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二羊看完醫聖張仲景《傷寒論》,才發現中醫辨證的思維精華

大家我是中醫二羊,學中醫的人都知道傷寒論是中醫一本臨床寶典,相當於金庸筆下的九陰真經這類至高無上的祕籍。

在兩年我重複、反覆的讀醫聖的《傷寒論》,只讀傷寒論原文。放下一切成見,把自己當一張白紙去讀傷寒論。從中讀到了許多原文樸素的精華。

我陸續把之前所讀傷寒論的筆記分享出來,給在學習中醫路上的朋友們一點點參考。

中醫二羊看完醫聖張仲景《傷寒論》,才發現中醫辨證的思維精華

開篇精華-太陽病提綱

傷寒論把所有病都按六大類來分,簡稱六經辨證,其中病在最外時候叫太陽病,

例如感冒等外感病可以看做太陽病,怎麼來辨證治療的呢?

分類是這樣的,絕不是風熱,風寒那麼簡單哦

看篇三個條文,

1、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2、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

3、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為傷寒。

中醫二羊學習筆記總結:

太陽病提綱:脈浮,頭項痛、惡寒。當出現這三個症狀時,病還在最表一層,也就是太陽病

1、 浮脈主表,也主虛,太陽病之浮脈是浮而有力浮而有根。身體虛勞也會出現脈浮,只是那個脈是浮而無力或者沒根。脈決說,浮如木在水中浮,我們自己去體會一下。一個木頭在水裡,你往下按始終有一個浮力往上頂。感冒的浮脈就有這種感覺,如果是體虛久病的就沒有這個力。

2、 頭痛為表證常見症狀,後世有根據經絡分佈分為(前額痛-陽明經、顛頂痛-厥陰經、兩側痛或偏頭痛-少陽經、後頭痛-太陽經),六經辨證中的太陽病不僅僅是足太陽膀胱經或者手太陽小腸經的經絡病,頭痛可見於任何部位,我的經驗剛起病以後頭、額頭痛多見。

3、 項為脖子後面部位,太陽病以脖子後面發緊,發硬,痠痛起病。很多人一感冒脖子發緊或者痠痛開始。

4、 惡寒為太陽病標誌症狀,俗語說的有一份表證就有一分惡寒。這個惡寒往往跟發熱同時見到,越發燒越怕冷這就是太陽病。這種惡寒有輕重,輕證為惡風,風吹不舒服,怕風。嚴重的關門窗蓋厚被子都任然覺得冷。

當然,惡寒也可見於慢性病的陽虛寒凝證,寒在骨髓等,這種寒往往都是沒有熱的,後面有條文詳細說明發熱惡寒發於陽,無熱惡寒發於陰。

5、 太陽病為表病,分兩種狀態,虛實之分。表虛叫太陽中風,實證叫太陽傷寒。就是感冒了看個人體質表現出兩大類,一類是體質好的,一類是體質壯實的表現出不同的表現。

6、 太陽中風提綱:發熱、汗出、惡風、脈緩。這種情況往往見於平時體虛的人,像文弱書生這一類,感冒後容易又出汗又怕風吹。

中醫二羊看完醫聖張仲景《傷寒論》,才發現中醫辨證的思維精華

A、 發熱,初期可無,汗出可見於明顯的汗出,平時容易出汗,出汗後容易感冒,怕風吹;也可見於微微汗出、後背部皮膚潤。平時體質弱者沒有汗出,以脈為主。

B、 脈緩,緩是柔軟鬆弛的意思,不是緩慢,跟太陽傷寒的緊脈相反。

7、 太陽傷寒: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這種人往往見於李逵張飛這類的壯漢,感冒了一點汗都沒有,當然,這只是普遍情況,也有見到壯漢感冒了有出汗的。

傷寒必惡寒,所謂惡寒無論多厚的衣服被子仍然覺得冷。體痛可見於全身肌肉關節疼痛為主,嘔逆可無,也見胃納差,以脈緊,寸尺脈俱緊為要點。

8、我這兩天琢磨,其實張仲景說他家族200多人,死了三分之二了,而且是傷寒十居其七。

這個傷寒不就是外感嘛,至於死那麼多人嗎?現在細細想想,外感病,如果治療不得法很容易被治壞。像中後期的高熱,神昏等。用錯藥了又上吐下瀉。關鍵是在古代沒有補液,也沒有抗生素。

一個外感,普通感冒加重導致的肺炎高熱咳喘,腸炎嚴重的腹瀉等,這些都很大可能是要人命的。

補液、抗生素有弊端,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緩解了許多病的嚴重程度。例如細菌感染這類疾病和引起嚴重上吐下瀉,脫水很厲害的疾病。古時候營養缺乏再加上這種上吐下瀉很容易要人命的。

中醫二羊看完醫聖張仲景《傷寒論》,才發現中醫辨證的思維精華

中醫二羊學習筆記:

1、 所謂的傷寒是外感病的代稱,通常以受寒引起的感冒多見。

2、 雖然是一個小小的感冒,但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治療,或者治療方法不當,最有可能導致變病壞病。

3、 怎麼判斷這個這個病還有沒有在太陽這個最淺表的層面呢。當然還是以脈症合參考。最初發病在太陽,如果出現想吐的症狀這個是少陽病的指針,而燥煩是陽明病的特點(少陽、陽明病有詳解)。

複習補充:

定義:1.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太陽病分類

2.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

3.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為傷寒。

鑑別:

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

太陽病,發熱,脈沉而細者,名曰痙,為難治。太陽病,發汗太多,因致痙。

太陽病,關節疼痛而煩,脈沉而細(一作緩)者,此名溼痺(《玉函》雲中溼)。


中醫二羊看完醫聖張仲景《傷寒論》,才發現中醫辨證的思維精華


傷寒論把病分為六個層次:

陽證:太陽-表、陽明-裡、少陽-半表半里,

陰證:少陰-表、太陰-裡、厥陰-半表半里。

如果出現少陽病和陽明病的症狀,那麼提示疾病往裡傳了。相反,如果沒有出現少陽病和陽明病的症狀則疾病還沒有往裡傳。

還是在最表層的太陽層面,治療還的從表解。從表解如果經過發汗等治療後病沒有往裡傳,仍在表,再解表一般用桂枝湯。

二羊實踐體會:

重新讀一讀傷寒論,越發現醫聖張仲景的厲害,結合這些理論在臨床實踐,發現越來越好用,效果越來越好,感冒發燒這類外感病,如果是首診許多都是一劑搞定了。

當然一些不是首診的,感冒治壞的病,慢性咳嗽等根據書中的原則“隨證治之”大多都可以迎刃而解。

----------------------------------------------------------------------------------

覺明中醫學堂·二羊出品

@中醫二羊

———–一隻杏林的小菜鳥,一個鐵桿中醫腦殘粉。

有一味赤色梔子心,胸懷山中藥,願為熊膽使君子,繼四聖岐黃之絕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