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吃的外賣盒沒分類!”上海男領導怒批下屬:垃圾扔錯了

上海 不完美媽媽 水果 藥品 杭州 寧波 蔬菜 河南都市頻道 2019-07-04

“你是什麼垃圾?”這句“靈魂拷問”,在上海,真的來了。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這意味著經過一個月的預熱後,上海進入生活垃圾分類強制時代,史上最嚴垃圾分類開始了。

不只是上海。國家住建部日前宣佈,包括杭州、寧波在內的46個城市將在2020年底前,作為先行先試的重點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上海居民們目前經受的“靈魂拷問”,或許很快就是明天的你我要面對的。

7月1日,錢報記者前往上海的兩戶居民家中,實地入戶體驗了最嚴垃圾分類到底是怎樣的。


“誰吃的外賣盒沒分類!”上海男領導怒批下屬:垃圾扔錯了


居民說垃圾分類還是有點累的

記者體驗垃圾分類,確實有點累

昨天中午,記者在家住上海閔行區的一位同學家蹭飯,隨她走進小區,宣傳牆上都是最近畫的關於垃圾分類的圖,過道上也有好幾條橫幅。

聊到垃圾分類,她告訴記者,去年開始,小區就已挨家挨戶發垃圾桶,前幾天社區又特意發過分類垃圾桶,目前她家有5個垃圾桶。

為了招待我,同學一早去超市買了麵包蟹、蝦、貝、水果和一些蔬菜。飯菜可口,吃完後,我們就開始正兒八經地對餐後垃圾分類。

整個過程中,記者問號疊加,感覺腦子幾乎不夠用了。

根據官方分類,生活垃圾主要分為幹垃圾、溼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比對著日常垃圾分類表格,我們把最新的分類垃圾桶放在面前,一個垃圾桶被隔成兩格,格子外面分別印著幹垃圾和溼垃圾。

菜葉菜梗等蔬果殘餘以及未食用完的蛋糕都屬於溼垃圾,第一感官是溼的,基本可以直接歸到溼垃圾,也包括蟹殼和蝦殼。

照著單子,像餅乾、花生殼、瓜子殼、蛋殼等,都屬於溼垃圾,雖然看上去它們是乾的。

看上去和蟹殼蝦殼很接近的貝殼是溼垃圾嗎?我們一比對,貝殼屬於幹垃圾。吃剩下的桃核、西梅核,也是幹垃圾行列。

而在幹垃圾序列裡,還包含了髮膠、打火機、醫用手套、醫用紗布、醫用棉籤和注射器……這些難道不是有害垃圾?

根據比對單,記者發現,可回收物一般都是舊衣物、牛奶盒、煤氣罐、舊玩具等物品;有害垃圾則主要是電池、過期的膠囊藥物、蓄電池、殺蟲劑等物品。

一次垃圾分類操作下來,記者累得不行,不過確實漲了知識。

經過半小時的收拾,垃圾完成分類。但這還不算完,因為扔垃圾的時間有規定:上午7點到9點,下午6點半到8點半,要丟垃圾,還得等等。


“誰吃的外賣盒沒分類!”上海男領導怒批下屬:垃圾扔錯了



飯後電梯裡都是扔垃圾的鄰居

經過了中午這次分類操作,記者已對垃圾分類瞭解了不少。傍晚,記者來到另一名家住徐彙區的同學家,吃過晚餐,我們和她的孩子們一起,對比著社區此前發給每家每戶的分類單,再次開始分類垃圾。

一切很順利,直到榴蓮殼的出現。

孩子說,榴蓮屬於水果,而且不是果核,應該算溼垃圾。但記者覺得,榴蓮殼比較硬,也許算是幹垃圾。

爭執不下時,同學掏出了手機,點開了“上海發佈”。

在該微信公號上,有一個專門的“垃圾分類查詢”。輸入榴蓮殼,結果顯示屬於幹垃圾。

記者瞭解到,這項功能現在是上海每家每戶的必備。記者看到,在這上面,對於垃圾分類有比較通俗的表述。

溼垃圾是指易腐垃圾,主要是食材廢料、剩菜剩飯、過期食品、瓜皮果核、花卉綠植、中藥藥渣等生物質生活廢棄物。其投放標準則是如純流質的食物垃圾,如牛奶等應直接倒進下水口,有包裝物的溼垃圾應將包裝物去除後分類投放,包裝物投放到對應的可回收物或幹垃圾容器。

幹垃圾則是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溼垃圾以外的其它生活廢棄物,投放要求為儘可能瀝乾水分,難以辨識類別的生活垃圾投入幹垃圾容器內。

這波分類結束後,正好晚上七點半。於是,記者和同學一起前往指定地點扔垃圾。

電梯門一開,裡面站滿了“同行”——幾乎每人手中都提著幾個垃圾袋。同學說,其實以前每個樓道下都有分類垃圾桶,但過去大家也都亂扔的。上個月,小區撤掉了這些垃圾桶,居民被要求前往專門的垃圾投放處定時扔垃圾,因而這些“垃圾時間”反而成了鄰居們難得的交流時間。

大家一起會心一笑,然後就聊起了自家垃圾分類中遇到的疑問,互相討論解答。很明顯,垃圾分類已是最近上海最熱門的話題,你不懂這個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誰吃的外賣盒沒分類!”上海男領導怒批下屬:垃圾扔錯了



聽到“靈魂拷問”,大家都笑了起來

“誰吃的外賣盒沒有分類!”一個沒被準確投放的飯盒,被在上海工作的白領楊媛媛的領導發現,他拍了張照片發到公司大群裡,並要求當事人自己承認,言辭嚴厲。

之所以這麼嚴肅,是因為從7月1日開始,如果亂扔垃圾,將被城管責令改正,拒不改正者將被處以50-200元的罰款。

“吃飯十分鐘,分類半小時。”楊媛媛說,現在每天在單位就餐,垃圾分類已成為必須的“考驗”,如果做不好可能被罰款。


“誰吃的外賣盒沒分類!”上海男領導怒批下屬:垃圾扔錯了



根據《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規定,對單位未按規定分類投放的行為,最高可處5萬元罰款。同時,對生活垃圾收運單位、處置單位不遵守相應規範的,分別規定最高可處10萬元、50萬元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單位經營服務許可證。

其實就在昨天,上海城管執法人員對垃圾分類進行專項巡查時,對一酒店當場開出條例實施後首張責令整改通知書,要求酒店限期整改。

而對於小區居民,除了罰款的危險,另一方面就是要接受在投放點負責指導分類的保潔人員頻繁的“靈魂拷問”。

電梯門一開,記者隨著人群,前往幾分鐘步行距離外的生活垃圾投放點。

記者看到,投放點和杭城的小區垃圾回收站基本一樣,唯一的區別是上海的生活垃圾投放點會明顯標註成兩類(幹垃圾、溼垃圾)或者四類(幹垃圾、溼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並且標註區分標識。

此外,在閔行區的垃圾投放點,還會有一個二維碼掃碼盒子——每家每戶都會被髮放印有二維碼的小塑料卡片,每投放一次,就可以去掃一下,然後積分,積分可以換禮物。

因為定時定點,所以扔垃圾往往會排隊。兩位保潔人員站在投放點兩邊,協助投放,同時解答居民疑問。看到一些分類不太規範的居民時,他們確實會問一句:“你是什麼垃圾?”

這樣的“靈魂拷問”,讓排隊的居民們都笑了起來。

記者瞭解到,當天,除了保潔人員,上海一些社區街道的工作人員都下沉到社區指導監督垃圾分類。

同學正準備把溼垃圾投放入投放口,保潔阿姨立刻提醒,裝溼垃圾的袋子是幹垃圾,要把垃圾倒出來後,把垃圾袋丟到幹垃圾投放口裡。

同學不由苦笑,“沒想到一把年紀了,扔垃圾還要人教。”


“誰吃的外賣盒沒分類!”上海男領導怒批下屬:垃圾扔錯了


查垃圾分類是個大需求



新聞+

留日學者聊起日本經驗:垃圾分類要從娃娃抓起

在上海的各個小區裡,保潔阿姨們站在投放點,協助指導前來投放垃圾的居民,並請居民以後在分類垃圾時帶著孩子,“親身教育體驗。”在韓冰看來,垃圾分類從娃娃抓起,是個好的嘗試。作為杭州萬向職業技術學院國際貿易實務專業教師,韓冰在2007年10月到日本東京國立市的一橋大學,開始留學生活,研究的範圍包括中日環境教育的對比與中國的成人環境教育,所以她很關注這次上海的最嚴垃圾分類。


“誰吃的外賣盒沒分類!”上海男領導怒批下屬:垃圾扔錯了



韓冰說,大家都知道日本的垃圾分類做得比較好,也有不少值得我們借鑑的地方。

“日本的垃圾收集的責任是下放到每個區/市,所以每個縣(相當於國內的省)、市、區都有不同的規則。”韓冰向錢報記者介紹了日本一些地方的垃圾分類規則。

“有的地方在每年4月初,會向民眾發放專門印製的《回收日曆》。”韓冰說,這本日曆每年都會更新,詳細介紹下一年該市垃圾分類的具體規則和詳細說明。

“日本有一個3R的概念:Reduce(減少)、Reuse(再利用)、Recycle(回收循環)。”韓冰介紹,日本對於垃圾的態度是,儘可能從源頭上減少垃圾,垃圾減量重於垃圾分類回收。有的地方對家庭垃圾中的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和塑料容器包裝垃圾進行收費處理,意圖就是促使市民垃圾減量。

韓冰提到,日本有的地方規定每天要在當天早晨8點半之前將當天對應的垃圾放到指定垃圾回收站。居民如果丟垃圾丟得晚了,就會看到自家的垃圾孤零零地呆在回收站裡,礙於面子,就會把垃圾帶回家,“日本人在這方面很要面子。在她看來,這更是一種社會的基本共識。但這份共識的形成,日本花了三十多年。

“此外,垃圾分類要做好,關鍵還是靠教育。”韓冰說,日本家庭會讓孩子從懂事開始,就跟著父母參與垃圾分類,進了幼兒園後就需要自己進行垃圾分類,小學以後,就已經成為一種習慣。

在日本,如果不好好進行垃圾分類會有什麼懲罰?對此,韓冰以國立市為例介紹說,家庭生活垃圾如果沒有好好分類,其實並沒有罰款等懲罰措施,只是回收人員不收而已,但這會被鄰居說閒話或投訴。至於家電和大型垃圾,如果隨意丟棄,一旦被發現,就屬於違法行為,最嚴重的會被處以5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1000萬日元的罰款(企業法人的罰款會追加到3億日元)。


“誰吃的外賣盒沒分類!”上海男領導怒批下屬:垃圾扔錯了


新華社資料圖



新聞鏈接

垃圾粉碎器熱賣:懶得分類,直接粉碎

最近,在電商平臺輸入關鍵詞“家用分類垃圾桶”,會跳出很多產品,以塑料製為主,價格從幾元、幾十到幾百甚至上千。

從顯示的銷量數據來看,價格幾十元左右、腳踏式、一體式但乾溼隔開的垃圾桶銷量比較高。並且很多款式都處於缺貨狀態,有商家表示:“家用分類垃圾桶6月就買斷貨了”。

同時,在電商平臺分類垃圾桶月銷量TOP前十的也不乏浙江的賣家,記者聯繫上該廠家負責線上銷售的朱先生。

“我們公司老闆今年春節就關注到了上海7月份要嚴格實施垃圾分類的消息,所以那時公司就想著要在這方面加強下,研發了幾款新的模具。6月份,銷量猛增,單子增長至少8倍。

與分類垃圾桶一樣受熱捧的還有垃圾處理器和垃圾粉碎器,與垃圾桶相比,這個要貴得多,基本要幾千元。記者諮詢了一家專賣某進口品牌垃圾處理器的店鋪,客服表示,銷量比以前確有增長,尤其6月,諮詢的顧客很多。顧客問得最多的是廚房是否需要改裝、對下水管道是否有要求。該客服笑著說,估計是懶得分類,直接粉碎。


來源:錢江晚報

編輯:祁涵;版權歸原作者,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