能重卡第一個落地的場景是:港口。

港口的場景有其特殊性,港口內常年大霧,對於傳感器的要求特別高,洋山港當中所必經的路段——東海大橋常年吹側向風,對於卡車本身的控制要求高。針對這些港口當中的特殊條件,郝景賢向雷鋒網新智駕表示:上汽的智能重卡都是做了相應的優化和改造,目前上汽的智能重卡都是按照抵禦8級風進行設計。

此外,碼頭作業環境複雜,要求智能集卡與港機設備的交互耦合,在箱區和岸橋作業區域複雜定位信號環境下的精確停車(±5cm),未來還有進一步的提升空間。

為了更好地保障作業的安全,上汽的智能重卡能夠在5G的網絡環境下,進行V2X的聯動,進行安全冗餘的保障。據郝景賢透露:我們通過智能駕駛重卡的開發以及基於V2X的隊列行駛技術,能夠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大大縮小汽車行駛間距,非常明顯提高東海大橋通行能力。我們做了初步測算,應該可以將東海大橋的通行能力提升一倍。這兩個方面能夠顯著的為港口運行。

落地洋山港

上汽智能卡車新徵程:首站落地洋山港,將持續拓展更多場景

與2015年、2016年相比,今天的自動駕駛發展階段更為聚焦在落地以及商用化應用層面。而落地息息相關的就是場景的選擇。

上海新片區的臨港物流園區到洋山深水港之間,總長32.7公里,屬於半封閉的區域,更為重要的是,這個片區具有穩定貨源,是天然適合自動駕駛落地的良土。

今天上汽所著力傳遞的信息也是打造一臺可面向商用落地的智能卡車。因此除了技術攻關以外,上汽必須要探索出一條明確的商業思路。

為此,上汽聯合了中國移動、上港集團共同簽署了跨度為5年的戰略合作協議。三方之間有明確的分工體系,上汽所負責的就是做好智能重卡和車隊管理系統的開發;上港提供完整智慧化集裝箱吞吐業務場景和數據,以及相關自動港機設備;中移動則是建設覆蓋臨港、東海大橋、洋山港運營區域的多場景V2X和5G通信環境。

上汽集團、上港集團、中移動,三方都制定了“三步走”的時間計劃。

  • 第一步是預計今年內,能夠實現整個深水港到臨港全過程的示範運行,如實現自動化港口碼頭的交互作業,東海大橋的高速行駛以及物流園區的示範運行。

  • 第二步是明年實現小批量示範運行,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帶箱作業,參與到目前港口作業的貨運一部分。

  • 第三步是預計3-5年,實現大批量真正智能駕駛的作業環境,是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開發和示範、批量的商業化運行。

據郝景賢介紹:隨著項目進一步發展,這一整體解決方案還可能進一步融入臨港地區的海鐵聯運系統。長遠來看,這個項目的技術成果將來是有可能從集裝箱智能運輸向城市公交、大型物流園區等商用車應用領域進一步溢出。

總結:

洋山港每天有接近 4.5 萬個集裝箱在這裡流轉。2015 年,這個港區平均每天要迎送超過 12 艘遠洋貨輪。

洋山港四期加起來的吞吐能力超過 4000 萬標準箱,相當於美國所有港口吞吐量的總和,也是全球港口一年吞吐量和的十分之一。

自動駕駛卡車的到來將會極大地促進生產效率的提高,未來的碼頭將會實現完全無人化,每一個流程都邁向程式化,碼頭將徹底智慧化、無人化。

目前,上汽的自動駕駛卡車駛向洋山港是其商業化層面的第一里路,未來上汽自動駕駛卡車將釋放最大的潛能,勾勒一副完整的商業圖景。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