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部入“農門” 助力拔窮根

三農 劉冰 畜牧業 種植業 呼倫貝爾新聞 2017-06-05

本報記者 烏日古木樂

4100元!這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數字,這是2016年底阿榮旗河南村54個貧困戶年人均收入額。雖然這個數字看似微不足道,可與兩年前相比,這是整整翻了一倍多的收入額啊!這也是駐村幹部劉冰來河南村開展扶貧工作兩年來發生的巨大變化。

傾心投入 真心幫扶

2011年,躊躇滿志的劉冰從內蒙古財經大學畢業後考入阿榮旗信用社,工作3年後考入了阿榮旗財政局新發鄉財政所。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阿榮旗人,劉冰不曾忘記這片她熱愛的沃土。她信心滿滿,熱情滿懷,毅然接受了駐村幫扶任務。2015年,她入駐河南村,與當地村民融為一體。從小就樂於助人的她,希望自己能在崗位上幫助那些有需要的人,使貧困戶早日擺脫困境實現小康。

剛剛接受駐村幫扶工作時,劉冰也並非一帆風順。局裡要求每個駐村幹部將業務工作與扶貧工作同步推進,二者均不能鬆懈。眾所周知,財政局是業務單位,要想二者兼顧並非易事,可劉冰並未因此顧此失彼,她像很多駐村幹部一樣,經常是一邊下鄉幫扶,一邊加班處理業務。不僅如此,劉冰生活中也面臨許多難題,孩子還小的家庭同樣需要她的付出。但是,為了專心開展精準扶貧工作,她常常忽略對家庭和孩子的照顧,為此她也曾愧疚不已。

負責該村的包戶幹部個個都如劉冰,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那就是儘快使村子裡的貧困戶早日脫貧,走上富裕路。於是,每一個駐村幹部都傾心投入,他們不辭辛苦,舍小家顧大家,與村民們同吃同住。他們認真為貧困戶做收支預算,細心幫助他們記賬,算賬,共同謀劃產業發展,極盡所能地為貧困戶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阿榮旗位於大興安嶺東麓,7個村,4個民族鄉,是自治區級貧困縣。河南村位於六合鎮東部,全村共有耕地23672畝,230戶,1720人,其中黨員27名,2016年時河南村共有54個貧困戶。該村以種植玉米、大豆為主導產業。近年來,該村結合實際情況,以種植玉米、大豆為主導產業,並結合畜牧養殖發展模式,積極發展養殖業,如今牲畜存欄已達1000頭,貧困村民的收入有了很大提升。村委會主任趙清林說:“旗財政局駐村幹部們太辛苦了,脫貧工作取得的成績與這些駐村幹部的默默付出密不可分。”

一份清單 一份責任

18.96萬!這是財政局駐村幹部職工為興安鎮辦事自掏腰包支出的現金數。 2016全年,財政幹部為興安鎮貧困戶捐贈雞雛6000餘隻, 5000餘元藥品、化肥200餘袋、養雞飼料8000公斤、衣物500餘件、米麵油25000餘公斤、輪椅7 臺、月餅450餘公斤、掛麵1800餘包……這是一份清單,也是一份責任。財政局駐村幹部職工們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竭盡所能全力幫助貧困戶脫貧,以保證幫扶工作的持續性和連續性。駐村幹部們認為,物質扶貧、精神扶貧兩手抓,是提高扶貧工作效率,惠及貧困戶的重點。讓貧困戶從思想上脫貧是脫貧工作的點睛之筆,只有真正解決好思想脫貧才能更好地發揮政策、資金支持的力度,把工作重點從“輸血”轉為激發貧困戶自身的“造血”功能上,使貧困戶產生強烈的社會歸屬感和幸福感。

駐村的科局幹部們多次深入幫扶對象家中,給他們送去關懷和溫暖。69歲的於開文是該村的貧困戶,2015年,因家中失火,妻子薑桂芝不慎燒傷,同時患上了腦溢血,喪失了語言能力,行動極為不便。於開文需要時刻照顧妻子,沒有時間種地,收入甚微。在駐村幹部的幫助下,於開文將自家20畝地進行了承包,每年獲利6000元,再加上每年2000多元的低保金,他的生活有了顯著改善。去年,政府危房改造,他們家30多年的草房還換成了磚房。

為確保到2020年實現農村貧困戶人口脫貧,成千上萬駐村幹部遠赴各地貧困老邊區開展扶貧工作,為攻堅脫貧偉大事業默默奉獻著。沒日沒夜、沒有雙休是常態,可他們都感覺無比充實,累並快樂著。

俗話說鯉魚跳龍門,過而為龍。而今駐村幹部卻是跳入“農門”,走在田間地頭,為農民謀福利謀發展。這是一種奉獻,也是一次歷練。 也許這正是他們走向成熟,接近標杆的“龍門”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