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致富 酉陽兩村三“變”記

三農 農民 油茶 農業 華龍網 2017-05-15

華龍網5月13日21時25分訊(通訊員 何元 陳穎)“不管怎樣的年紀、在怎樣的崗位,完成好組織交辦任務都是不能變的。”滕久慶在扶貧日誌中寫道。滕久慶是重慶市酉陽自治縣國稅局稅收管理員,入駐貧困村兩年多以來,堅持吃在村、住在村、幹在村,積極融入村支兩委,全身心為貧困村脫貧致富奔忙。“滕書記經常到我家瞭解情況,我家人口多負擔重,老房子很舊了也沒錢重修。滕書記了解後就給我介紹了扶貧搬遷政策,解了我家燃眉之急。”看著自家正在修建的新房,偏柏鄉魚水村民白洪永高興地說道。

荒山變茶林

苗壩村和魚水村山林密佈,景色宜人,但因基礎設施條件差,勞動力流失,變成了貧困村,為順利實現整村脫貧,扶貧第一書記與村支兩委跑項目、籌資金,通過調研發現當地野生油茶長勢良好,發展油茶產業有前景,滕久慶立即向國稅局彙報,開通辦稅“綠色通道”,幫助成立淼匯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牽線搭橋引入津渝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以“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基地”的模式發展起油茶產業。

“公司註冊後,國稅局管理員為我們提供了一對一輔導,辦好了優惠備案,輔導我們建賬加強管理,還教我們網上申報,在家裡辦結稅務事項,省去很多麻煩。”重慶津渝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舒支華介紹道。據瞭解,津渝和淼匯成立以來,共發展油茶基地2070餘畝,日均吸納170餘名農村剩餘勞動力務工,農戶入賬土地租金35.4萬元,務工收入141萬元。

垃圾場變籃球場

脫貧要致富,文化扶貧同樣重要。張宗文作為縣國稅局工會主席,擅長組織各類文體活動。作為苗壩村“扶貧第一書記”,看到村口長期閒置淪為垃圾場的一塊空地,他積極建議鄉政府出資、村裡出力,將其改造成了以籃球場為主體的文化健身場所,為群眾提供文體活動場地。“以前沒事就愛打打麻將,現在張書記幫我們建起了籃球場,還為我們送來了籃球,農閒時候打打籃球,既娛樂又健身。”村民張儒琳說,現在每天都會去籃球場打打籃球,鍛鍊身體。

村便民服務中心變“假期學堂”

“風搖綠了樹的枝條,水漂白了鴨的羽毛,春天已經來到……”一大早,苗壩村便民服務中心便傳來朗朗讀書聲,六七個留守兒童在老師的輔導下已經開始了一天的學習。他們的老師是張宗文特約的週末輔導老師,也是張宗文在縣民族小學任教的妻子。

“幾個留守兒童在家裡沒人輔導學習,有的成了班裡的後進生,家裡只有老人,愁得沒有辦法,剛好我老伴是小學老師,週末把她帶到村裡來,體驗下我的扶貧生活,給娃娃們輔導下作業。”張宗文笑著說。現在,每逢假期,張宗文都會把妻子帶到苗壩一起“駐村”,共同為苗壩村的扶貧事業出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