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有了平邑模式

三農 農業 農村 經濟 看平邑 2017-04-12

旅遊業是富民產業、綠色產業、朝陽產業。平邑縣以“旅遊+一切、一切+旅遊”指導該縣全域旅遊,充分運用“旅遊+”的創新動力,全力實施“旅遊+”行動,推動旅遊業與產業發展、城鎮建設等深度融合,拓展了平邑旅遊空間,放大了平邑旅遊效應,已初步形成了具有平邑當地特色的“旅遊+”發展模式。

小城鎮 成了旅遊大基地

黃桃、山楂、桔子、草莓、雙孢菇、洋黃瓜……這些不再只是果蔬,在“中國罐頭第一鎮”——平邑縣地方鎮,它們都被變成了罐頭,銷往大江南北,甚至飄洋過海,出口歐美。

走在地方鎮的大街上,不少外地遊客漫步於此。一個地方小鎮因其獨特的產業與影響力,彙集了人氣,集聚了財富。“罐頭如何生產”成為眾多遊客慕名而來的重要原因。

“工業旅遊是地方鎮的一大特色,著眼於未來發展,我們將罐頭的生產線對外開放,滿足遊客的獵奇心理,極大地促進了旅遊業的發展。”地方鎮黨委書記馬超群介紹說。

實施“旅遊+城鎮”是平邑縣確定的一大旅遊發展戰略。除了地方鎮之外,鄭城鎮、流峪鎮等也遠近聞名,它們都是平邑縣金銀花的主產區之一。在這裡,一朵花激活了小鎮的活力。

金銀花是一種中藥材,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當年栽植即可獲益。從種植到栽培到收穫,每個季節都有遊客前來參觀,特別是花開時節,漫地綠野之上,黃白小花散落人間,空氣中也氤氳著特有的香味,美不勝收。

“產品本身有特色,但更重要的是要開發。藉助‘旅遊+’,把罐頭、金銀花等產品推向大眾視野,打造旅遊大基地,實現旅遊與產業的共贏。”平邑縣委副書記、縣長包華說。

此外,按照老城區改造提升、東城區配套完善、旅遊區彰顯特色的思路,平邑縣還將加快實施高速出口迎賓大道、興水河改造、蓮花山提升等重點工程,建設體現歷朝歷代不同風格的浚河城區段古建築群旅遊長廊,全面體現“中國建築之鄉”的特點,完善旅遊小鎮的配套服務。

“旅遊+一切” 助推產業大發展

平邑縣不僅在“旅遊+城鎮”“旅遊+工業”上下功夫,還將“旅遊+”擴展到更大範圍,推動旅遊與其它產業的融合發展。

實施“旅遊+養生”,發揮國家園林城市、山東省長壽之鄉優勢,建設一批養生養老示範基地;實施“旅遊+農業”,在農業產業中植入旅遊元素,發展鄉村觀光、林下休閒、園中採摘、田上農耕、農家消費等旅遊方式,推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適度推進農業連片規模經營,打造2處5000—10000畝金銀花密植園,讓金銀花海成為亮麗的景觀,實現“種特色”和“種風景”有機結合;實施“旅遊+電商”,深化與大型電商平臺和旅遊專業平臺的合作,推動旅遊產品上線,多渠道宣傳推介平邑旅遊,形成旅遊發展新優勢……

當然,他們還努力將脫貧攻堅行動和開展全域旅遊工作相結合,實施了“旅遊+扶貧”工作機制。據瞭解,該縣發揮旅遊扶貧尊嚴式、開發式、開放式、產業式的特點,探索旅遊扶貧新路徑,助推扶貧攻堅戰,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在鄉村市場,合理佈局旅遊要素,加強停車場、廁所等旅遊配套設施建設,對旅遊景點串聯道路進行綠化、淨化改造提升,加快構建以星級飯店為龍頭和旅遊度假村、農家樂為支撐的住宿接待體系,真正留住遊客、形成消費。”包華介紹說。

據瞭解,近5年來,該縣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平邑旅遊的知名度不斷提升,已累計接待遊客1300餘萬人次,有效助推了脫貧工作的開展。

文旅融合 歷史活力再煥發

“以文化提升旅遊內涵,以旅遊彰顯地域文化,把文化作為旅遊和城市的靈魂,深挖特色文化精髓,不斷加快文旅融合步伐。”這是平邑縣確定的文旅融合發展思路,正著力打造宜遊魅力平邑。

臨沂文化底蘊深厚,平邑更是如此。商代建顓臾古國,西漢置平邑侯國,著名思想家曾子、仲子和軍事家羊祜、羊欣,近代愛國將領和民族英雄左寶貴均誕生在這裡。

作為沂蒙革命老區和沂蒙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肖華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曾在這裡戰鬥過,全縣有30000多名英雄兒女參戰支前,有3000多名英雄兒女為新中國的建立奉獻出了寶貴生命。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又湧現出了全國第十屆人大代表劉嘉坤和黨的十六大代表陳永玲等先模人物。古代出名人,近代出英雄,現代出勞模,是平邑輝煌的寫照。

“依託優勢的文化歷史資源,平邑縣實施了‘旅遊+文化’的發展思路,深挖九間棚精神、曾子國學、顓臾古國等特色文化,打造了一批文化節慶、文化產品、文化演藝、文化街區。”包華介紹。

據瞭解,下一步,該縣還將充分發揮旅遊業的拉動、融合、催化、集成作用,做好“旅遊+”文章,實現旅遊引領全產業的發展,力爭到2021年旅遊收入過100億元,是2016年的4倍,帶動15萬人實現就業,儘快將平邑打造成著名的旅遊目的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