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創新 道縣“翻山越嶺”的加速器

三農 農村 農民 農業 永州新聞網 2017-06-24

孵化春天

——來自道縣基層黨建創新工作的報道(上篇)

永州日報記者 歐春濤 通訊員 張舉綱

創新意味著突破,創新必須擼起袖子加油幹。

今年初,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暉在《黨建》雜誌上撰文提出,抓基層黨建要堅持創新思維,打破固有慣性定勢。連日來,記者行走道縣,聽聞黨建破題的細語,擷語成文,感悟那破繭而出的新生。

【開欄的話】

一個黨員,就是一面鮮豔旗幟;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堅強堡壘。

基層黨組織是黨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依託。黨員富於責任感,就能溫暖一片群眾;黨組織充滿戰鬥力,就有萬家燈火的溫馨。在市委的堅強領導和全市各級黨組織的不懈努力下,我市黨建工作成果喜人,黨建品牌亮點突出。在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6週年暨黨的十九大即將召開之際,本報即日起開設專欄《砥礪奮進的五年——展示黨建成績 喜迎十九大》,通過通訊、特稿、述評、評論等形式,廣泛宣傳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典型經驗,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六大戰役”、“萬名幹部下基層,精準扶貧解難題”活動中湧現出來的優秀共產黨員先進事蹟。欄目開篇刊發《孵化春天——來自道縣基層黨建創新工作的報道(上篇)》,敬請關注。

道縣積極探索建立“兩新”組織與黨組織同步孵化機制,推動實現“兩新”組織黨的建設和工作“雙覆蓋”。今年,引導有條件的“兩新”組織建立獨立黨支部19個;建立聯合黨支部10個,下派黨建指導員39人,覆蓋“兩新”組織48個。

“基層黨建工作千頭萬緒,唯有推陳出新,才能激活一池春水。”縣委書記劉勇會對基層黨建工作如此點評。

連日的走訪,記者發現了道縣基層黨建之“新”,引領發展之“新”,黨建創新成為道縣“翻山越嶺”的加速器。

推手之新:“聯盟”的神奇

6月16日一大早,道縣工業園非公企業綜合黨委書記周林熱情地領著我們“檢閱”園區黨建。只見各企業車間秩序井然,高標準的黨建專欄亮點紛呈,黨員示範崗赫赫顯目,胸前佩戴黨徽的員工精氣神顯得特別足。

“工業園區‘兩新’組織有今天的成績,得益於黨建聯盟。”周林說,建立非公企業黨建聯盟,旨在推動“兩新”組織“抱團抓黨建”,著力解決其黨建單一、力量不足、活動開展難、信息溝通少和內生動力缺等難題。

在走訪中,幾家企業的黨建負責人告訴記者,黨建聯盟是創新做法,沒有現成經驗可借鑑,只能摸著石頭過河。可喜的是,通過摸索,該縣大力推行“黨員聯訓、活動聯辦、制度聯建、陣地聯創、服務聯動、信息聯通和黨建工作聯盟化”的“六聯一化”工作模式,園區黨建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縣工業園區擬組建4個黨建聯盟片區,覆蓋全園區57家生產企業。目前已組建黨建聯盟A區和B區,覆蓋生產企業32家,建立非公企業黨支部17個,有正式黨員61名。

據悉,道縣工業園自建成以來,共批覆26家非公企業黨組織,現有正式黨員115名。在組建黨建聯盟之前,各黨組織之間溝通交流很少,甚至處於封閉狀態。組建黨建聯盟以後,這一切發生了根本變化。

“黨建聯盟讓打工的流動黨員有了歸屬感、榮譽感和成就感,相比以前更自信了。”三雨電業永州捷寶電訊塑膠五金有限公司是一家臺資企業,企業總經理、黨支部書記、黨建聯盟A區負責人盤尚田是95屆省委組織部選調生,對非公黨建具有獨到見解。

“黨建聯盟要做的事很多,為入駐的‘兩新’組織提供優質的黨建業務指導、辦公培訓、註冊諮詢、小額資金支持、運營情況評估等綜合服務,更重要的是能將黨的思想政治建設融入日常之中。”

園區各企業間以前很少往來,黨建聯盟把他們連結在一起後,企業間經常共同開展黨建活動、過組織生活,組建黨建微信群,如今企業間的走動多了,黨員間的互動也頻繁了,“我是黨員、向我看齊”的創先爭優意識大幅提升。

困難黨員曹光秀是個半文盲,做不了技術活,黨建聯盟三雨電業支部安排黨員一對一幫助她學技能,為她身患殘疾的丈夫解決蔬菜銷售難題,幫助她的兩個孩子在園區學校免費讀書,全家還住進了園區廉租房。今年,僅三雨電業黨支部就帶領47名困難戶擺脫困境,實現了精準脫貧。

五指握拳好發力。如今企業間有什麼難處,都相互照應著,最大限度地激活了人力資源潛能。前些日子,湘浩茶油公司對安全生產要領有些把握不準,在黨建聯盟的牽線下,湘浩茶油公司黨支部組織人員到園區其他企業學習,現在的湘浩茶油公司產銷兩旺。如此聯動場景,比比皆是。

通過黨建聯盟的工作開展,極大地提升了黨員在群眾中的威信。在這個溫暖大家庭的感染下,許多務工青年紛紛向黨組織靠攏。儘管黨建聯盟成立不到2個月時間,卻已經收到了7名優秀青年員工遞交的入黨申請書。

感染不僅限於縣工業園區,其他部門行業也在激情演繹。

縣衛計委下轄8家民營醫院,共有39名黨員。考慮行業性質、地理區位、方便管理等因素,今年4月19日,縣衛計委黨委成立民營醫療機構綜合黨委,採取聯合組建方式,共組建聯合黨組織6個。目前,全縣民營醫院都成立了黨支部或聯合支部,實現了黨組織和黨的工作兩個全覆蓋。

手段之新:“孵化”的力量

初夏的瀟水,波濤起意。

經過大雨的洗滌後,坐落於西洲街道辦事處的大坪子社區社會組織孵化基地仍散發著陣陣熱度。

道縣為有效激發“兩新”組織黨建活力,在社會組織發展活躍的西洲街道創建了縣社會組織孵化基地。基地建有孵化培育、宣傳展示、能力培訓和學習交流四大功能區域,目前已有7家社會組織入駐,組織開展了“媽媽我想對您說”心靈破冰項目、關愛留守兒童冬令營、關愛抗戰老兵等大型公益活動。

“孵化基地‘孵化’出的黨性光芒,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標杆。”孵化基地負責人李燕說,基地的每一個人都能講出這裡的感人故事。

針對社區留守兒童多、打工家庭多的情況,孵化基地騰出專門場所,用來照顧下午4點半放學後的留守兒童和打工家庭的孩子,名曰“4點半”學校。何香翠是一名有著40年黨齡的老黨員,退休後,她經常義務輔導學生,自“4點半”學校成立以來她便成了“4點半”學校的“保姆”,每天除了義務照看孩子們的安全外,還義務輔導作業。這一做就是五個年頭,許多有特長的年青人被老人的精神感動,也紛紛前來做義工,“4點半”學校擁有了相對固定的文化課和藝術特長教師6名。留守孩子的家長們都說,孵化基地就是孩子們的家,從事義工的黨員就是自己的親人。

一帶十,十傳百,百承千,越來越多的社會組織加盟孵化基地,並肩參與城區黨建工作和社會公益事業。居民稱孵化基地是“家門口的黨校”。

西洲街道地處繁華商業區,近10萬居民,還有5個國有改制企業、1萬多下崗職工,社情民意複雜。為此,縣委決定選擇在孵化基地耕種“試驗田”,借用“孵化”的力量來化解源頭之困。

4月13日,西洲“兩新”組織黨建聯盟進駐孵化基地,兩股力量相得益彰,爆發出強大的正能量,指導入駐的社會組織有序有效開展愛心助力、結對幫扶和基層黨建各項工作,促使“兩新”組織強基健體,提升服務能力。

“今年,西洲街道區域內的30個重點項目破阻推進,孵化基地功不可沒。”用街道辦工委書記李流厚的話來說,基地+孵化=破題。

如今,孵化基地的經驗正在發酵,而且還將催生出新的爆發點。

載體之新:基地的延伸

美麗的校園池塘邊,三五成群的青年小夥圍著灰鵝養殖場打破沙鍋問到底;電化教學課堂上,衣著樸素的青年農民如飢似渴學習著電商淘寶經營;賓館式住宿樓裡,來自基層的農村黨員圍繞農業政策法規和基層黨建問題討論不停;郊外實踐教學基地裡,學員們正理論聯繫實踐認真操作目不轉睛……

這可不是普通技校學員的頭腦風暴,而是在位於道縣的永州市工貿學校裡,農村黨員、青年農民勤學苦練的真實場景。

對於農村黨員和青年農民來說,5月3日是一個值得永載史冊的日子。這天,以永州工貿學校為載體創建的“農業部管理幹部學院(中共農業部黨校)實踐教研基地”“永州市農村黨員和青年農民培訓中心”(簡稱“基地和中心”)正式開班,首批來自貧困村的500名農村黨員和青年農民在這裡集中“充電”。

為高起點、高水平、高標準推進“基地和中心”建設,道縣縣委帶著責任,傾注感情,不遺餘力。投入2700萬元提質改造培訓設施和實訓基地建設;邀請專家參與培訓方案的制定、教材編寫,設立培訓專家庫;與16家現代種養加工基地、電商簽訂外訓基地合作協議……

道縣“黨建引領+實用技術培訓+精準扶貧”的創新做法,為全縣基層黨建、扶貧攻堅、美麗鄉村建設提供了堅實組織保障、人才支持和產業支撐,為農民脫貧致富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未來5年時間,“基地和中心”將集中培訓全市5萬名農村黨員、青年農民,這一力度在全國罕見。每一步都是創新之舉,每一步都邁得無比堅實。

道縣橫嶺瑤族鄉菖路村青年黨員農民蔣炎貴,2015年在家試種了20餘畝紅心火龍果,因沒有現代果園的管理、銷售經驗,一直不敢擴大規模。參加“基地和中心”第四期培訓班學習後,他信心滿滿地對鄉黨委書記李鑫說:“這次學習讓我掌握了現代農業生產特點,打開了電商銷售新思路,我有信心在2年內帶動鄉親們擴大紅心火龍果種植面積達1000畝以上,力爭讓道縣成為省內紅心火龍果種植示範縣。”

在黨建引領示範力量的推動下,下蔣旺紅臍橙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等5家“兩新”組織主動加盟成為“基地和中心”的現場教學實踐基地,2000餘名學員參與互動。

“從源頭增強了農民脫貧致富的本領,讓更多的農村黨員成為致富能手。”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省委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工委書記蔡建和對“基地和中心”的建設給予肯定。

道縣創建的“聯盟+基地”黨建孵化模式,為市委確定的“基層黨建全面提升年”注入一股新風,和風細雨,潤物無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