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菊仙"

梨園前輩:京劇老生孫菊仙為啥叫“老鄉親”(圖)
題記:孫菊仙(1841年1月23日-1931年7月29日),名濂,一名學年,字菊仙,號寶臣,外號孫一囉。祖籍奉天承德縣,天津人。京劇老生。孫菊仙八歲讀書,...
京劇大師孫菊仙、熊連喜親傳弟子,開老旦唱大軸之先例——龔雲甫
龔雲甫(1862—1932)近代京劇演員。名瑗,一說名世祥,北京人。早年業玉器行工人,因愛好京劇由票友加入四喜班拜孫菊仙為師,先演老生;後又拜熊連喜為師,...
'他曾屢立戰功,卻因唱戲丟掉官職,後來為何拒絕慈禧的封賞'
"晚清時有一位武秀才,他的名字聽起來很像一位女子,名為孫菊仙。雖然名字很女性化,但他本人卻委實是一員猛將,在圍剿捻軍的戰場上還曾經受過兩次重傷。都說傷疤是男人的勳章,參軍之後的孫菊仙,正是因為屢立戰功,故而被升為三品候補都司,還被賞戴花翎。孫菊仙不喜歡別的,就是愛唱戲。不過...
京劇早期的小生
京劇早期的小生龍德雲時漢調演員。1830年左右到北京。龍演唱用奔嗓音高調,聲音且雄,猶如虎嘯,與今日小生唱法差別很大,時成"龍調"小生。1845年左右,搭...
高慶奎演唱的傳統京劇《逍遙津》選段--父子們在宮院傷心落淚
高慶奎(1890-1942),原名振山(鎮山),號子君。著名京劇老生表演藝術家,京劇高派老生藝術創始人,京劇"四大鬚生"之一。高慶奎原籍山西榆次,生於北京...
“哏都”相聲老炮兒們最愛的相聲茶館都在這
相聲起源於北京,而走紅於天津。天津的碼頭文化為相聲提供了生長的土壤。相聲已成為天津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因此天津的茶館相聲便形成一種常態文化。從上世紀九十年代...
童年看堂會戲摭憶
吳小如吳小如(1922-2014),原名吳同寶,曾用筆名少若,安徽人,著名書法家、詩人吳玉如先生的長子,歷史學家,北京大學教授,也是一位著名的京劇評論家、...
童年看堂會戲摭憶
吳小如吳小如(1922-2014),原名吳同寶,曾用筆名少若,安徽人,著名書法家、詩人吳玉如先生的長子,歷史學家,北京大學教授,也是一位著名的京劇評論家、...
'《伶史》之劉鴻升本紀'
"今日推送之《劉鴻升本紀》錄自《伶史》,據民國六年(1917年)宣元閣版影印,作者為穆辰公。該書仿《史記》體例記載梨園人物。從程長庚開始,終於許蔭棠,包括孫菊仙、何桂仙、金秀山、譚鑫培、梅巧玲、俞潤仙、余三勝、陳德霖等,共計三十二人。此篇為龔雲甫之傳記。劉鴻升者京北人,號子...
京劇老旦專工行當的創始人-龔雲甫
一、情況簡介龔雲甫(1862-1932)近代京劇演員。名瑗,一說名世祥,北京人。原學玉器手藝,因酷愛京劇,開始在南宮園華蘭習韻票房學唱老生,後拜劉桂慶為師...
票友下海——業餘轉正
京劇是一門技藝性很強的藝術,大部分京劇演員都是從小就開始學藝,多進科班接受系統訓練,學藝師滿即登臺演出,這些演員統稱為“科班出身”;但是也有一些“另類”演...
梨園前輩:京劇青衣泰斗,同光13絕之時小福(圖)
題記:時小福(1846年10月28日-1900年6月13日),男,京劇青衣。原名慶,別名小馥,字琴香,又字紉之,號贊卿,乳名阿慶。蘇州人。寓所名“綺春堂”,位於宣南豬毛衚衕(今朱茅衚衕),亦曾居住百順衚衕。入畫《同光十三絕》,前排右起第三,扮演《桑園會》之羅敷。梅巧玲、時小...
'京胡聖手孫佐臣'
"孫佐臣,男,京劇琴師,乳名老元。拜名琴師賈祥瑞,同梅雨田是師兄弟。光緒十九(1893)年入署應差,譚鑫培欣賞其技,聘為私人隨手。此後,孫佐臣與譚鑫培常常雙雙出入清宮,為慈禧太后、光緒皇帝操琴演唱,與鼓師李五被老譚視為左膀右臂。他對生、旦、淨、醜各行當唱腔都很熟悉,操琴手音...
瞭解京劇的“一知”,京劇基礎知識入門書
京劇藝術源遠流長,是我們的“國粹”。很多重要的節日的大型慶祝晚會上,總少不了京劇節目的助興。其實父母那代人對京劇有特別的情感,很多新劇是陪伴他們的青春和成...
菊壇走馬|談談京劇演員的“倒倉”,高慶奎的嗓子後期到底怎麼了
關於倒倉的名詞解釋是:“戲曲演員在青春期發育時,嗓音變低或變啞。”對於京劇演員來說,倒倉是個坎,倒不過來,往往影響其一生的演藝事業。年少有成的京劇演員在歷...
一張集中北京城好角的戲單
今日推送之《一張集中北京城好角的戲單》錄自《京劇藝術在天津》書中《天津十年》一文,作者許姬傳(1900-1990),字聞武,號思潛,原籍浙江,生於蘇州。1...
菊壇走馬 | 有多少戲曲票友下海後成為了名家?
票友是戲曲界的行話,其意是指會唱戲而不以專業演戲為生的愛好者,即對戲曲、曲藝非職業演員、樂師等的通稱。相傳清代八旗子弟憑清廷所發“龍票”,赴各地演唱子弟書...
老生——戲曲行當
老生,顧名思義,就是劇中的中老年男子角色,又叫正生、鬚生,在演出時要在耳朵上戴掛假鬍鬚,京劇的行話中也叫"髯口",老生唱和唸白都用真聲,風格上講究剛勁、挺...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