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工作隊全力打造多元化庭院經濟 帶動貧困村就業增收

三農 經濟 農民 種植業 天山網 2017-06-17

天山網訊(通訊員謝志傑報道)阿勒泰地區科技局、國網阿勒泰供電公司駐富蘊縣鐵買克鄉喀依爾特村工作隊,聚焦村集體經濟、農村貧困群體,選準特色產業,引導農牧民貧困群眾發展庭院經濟,庭院養殖、庭院加工、庭院休閒服務型等多元化庭院經濟,發展生態旅遊服務產業,加快推進特色產業的發展,帶動農牧民持續增收。

庭院種植經濟豐富了農牧民餐桌。駐村工作隊引導貧困村農牧民把發展壯大庭院經經濟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發揮科技優勢,著力培養農牧區貧困村本土人才,加大對新型農牧民培訓,促進更多農村貧困家庭勞動力轉移就業。駐村工作隊員深入農牧民家中,手把手幫助平整庭院土地,面對面普及施肥、育苗、鬆土、除草澆水、種植技術、幼苗後期管理等知識。在駐村工作隊的指導下,塔布塔依村村民維吾爾族大娘沙衣拉、胡爾蔓在自己庭院中親手種植了大蒜、胡蘿蔔、洋蔥、油白菜等蔬菜,長勢喜人,油白菜、韭菜等蔬菜已搬上餐桌,當老人吃著自己親手種的無汙染生態蔬菜,滿臉笑開了花,深情地說,我自己種的蔬菜無公害、綠色環保,感謝黨的好政策,感謝駐村工作隊的幫助,讓我們吃上新鮮的蔬菜,豐富了我們的餐桌。目前,在駐村工作隊的宣傳和幫助下,喀依爾特四個自然村已有近20多戶農牧民群眾在自家的庭院中種植蔬菜,讓農牧民群眾深切感受到庭院經濟帶來的實惠。

庭院經濟助推新興產業發展。駐村工作隊圍繞貧困村新產業發展需求,引導村農牧民專業合作社在發展庭院經濟中的帶動示範作用,突出科技在庭院經濟中引領支撐作用,引導農牧民發展新產業,樹立品牌意識,實施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持續提高農牧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能力。依託喀依爾特資源優勢,在貧困村發展“家庭工廠”,鼓勵貧困戶組建、加入村農民合作社組織。塔布塔依村哈薩克退休教師阿哈提、哈山與老伴在自己的庭院中創辦了“鐵買克鄉喀依爾特綠色系列產品合作社”,申請巾幗手工製品拓展項目資金10萬元,收購當地村民所種植的農牧產品,小麥、塔爾米、黑加侖等農作物,通過烘炒、蒸煮、包裝、帖牌,形成自主的品牌,在富蘊縣、可可托海、喀依爾特30多家超市銷售。實施農產品深加工,帶動當地6個貧困戶入股加入產業鏈,吸納當地10多人青年在家庭工廠勞動,實現村貧困家庭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就業。

庭院經濟帶動家禽養殖。駐村工作隊緊扣“發展、民生、穩定”三大任務,以提升喀依爾特村、貧困戶自我發展能力為重點,分析研究喀依爾特村發展集體經濟和發展新產業及貧困戶農牧民現狀,掌握全村致貧的“根源”,明確精準扶貧、脫貧攻堅的支持方向和重點領域,幫助喀依爾特4個自然村理清發展思路,落實幫扶措施,對症下藥。針對貧困戶院子大的特點,駐村工作隊多措並舉,引導農牧民發展庭院養殖業,多方籌集資金向喀依爾特四個自然村村委員、聯戶長、貧困戶提供了2180只雞苗,發展農牧民庭院養殖業,成本低、收益較高。目前,四個自然村農戶庭院養殖家禽近40000只,為農牧民實現脫貧增收創造了條件。

發展特色林果業,不斷提升種植業質量和效益。喀依爾特四個自然村現有414戶1382人,總耕地面8679畝,黑加侖種植約2000畝,每家每戶都有黑加侖種植,況且黑加侖是農牧民餐桌上的一道美食,由於農牧民種植黑加侖土地分散,產量較高、質量好,但銷售渠道不暢,農牧民為此發愁,駐村工作隊為農牧民提供黑加侖市場銷售信息,同時與黑加侖加工廠聯繫,儘早打通銷售通道,讓農民種的放心,收的踏實,帶動農牧民增收。

庭院經濟培植帶動工程,實現增收多元化。隨著夏季到來,鐵買克鄉喀依爾特大橋中心自然村農家樂的生意紅火,一些貧困戶加大庭院改造力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做起了農家樂生意。大橋中心自然村地處風景優美區,富蘊縣境內約50000個家庭約120多萬頭(只)大小牲畜經過此地轉入到夏季牧場,山區農牧區牧民把自家畜牧加工產品及奶製品帶到大橋中心自然村銷售,加上夏季來這裡旅遊的人相繼增多,為當地農牧民開展庭院農家樂實現增收創造了條件。駐村工作隊超前謀劃,結合當地特色產業,結合農牧村少數民族貧困家庭勞動力會哈繡、民族手藝品加工、農產品加工、家庭作坊等產業技術特點,鼓勵貧困群體積學習烹飪、刺繡,文化旅遊、特色餐飲業、農產品加工等技術,通過“引進來、走出去”方式加大培訓促進技能提升。在駐村工作隊的宣傳指導下,貧困家庭農牧民開辦農家樂、牧家樂、少數民族特色手工藝品商店等,通過旅遊發展使更多貧困群眾收益。目前,喀依爾特大橋中心自然村有大小商店10家、庭院農家樂7家,解決當地就業50多人,使農牧民參與季節性務工實現勞務創收。

示範帶動,助推貧困戶家庭勞動力轉移就業和創業。駐村工作隊對當地貧困家庭進行排查摸底,對有創業意願的貧困家庭勞動力,採取上門服務的方式,提供相關扶持政策,向有意願外出就業的勞動力,提供勞動就業市場信息,引導他們到可可托海、富蘊縣及北屯鎮外出就業。對難以遠離家庭的貧困家庭勞動力,引導他們參加當地短期務工或季節性務工,參加當地正在實施的一批“短平快”的惠民項目,引導25名貧困家庭剩餘勞動力參加安居房改建擴建、自來水管道、村文化室修建及道路設施建設,實現貧困家庭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30名貧困家庭勞動力被庫衛邊防派出所聘任為“護邊員”,6名貧困戶家庭勞動力在阿山國有林場檢查站工作,8名貧困家庭勞動力參加國家公益林修剪工作,駐村工作隊帶動引領貧困家庭勞動力創業,實現集體增收。

發展“互聯網+”電商業務,為農牧民提供優質服務。隨著我區農牧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改善,人民過上了富裕的生活,在農牧區湧現出了一批農牧民專業合作社,哈薩克民族手藝品、刺繡及農牧產品加工和奶製品產業蓬勃發展,牧區特色產業、種養殖產業實現多元化,充分發揮“互聯網+”電商業務作用,持續推動互聯網與現代農牧業、現代服務業、旅遊業及民生等各領域深度融合,互聯互通,增強農牧區創新創業活力。

喀依爾特四個自然村青年人正在用電商業務實現網上交易,但受各種因素制約,成本高,收益不明顯。駐村工作隊長肯傑別克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作為地區政協委員,要為農牧民作好電商業務培訓同時,積極謀劃在喀依爾特村建立綜合服務站點,發展電子商務業務,讓農牧民不僅產前能從外地購買到價格實惠的優良品種,產後還能夠用最短的時間掌握價格,聯繫農牧產品銷售渠道,農牧民不出遠門就可以在網上開展新技術應用、產品網上銷售,為農牧民代買代賣、費用代繳、快遞代收發等便民服務,幫助農牧民降低成本,真正為農牧民帶來實惠和便利讓農牧民長期受益,實現增收增效。

“互聯網+”電商業務促進邊境管理。鐵買克鄉喀依爾特大橋中心自然村附近有一個天然牲畜交易,每年有近30000只(頭)牲畜在這裡交易,農牧區放牧點處邊境管理區,放牧區域離邊境太近,每到8月底,一批外地商人來這裡收購牛羊,影響邊境管理。發揮“互聯網+”電商業務,農牧民通過綜合服務站點,利用電商業務,實現農牧加工產品及黑加侖果醬實現網上交易,養殖牛、羊實現網上銷售,既節省了時間,也減少了成本,持續提高農牧業綜合生產能力和綜合效益,為實現農牧民儘早脫貧增收奠定了基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