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之茂者其實遂,膏之沃者其光曄”,文起八代之衰的韓愈這句名言,正可以形容近年來山東紅色劇目的創作。

一段時間以來,大型民族歌劇《沂蒙山》在北京、瀋陽、福州和山東各地演出,掀起陣陣紅色波濤,場內場外好評如潮;紅色舞劇《乳孃》、呂劇《大河開凌》等紅色劇目,也觀者如湧,收穫各方熱贊。

望嶽談|山東為什麼總能湧現經典紅色大劇

這些以根源於齊魯大地紅色故事為題材的紅色劇目,何以情動四方?山東為什麼總能湧現經典紅色大劇?

●真實而具有非凡感人力量

最感人的故事,永遠紮根於現實。

紅色劇目反映下的山東,是一片對中國革命作出特別貢獻的神聖土地。1938年12月,毛主席高瞻遠矚,作出“派兵去山東”這一決定未來中國命運的戰略部署。由此,八路軍115師冒雪昂然赴山東,以沂蒙山為中心建立山東抗日革命根據地。在共產黨的領導和影響下,山東3800萬人和子弟兵共赴時艱,同仇敵愾,浴血奮戰,在山東大地上演奏了一曲抗擊侵略者的英雄史歌,用生命和鮮血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人民解放立下卓越功勳。

大型民族歌劇《沂蒙山》、紅色舞劇《乳孃》、呂劇《大河開凌》三個紅色劇目都是取材於上述背景下的山東大地,三個紅色劇目的劇情地點分別是沂蒙山革命根據地、膠東革命根據地和廣饒縣。

山東廣饒縣是國內發現《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最早版本的地方,沂蒙山和膠東是中國共產黨在山東最重要的兩塊革命根據地,其中沂蒙山根據地分別是抗日戰爭期間中共山東分局、解放戰爭期間中共中央華東局的創設地和所在地,指揮指導全山東的革命工作。

三個劇目皆取材於歷史真實。《大河開凌》的故事發生在1927年至1976年山東廣饒縣城和劉集村,講述了一位普通農民與《共產黨宣言》最早的中文譯本相遇、相護相知相救相依相守的故事;《沂蒙山》以抗日戰爭期間大青山突圍、淵子崖戰役為創作素材,講述了海棠、林生、夏荷等主要角色的個人命運與國家危亡交織在一起,犧牲小我、軍民一心、團結抗戰的故事。《乳孃》講述了抗戰時期膠東“乳孃”冒著生命危險哺育前線子弟兵後代和烈士遺孤的感人事蹟,謳歌了山東女性在崢嶸歲月所展現出的人間大愛。

三個劇目中的很多情節細節,都有歷史依據。比如:為保護《共產黨宣言》紅色小書不惜獻出生命;新娘送新郎上戰場,新郎犧牲在前線;生死關頭,為了保護革命後代,不得不捨棄親生骨肉;危急時刻,犧牲自己保護八路軍。故事情節皆有所本,使劇目具有催人淚下的天然力量。據統計,乳山根據地300多名乳孃和保育員曾經養育了1223名革命後代,《乳孃》在國家大劇院演出時,曾經被乳山乳孃撫育的乳兒宋玉芳和於致榮兩位老人現身舞臺,震動全場觀眾。

《沂蒙山》主創人員則6進沂蒙山,多次走進山東省政府舊址、八路軍115師司令部舊址、沂蒙革命紀念館、孟良崮戰役紀念館、淵子崖烈士陵園等地,還與當地老者深入座談,這使演員的言行舉止充滿真情實感。

望嶽談|山東為什麼總能湧現經典紅色大劇

●新時代呼喚更多紅色歷史經典

從1938年毛主席決定“派兵到山東”算起,時光已經走過80多年。即使那時呱呱墜地的嬰兒,都已經到耄耋之年;那時正值青春年少的戰士,存世者至少已經百歲左右。

往昔歲月一步步遠去,故人漸稀,但歷史使命仍在今天人們的身上延續。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革命老區山東臨沂市考察時深情地說:“在沂蒙這片紅色土地上,誕生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兒女,沂蒙六姐妹、沂蒙母親、沂蒙紅嫂的事蹟十分感人。”“沂蒙精神與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要不斷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揚光大。”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接過歷史的“接力棒”,年輕一代需要補足歷史功課。只有傳承好寶貴的紅色基因,明白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走過的溝溝坎坎,和創造的一件件豐功偉績,代代牢記,才能不忘初心,不迷失前進的方向和道路。

在新時代弘揚傳承革命精神,是文藝工作者的使命與責任。讓年輕一代熟知革命歷史,創作高質量的紅色歷史劇目、電影,是重要的渠道。大型民族歌劇《沂蒙山》、紅色舞劇《乳孃》、呂劇《大河開凌》等紅色劇目的成功演出,為年輕一代打開了一扇瞭解革命歷史的窗口,提供了高質量的精神食糧,這種創作思路需要繼續堅持。

望嶽談|山東為什麼總能湧現經典紅色大劇

●山東革命歷史,是一座需進一步深挖的紅色藝術寶藏。

山東革命歷史,是一座需要進一步深挖的紅色藝術寶藏。據記載,在抗日戰爭時期,僅420萬人口的沂蒙山革命根據地,就有120多萬人擁軍支前,20多萬人參軍參戰,10多萬將士血染疆場。

曾在山東奮戰8年的羅榮桓元帥曾這樣概括:“山東人民對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都有重大貢獻,前後出的兵員總數在100萬人以上。現在山東籍的幹部遍佈全國,有好幾個軍是從山東發展起來的”,“如果沒有山東根據地,要集中那麼多的兵力進軍東北是不可能的;沒有山東根據地,解放戰爭初期集中我軍向北轉移就沒有立足點,對後來大江南北的作戰支援也將是很困難的”。

正因為這樣,我們看到1948年4月第一支打入南京國民黨總統府的解放軍部隊,大部是原華野魯中南縱隊;1949年挺進北平的第一支解放軍41軍,正是1945年由山東解放區進入東北的部隊。

毛澤東同志對山東在革命全局中的地位曾給予總結式高度評價:“山東把所有的戰略點線都搶佔和包圍了。只有山東全省是我們完整的、最重要的戰略基地。北佔東北,南下長江,都主要依靠山東。”

“主要依靠山東”,充分說明了山東革命根據地在革命全局中的突出作用。往後看,我們已經成功創作了很多反映山東革命歷史的藝術作品;往前看,新時代催促我們還要下大力氣挖掘更多山東革命歷史中的光輝點,才能不負山東人民在革命中作出的卓越貢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