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

【編著注】本平臺發佈的所有家譜資料均不做考證,僅供宗親研究參考,如有不同看法和記載,請宗親撰文並提供佐證資料和大家分享,本平臺第一時間予以推送。由於歷史原因各支系家譜記載可能因為口傳、轉抄、損毀等原因造成記載出現不準確也是在所難免的,希望宗親用客觀的態度看待,切勿攻擊詆譭。

以下內容整理自該支宗親於1963年修編的《於氏支譜》。

"

【編著注】本平臺發佈的所有家譜資料均不做考證,僅供宗親研究參考,如有不同看法和記載,請宗親撰文並提供佐證資料和大家分享,本平臺第一時間予以推送。由於歷史原因各支系家譜記載可能因為口傳、轉抄、損毀等原因造成記載出現不準確也是在所難免的,希望宗親用客觀的態度看待,切勿攻擊詆譭。

以下內容整理自該支宗親於1963年修編的《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一、序言

1、前明洪武初年,始祖自雲南而徙萊陽,迨國朝康熙末歲,七世祖自萊陽而徙文登,多年未歸故里,著譜書時已定有“芳、譜、傳、源”等字,以別昭穆,迨戊戌年萊陽族孫銘訓春闈報捷,國樟與侄芳炘赴而見伊處定有“華、源、洞、奧、道”等二十字,華字輩即譜字輩,源字輩即傳字輩,已以譜、傳命名者亦不必改,第知其為華、源某字輩可也,至源自則宜改,以洞命名,方免有紊世次,謹將二十字書於左,以示後:

華源洞奧道、仁本貫統倫、清正家風宴、尊親貴聲存。

宣統元年正月二十四日

十三世孫國樟謹誌

2、先祖徙文登,即居西關,自從街中築有大瓦房五間,東頭是一間樓,即祭祀先祖於其所,後有遺囑雲:百世子孫分得此房者必留東一間做祭寢,歷年主祀,神主永遠不遷,三節四支輪流主祭,遺囑隨分單而附存,傳至桂彩,子亡無孫,取繼肅譜以為孫,恐後人不知其詳或起爭端,親筆書:

先人遺囑,先世遺有器具於譜首,藏在宗匣,肅譜收存。光緒二十四年闔族籌錢修理樓房,之後不知何時譜首遺囑損失,今肅譜邀同族長共族眾,扔將先人遺囑大意書於譜首,先世遺有器具扔如左,計開之數俱交肅譜收管,世世年節主祀樓房,族中修理,俟後闔族如能築成家祠,樓房扔歸肅譜管業,六大支各藏譜書一本,各本俱書此於譜首,以誌本末,永為存照。

計開:

木器:條几二張、八仙桌二張。

供器:純錫香爐一個、純錫香筒一個、純錫花瓶一對、純錫燭籤一對、瓷香爐一個。

瓷器:大碗八個、盤子四個、碟子十二個、飯盅二十一個、茶盅十個、酒盅十三個。

十三世孫國樟、建中稿

十四世孫芳傑、芳池、芳渚、芳炘

十五世孫恩譜、瑤譜

宣統元年正月二十四日闔族同肅譜立

3、咸豐初年,從堂兄國楨即備有譜書七本,再從堂兄紹中乃定命名之芳、譜、傳、源、本等字,而世代僅敘,初至文登二輩下未及敘即遽辭世。迨同治年間,從父芹塘府君與再從堂兄學閔,命國樟暨從堂侄芳坤編考木主,兼觀墓碑,參以諸父兄所聞,乃分支派、序次、昭穆又僅謄寫一本,因不善書而中止,遲至宣統元年,因再從堂兄桂彩所書先人遺器及遺囑於譜首損失,又同族眾另敘,從侄芳炘頗善書,遂全交伊謄寫,伊又僅書二序於五本之首,並未敘世代竟短命亡去矣,此事遲延五、六十載矣。今歲伏中,教讀之暇,乃又謄寫六本,存宗匣一本,老、次支人丁不多奉藏一本,老長支分六支,次支絕,餘五本各奉藏一本,嗣後各支有識字者不妨多謄寫幾本,以分藏各支。且務另備一本,將此冊所未能敘及者,各先將本支列敘,再會合一處,照支派而共列敘於此冊雲。

宣統三年潤六月中浣國樟謹誌

此本前二篇亦與此俱一時親筆書

"

【編著注】本平臺發佈的所有家譜資料均不做考證,僅供宗親研究參考,如有不同看法和記載,請宗親撰文並提供佐證資料和大家分享,本平臺第一時間予以推送。由於歷史原因各支系家譜記載可能因為口傳、轉抄、損毀等原因造成記載出現不準確也是在所難免的,希望宗親用客觀的態度看待,切勿攻擊詆譭。

以下內容整理自該支宗親於1963年修編的《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一、序言

1、前明洪武初年,始祖自雲南而徙萊陽,迨國朝康熙末歲,七世祖自萊陽而徙文登,多年未歸故里,著譜書時已定有“芳、譜、傳、源”等字,以別昭穆,迨戊戌年萊陽族孫銘訓春闈報捷,國樟與侄芳炘赴而見伊處定有“華、源、洞、奧、道”等二十字,華字輩即譜字輩,源字輩即傳字輩,已以譜、傳命名者亦不必改,第知其為華、源某字輩可也,至源自則宜改,以洞命名,方免有紊世次,謹將二十字書於左,以示後:

華源洞奧道、仁本貫統倫、清正家風宴、尊親貴聲存。

宣統元年正月二十四日

十三世孫國樟謹誌

2、先祖徙文登,即居西關,自從街中築有大瓦房五間,東頭是一間樓,即祭祀先祖於其所,後有遺囑雲:百世子孫分得此房者必留東一間做祭寢,歷年主祀,神主永遠不遷,三節四支輪流主祭,遺囑隨分單而附存,傳至桂彩,子亡無孫,取繼肅譜以為孫,恐後人不知其詳或起爭端,親筆書:

先人遺囑,先世遺有器具於譜首,藏在宗匣,肅譜收存。光緒二十四年闔族籌錢修理樓房,之後不知何時譜首遺囑損失,今肅譜邀同族長共族眾,扔將先人遺囑大意書於譜首,先世遺有器具扔如左,計開之數俱交肅譜收管,世世年節主祀樓房,族中修理,俟後闔族如能築成家祠,樓房扔歸肅譜管業,六大支各藏譜書一本,各本俱書此於譜首,以誌本末,永為存照。

計開:

木器:條几二張、八仙桌二張。

供器:純錫香爐一個、純錫香筒一個、純錫花瓶一對、純錫燭籤一對、瓷香爐一個。

瓷器:大碗八個、盤子四個、碟子十二個、飯盅二十一個、茶盅十個、酒盅十三個。

十三世孫國樟、建中稿

十四世孫芳傑、芳池、芳渚、芳炘

十五世孫恩譜、瑤譜

宣統元年正月二十四日闔族同肅譜立

3、咸豐初年,從堂兄國楨即備有譜書七本,再從堂兄紹中乃定命名之芳、譜、傳、源、本等字,而世代僅敘,初至文登二輩下未及敘即遽辭世。迨同治年間,從父芹塘府君與再從堂兄學閔,命國樟暨從堂侄芳坤編考木主,兼觀墓碑,參以諸父兄所聞,乃分支派、序次、昭穆又僅謄寫一本,因不善書而中止,遲至宣統元年,因再從堂兄桂彩所書先人遺器及遺囑於譜首損失,又同族眾另敘,從侄芳炘頗善書,遂全交伊謄寫,伊又僅書二序於五本之首,並未敘世代竟短命亡去矣,此事遲延五、六十載矣。今歲伏中,教讀之暇,乃又謄寫六本,存宗匣一本,老、次支人丁不多奉藏一本,老長支分六支,次支絕,餘五本各奉藏一本,嗣後各支有識字者不妨多謄寫幾本,以分藏各支。且務另備一本,將此冊所未能敘及者,各先將本支列敘,再會合一處,照支派而共列敘於此冊雲。

宣統三年潤六月中浣國樟謹誌

此本前二篇亦與此俱一時親筆書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

【編著注】本平臺發佈的所有家譜資料均不做考證,僅供宗親研究參考,如有不同看法和記載,請宗親撰文並提供佐證資料和大家分享,本平臺第一時間予以推送。由於歷史原因各支系家譜記載可能因為口傳、轉抄、損毀等原因造成記載出現不準確也是在所難免的,希望宗親用客觀的態度看待,切勿攻擊詆譭。

以下內容整理自該支宗親於1963年修編的《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一、序言

1、前明洪武初年,始祖自雲南而徙萊陽,迨國朝康熙末歲,七世祖自萊陽而徙文登,多年未歸故里,著譜書時已定有“芳、譜、傳、源”等字,以別昭穆,迨戊戌年萊陽族孫銘訓春闈報捷,國樟與侄芳炘赴而見伊處定有“華、源、洞、奧、道”等二十字,華字輩即譜字輩,源字輩即傳字輩,已以譜、傳命名者亦不必改,第知其為華、源某字輩可也,至源自則宜改,以洞命名,方免有紊世次,謹將二十字書於左,以示後:

華源洞奧道、仁本貫統倫、清正家風宴、尊親貴聲存。

宣統元年正月二十四日

十三世孫國樟謹誌

2、先祖徙文登,即居西關,自從街中築有大瓦房五間,東頭是一間樓,即祭祀先祖於其所,後有遺囑雲:百世子孫分得此房者必留東一間做祭寢,歷年主祀,神主永遠不遷,三節四支輪流主祭,遺囑隨分單而附存,傳至桂彩,子亡無孫,取繼肅譜以為孫,恐後人不知其詳或起爭端,親筆書:

先人遺囑,先世遺有器具於譜首,藏在宗匣,肅譜收存。光緒二十四年闔族籌錢修理樓房,之後不知何時譜首遺囑損失,今肅譜邀同族長共族眾,扔將先人遺囑大意書於譜首,先世遺有器具扔如左,計開之數俱交肅譜收管,世世年節主祀樓房,族中修理,俟後闔族如能築成家祠,樓房扔歸肅譜管業,六大支各藏譜書一本,各本俱書此於譜首,以誌本末,永為存照。

計開:

木器:條几二張、八仙桌二張。

供器:純錫香爐一個、純錫香筒一個、純錫花瓶一對、純錫燭籤一對、瓷香爐一個。

瓷器:大碗八個、盤子四個、碟子十二個、飯盅二十一個、茶盅十個、酒盅十三個。

十三世孫國樟、建中稿

十四世孫芳傑、芳池、芳渚、芳炘

十五世孫恩譜、瑤譜

宣統元年正月二十四日闔族同肅譜立

3、咸豐初年,從堂兄國楨即備有譜書七本,再從堂兄紹中乃定命名之芳、譜、傳、源、本等字,而世代僅敘,初至文登二輩下未及敘即遽辭世。迨同治年間,從父芹塘府君與再從堂兄學閔,命國樟暨從堂侄芳坤編考木主,兼觀墓碑,參以諸父兄所聞,乃分支派、序次、昭穆又僅謄寫一本,因不善書而中止,遲至宣統元年,因再從堂兄桂彩所書先人遺器及遺囑於譜首損失,又同族眾另敘,從侄芳炘頗善書,遂全交伊謄寫,伊又僅書二序於五本之首,並未敘世代竟短命亡去矣,此事遲延五、六十載矣。今歲伏中,教讀之暇,乃又謄寫六本,存宗匣一本,老、次支人丁不多奉藏一本,老長支分六支,次支絕,餘五本各奉藏一本,嗣後各支有識字者不妨多謄寫幾本,以分藏各支。且務另備一本,將此冊所未能敘及者,各先將本支列敘,再會合一處,照支派而共列敘於此冊雲。

宣統三年潤六月中浣國樟謹誌

此本前二篇亦與此俱一時親筆書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

【編著注】本平臺發佈的所有家譜資料均不做考證,僅供宗親研究參考,如有不同看法和記載,請宗親撰文並提供佐證資料和大家分享,本平臺第一時間予以推送。由於歷史原因各支系家譜記載可能因為口傳、轉抄、損毀等原因造成記載出現不準確也是在所難免的,希望宗親用客觀的態度看待,切勿攻擊詆譭。

以下內容整理自該支宗親於1963年修編的《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一、序言

1、前明洪武初年,始祖自雲南而徙萊陽,迨國朝康熙末歲,七世祖自萊陽而徙文登,多年未歸故里,著譜書時已定有“芳、譜、傳、源”等字,以別昭穆,迨戊戌年萊陽族孫銘訓春闈報捷,國樟與侄芳炘赴而見伊處定有“華、源、洞、奧、道”等二十字,華字輩即譜字輩,源字輩即傳字輩,已以譜、傳命名者亦不必改,第知其為華、源某字輩可也,至源自則宜改,以洞命名,方免有紊世次,謹將二十字書於左,以示後:

華源洞奧道、仁本貫統倫、清正家風宴、尊親貴聲存。

宣統元年正月二十四日

十三世孫國樟謹誌

2、先祖徙文登,即居西關,自從街中築有大瓦房五間,東頭是一間樓,即祭祀先祖於其所,後有遺囑雲:百世子孫分得此房者必留東一間做祭寢,歷年主祀,神主永遠不遷,三節四支輪流主祭,遺囑隨分單而附存,傳至桂彩,子亡無孫,取繼肅譜以為孫,恐後人不知其詳或起爭端,親筆書:

先人遺囑,先世遺有器具於譜首,藏在宗匣,肅譜收存。光緒二十四年闔族籌錢修理樓房,之後不知何時譜首遺囑損失,今肅譜邀同族長共族眾,扔將先人遺囑大意書於譜首,先世遺有器具扔如左,計開之數俱交肅譜收管,世世年節主祀樓房,族中修理,俟後闔族如能築成家祠,樓房扔歸肅譜管業,六大支各藏譜書一本,各本俱書此於譜首,以誌本末,永為存照。

計開:

木器:條几二張、八仙桌二張。

供器:純錫香爐一個、純錫香筒一個、純錫花瓶一對、純錫燭籤一對、瓷香爐一個。

瓷器:大碗八個、盤子四個、碟子十二個、飯盅二十一個、茶盅十個、酒盅十三個。

十三世孫國樟、建中稿

十四世孫芳傑、芳池、芳渚、芳炘

十五世孫恩譜、瑤譜

宣統元年正月二十四日闔族同肅譜立

3、咸豐初年,從堂兄國楨即備有譜書七本,再從堂兄紹中乃定命名之芳、譜、傳、源、本等字,而世代僅敘,初至文登二輩下未及敘即遽辭世。迨同治年間,從父芹塘府君與再從堂兄學閔,命國樟暨從堂侄芳坤編考木主,兼觀墓碑,參以諸父兄所聞,乃分支派、序次、昭穆又僅謄寫一本,因不善書而中止,遲至宣統元年,因再從堂兄桂彩所書先人遺器及遺囑於譜首損失,又同族眾另敘,從侄芳炘頗善書,遂全交伊謄寫,伊又僅書二序於五本之首,並未敘世代竟短命亡去矣,此事遲延五、六十載矣。今歲伏中,教讀之暇,乃又謄寫六本,存宗匣一本,老、次支人丁不多奉藏一本,老長支分六支,次支絕,餘五本各奉藏一本,嗣後各支有識字者不妨多謄寫幾本,以分藏各支。且務另備一本,將此冊所未能敘及者,各先將本支列敘,再會合一處,照支派而共列敘於此冊雲。

宣統三年潤六月中浣國樟謹誌

此本前二篇亦與此俱一時親筆書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

【編著注】本平臺發佈的所有家譜資料均不做考證,僅供宗親研究參考,如有不同看法和記載,請宗親撰文並提供佐證資料和大家分享,本平臺第一時間予以推送。由於歷史原因各支系家譜記載可能因為口傳、轉抄、損毀等原因造成記載出現不準確也是在所難免的,希望宗親用客觀的態度看待,切勿攻擊詆譭。

以下內容整理自該支宗親於1963年修編的《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一、序言

1、前明洪武初年,始祖自雲南而徙萊陽,迨國朝康熙末歲,七世祖自萊陽而徙文登,多年未歸故里,著譜書時已定有“芳、譜、傳、源”等字,以別昭穆,迨戊戌年萊陽族孫銘訓春闈報捷,國樟與侄芳炘赴而見伊處定有“華、源、洞、奧、道”等二十字,華字輩即譜字輩,源字輩即傳字輩,已以譜、傳命名者亦不必改,第知其為華、源某字輩可也,至源自則宜改,以洞命名,方免有紊世次,謹將二十字書於左,以示後:

華源洞奧道、仁本貫統倫、清正家風宴、尊親貴聲存。

宣統元年正月二十四日

十三世孫國樟謹誌

2、先祖徙文登,即居西關,自從街中築有大瓦房五間,東頭是一間樓,即祭祀先祖於其所,後有遺囑雲:百世子孫分得此房者必留東一間做祭寢,歷年主祀,神主永遠不遷,三節四支輪流主祭,遺囑隨分單而附存,傳至桂彩,子亡無孫,取繼肅譜以為孫,恐後人不知其詳或起爭端,親筆書:

先人遺囑,先世遺有器具於譜首,藏在宗匣,肅譜收存。光緒二十四年闔族籌錢修理樓房,之後不知何時譜首遺囑損失,今肅譜邀同族長共族眾,扔將先人遺囑大意書於譜首,先世遺有器具扔如左,計開之數俱交肅譜收管,世世年節主祀樓房,族中修理,俟後闔族如能築成家祠,樓房扔歸肅譜管業,六大支各藏譜書一本,各本俱書此於譜首,以誌本末,永為存照。

計開:

木器:條几二張、八仙桌二張。

供器:純錫香爐一個、純錫香筒一個、純錫花瓶一對、純錫燭籤一對、瓷香爐一個。

瓷器:大碗八個、盤子四個、碟子十二個、飯盅二十一個、茶盅十個、酒盅十三個。

十三世孫國樟、建中稿

十四世孫芳傑、芳池、芳渚、芳炘

十五世孫恩譜、瑤譜

宣統元年正月二十四日闔族同肅譜立

3、咸豐初年,從堂兄國楨即備有譜書七本,再從堂兄紹中乃定命名之芳、譜、傳、源、本等字,而世代僅敘,初至文登二輩下未及敘即遽辭世。迨同治年間,從父芹塘府君與再從堂兄學閔,命國樟暨從堂侄芳坤編考木主,兼觀墓碑,參以諸父兄所聞,乃分支派、序次、昭穆又僅謄寫一本,因不善書而中止,遲至宣統元年,因再從堂兄桂彩所書先人遺器及遺囑於譜首損失,又同族眾另敘,從侄芳炘頗善書,遂全交伊謄寫,伊又僅書二序於五本之首,並未敘世代竟短命亡去矣,此事遲延五、六十載矣。今歲伏中,教讀之暇,乃又謄寫六本,存宗匣一本,老、次支人丁不多奉藏一本,老長支分六支,次支絕,餘五本各奉藏一本,嗣後各支有識字者不妨多謄寫幾本,以分藏各支。且務另備一本,將此冊所未能敘及者,各先將本支列敘,再會合一處,照支派而共列敘於此冊雲。

宣統三年潤六月中浣國樟謹誌

此本前二篇亦與此俱一時親筆書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

【編著注】本平臺發佈的所有家譜資料均不做考證,僅供宗親研究參考,如有不同看法和記載,請宗親撰文並提供佐證資料和大家分享,本平臺第一時間予以推送。由於歷史原因各支系家譜記載可能因為口傳、轉抄、損毀等原因造成記載出現不準確也是在所難免的,希望宗親用客觀的態度看待,切勿攻擊詆譭。

以下內容整理自該支宗親於1963年修編的《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一、序言

1、前明洪武初年,始祖自雲南而徙萊陽,迨國朝康熙末歲,七世祖自萊陽而徙文登,多年未歸故里,著譜書時已定有“芳、譜、傳、源”等字,以別昭穆,迨戊戌年萊陽族孫銘訓春闈報捷,國樟與侄芳炘赴而見伊處定有“華、源、洞、奧、道”等二十字,華字輩即譜字輩,源字輩即傳字輩,已以譜、傳命名者亦不必改,第知其為華、源某字輩可也,至源自則宜改,以洞命名,方免有紊世次,謹將二十字書於左,以示後:

華源洞奧道、仁本貫統倫、清正家風宴、尊親貴聲存。

宣統元年正月二十四日

十三世孫國樟謹誌

2、先祖徙文登,即居西關,自從街中築有大瓦房五間,東頭是一間樓,即祭祀先祖於其所,後有遺囑雲:百世子孫分得此房者必留東一間做祭寢,歷年主祀,神主永遠不遷,三節四支輪流主祭,遺囑隨分單而附存,傳至桂彩,子亡無孫,取繼肅譜以為孫,恐後人不知其詳或起爭端,親筆書:

先人遺囑,先世遺有器具於譜首,藏在宗匣,肅譜收存。光緒二十四年闔族籌錢修理樓房,之後不知何時譜首遺囑損失,今肅譜邀同族長共族眾,扔將先人遺囑大意書於譜首,先世遺有器具扔如左,計開之數俱交肅譜收管,世世年節主祀樓房,族中修理,俟後闔族如能築成家祠,樓房扔歸肅譜管業,六大支各藏譜書一本,各本俱書此於譜首,以誌本末,永為存照。

計開:

木器:條几二張、八仙桌二張。

供器:純錫香爐一個、純錫香筒一個、純錫花瓶一對、純錫燭籤一對、瓷香爐一個。

瓷器:大碗八個、盤子四個、碟子十二個、飯盅二十一個、茶盅十個、酒盅十三個。

十三世孫國樟、建中稿

十四世孫芳傑、芳池、芳渚、芳炘

十五世孫恩譜、瑤譜

宣統元年正月二十四日闔族同肅譜立

3、咸豐初年,從堂兄國楨即備有譜書七本,再從堂兄紹中乃定命名之芳、譜、傳、源、本等字,而世代僅敘,初至文登二輩下未及敘即遽辭世。迨同治年間,從父芹塘府君與再從堂兄學閔,命國樟暨從堂侄芳坤編考木主,兼觀墓碑,參以諸父兄所聞,乃分支派、序次、昭穆又僅謄寫一本,因不善書而中止,遲至宣統元年,因再從堂兄桂彩所書先人遺器及遺囑於譜首損失,又同族眾另敘,從侄芳炘頗善書,遂全交伊謄寫,伊又僅書二序於五本之首,並未敘世代竟短命亡去矣,此事遲延五、六十載矣。今歲伏中,教讀之暇,乃又謄寫六本,存宗匣一本,老、次支人丁不多奉藏一本,老長支分六支,次支絕,餘五本各奉藏一本,嗣後各支有識字者不妨多謄寫幾本,以分藏各支。且務另備一本,將此冊所未能敘及者,各先將本支列敘,再會合一處,照支派而共列敘於此冊雲。

宣統三年潤六月中浣國樟謹誌

此本前二篇亦與此俱一時親筆書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

【編著注】本平臺發佈的所有家譜資料均不做考證,僅供宗親研究參考,如有不同看法和記載,請宗親撰文並提供佐證資料和大家分享,本平臺第一時間予以推送。由於歷史原因各支系家譜記載可能因為口傳、轉抄、損毀等原因造成記載出現不準確也是在所難免的,希望宗親用客觀的態度看待,切勿攻擊詆譭。

以下內容整理自該支宗親於1963年修編的《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一、序言

1、前明洪武初年,始祖自雲南而徙萊陽,迨國朝康熙末歲,七世祖自萊陽而徙文登,多年未歸故里,著譜書時已定有“芳、譜、傳、源”等字,以別昭穆,迨戊戌年萊陽族孫銘訓春闈報捷,國樟與侄芳炘赴而見伊處定有“華、源、洞、奧、道”等二十字,華字輩即譜字輩,源字輩即傳字輩,已以譜、傳命名者亦不必改,第知其為華、源某字輩可也,至源自則宜改,以洞命名,方免有紊世次,謹將二十字書於左,以示後:

華源洞奧道、仁本貫統倫、清正家風宴、尊親貴聲存。

宣統元年正月二十四日

十三世孫國樟謹誌

2、先祖徙文登,即居西關,自從街中築有大瓦房五間,東頭是一間樓,即祭祀先祖於其所,後有遺囑雲:百世子孫分得此房者必留東一間做祭寢,歷年主祀,神主永遠不遷,三節四支輪流主祭,遺囑隨分單而附存,傳至桂彩,子亡無孫,取繼肅譜以為孫,恐後人不知其詳或起爭端,親筆書:

先人遺囑,先世遺有器具於譜首,藏在宗匣,肅譜收存。光緒二十四年闔族籌錢修理樓房,之後不知何時譜首遺囑損失,今肅譜邀同族長共族眾,扔將先人遺囑大意書於譜首,先世遺有器具扔如左,計開之數俱交肅譜收管,世世年節主祀樓房,族中修理,俟後闔族如能築成家祠,樓房扔歸肅譜管業,六大支各藏譜書一本,各本俱書此於譜首,以誌本末,永為存照。

計開:

木器:條几二張、八仙桌二張。

供器:純錫香爐一個、純錫香筒一個、純錫花瓶一對、純錫燭籤一對、瓷香爐一個。

瓷器:大碗八個、盤子四個、碟子十二個、飯盅二十一個、茶盅十個、酒盅十三個。

十三世孫國樟、建中稿

十四世孫芳傑、芳池、芳渚、芳炘

十五世孫恩譜、瑤譜

宣統元年正月二十四日闔族同肅譜立

3、咸豐初年,從堂兄國楨即備有譜書七本,再從堂兄紹中乃定命名之芳、譜、傳、源、本等字,而世代僅敘,初至文登二輩下未及敘即遽辭世。迨同治年間,從父芹塘府君與再從堂兄學閔,命國樟暨從堂侄芳坤編考木主,兼觀墓碑,參以諸父兄所聞,乃分支派、序次、昭穆又僅謄寫一本,因不善書而中止,遲至宣統元年,因再從堂兄桂彩所書先人遺器及遺囑於譜首損失,又同族眾另敘,從侄芳炘頗善書,遂全交伊謄寫,伊又僅書二序於五本之首,並未敘世代竟短命亡去矣,此事遲延五、六十載矣。今歲伏中,教讀之暇,乃又謄寫六本,存宗匣一本,老、次支人丁不多奉藏一本,老長支分六支,次支絕,餘五本各奉藏一本,嗣後各支有識字者不妨多謄寫幾本,以分藏各支。且務另備一本,將此冊所未能敘及者,各先將本支列敘,再會合一處,照支派而共列敘於此冊雲。

宣統三年潤六月中浣國樟謹誌

此本前二篇亦與此俱一時親筆書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二、前十代世系摘錄

1、始祖

福新,配魏氏,生一子:寧。始到昌陽,居於家疃,墓在萊邑昌山東溝。

2、二世

寧,配修氏,生三子:長名秀、次名茂、三名躍,墓在始祖墓之側。

萊陽縣誌孝子義傳載:當初母病,寧晝夜泣,忽夢神告曰:須割肝食母。方醒即割肝煮羹進母,母子遂俱獲安。後母壽終,寧廬墓三年。寧素性儉樸,好施為善,和睦事聞,欽賜孝義,舉人匾門,竭力敦倫。後邑侯程公贈聯雲:大孝千秋風海國,芳聲百代裕倫常。

3、三世

茂,配王氏,生三子:長名渭、次名沛、三名淳。茂始同兄秀徙居照旺莊,墓在萊邑照旺莊西塋。

4、四世

淳,配劉氏,生一子:宗聖。

5、五世

宗聖,配李氏,生三子:長名欽、次名釗、三名鐸。

6、六世

釗,配江氏,生四子:長名應祈、次名應禧、三名應祿、四名應孝。

7、七世

應禧,號西山,姜太君墓碑作永禧。配姜氏,生二子:長名廓、次名廑。氏同二子由萊邑照旺莊徙居文邑西關,氏葬豐山之陽,西山府君墓在萊邑照旺莊東塋,戊戌年赴故里,旋後應院試,由郡捎去碑資建碑。(豐山之陽在邑城東南去城二里許,凡墓在豐山之陽者皆葬於祖塋也。)

8、八世

①廓,號秀之,行一,墓在母墓東。配周氏,生六子:長名嗣堯、次名嗣舜、三名嗣禹、四名嗣湯、五名嗣文、六名嗣奭。

②廑,號謹之,行二,墓在母墓西。配李氏,生一子:嗣英。

9、九世

①嗣堯,號欽明,行一,墓在豐山之陽。配陳氏,生二子:作義、作梅。

②嗣舜,號有臣,行二,墓在豐山之陽。配姜氏。

③嗣禹,號袛承,行三,墓在豐山之陽。配王氏,生二子:志孔,志澄。原有養子名作士,墓在豐山之陽,其子徙居關東。

④嗣湯,號興臣,行四,墓在豐山之陽。配洗氏,生二子:作仁、作雯。

⑤嗣文,號貞臣,行五,墓在豐山之陽。元配謝氏繼配邵氏,生三子:作舟、作亮、作照。

⑥嗣奭,號南棠,行七,墓在豐山之陽。配林氏,生三子:作中、作棟、作新。

⑦嗣英,行六,墓在豐山之陽。元配王氏繼配徐氏,生四子:作賓、作宣、作容、作寬。

10、十世

作義,號制行,行一,墓在豐山之陽。配劉氏,生三子:天錫、天敘、天福。

作梅,號和汝,行六,配劉氏,生二子:天保、天佑。

志孔,號郊南,行六,郡增廣生員,墓在豐山之陽。配王氏,生六子:禮元、樂元、射元、御元、書元、數元。

志澄,號秋一,行八,墓在豐山之陽。元配徐氏繼配劉氏,生五子:續元、繼元、繹元、絡元、純元。

作仁,號惠菴,行二,庠生,墓在豐山之陽。配王氏,生三子:長名瑋、次名珣、三名珍。

作雯,行七,墓在豐山之陽。配王氏,生四子:翰元、朝元、乾元、斡元。

作舟,行四,墓在豐山之陽。配邱氏,作舟少亡,氏守節盡孝,建坊入祠,以伯弟作梅之長子天保胞弟照之次子天位為嗣。

作亮,號曉山,行一,庠生,墓在香山之右。(香山之右在小河村,南去小河村半里許)。嫡配王氏,側室王氏,嫡生一子:天倫;側生二子:天中、天儀。

作照,號十二州,行二,庠生,墓在香山之右。元配王氏繼配張氏,生四子:天傑、天位、天任、天俽。

作中,號揆麓,行一,墓在豐山之陽。配李氏,生四子:吉元、兆元、祥元、瑞元。

作棟,號力荷,行五,墓在豐山之陽。配湯氏,無子,以胞兄作中之次子兆元為嗣。

作新,行九,墓在豐山之陽。配李氏,無子,以胞兄作中之三子祥元為嗣。

作賓,行三,配崔氏,生三子:天祥、天培、天福。

作宣,行四,配氏失考,生二子:天秩、天敘。

作容,行五,配孫氏,生五子:天祿、天喜、天吉、天玉、天貴。

作寬,行八,配杜氏,生三子:天隨、天元、天賜。

"

【編著注】本平臺發佈的所有家譜資料均不做考證,僅供宗親研究參考,如有不同看法和記載,請宗親撰文並提供佐證資料和大家分享,本平臺第一時間予以推送。由於歷史原因各支系家譜記載可能因為口傳、轉抄、損毀等原因造成記載出現不準確也是在所難免的,希望宗親用客觀的態度看待,切勿攻擊詆譭。

以下內容整理自該支宗親於1963年修編的《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一、序言

1、前明洪武初年,始祖自雲南而徙萊陽,迨國朝康熙末歲,七世祖自萊陽而徙文登,多年未歸故里,著譜書時已定有“芳、譜、傳、源”等字,以別昭穆,迨戊戌年萊陽族孫銘訓春闈報捷,國樟與侄芳炘赴而見伊處定有“華、源、洞、奧、道”等二十字,華字輩即譜字輩,源字輩即傳字輩,已以譜、傳命名者亦不必改,第知其為華、源某字輩可也,至源自則宜改,以洞命名,方免有紊世次,謹將二十字書於左,以示後:

華源洞奧道、仁本貫統倫、清正家風宴、尊親貴聲存。

宣統元年正月二十四日

十三世孫國樟謹誌

2、先祖徙文登,即居西關,自從街中築有大瓦房五間,東頭是一間樓,即祭祀先祖於其所,後有遺囑雲:百世子孫分得此房者必留東一間做祭寢,歷年主祀,神主永遠不遷,三節四支輪流主祭,遺囑隨分單而附存,傳至桂彩,子亡無孫,取繼肅譜以為孫,恐後人不知其詳或起爭端,親筆書:

先人遺囑,先世遺有器具於譜首,藏在宗匣,肅譜收存。光緒二十四年闔族籌錢修理樓房,之後不知何時譜首遺囑損失,今肅譜邀同族長共族眾,扔將先人遺囑大意書於譜首,先世遺有器具扔如左,計開之數俱交肅譜收管,世世年節主祀樓房,族中修理,俟後闔族如能築成家祠,樓房扔歸肅譜管業,六大支各藏譜書一本,各本俱書此於譜首,以誌本末,永為存照。

計開:

木器:條几二張、八仙桌二張。

供器:純錫香爐一個、純錫香筒一個、純錫花瓶一對、純錫燭籤一對、瓷香爐一個。

瓷器:大碗八個、盤子四個、碟子十二個、飯盅二十一個、茶盅十個、酒盅十三個。

十三世孫國樟、建中稿

十四世孫芳傑、芳池、芳渚、芳炘

十五世孫恩譜、瑤譜

宣統元年正月二十四日闔族同肅譜立

3、咸豐初年,從堂兄國楨即備有譜書七本,再從堂兄紹中乃定命名之芳、譜、傳、源、本等字,而世代僅敘,初至文登二輩下未及敘即遽辭世。迨同治年間,從父芹塘府君與再從堂兄學閔,命國樟暨從堂侄芳坤編考木主,兼觀墓碑,參以諸父兄所聞,乃分支派、序次、昭穆又僅謄寫一本,因不善書而中止,遲至宣統元年,因再從堂兄桂彩所書先人遺器及遺囑於譜首損失,又同族眾另敘,從侄芳炘頗善書,遂全交伊謄寫,伊又僅書二序於五本之首,並未敘世代竟短命亡去矣,此事遲延五、六十載矣。今歲伏中,教讀之暇,乃又謄寫六本,存宗匣一本,老、次支人丁不多奉藏一本,老長支分六支,次支絕,餘五本各奉藏一本,嗣後各支有識字者不妨多謄寫幾本,以分藏各支。且務另備一本,將此冊所未能敘及者,各先將本支列敘,再會合一處,照支派而共列敘於此冊雲。

宣統三年潤六月中浣國樟謹誌

此本前二篇亦與此俱一時親筆書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二、前十代世系摘錄

1、始祖

福新,配魏氏,生一子:寧。始到昌陽,居於家疃,墓在萊邑昌山東溝。

2、二世

寧,配修氏,生三子:長名秀、次名茂、三名躍,墓在始祖墓之側。

萊陽縣誌孝子義傳載:當初母病,寧晝夜泣,忽夢神告曰:須割肝食母。方醒即割肝煮羹進母,母子遂俱獲安。後母壽終,寧廬墓三年。寧素性儉樸,好施為善,和睦事聞,欽賜孝義,舉人匾門,竭力敦倫。後邑侯程公贈聯雲:大孝千秋風海國,芳聲百代裕倫常。

3、三世

茂,配王氏,生三子:長名渭、次名沛、三名淳。茂始同兄秀徙居照旺莊,墓在萊邑照旺莊西塋。

4、四世

淳,配劉氏,生一子:宗聖。

5、五世

宗聖,配李氏,生三子:長名欽、次名釗、三名鐸。

6、六世

釗,配江氏,生四子:長名應祈、次名應禧、三名應祿、四名應孝。

7、七世

應禧,號西山,姜太君墓碑作永禧。配姜氏,生二子:長名廓、次名廑。氏同二子由萊邑照旺莊徙居文邑西關,氏葬豐山之陽,西山府君墓在萊邑照旺莊東塋,戊戌年赴故里,旋後應院試,由郡捎去碑資建碑。(豐山之陽在邑城東南去城二里許,凡墓在豐山之陽者皆葬於祖塋也。)

8、八世

①廓,號秀之,行一,墓在母墓東。配周氏,生六子:長名嗣堯、次名嗣舜、三名嗣禹、四名嗣湯、五名嗣文、六名嗣奭。

②廑,號謹之,行二,墓在母墓西。配李氏,生一子:嗣英。

9、九世

①嗣堯,號欽明,行一,墓在豐山之陽。配陳氏,生二子:作義、作梅。

②嗣舜,號有臣,行二,墓在豐山之陽。配姜氏。

③嗣禹,號袛承,行三,墓在豐山之陽。配王氏,生二子:志孔,志澄。原有養子名作士,墓在豐山之陽,其子徙居關東。

④嗣湯,號興臣,行四,墓在豐山之陽。配洗氏,生二子:作仁、作雯。

⑤嗣文,號貞臣,行五,墓在豐山之陽。元配謝氏繼配邵氏,生三子:作舟、作亮、作照。

⑥嗣奭,號南棠,行七,墓在豐山之陽。配林氏,生三子:作中、作棟、作新。

⑦嗣英,行六,墓在豐山之陽。元配王氏繼配徐氏,生四子:作賓、作宣、作容、作寬。

10、十世

作義,號制行,行一,墓在豐山之陽。配劉氏,生三子:天錫、天敘、天福。

作梅,號和汝,行六,配劉氏,生二子:天保、天佑。

志孔,號郊南,行六,郡增廣生員,墓在豐山之陽。配王氏,生六子:禮元、樂元、射元、御元、書元、數元。

志澄,號秋一,行八,墓在豐山之陽。元配徐氏繼配劉氏,生五子:續元、繼元、繹元、絡元、純元。

作仁,號惠菴,行二,庠生,墓在豐山之陽。配王氏,生三子:長名瑋、次名珣、三名珍。

作雯,行七,墓在豐山之陽。配王氏,生四子:翰元、朝元、乾元、斡元。

作舟,行四,墓在豐山之陽。配邱氏,作舟少亡,氏守節盡孝,建坊入祠,以伯弟作梅之長子天保胞弟照之次子天位為嗣。

作亮,號曉山,行一,庠生,墓在香山之右。(香山之右在小河村,南去小河村半里許)。嫡配王氏,側室王氏,嫡生一子:天倫;側生二子:天中、天儀。

作照,號十二州,行二,庠生,墓在香山之右。元配王氏繼配張氏,生四子:天傑、天位、天任、天俽。

作中,號揆麓,行一,墓在豐山之陽。配李氏,生四子:吉元、兆元、祥元、瑞元。

作棟,號力荷,行五,墓在豐山之陽。配湯氏,無子,以胞兄作中之次子兆元為嗣。

作新,行九,墓在豐山之陽。配李氏,無子,以胞兄作中之三子祥元為嗣。

作賓,行三,配崔氏,生三子:天祥、天培、天福。

作宣,行四,配氏失考,生二子:天秩、天敘。

作容,行五,配孫氏,生五子:天祿、天喜、天吉、天玉、天貴。

作寬,行八,配杜氏,生三子:天隨、天元、天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

【編著注】本平臺發佈的所有家譜資料均不做考證,僅供宗親研究參考,如有不同看法和記載,請宗親撰文並提供佐證資料和大家分享,本平臺第一時間予以推送。由於歷史原因各支系家譜記載可能因為口傳、轉抄、損毀等原因造成記載出現不準確也是在所難免的,希望宗親用客觀的態度看待,切勿攻擊詆譭。

以下內容整理自該支宗親於1963年修編的《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一、序言

1、前明洪武初年,始祖自雲南而徙萊陽,迨國朝康熙末歲,七世祖自萊陽而徙文登,多年未歸故里,著譜書時已定有“芳、譜、傳、源”等字,以別昭穆,迨戊戌年萊陽族孫銘訓春闈報捷,國樟與侄芳炘赴而見伊處定有“華、源、洞、奧、道”等二十字,華字輩即譜字輩,源字輩即傳字輩,已以譜、傳命名者亦不必改,第知其為華、源某字輩可也,至源自則宜改,以洞命名,方免有紊世次,謹將二十字書於左,以示後:

華源洞奧道、仁本貫統倫、清正家風宴、尊親貴聲存。

宣統元年正月二十四日

十三世孫國樟謹誌

2、先祖徙文登,即居西關,自從街中築有大瓦房五間,東頭是一間樓,即祭祀先祖於其所,後有遺囑雲:百世子孫分得此房者必留東一間做祭寢,歷年主祀,神主永遠不遷,三節四支輪流主祭,遺囑隨分單而附存,傳至桂彩,子亡無孫,取繼肅譜以為孫,恐後人不知其詳或起爭端,親筆書:

先人遺囑,先世遺有器具於譜首,藏在宗匣,肅譜收存。光緒二十四年闔族籌錢修理樓房,之後不知何時譜首遺囑損失,今肅譜邀同族長共族眾,扔將先人遺囑大意書於譜首,先世遺有器具扔如左,計開之數俱交肅譜收管,世世年節主祀樓房,族中修理,俟後闔族如能築成家祠,樓房扔歸肅譜管業,六大支各藏譜書一本,各本俱書此於譜首,以誌本末,永為存照。

計開:

木器:條几二張、八仙桌二張。

供器:純錫香爐一個、純錫香筒一個、純錫花瓶一對、純錫燭籤一對、瓷香爐一個。

瓷器:大碗八個、盤子四個、碟子十二個、飯盅二十一個、茶盅十個、酒盅十三個。

十三世孫國樟、建中稿

十四世孫芳傑、芳池、芳渚、芳炘

十五世孫恩譜、瑤譜

宣統元年正月二十四日闔族同肅譜立

3、咸豐初年,從堂兄國楨即備有譜書七本,再從堂兄紹中乃定命名之芳、譜、傳、源、本等字,而世代僅敘,初至文登二輩下未及敘即遽辭世。迨同治年間,從父芹塘府君與再從堂兄學閔,命國樟暨從堂侄芳坤編考木主,兼觀墓碑,參以諸父兄所聞,乃分支派、序次、昭穆又僅謄寫一本,因不善書而中止,遲至宣統元年,因再從堂兄桂彩所書先人遺器及遺囑於譜首損失,又同族眾另敘,從侄芳炘頗善書,遂全交伊謄寫,伊又僅書二序於五本之首,並未敘世代竟短命亡去矣,此事遲延五、六十載矣。今歲伏中,教讀之暇,乃又謄寫六本,存宗匣一本,老、次支人丁不多奉藏一本,老長支分六支,次支絕,餘五本各奉藏一本,嗣後各支有識字者不妨多謄寫幾本,以分藏各支。且務另備一本,將此冊所未能敘及者,各先將本支列敘,再會合一處,照支派而共列敘於此冊雲。

宣統三年潤六月中浣國樟謹誌

此本前二篇亦與此俱一時親筆書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二、前十代世系摘錄

1、始祖

福新,配魏氏,生一子:寧。始到昌陽,居於家疃,墓在萊邑昌山東溝。

2、二世

寧,配修氏,生三子:長名秀、次名茂、三名躍,墓在始祖墓之側。

萊陽縣誌孝子義傳載:當初母病,寧晝夜泣,忽夢神告曰:須割肝食母。方醒即割肝煮羹進母,母子遂俱獲安。後母壽終,寧廬墓三年。寧素性儉樸,好施為善,和睦事聞,欽賜孝義,舉人匾門,竭力敦倫。後邑侯程公贈聯雲:大孝千秋風海國,芳聲百代裕倫常。

3、三世

茂,配王氏,生三子:長名渭、次名沛、三名淳。茂始同兄秀徙居照旺莊,墓在萊邑照旺莊西塋。

4、四世

淳,配劉氏,生一子:宗聖。

5、五世

宗聖,配李氏,生三子:長名欽、次名釗、三名鐸。

6、六世

釗,配江氏,生四子:長名應祈、次名應禧、三名應祿、四名應孝。

7、七世

應禧,號西山,姜太君墓碑作永禧。配姜氏,生二子:長名廓、次名廑。氏同二子由萊邑照旺莊徙居文邑西關,氏葬豐山之陽,西山府君墓在萊邑照旺莊東塋,戊戌年赴故里,旋後應院試,由郡捎去碑資建碑。(豐山之陽在邑城東南去城二里許,凡墓在豐山之陽者皆葬於祖塋也。)

8、八世

①廓,號秀之,行一,墓在母墓東。配周氏,生六子:長名嗣堯、次名嗣舜、三名嗣禹、四名嗣湯、五名嗣文、六名嗣奭。

②廑,號謹之,行二,墓在母墓西。配李氏,生一子:嗣英。

9、九世

①嗣堯,號欽明,行一,墓在豐山之陽。配陳氏,生二子:作義、作梅。

②嗣舜,號有臣,行二,墓在豐山之陽。配姜氏。

③嗣禹,號袛承,行三,墓在豐山之陽。配王氏,生二子:志孔,志澄。原有養子名作士,墓在豐山之陽,其子徙居關東。

④嗣湯,號興臣,行四,墓在豐山之陽。配洗氏,生二子:作仁、作雯。

⑤嗣文,號貞臣,行五,墓在豐山之陽。元配謝氏繼配邵氏,生三子:作舟、作亮、作照。

⑥嗣奭,號南棠,行七,墓在豐山之陽。配林氏,生三子:作中、作棟、作新。

⑦嗣英,行六,墓在豐山之陽。元配王氏繼配徐氏,生四子:作賓、作宣、作容、作寬。

10、十世

作義,號制行,行一,墓在豐山之陽。配劉氏,生三子:天錫、天敘、天福。

作梅,號和汝,行六,配劉氏,生二子:天保、天佑。

志孔,號郊南,行六,郡增廣生員,墓在豐山之陽。配王氏,生六子:禮元、樂元、射元、御元、書元、數元。

志澄,號秋一,行八,墓在豐山之陽。元配徐氏繼配劉氏,生五子:續元、繼元、繹元、絡元、純元。

作仁,號惠菴,行二,庠生,墓在豐山之陽。配王氏,生三子:長名瑋、次名珣、三名珍。

作雯,行七,墓在豐山之陽。配王氏,生四子:翰元、朝元、乾元、斡元。

作舟,行四,墓在豐山之陽。配邱氏,作舟少亡,氏守節盡孝,建坊入祠,以伯弟作梅之長子天保胞弟照之次子天位為嗣。

作亮,號曉山,行一,庠生,墓在香山之右。(香山之右在小河村,南去小河村半里許)。嫡配王氏,側室王氏,嫡生一子:天倫;側生二子:天中、天儀。

作照,號十二州,行二,庠生,墓在香山之右。元配王氏繼配張氏,生四子:天傑、天位、天任、天俽。

作中,號揆麓,行一,墓在豐山之陽。配李氏,生四子:吉元、兆元、祥元、瑞元。

作棟,號力荷,行五,墓在豐山之陽。配湯氏,無子,以胞兄作中之次子兆元為嗣。

作新,行九,墓在豐山之陽。配李氏,無子,以胞兄作中之三子祥元為嗣。

作賓,行三,配崔氏,生三子:天祥、天培、天福。

作宣,行四,配氏失考,生二子:天秩、天敘。

作容,行五,配孫氏,生五子:天祿、天喜、天吉、天玉、天貴。

作寬,行八,配杜氏,生三子:天隨、天元、天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

【編著注】本平臺發佈的所有家譜資料均不做考證,僅供宗親研究參考,如有不同看法和記載,請宗親撰文並提供佐證資料和大家分享,本平臺第一時間予以推送。由於歷史原因各支系家譜記載可能因為口傳、轉抄、損毀等原因造成記載出現不準確也是在所難免的,希望宗親用客觀的態度看待,切勿攻擊詆譭。

以下內容整理自該支宗親於1963年修編的《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一、序言

1、前明洪武初年,始祖自雲南而徙萊陽,迨國朝康熙末歲,七世祖自萊陽而徙文登,多年未歸故里,著譜書時已定有“芳、譜、傳、源”等字,以別昭穆,迨戊戌年萊陽族孫銘訓春闈報捷,國樟與侄芳炘赴而見伊處定有“華、源、洞、奧、道”等二十字,華字輩即譜字輩,源字輩即傳字輩,已以譜、傳命名者亦不必改,第知其為華、源某字輩可也,至源自則宜改,以洞命名,方免有紊世次,謹將二十字書於左,以示後:

華源洞奧道、仁本貫統倫、清正家風宴、尊親貴聲存。

宣統元年正月二十四日

十三世孫國樟謹誌

2、先祖徙文登,即居西關,自從街中築有大瓦房五間,東頭是一間樓,即祭祀先祖於其所,後有遺囑雲:百世子孫分得此房者必留東一間做祭寢,歷年主祀,神主永遠不遷,三節四支輪流主祭,遺囑隨分單而附存,傳至桂彩,子亡無孫,取繼肅譜以為孫,恐後人不知其詳或起爭端,親筆書:

先人遺囑,先世遺有器具於譜首,藏在宗匣,肅譜收存。光緒二十四年闔族籌錢修理樓房,之後不知何時譜首遺囑損失,今肅譜邀同族長共族眾,扔將先人遺囑大意書於譜首,先世遺有器具扔如左,計開之數俱交肅譜收管,世世年節主祀樓房,族中修理,俟後闔族如能築成家祠,樓房扔歸肅譜管業,六大支各藏譜書一本,各本俱書此於譜首,以誌本末,永為存照。

計開:

木器:條几二張、八仙桌二張。

供器:純錫香爐一個、純錫香筒一個、純錫花瓶一對、純錫燭籤一對、瓷香爐一個。

瓷器:大碗八個、盤子四個、碟子十二個、飯盅二十一個、茶盅十個、酒盅十三個。

十三世孫國樟、建中稿

十四世孫芳傑、芳池、芳渚、芳炘

十五世孫恩譜、瑤譜

宣統元年正月二十四日闔族同肅譜立

3、咸豐初年,從堂兄國楨即備有譜書七本,再從堂兄紹中乃定命名之芳、譜、傳、源、本等字,而世代僅敘,初至文登二輩下未及敘即遽辭世。迨同治年間,從父芹塘府君與再從堂兄學閔,命國樟暨從堂侄芳坤編考木主,兼觀墓碑,參以諸父兄所聞,乃分支派、序次、昭穆又僅謄寫一本,因不善書而中止,遲至宣統元年,因再從堂兄桂彩所書先人遺器及遺囑於譜首損失,又同族眾另敘,從侄芳炘頗善書,遂全交伊謄寫,伊又僅書二序於五本之首,並未敘世代竟短命亡去矣,此事遲延五、六十載矣。今歲伏中,教讀之暇,乃又謄寫六本,存宗匣一本,老、次支人丁不多奉藏一本,老長支分六支,次支絕,餘五本各奉藏一本,嗣後各支有識字者不妨多謄寫幾本,以分藏各支。且務另備一本,將此冊所未能敘及者,各先將本支列敘,再會合一處,照支派而共列敘於此冊雲。

宣統三年潤六月中浣國樟謹誌

此本前二篇亦與此俱一時親筆書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二、前十代世系摘錄

1、始祖

福新,配魏氏,生一子:寧。始到昌陽,居於家疃,墓在萊邑昌山東溝。

2、二世

寧,配修氏,生三子:長名秀、次名茂、三名躍,墓在始祖墓之側。

萊陽縣誌孝子義傳載:當初母病,寧晝夜泣,忽夢神告曰:須割肝食母。方醒即割肝煮羹進母,母子遂俱獲安。後母壽終,寧廬墓三年。寧素性儉樸,好施為善,和睦事聞,欽賜孝義,舉人匾門,竭力敦倫。後邑侯程公贈聯雲:大孝千秋風海國,芳聲百代裕倫常。

3、三世

茂,配王氏,生三子:長名渭、次名沛、三名淳。茂始同兄秀徙居照旺莊,墓在萊邑照旺莊西塋。

4、四世

淳,配劉氏,生一子:宗聖。

5、五世

宗聖,配李氏,生三子:長名欽、次名釗、三名鐸。

6、六世

釗,配江氏,生四子:長名應祈、次名應禧、三名應祿、四名應孝。

7、七世

應禧,號西山,姜太君墓碑作永禧。配姜氏,生二子:長名廓、次名廑。氏同二子由萊邑照旺莊徙居文邑西關,氏葬豐山之陽,西山府君墓在萊邑照旺莊東塋,戊戌年赴故里,旋後應院試,由郡捎去碑資建碑。(豐山之陽在邑城東南去城二里許,凡墓在豐山之陽者皆葬於祖塋也。)

8、八世

①廓,號秀之,行一,墓在母墓東。配周氏,生六子:長名嗣堯、次名嗣舜、三名嗣禹、四名嗣湯、五名嗣文、六名嗣奭。

②廑,號謹之,行二,墓在母墓西。配李氏,生一子:嗣英。

9、九世

①嗣堯,號欽明,行一,墓在豐山之陽。配陳氏,生二子:作義、作梅。

②嗣舜,號有臣,行二,墓在豐山之陽。配姜氏。

③嗣禹,號袛承,行三,墓在豐山之陽。配王氏,生二子:志孔,志澄。原有養子名作士,墓在豐山之陽,其子徙居關東。

④嗣湯,號興臣,行四,墓在豐山之陽。配洗氏,生二子:作仁、作雯。

⑤嗣文,號貞臣,行五,墓在豐山之陽。元配謝氏繼配邵氏,生三子:作舟、作亮、作照。

⑥嗣奭,號南棠,行七,墓在豐山之陽。配林氏,生三子:作中、作棟、作新。

⑦嗣英,行六,墓在豐山之陽。元配王氏繼配徐氏,生四子:作賓、作宣、作容、作寬。

10、十世

作義,號制行,行一,墓在豐山之陽。配劉氏,生三子:天錫、天敘、天福。

作梅,號和汝,行六,配劉氏,生二子:天保、天佑。

志孔,號郊南,行六,郡增廣生員,墓在豐山之陽。配王氏,生六子:禮元、樂元、射元、御元、書元、數元。

志澄,號秋一,行八,墓在豐山之陽。元配徐氏繼配劉氏,生五子:續元、繼元、繹元、絡元、純元。

作仁,號惠菴,行二,庠生,墓在豐山之陽。配王氏,生三子:長名瑋、次名珣、三名珍。

作雯,行七,墓在豐山之陽。配王氏,生四子:翰元、朝元、乾元、斡元。

作舟,行四,墓在豐山之陽。配邱氏,作舟少亡,氏守節盡孝,建坊入祠,以伯弟作梅之長子天保胞弟照之次子天位為嗣。

作亮,號曉山,行一,庠生,墓在香山之右。(香山之右在小河村,南去小河村半里許)。嫡配王氏,側室王氏,嫡生一子:天倫;側生二子:天中、天儀。

作照,號十二州,行二,庠生,墓在香山之右。元配王氏繼配張氏,生四子:天傑、天位、天任、天俽。

作中,號揆麓,行一,墓在豐山之陽。配李氏,生四子:吉元、兆元、祥元、瑞元。

作棟,號力荷,行五,墓在豐山之陽。配湯氏,無子,以胞兄作中之次子兆元為嗣。

作新,行九,墓在豐山之陽。配李氏,無子,以胞兄作中之三子祥元為嗣。

作賓,行三,配崔氏,生三子:天祥、天培、天福。

作宣,行四,配氏失考,生二子:天秩、天敘。

作容,行五,配孫氏,生五子:天祿、天喜、天吉、天玉、天貴。

作寬,行八,配杜氏,生三子:天隨、天元、天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

【編著注】本平臺發佈的所有家譜資料均不做考證,僅供宗親研究參考,如有不同看法和記載,請宗親撰文並提供佐證資料和大家分享,本平臺第一時間予以推送。由於歷史原因各支系家譜記載可能因為口傳、轉抄、損毀等原因造成記載出現不準確也是在所難免的,希望宗親用客觀的態度看待,切勿攻擊詆譭。

以下內容整理自該支宗親於1963年修編的《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一、序言

1、前明洪武初年,始祖自雲南而徙萊陽,迨國朝康熙末歲,七世祖自萊陽而徙文登,多年未歸故里,著譜書時已定有“芳、譜、傳、源”等字,以別昭穆,迨戊戌年萊陽族孫銘訓春闈報捷,國樟與侄芳炘赴而見伊處定有“華、源、洞、奧、道”等二十字,華字輩即譜字輩,源字輩即傳字輩,已以譜、傳命名者亦不必改,第知其為華、源某字輩可也,至源自則宜改,以洞命名,方免有紊世次,謹將二十字書於左,以示後:

華源洞奧道、仁本貫統倫、清正家風宴、尊親貴聲存。

宣統元年正月二十四日

十三世孫國樟謹誌

2、先祖徙文登,即居西關,自從街中築有大瓦房五間,東頭是一間樓,即祭祀先祖於其所,後有遺囑雲:百世子孫分得此房者必留東一間做祭寢,歷年主祀,神主永遠不遷,三節四支輪流主祭,遺囑隨分單而附存,傳至桂彩,子亡無孫,取繼肅譜以為孫,恐後人不知其詳或起爭端,親筆書:

先人遺囑,先世遺有器具於譜首,藏在宗匣,肅譜收存。光緒二十四年闔族籌錢修理樓房,之後不知何時譜首遺囑損失,今肅譜邀同族長共族眾,扔將先人遺囑大意書於譜首,先世遺有器具扔如左,計開之數俱交肅譜收管,世世年節主祀樓房,族中修理,俟後闔族如能築成家祠,樓房扔歸肅譜管業,六大支各藏譜書一本,各本俱書此於譜首,以誌本末,永為存照。

計開:

木器:條几二張、八仙桌二張。

供器:純錫香爐一個、純錫香筒一個、純錫花瓶一對、純錫燭籤一對、瓷香爐一個。

瓷器:大碗八個、盤子四個、碟子十二個、飯盅二十一個、茶盅十個、酒盅十三個。

十三世孫國樟、建中稿

十四世孫芳傑、芳池、芳渚、芳炘

十五世孫恩譜、瑤譜

宣統元年正月二十四日闔族同肅譜立

3、咸豐初年,從堂兄國楨即備有譜書七本,再從堂兄紹中乃定命名之芳、譜、傳、源、本等字,而世代僅敘,初至文登二輩下未及敘即遽辭世。迨同治年間,從父芹塘府君與再從堂兄學閔,命國樟暨從堂侄芳坤編考木主,兼觀墓碑,參以諸父兄所聞,乃分支派、序次、昭穆又僅謄寫一本,因不善書而中止,遲至宣統元年,因再從堂兄桂彩所書先人遺器及遺囑於譜首損失,又同族眾另敘,從侄芳炘頗善書,遂全交伊謄寫,伊又僅書二序於五本之首,並未敘世代竟短命亡去矣,此事遲延五、六十載矣。今歲伏中,教讀之暇,乃又謄寫六本,存宗匣一本,老、次支人丁不多奉藏一本,老長支分六支,次支絕,餘五本各奉藏一本,嗣後各支有識字者不妨多謄寫幾本,以分藏各支。且務另備一本,將此冊所未能敘及者,各先將本支列敘,再會合一處,照支派而共列敘於此冊雲。

宣統三年潤六月中浣國樟謹誌

此本前二篇亦與此俱一時親筆書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二、前十代世系摘錄

1、始祖

福新,配魏氏,生一子:寧。始到昌陽,居於家疃,墓在萊邑昌山東溝。

2、二世

寧,配修氏,生三子:長名秀、次名茂、三名躍,墓在始祖墓之側。

萊陽縣誌孝子義傳載:當初母病,寧晝夜泣,忽夢神告曰:須割肝食母。方醒即割肝煮羹進母,母子遂俱獲安。後母壽終,寧廬墓三年。寧素性儉樸,好施為善,和睦事聞,欽賜孝義,舉人匾門,竭力敦倫。後邑侯程公贈聯雲:大孝千秋風海國,芳聲百代裕倫常。

3、三世

茂,配王氏,生三子:長名渭、次名沛、三名淳。茂始同兄秀徙居照旺莊,墓在萊邑照旺莊西塋。

4、四世

淳,配劉氏,生一子:宗聖。

5、五世

宗聖,配李氏,生三子:長名欽、次名釗、三名鐸。

6、六世

釗,配江氏,生四子:長名應祈、次名應禧、三名應祿、四名應孝。

7、七世

應禧,號西山,姜太君墓碑作永禧。配姜氏,生二子:長名廓、次名廑。氏同二子由萊邑照旺莊徙居文邑西關,氏葬豐山之陽,西山府君墓在萊邑照旺莊東塋,戊戌年赴故里,旋後應院試,由郡捎去碑資建碑。(豐山之陽在邑城東南去城二里許,凡墓在豐山之陽者皆葬於祖塋也。)

8、八世

①廓,號秀之,行一,墓在母墓東。配周氏,生六子:長名嗣堯、次名嗣舜、三名嗣禹、四名嗣湯、五名嗣文、六名嗣奭。

②廑,號謹之,行二,墓在母墓西。配李氏,生一子:嗣英。

9、九世

①嗣堯,號欽明,行一,墓在豐山之陽。配陳氏,生二子:作義、作梅。

②嗣舜,號有臣,行二,墓在豐山之陽。配姜氏。

③嗣禹,號袛承,行三,墓在豐山之陽。配王氏,生二子:志孔,志澄。原有養子名作士,墓在豐山之陽,其子徙居關東。

④嗣湯,號興臣,行四,墓在豐山之陽。配洗氏,生二子:作仁、作雯。

⑤嗣文,號貞臣,行五,墓在豐山之陽。元配謝氏繼配邵氏,生三子:作舟、作亮、作照。

⑥嗣奭,號南棠,行七,墓在豐山之陽。配林氏,生三子:作中、作棟、作新。

⑦嗣英,行六,墓在豐山之陽。元配王氏繼配徐氏,生四子:作賓、作宣、作容、作寬。

10、十世

作義,號制行,行一,墓在豐山之陽。配劉氏,生三子:天錫、天敘、天福。

作梅,號和汝,行六,配劉氏,生二子:天保、天佑。

志孔,號郊南,行六,郡增廣生員,墓在豐山之陽。配王氏,生六子:禮元、樂元、射元、御元、書元、數元。

志澄,號秋一,行八,墓在豐山之陽。元配徐氏繼配劉氏,生五子:續元、繼元、繹元、絡元、純元。

作仁,號惠菴,行二,庠生,墓在豐山之陽。配王氏,生三子:長名瑋、次名珣、三名珍。

作雯,行七,墓在豐山之陽。配王氏,生四子:翰元、朝元、乾元、斡元。

作舟,行四,墓在豐山之陽。配邱氏,作舟少亡,氏守節盡孝,建坊入祠,以伯弟作梅之長子天保胞弟照之次子天位為嗣。

作亮,號曉山,行一,庠生,墓在香山之右。(香山之右在小河村,南去小河村半里許)。嫡配王氏,側室王氏,嫡生一子:天倫;側生二子:天中、天儀。

作照,號十二州,行二,庠生,墓在香山之右。元配王氏繼配張氏,生四子:天傑、天位、天任、天俽。

作中,號揆麓,行一,墓在豐山之陽。配李氏,生四子:吉元、兆元、祥元、瑞元。

作棟,號力荷,行五,墓在豐山之陽。配湯氏,無子,以胞兄作中之次子兆元為嗣。

作新,行九,墓在豐山之陽。配李氏,無子,以胞兄作中之三子祥元為嗣。

作賓,行三,配崔氏,生三子:天祥、天培、天福。

作宣,行四,配氏失考,生二子:天秩、天敘。

作容,行五,配孫氏,生五子:天祿、天喜、天吉、天玉、天貴。

作寬,行八,配杜氏,生三子:天隨、天元、天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

【編著注】本平臺發佈的所有家譜資料均不做考證,僅供宗親研究參考,如有不同看法和記載,請宗親撰文並提供佐證資料和大家分享,本平臺第一時間予以推送。由於歷史原因各支系家譜記載可能因為口傳、轉抄、損毀等原因造成記載出現不準確也是在所難免的,希望宗親用客觀的態度看待,切勿攻擊詆譭。

以下內容整理自該支宗親於1963年修編的《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一、序言

1、前明洪武初年,始祖自雲南而徙萊陽,迨國朝康熙末歲,七世祖自萊陽而徙文登,多年未歸故里,著譜書時已定有“芳、譜、傳、源”等字,以別昭穆,迨戊戌年萊陽族孫銘訓春闈報捷,國樟與侄芳炘赴而見伊處定有“華、源、洞、奧、道”等二十字,華字輩即譜字輩,源字輩即傳字輩,已以譜、傳命名者亦不必改,第知其為華、源某字輩可也,至源自則宜改,以洞命名,方免有紊世次,謹將二十字書於左,以示後:

華源洞奧道、仁本貫統倫、清正家風宴、尊親貴聲存。

宣統元年正月二十四日

十三世孫國樟謹誌

2、先祖徙文登,即居西關,自從街中築有大瓦房五間,東頭是一間樓,即祭祀先祖於其所,後有遺囑雲:百世子孫分得此房者必留東一間做祭寢,歷年主祀,神主永遠不遷,三節四支輪流主祭,遺囑隨分單而附存,傳至桂彩,子亡無孫,取繼肅譜以為孫,恐後人不知其詳或起爭端,親筆書:

先人遺囑,先世遺有器具於譜首,藏在宗匣,肅譜收存。光緒二十四年闔族籌錢修理樓房,之後不知何時譜首遺囑損失,今肅譜邀同族長共族眾,扔將先人遺囑大意書於譜首,先世遺有器具扔如左,計開之數俱交肅譜收管,世世年節主祀樓房,族中修理,俟後闔族如能築成家祠,樓房扔歸肅譜管業,六大支各藏譜書一本,各本俱書此於譜首,以誌本末,永為存照。

計開:

木器:條几二張、八仙桌二張。

供器:純錫香爐一個、純錫香筒一個、純錫花瓶一對、純錫燭籤一對、瓷香爐一個。

瓷器:大碗八個、盤子四個、碟子十二個、飯盅二十一個、茶盅十個、酒盅十三個。

十三世孫國樟、建中稿

十四世孫芳傑、芳池、芳渚、芳炘

十五世孫恩譜、瑤譜

宣統元年正月二十四日闔族同肅譜立

3、咸豐初年,從堂兄國楨即備有譜書七本,再從堂兄紹中乃定命名之芳、譜、傳、源、本等字,而世代僅敘,初至文登二輩下未及敘即遽辭世。迨同治年間,從父芹塘府君與再從堂兄學閔,命國樟暨從堂侄芳坤編考木主,兼觀墓碑,參以諸父兄所聞,乃分支派、序次、昭穆又僅謄寫一本,因不善書而中止,遲至宣統元年,因再從堂兄桂彩所書先人遺器及遺囑於譜首損失,又同族眾另敘,從侄芳炘頗善書,遂全交伊謄寫,伊又僅書二序於五本之首,並未敘世代竟短命亡去矣,此事遲延五、六十載矣。今歲伏中,教讀之暇,乃又謄寫六本,存宗匣一本,老、次支人丁不多奉藏一本,老長支分六支,次支絕,餘五本各奉藏一本,嗣後各支有識字者不妨多謄寫幾本,以分藏各支。且務另備一本,將此冊所未能敘及者,各先將本支列敘,再會合一處,照支派而共列敘於此冊雲。

宣統三年潤六月中浣國樟謹誌

此本前二篇亦與此俱一時親筆書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二、前十代世系摘錄

1、始祖

福新,配魏氏,生一子:寧。始到昌陽,居於家疃,墓在萊邑昌山東溝。

2、二世

寧,配修氏,生三子:長名秀、次名茂、三名躍,墓在始祖墓之側。

萊陽縣誌孝子義傳載:當初母病,寧晝夜泣,忽夢神告曰:須割肝食母。方醒即割肝煮羹進母,母子遂俱獲安。後母壽終,寧廬墓三年。寧素性儉樸,好施為善,和睦事聞,欽賜孝義,舉人匾門,竭力敦倫。後邑侯程公贈聯雲:大孝千秋風海國,芳聲百代裕倫常。

3、三世

茂,配王氏,生三子:長名渭、次名沛、三名淳。茂始同兄秀徙居照旺莊,墓在萊邑照旺莊西塋。

4、四世

淳,配劉氏,生一子:宗聖。

5、五世

宗聖,配李氏,生三子:長名欽、次名釗、三名鐸。

6、六世

釗,配江氏,生四子:長名應祈、次名應禧、三名應祿、四名應孝。

7、七世

應禧,號西山,姜太君墓碑作永禧。配姜氏,生二子:長名廓、次名廑。氏同二子由萊邑照旺莊徙居文邑西關,氏葬豐山之陽,西山府君墓在萊邑照旺莊東塋,戊戌年赴故里,旋後應院試,由郡捎去碑資建碑。(豐山之陽在邑城東南去城二里許,凡墓在豐山之陽者皆葬於祖塋也。)

8、八世

①廓,號秀之,行一,墓在母墓東。配周氏,生六子:長名嗣堯、次名嗣舜、三名嗣禹、四名嗣湯、五名嗣文、六名嗣奭。

②廑,號謹之,行二,墓在母墓西。配李氏,生一子:嗣英。

9、九世

①嗣堯,號欽明,行一,墓在豐山之陽。配陳氏,生二子:作義、作梅。

②嗣舜,號有臣,行二,墓在豐山之陽。配姜氏。

③嗣禹,號袛承,行三,墓在豐山之陽。配王氏,生二子:志孔,志澄。原有養子名作士,墓在豐山之陽,其子徙居關東。

④嗣湯,號興臣,行四,墓在豐山之陽。配洗氏,生二子:作仁、作雯。

⑤嗣文,號貞臣,行五,墓在豐山之陽。元配謝氏繼配邵氏,生三子:作舟、作亮、作照。

⑥嗣奭,號南棠,行七,墓在豐山之陽。配林氏,生三子:作中、作棟、作新。

⑦嗣英,行六,墓在豐山之陽。元配王氏繼配徐氏,生四子:作賓、作宣、作容、作寬。

10、十世

作義,號制行,行一,墓在豐山之陽。配劉氏,生三子:天錫、天敘、天福。

作梅,號和汝,行六,配劉氏,生二子:天保、天佑。

志孔,號郊南,行六,郡增廣生員,墓在豐山之陽。配王氏,生六子:禮元、樂元、射元、御元、書元、數元。

志澄,號秋一,行八,墓在豐山之陽。元配徐氏繼配劉氏,生五子:續元、繼元、繹元、絡元、純元。

作仁,號惠菴,行二,庠生,墓在豐山之陽。配王氏,生三子:長名瑋、次名珣、三名珍。

作雯,行七,墓在豐山之陽。配王氏,生四子:翰元、朝元、乾元、斡元。

作舟,行四,墓在豐山之陽。配邱氏,作舟少亡,氏守節盡孝,建坊入祠,以伯弟作梅之長子天保胞弟照之次子天位為嗣。

作亮,號曉山,行一,庠生,墓在香山之右。(香山之右在小河村,南去小河村半里許)。嫡配王氏,側室王氏,嫡生一子:天倫;側生二子:天中、天儀。

作照,號十二州,行二,庠生,墓在香山之右。元配王氏繼配張氏,生四子:天傑、天位、天任、天俽。

作中,號揆麓,行一,墓在豐山之陽。配李氏,生四子:吉元、兆元、祥元、瑞元。

作棟,號力荷,行五,墓在豐山之陽。配湯氏,無子,以胞兄作中之次子兆元為嗣。

作新,行九,墓在豐山之陽。配李氏,無子,以胞兄作中之三子祥元為嗣。

作賓,行三,配崔氏,生三子:天祥、天培、天福。

作宣,行四,配氏失考,生二子:天秩、天敘。

作容,行五,配孫氏,生五子:天祿、天喜、天吉、天玉、天貴。

作寬,行八,配杜氏,生三子:天隨、天元、天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

【編著注】本平臺發佈的所有家譜資料均不做考證,僅供宗親研究參考,如有不同看法和記載,請宗親撰文並提供佐證資料和大家分享,本平臺第一時間予以推送。由於歷史原因各支系家譜記載可能因為口傳、轉抄、損毀等原因造成記載出現不準確也是在所難免的,希望宗親用客觀的態度看待,切勿攻擊詆譭。

以下內容整理自該支宗親於1963年修編的《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一、序言

1、前明洪武初年,始祖自雲南而徙萊陽,迨國朝康熙末歲,七世祖自萊陽而徙文登,多年未歸故里,著譜書時已定有“芳、譜、傳、源”等字,以別昭穆,迨戊戌年萊陽族孫銘訓春闈報捷,國樟與侄芳炘赴而見伊處定有“華、源、洞、奧、道”等二十字,華字輩即譜字輩,源字輩即傳字輩,已以譜、傳命名者亦不必改,第知其為華、源某字輩可也,至源自則宜改,以洞命名,方免有紊世次,謹將二十字書於左,以示後:

華源洞奧道、仁本貫統倫、清正家風宴、尊親貴聲存。

宣統元年正月二十四日

十三世孫國樟謹誌

2、先祖徙文登,即居西關,自從街中築有大瓦房五間,東頭是一間樓,即祭祀先祖於其所,後有遺囑雲:百世子孫分得此房者必留東一間做祭寢,歷年主祀,神主永遠不遷,三節四支輪流主祭,遺囑隨分單而附存,傳至桂彩,子亡無孫,取繼肅譜以為孫,恐後人不知其詳或起爭端,親筆書:

先人遺囑,先世遺有器具於譜首,藏在宗匣,肅譜收存。光緒二十四年闔族籌錢修理樓房,之後不知何時譜首遺囑損失,今肅譜邀同族長共族眾,扔將先人遺囑大意書於譜首,先世遺有器具扔如左,計開之數俱交肅譜收管,世世年節主祀樓房,族中修理,俟後闔族如能築成家祠,樓房扔歸肅譜管業,六大支各藏譜書一本,各本俱書此於譜首,以誌本末,永為存照。

計開:

木器:條几二張、八仙桌二張。

供器:純錫香爐一個、純錫香筒一個、純錫花瓶一對、純錫燭籤一對、瓷香爐一個。

瓷器:大碗八個、盤子四個、碟子十二個、飯盅二十一個、茶盅十個、酒盅十三個。

十三世孫國樟、建中稿

十四世孫芳傑、芳池、芳渚、芳炘

十五世孫恩譜、瑤譜

宣統元年正月二十四日闔族同肅譜立

3、咸豐初年,從堂兄國楨即備有譜書七本,再從堂兄紹中乃定命名之芳、譜、傳、源、本等字,而世代僅敘,初至文登二輩下未及敘即遽辭世。迨同治年間,從父芹塘府君與再從堂兄學閔,命國樟暨從堂侄芳坤編考木主,兼觀墓碑,參以諸父兄所聞,乃分支派、序次、昭穆又僅謄寫一本,因不善書而中止,遲至宣統元年,因再從堂兄桂彩所書先人遺器及遺囑於譜首損失,又同族眾另敘,從侄芳炘頗善書,遂全交伊謄寫,伊又僅書二序於五本之首,並未敘世代竟短命亡去矣,此事遲延五、六十載矣。今歲伏中,教讀之暇,乃又謄寫六本,存宗匣一本,老、次支人丁不多奉藏一本,老長支分六支,次支絕,餘五本各奉藏一本,嗣後各支有識字者不妨多謄寫幾本,以分藏各支。且務另備一本,將此冊所未能敘及者,各先將本支列敘,再會合一處,照支派而共列敘於此冊雲。

宣統三年潤六月中浣國樟謹誌

此本前二篇亦與此俱一時親筆書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二、前十代世系摘錄

1、始祖

福新,配魏氏,生一子:寧。始到昌陽,居於家疃,墓在萊邑昌山東溝。

2、二世

寧,配修氏,生三子:長名秀、次名茂、三名躍,墓在始祖墓之側。

萊陽縣誌孝子義傳載:當初母病,寧晝夜泣,忽夢神告曰:須割肝食母。方醒即割肝煮羹進母,母子遂俱獲安。後母壽終,寧廬墓三年。寧素性儉樸,好施為善,和睦事聞,欽賜孝義,舉人匾門,竭力敦倫。後邑侯程公贈聯雲:大孝千秋風海國,芳聲百代裕倫常。

3、三世

茂,配王氏,生三子:長名渭、次名沛、三名淳。茂始同兄秀徙居照旺莊,墓在萊邑照旺莊西塋。

4、四世

淳,配劉氏,生一子:宗聖。

5、五世

宗聖,配李氏,生三子:長名欽、次名釗、三名鐸。

6、六世

釗,配江氏,生四子:長名應祈、次名應禧、三名應祿、四名應孝。

7、七世

應禧,號西山,姜太君墓碑作永禧。配姜氏,生二子:長名廓、次名廑。氏同二子由萊邑照旺莊徙居文邑西關,氏葬豐山之陽,西山府君墓在萊邑照旺莊東塋,戊戌年赴故里,旋後應院試,由郡捎去碑資建碑。(豐山之陽在邑城東南去城二里許,凡墓在豐山之陽者皆葬於祖塋也。)

8、八世

①廓,號秀之,行一,墓在母墓東。配周氏,生六子:長名嗣堯、次名嗣舜、三名嗣禹、四名嗣湯、五名嗣文、六名嗣奭。

②廑,號謹之,行二,墓在母墓西。配李氏,生一子:嗣英。

9、九世

①嗣堯,號欽明,行一,墓在豐山之陽。配陳氏,生二子:作義、作梅。

②嗣舜,號有臣,行二,墓在豐山之陽。配姜氏。

③嗣禹,號袛承,行三,墓在豐山之陽。配王氏,生二子:志孔,志澄。原有養子名作士,墓在豐山之陽,其子徙居關東。

④嗣湯,號興臣,行四,墓在豐山之陽。配洗氏,生二子:作仁、作雯。

⑤嗣文,號貞臣,行五,墓在豐山之陽。元配謝氏繼配邵氏,生三子:作舟、作亮、作照。

⑥嗣奭,號南棠,行七,墓在豐山之陽。配林氏,生三子:作中、作棟、作新。

⑦嗣英,行六,墓在豐山之陽。元配王氏繼配徐氏,生四子:作賓、作宣、作容、作寬。

10、十世

作義,號制行,行一,墓在豐山之陽。配劉氏,生三子:天錫、天敘、天福。

作梅,號和汝,行六,配劉氏,生二子:天保、天佑。

志孔,號郊南,行六,郡增廣生員,墓在豐山之陽。配王氏,生六子:禮元、樂元、射元、御元、書元、數元。

志澄,號秋一,行八,墓在豐山之陽。元配徐氏繼配劉氏,生五子:續元、繼元、繹元、絡元、純元。

作仁,號惠菴,行二,庠生,墓在豐山之陽。配王氏,生三子:長名瑋、次名珣、三名珍。

作雯,行七,墓在豐山之陽。配王氏,生四子:翰元、朝元、乾元、斡元。

作舟,行四,墓在豐山之陽。配邱氏,作舟少亡,氏守節盡孝,建坊入祠,以伯弟作梅之長子天保胞弟照之次子天位為嗣。

作亮,號曉山,行一,庠生,墓在香山之右。(香山之右在小河村,南去小河村半里許)。嫡配王氏,側室王氏,嫡生一子:天倫;側生二子:天中、天儀。

作照,號十二州,行二,庠生,墓在香山之右。元配王氏繼配張氏,生四子:天傑、天位、天任、天俽。

作中,號揆麓,行一,墓在豐山之陽。配李氏,生四子:吉元、兆元、祥元、瑞元。

作棟,號力荷,行五,墓在豐山之陽。配湯氏,無子,以胞兄作中之次子兆元為嗣。

作新,行九,墓在豐山之陽。配李氏,無子,以胞兄作中之三子祥元為嗣。

作賓,行三,配崔氏,生三子:天祥、天培、天福。

作宣,行四,配氏失考,生二子:天秩、天敘。

作容,行五,配孫氏,生五子:天祿、天喜、天吉、天玉、天貴。

作寬,行八,配杜氏,生三子:天隨、天元、天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

【編著注】本平臺發佈的所有家譜資料均不做考證,僅供宗親研究參考,如有不同看法和記載,請宗親撰文並提供佐證資料和大家分享,本平臺第一時間予以推送。由於歷史原因各支系家譜記載可能因為口傳、轉抄、損毀等原因造成記載出現不準確也是在所難免的,希望宗親用客觀的態度看待,切勿攻擊詆譭。

以下內容整理自該支宗親於1963年修編的《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一、序言

1、前明洪武初年,始祖自雲南而徙萊陽,迨國朝康熙末歲,七世祖自萊陽而徙文登,多年未歸故里,著譜書時已定有“芳、譜、傳、源”等字,以別昭穆,迨戊戌年萊陽族孫銘訓春闈報捷,國樟與侄芳炘赴而見伊處定有“華、源、洞、奧、道”等二十字,華字輩即譜字輩,源字輩即傳字輩,已以譜、傳命名者亦不必改,第知其為華、源某字輩可也,至源自則宜改,以洞命名,方免有紊世次,謹將二十字書於左,以示後:

華源洞奧道、仁本貫統倫、清正家風宴、尊親貴聲存。

宣統元年正月二十四日

十三世孫國樟謹誌

2、先祖徙文登,即居西關,自從街中築有大瓦房五間,東頭是一間樓,即祭祀先祖於其所,後有遺囑雲:百世子孫分得此房者必留東一間做祭寢,歷年主祀,神主永遠不遷,三節四支輪流主祭,遺囑隨分單而附存,傳至桂彩,子亡無孫,取繼肅譜以為孫,恐後人不知其詳或起爭端,親筆書:

先人遺囑,先世遺有器具於譜首,藏在宗匣,肅譜收存。光緒二十四年闔族籌錢修理樓房,之後不知何時譜首遺囑損失,今肅譜邀同族長共族眾,扔將先人遺囑大意書於譜首,先世遺有器具扔如左,計開之數俱交肅譜收管,世世年節主祀樓房,族中修理,俟後闔族如能築成家祠,樓房扔歸肅譜管業,六大支各藏譜書一本,各本俱書此於譜首,以誌本末,永為存照。

計開:

木器:條几二張、八仙桌二張。

供器:純錫香爐一個、純錫香筒一個、純錫花瓶一對、純錫燭籤一對、瓷香爐一個。

瓷器:大碗八個、盤子四個、碟子十二個、飯盅二十一個、茶盅十個、酒盅十三個。

十三世孫國樟、建中稿

十四世孫芳傑、芳池、芳渚、芳炘

十五世孫恩譜、瑤譜

宣統元年正月二十四日闔族同肅譜立

3、咸豐初年,從堂兄國楨即備有譜書七本,再從堂兄紹中乃定命名之芳、譜、傳、源、本等字,而世代僅敘,初至文登二輩下未及敘即遽辭世。迨同治年間,從父芹塘府君與再從堂兄學閔,命國樟暨從堂侄芳坤編考木主,兼觀墓碑,參以諸父兄所聞,乃分支派、序次、昭穆又僅謄寫一本,因不善書而中止,遲至宣統元年,因再從堂兄桂彩所書先人遺器及遺囑於譜首損失,又同族眾另敘,從侄芳炘頗善書,遂全交伊謄寫,伊又僅書二序於五本之首,並未敘世代竟短命亡去矣,此事遲延五、六十載矣。今歲伏中,教讀之暇,乃又謄寫六本,存宗匣一本,老、次支人丁不多奉藏一本,老長支分六支,次支絕,餘五本各奉藏一本,嗣後各支有識字者不妨多謄寫幾本,以分藏各支。且務另備一本,將此冊所未能敘及者,各先將本支列敘,再會合一處,照支派而共列敘於此冊雲。

宣統三年潤六月中浣國樟謹誌

此本前二篇亦與此俱一時親筆書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二、前十代世系摘錄

1、始祖

福新,配魏氏,生一子:寧。始到昌陽,居於家疃,墓在萊邑昌山東溝。

2、二世

寧,配修氏,生三子:長名秀、次名茂、三名躍,墓在始祖墓之側。

萊陽縣誌孝子義傳載:當初母病,寧晝夜泣,忽夢神告曰:須割肝食母。方醒即割肝煮羹進母,母子遂俱獲安。後母壽終,寧廬墓三年。寧素性儉樸,好施為善,和睦事聞,欽賜孝義,舉人匾門,竭力敦倫。後邑侯程公贈聯雲:大孝千秋風海國,芳聲百代裕倫常。

3、三世

茂,配王氏,生三子:長名渭、次名沛、三名淳。茂始同兄秀徙居照旺莊,墓在萊邑照旺莊西塋。

4、四世

淳,配劉氏,生一子:宗聖。

5、五世

宗聖,配李氏,生三子:長名欽、次名釗、三名鐸。

6、六世

釗,配江氏,生四子:長名應祈、次名應禧、三名應祿、四名應孝。

7、七世

應禧,號西山,姜太君墓碑作永禧。配姜氏,生二子:長名廓、次名廑。氏同二子由萊邑照旺莊徙居文邑西關,氏葬豐山之陽,西山府君墓在萊邑照旺莊東塋,戊戌年赴故里,旋後應院試,由郡捎去碑資建碑。(豐山之陽在邑城東南去城二里許,凡墓在豐山之陽者皆葬於祖塋也。)

8、八世

①廓,號秀之,行一,墓在母墓東。配周氏,生六子:長名嗣堯、次名嗣舜、三名嗣禹、四名嗣湯、五名嗣文、六名嗣奭。

②廑,號謹之,行二,墓在母墓西。配李氏,生一子:嗣英。

9、九世

①嗣堯,號欽明,行一,墓在豐山之陽。配陳氏,生二子:作義、作梅。

②嗣舜,號有臣,行二,墓在豐山之陽。配姜氏。

③嗣禹,號袛承,行三,墓在豐山之陽。配王氏,生二子:志孔,志澄。原有養子名作士,墓在豐山之陽,其子徙居關東。

④嗣湯,號興臣,行四,墓在豐山之陽。配洗氏,生二子:作仁、作雯。

⑤嗣文,號貞臣,行五,墓在豐山之陽。元配謝氏繼配邵氏,生三子:作舟、作亮、作照。

⑥嗣奭,號南棠,行七,墓在豐山之陽。配林氏,生三子:作中、作棟、作新。

⑦嗣英,行六,墓在豐山之陽。元配王氏繼配徐氏,生四子:作賓、作宣、作容、作寬。

10、十世

作義,號制行,行一,墓在豐山之陽。配劉氏,生三子:天錫、天敘、天福。

作梅,號和汝,行六,配劉氏,生二子:天保、天佑。

志孔,號郊南,行六,郡增廣生員,墓在豐山之陽。配王氏,生六子:禮元、樂元、射元、御元、書元、數元。

志澄,號秋一,行八,墓在豐山之陽。元配徐氏繼配劉氏,生五子:續元、繼元、繹元、絡元、純元。

作仁,號惠菴,行二,庠生,墓在豐山之陽。配王氏,生三子:長名瑋、次名珣、三名珍。

作雯,行七,墓在豐山之陽。配王氏,生四子:翰元、朝元、乾元、斡元。

作舟,行四,墓在豐山之陽。配邱氏,作舟少亡,氏守節盡孝,建坊入祠,以伯弟作梅之長子天保胞弟照之次子天位為嗣。

作亮,號曉山,行一,庠生,墓在香山之右。(香山之右在小河村,南去小河村半里許)。嫡配王氏,側室王氏,嫡生一子:天倫;側生二子:天中、天儀。

作照,號十二州,行二,庠生,墓在香山之右。元配王氏繼配張氏,生四子:天傑、天位、天任、天俽。

作中,號揆麓,行一,墓在豐山之陽。配李氏,生四子:吉元、兆元、祥元、瑞元。

作棟,號力荷,行五,墓在豐山之陽。配湯氏,無子,以胞兄作中之次子兆元為嗣。

作新,行九,墓在豐山之陽。配李氏,無子,以胞兄作中之三子祥元為嗣。

作賓,行三,配崔氏,生三子:天祥、天培、天福。

作宣,行四,配氏失考,生二子:天秩、天敘。

作容,行五,配孫氏,生五子:天祿、天喜、天吉、天玉、天貴。

作寬,行八,配杜氏,生三子:天隨、天元、天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

【編著注】本平臺發佈的所有家譜資料均不做考證,僅供宗親研究參考,如有不同看法和記載,請宗親撰文並提供佐證資料和大家分享,本平臺第一時間予以推送。由於歷史原因各支系家譜記載可能因為口傳、轉抄、損毀等原因造成記載出現不準確也是在所難免的,希望宗親用客觀的態度看待,切勿攻擊詆譭。

以下內容整理自該支宗親於1963年修編的《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一、序言

1、前明洪武初年,始祖自雲南而徙萊陽,迨國朝康熙末歲,七世祖自萊陽而徙文登,多年未歸故里,著譜書時已定有“芳、譜、傳、源”等字,以別昭穆,迨戊戌年萊陽族孫銘訓春闈報捷,國樟與侄芳炘赴而見伊處定有“華、源、洞、奧、道”等二十字,華字輩即譜字輩,源字輩即傳字輩,已以譜、傳命名者亦不必改,第知其為華、源某字輩可也,至源自則宜改,以洞命名,方免有紊世次,謹將二十字書於左,以示後:

華源洞奧道、仁本貫統倫、清正家風宴、尊親貴聲存。

宣統元年正月二十四日

十三世孫國樟謹誌

2、先祖徙文登,即居西關,自從街中築有大瓦房五間,東頭是一間樓,即祭祀先祖於其所,後有遺囑雲:百世子孫分得此房者必留東一間做祭寢,歷年主祀,神主永遠不遷,三節四支輪流主祭,遺囑隨分單而附存,傳至桂彩,子亡無孫,取繼肅譜以為孫,恐後人不知其詳或起爭端,親筆書:

先人遺囑,先世遺有器具於譜首,藏在宗匣,肅譜收存。光緒二十四年闔族籌錢修理樓房,之後不知何時譜首遺囑損失,今肅譜邀同族長共族眾,扔將先人遺囑大意書於譜首,先世遺有器具扔如左,計開之數俱交肅譜收管,世世年節主祀樓房,族中修理,俟後闔族如能築成家祠,樓房扔歸肅譜管業,六大支各藏譜書一本,各本俱書此於譜首,以誌本末,永為存照。

計開:

木器:條几二張、八仙桌二張。

供器:純錫香爐一個、純錫香筒一個、純錫花瓶一對、純錫燭籤一對、瓷香爐一個。

瓷器:大碗八個、盤子四個、碟子十二個、飯盅二十一個、茶盅十個、酒盅十三個。

十三世孫國樟、建中稿

十四世孫芳傑、芳池、芳渚、芳炘

十五世孫恩譜、瑤譜

宣統元年正月二十四日闔族同肅譜立

3、咸豐初年,從堂兄國楨即備有譜書七本,再從堂兄紹中乃定命名之芳、譜、傳、源、本等字,而世代僅敘,初至文登二輩下未及敘即遽辭世。迨同治年間,從父芹塘府君與再從堂兄學閔,命國樟暨從堂侄芳坤編考木主,兼觀墓碑,參以諸父兄所聞,乃分支派、序次、昭穆又僅謄寫一本,因不善書而中止,遲至宣統元年,因再從堂兄桂彩所書先人遺器及遺囑於譜首損失,又同族眾另敘,從侄芳炘頗善書,遂全交伊謄寫,伊又僅書二序於五本之首,並未敘世代竟短命亡去矣,此事遲延五、六十載矣。今歲伏中,教讀之暇,乃又謄寫六本,存宗匣一本,老、次支人丁不多奉藏一本,老長支分六支,次支絕,餘五本各奉藏一本,嗣後各支有識字者不妨多謄寫幾本,以分藏各支。且務另備一本,將此冊所未能敘及者,各先將本支列敘,再會合一處,照支派而共列敘於此冊雲。

宣統三年潤六月中浣國樟謹誌

此本前二篇亦與此俱一時親筆書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二、前十代世系摘錄

1、始祖

福新,配魏氏,生一子:寧。始到昌陽,居於家疃,墓在萊邑昌山東溝。

2、二世

寧,配修氏,生三子:長名秀、次名茂、三名躍,墓在始祖墓之側。

萊陽縣誌孝子義傳載:當初母病,寧晝夜泣,忽夢神告曰:須割肝食母。方醒即割肝煮羹進母,母子遂俱獲安。後母壽終,寧廬墓三年。寧素性儉樸,好施為善,和睦事聞,欽賜孝義,舉人匾門,竭力敦倫。後邑侯程公贈聯雲:大孝千秋風海國,芳聲百代裕倫常。

3、三世

茂,配王氏,生三子:長名渭、次名沛、三名淳。茂始同兄秀徙居照旺莊,墓在萊邑照旺莊西塋。

4、四世

淳,配劉氏,生一子:宗聖。

5、五世

宗聖,配李氏,生三子:長名欽、次名釗、三名鐸。

6、六世

釗,配江氏,生四子:長名應祈、次名應禧、三名應祿、四名應孝。

7、七世

應禧,號西山,姜太君墓碑作永禧。配姜氏,生二子:長名廓、次名廑。氏同二子由萊邑照旺莊徙居文邑西關,氏葬豐山之陽,西山府君墓在萊邑照旺莊東塋,戊戌年赴故里,旋後應院試,由郡捎去碑資建碑。(豐山之陽在邑城東南去城二里許,凡墓在豐山之陽者皆葬於祖塋也。)

8、八世

①廓,號秀之,行一,墓在母墓東。配周氏,生六子:長名嗣堯、次名嗣舜、三名嗣禹、四名嗣湯、五名嗣文、六名嗣奭。

②廑,號謹之,行二,墓在母墓西。配李氏,生一子:嗣英。

9、九世

①嗣堯,號欽明,行一,墓在豐山之陽。配陳氏,生二子:作義、作梅。

②嗣舜,號有臣,行二,墓在豐山之陽。配姜氏。

③嗣禹,號袛承,行三,墓在豐山之陽。配王氏,生二子:志孔,志澄。原有養子名作士,墓在豐山之陽,其子徙居關東。

④嗣湯,號興臣,行四,墓在豐山之陽。配洗氏,生二子:作仁、作雯。

⑤嗣文,號貞臣,行五,墓在豐山之陽。元配謝氏繼配邵氏,生三子:作舟、作亮、作照。

⑥嗣奭,號南棠,行七,墓在豐山之陽。配林氏,生三子:作中、作棟、作新。

⑦嗣英,行六,墓在豐山之陽。元配王氏繼配徐氏,生四子:作賓、作宣、作容、作寬。

10、十世

作義,號制行,行一,墓在豐山之陽。配劉氏,生三子:天錫、天敘、天福。

作梅,號和汝,行六,配劉氏,生二子:天保、天佑。

志孔,號郊南,行六,郡增廣生員,墓在豐山之陽。配王氏,生六子:禮元、樂元、射元、御元、書元、數元。

志澄,號秋一,行八,墓在豐山之陽。元配徐氏繼配劉氏,生五子:續元、繼元、繹元、絡元、純元。

作仁,號惠菴,行二,庠生,墓在豐山之陽。配王氏,生三子:長名瑋、次名珣、三名珍。

作雯,行七,墓在豐山之陽。配王氏,生四子:翰元、朝元、乾元、斡元。

作舟,行四,墓在豐山之陽。配邱氏,作舟少亡,氏守節盡孝,建坊入祠,以伯弟作梅之長子天保胞弟照之次子天位為嗣。

作亮,號曉山,行一,庠生,墓在香山之右。(香山之右在小河村,南去小河村半里許)。嫡配王氏,側室王氏,嫡生一子:天倫;側生二子:天中、天儀。

作照,號十二州,行二,庠生,墓在香山之右。元配王氏繼配張氏,生四子:天傑、天位、天任、天俽。

作中,號揆麓,行一,墓在豐山之陽。配李氏,生四子:吉元、兆元、祥元、瑞元。

作棟,號力荷,行五,墓在豐山之陽。配湯氏,無子,以胞兄作中之次子兆元為嗣。

作新,行九,墓在豐山之陽。配李氏,無子,以胞兄作中之三子祥元為嗣。

作賓,行三,配崔氏,生三子:天祥、天培、天福。

作宣,行四,配氏失考,生二子:天秩、天敘。

作容,行五,配孫氏,生五子:天祿、天喜、天吉、天玉、天貴。

作寬,行八,配杜氏,生三子:天隨、天元、天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家譜——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氏支譜》

三、尋親

本支族人意欲尋找失續宗親,歡迎失續宗親看到本支譜後聯繫。

聯繫人: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辦生產村於偉寧。

電話:15588416239

(圖文整理:于振華,海洋雲飛,斷句:於君才,家譜提供文登於偉寧,上述文章及圖片材料版權歸原作者和【于姓的天空】所有,未經同意引用、轉載發佈請註明出處,隨意篡改核心文字及版權歸屬屬於侵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