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群眾樂享文化發展紅利 邵陽市推進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綜述

三農 農村 藝術 博物館 邵陽新聞 邵陽新聞 2017-08-03
讓群眾樂享文化發展紅利 邵陽市推進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綜述

邵陽市文化藝術中心全景。申興剛 攝

邵陽新聞在線訊(記者 陳貽貴 通訊員 鄺薇 周洋 秦思)“文化站功能十分齊全,配備有圖書、音響、電腦、二胡等,業餘時間我經常來這裡看書看報、唱歌跳舞。”7月19日,北塔區新灘鎮街道綜合文化站裡,馬家村村民馬紅軍一臉的高興。

仲夏的邵陽,生機蓬勃,絢麗多姿。行走在城區的大街小巷,人們能明顯地感受到濃濃的文化氣息。市博物館參觀者人潮湧動,公園裡、廣場上的舞步鏗鏘有力,社區活動室中的傳統戲曲悠揚悅耳。在廣大鄉村的文體廣場上,閒暇的村民或歌或舞,農家書屋裡各種圖書琳琅滿目,文化活動中心歡聲笑語……一派美麗鄉村的幸福景象。這一切,都得益於我市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所帶來的紅利。

近年來,我市大力發展文化事業,高度重視基層文化建設,從政策、資金、制度上推進包括社區文化在內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並充分發揮各類文化設施的功能,以活動促建設,以建設促發展,營造文明和諧、充滿活力的文化氛圍。如今,我市公共文化服務硬件設施逐步完善,市、縣、鄉、村四級公共文化網絡基本形成。

讓群眾樂享文化發展紅利 邵陽市推進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綜述

24小時自助圖書館,讀者正在操作自助辦證機,辦理借書證。 陳貽貴 攝

加大政府投入,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一座座規模宏大的文化場館在歡呼聲中落成,一場場精彩紛呈的文藝演出在喝彩聲中落幕……古城寶慶古韻猶存,新意盎然。在經濟之翼傲舒長空的同時,文化之翼憑藉建設文化強市的東風同頻共振。為加快構建標準化、均等化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市委、市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大投入推進公共文化設施建設,讓文化惠及百姓,讓歡樂常駐基層。

2015年,市委、市政府下發了《關於印發〈邵陽市開展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年和基層宣傳文化工作加強年活動實施方案〉的通知》,明確2015年至2017年大力推進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和基層宣傳文化工作的任務和措施。

2016年11月,我市出臺了《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制定了公共文化服務保障具體實施標準,明確提出市縣財政要加大對文化事業的投入力度,按年度財政總收入(包括轉移支付)的1%用於對文化事業的投入,並落實從城市住房開發投資中提取1%用於社區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的規定。同時,加快推進市文化藝術中心、市體育中心等建設項目,紮實開展“三年行動計劃”。確定各縣市區在2017至2019年內建成文化藝術中心(含三館)、體育中心。充分利用現有城鄉公共設施,統籌建設集宣傳文化、黨員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體育健身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中心,配套建設群眾文體活動場地。支持縣級以上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劇場、數碼影院、工人文化宮、青少年宮、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科技館、體育健身中心的建設、改造和升級,充分發揮其公共文化服務作用。

近年來,我市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將基本公共文化服務保障資金納入公共財政保障範圍。2016年,市本級共爭取到中央補助地方專項資金6405.32萬元,省級文化專項資金共2961.66萬元,撥付送戲下鄉惠民演出經費235萬元,週末劇場群眾看戲經費248萬元,圖書館購書經費100萬元。2016年6月,市裡決定設立市本級文化事業發展專項資金600萬元、文化產業發展引導資金600萬元、群眾文化體育活動資金800萬元。2017至2019年,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市、縣兩級總投入預計超過60億元。

公共文化服務基礎設施的建設逐年豐富,重大文化項目工程正努力實現從無到有。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13個文化館,14個公共圖書館,4個大型體育館,10個博物館、紀念館,2個美術館,221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全市基本建成了覆蓋市、縣(區)、鄉鎮(街道)、村(社區)的四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

讓群眾樂享文化發展紅利 邵陽市推進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綜述

市鬆坡圖書館負責人向讀者介紹24小時自助圖書館藏書情況。 陳貽貴 攝

改善文化設施,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作為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場所,市博物館、市非遺展覽館、市美術館、市鬆坡圖書館等一大批公益文化設施,逐漸形成了強大的文化氣場吸引著市民。尤其是作為標誌性建築的市博物館,自今年1月建成開館以來,已接待觀眾10萬餘人次,成為我市對外宣傳展示的重要平臺。“市博物館從設計到文物陳列,花了很多心思,從中能感到邵陽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這麼多珍貴的歷史文物,大大激發了我對家鄉文化的自豪感。”欣賞著一件件帶著歷史氣息的館藏文物,家住市區工業街的市民朱志南讚不絕口。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民對文化的需求愈發強烈。通過一系列舉措完善公共文化設施,打造文化陣地,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實惠的公共文化服務。2016年,為進一步提升社區黨組織活動場所建設水平,適應新農村建設的新形勢,豐富活躍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新邵縣雀塘鎮寺門前社區建成了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和文化健身廣場。該項目投資230萬元,佔地面積4.5畝,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社區活動中心主體建築為三層框架結構,另有室外文體廣場1000平方米。辦公樓設有社區辦公室、會議室、室內球場、圖書室、電子閱覽室等,文體廣場配套有標準籃球場1個、乒乓球檯2個、廣場路燈4個、多套健身器材等設施。

有了文化活動場所以後,寺門前社區拓展綜合文化服務內涵,積極開展“六一”文藝匯演、社區籃球比賽、“歡樂瀟湘”群眾文藝匯演、“星級平安家庭”評選等系列活動。他們還開通寺門前社區公眾微信服務平臺及官方網站,發佈文化資訊,極大地滿足了廣大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雙清區高崇山鎮瀏陽村,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是村裡最熱鬧的地方。早晚,文化家園廣場上有健身鍛鍊的老人、打球的孩子,歡樂的笑聲不時從這裡傳出。2016年,瀏陽村籌資400多萬元,新建了一棟六層樓的村級活動室,建成了室內農家書屋、電子閱覽室、樂器室、室內健身場、電子商務農產品展覽室等。修建了1500多平方米的文化家園廣場,建有籃球場、羽毛球場、文化廣場、戲臺、健身設施等,充分保障了村民文化體育健身活動場地的需求。

隨著文化基礎設施的不斷改善,該村組建了腰鼓樂隊、龍燈隊、廣場舞隊,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文體活動。精彩紛呈的文體活動,不但讓村民們在潛移默化中寓教於樂、提高素質、陶冶情操,還增強了大家的認同感和親和力。

近年來,按照“新建一批、改造一批、維修一批、整合一批”的思路,我市加大財政投入,加快推進城區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公共文化服務工程,基本形成市級有標誌性設施、縣市區有館、鄉鎮(街道)有站、村(社區)有室的四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市本級的楚雄大劇院、魏源文化廣場、資江風光文化休閒帶等一批標誌性文化設施相繼建成。市博物館、市非遺展覽館於今年1月起免費向公眾開放,結束了我市無博物館的歷史。目前,市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市博物館、非遺展覽館已投入使用,並免費對外開放;美術館、文化館、圖書館新館正進行裝修,有望年底完工並投入使用。市體育中心總投資15億元,現各場館主體工程已完工,正進行玻璃外牆施工和內部裝修設計,竣工後將成為第十三屆省運會成年組主賽場。“兩中心”的建成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市城區文化基礎設施落後的狀況,同時也帶動了各縣市區對文體建設的重視和投入。

電影院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截至目前,全市影(院)城總數達到21家,其中市區7家,縣(市)城鎮影院14家,實現了縣城數字電影院全覆蓋,步入全國地市級電影發展先進行列。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逐步建立,建成24小時自助圖書館1個,實現全市範圍內圖書通借通還。市縣文藝院團每年送戲下鄉達1000餘場,“演藝惠民·送戲下鄉”公益演出實現常態化。農村公益電影放映實現一村一月一場,每年放映6萬餘場。農村廣播村村響工程累計完成總任務的90%,廣播電視直播衛星戶戶通工程完成總任務的100%,全市公益性廣播電視無線數字化覆蓋率達90%以上。

堅持定點建設和流動服務並舉,全力打通農村公共文化服務“最後一公里”。全市八縣一市三區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劇場等大多數完成升級改造,新建大型文體場館4處、總投資2.47億元,在建文體設施項目2個、總投資3.56億元,擬建文體設施項目13個、計劃投入資金20.28億元,建成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221個,實現鄉鄉都有文化站的目標。建成社區文化活動室396個,覆蓋率達92%。建成農家書屋5653個,覆蓋率為100%。建成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650個、鄉村文體小廣場2148個。投放社區健身工程配套器材480套、健身路徑840套,完成社區群眾健身場地設施全覆蓋並擴展為向農村鄉鎮普及的全面建設。

如今,無論是鄉間農民還是城鎮居民,每到閒暇時,都可以走進大大小小的農家書屋、鄉鎮綜合文化站、社區(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和文體小廣場裡學習充電、休閒娛樂。歌舞飛揚,自娛自樂,一幅文化繁榮的新畫卷正在廣大城鄉鋪展開來。

讓群眾樂享文化發展紅利 邵陽市推進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綜述

雙清區高崇山鎮瀏陽村電子閱覽室,孩子們在盡情閱讀娛樂。

實施文化惠民,給力百姓幸福生活

7月18日上午,邵陽縣非遺文化藝術展演在該縣下花橋鎮中心廣場精彩上演,扎故事、白倉高蹺、布袋戲、棕編等國家、省、市、縣級非遺項目悉數登場,逐一呈現。3萬多名群眾看得高興,臉上洋溢著喜悅,盡情地品嚐著這道豐盛的文化“大餐”。“沒想到在家門口就能看到這麼高水平的非遺展演,這不僅豐富了咱們老百姓的文化生活,更讓我們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觀看精彩的節目,家住邵陽縣五峰鋪鎮的蔣娜欣喜不已。

像這樣的群眾性文化活動,幾乎每月都在上演。通過展示展演平臺,深藏民間的文藝高手不但得到了展示自我、綻放光芒的機會,而且還帶動和活躍了當地群眾文化生活,催生了一幅幅城鄉新生活的美麗畫卷。2010年8月,80後小夥張安兵放棄了在外面發展的機會,回到了家鄉隆回縣六都寨鎮張家鋪村,擔任村支部紀檢委員兼文化輔導員。在這個職位上,他組織創辦了農民銅管樂隊——和樂團。在他的帶動下,以前只懂種田的莊稼漢變成了能演奏上百首樂曲的演奏員,精彩的演奏為鄉親們送去了歡聲笑語。

從2000年開始,隆回縣六都寨鎮星星村已經連續17年舉辦春節聯歡晚會,成為當地獨具特色的文化品牌。晚會由村民自編自導自演,每年的晚會不僅凝聚了人心,而且湧現出一大批優秀文藝人才,更為重要的是為農村文化建設注入了新活力。張家鋪村、星星村是近年來我市農村文化建設發展的縮影。據不完全統計,全市目前活躍在鄉村的文化藝術小團體有千多個,每年自發舉辦各類群眾喜聞樂見的節目表演上萬場次,觀看群眾達百萬多人次。

文藝精品是一座城市先進文化的重要標誌。我市通過實施文藝精品創作工程,推出了一批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俱佳的優秀作品,不斷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同時,積極開展對外文化交流活動,提高了城市的文化影響力和美譽度。祁劇《目連救母》是祁劇舞臺上的優秀劇目之一,2006年精心打磨後參加湖南首屆藝術節,奪得全省首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貢獻獎”。2011年、2015年,該劇曾兩次應香港康樂署邀請參加“香港中國戲曲節”,受到香港市民和戲迷們的熱烈追捧。

今年3月16日,由省祁劇保護傳承中心創作實施的國家藝術基金2016年度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祁劇《目連救母》全國巡演啟動。三個多月的時間裡,劇組全體演職人員奔赴北京、安徽、上海、江西等11省市(自治區),共演出20場。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國家一級演員肖笑波扮演的“女一號”劉青提“過奈何橋”時滑坡、串翻身、跪步、甩髮等一系列高難度動作令人叫絕;在“地獄”中,哭訴自己從生產到養育傅羅卜的艱辛苦楚,句句血、聲聲淚,感人肺腑。“盂蘭法會”上,眾僧各種眼功、肚皮功活靈活現,融入雜技的疊羅漢功夫,讓觀眾驚歎不已。此外,傳統目連戲演出之民間歌舞、高腔演唱、啞雜劇表演、滑稽場面等,均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藝術享受。明年4月,《目連救母》將在全省10個城市巡演20場。

得益於文化設施的逐步完善,近年來,“寶慶大戲臺”週末劇場、“歡樂瀟湘”群眾文藝匯演、“新年音樂會”、戲曲春晚、廣場舞大賽等文藝活動精彩紛呈,極大地豐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更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牌形象。同時,我市以公共文化品牌活動為抓手,充分利用文化、體育資源優勢,加強選題策劃,注重創新創意,謀劃、扶持一批有地方文化特色和良好市場前景的文化項目,推動“一縣一劇”、“一縣一品”、“一站一品”建設,讓城鄉居民共享優質文化成果。城步“六月六”山歌節、綏寧“四八”姑娘節、新邵“賽雙清”藝術節、洞口宗祠文化節等一系列具有邵陽特色的大型群眾文化活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知名文化品牌。“邵陽市廣場群眾文化活動展演”自2008年舉辦以來從未間斷,成為家喻戶曉的文化活動品牌,被評為全省“三湘群星獎”。

如今,隨著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體系的不斷完善,800多萬邵陽人民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在農村,豐富的文化娛樂活動改變了群眾的生活觀念和生活方式,鄰里更加和諧、鄉風更加淳樸、追求更加現代;在城市,伴隨著文化地標的拔地而起、文化設施的日益完善,讀書開始融入生活,看戲已經成為時尚,文化正在凝結著這座城市積極向上的品格和氣質,提升著這座城市崇文厚德的形象。行走在邵陽,能切身體會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為城鄉居民營造出的直達心窩的幸福感。

讓群眾樂享文化發展紅利 邵陽市推進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綜述

市博物館展出的珍貴文物,引得市民驚歎不已。 陳貽貴 攝

讓群眾樂享文化發展紅利 邵陽市推進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綜述

現代花鼓戲《兒大女大》劇照。

讓群眾樂享文化發展紅利 邵陽市推進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綜述

全市第三屆藝術節銅管樂專場上,邵東縣音樂家協會銅管樂專業委員會演奏《游擊隊之歌》。陳貽貴 攝


【原標題:讓群眾樂享文化發展紅利 邵陽市推進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綜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