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戰區行」產業支撐,讓極貧鄉鎮煥發生機

三農 農村 畜牧業 種植業 中國黔西南 2017-06-08
「脫貧攻堅戰區行」產業支撐,讓極貧鄉鎮煥發生機「脫貧攻堅戰區行」產業支撐,讓極貧鄉鎮煥發生機

產業支撐,讓極貧鄉鎮煥發生機

—— 冊亨縣雙江鎮脫貧攻堅掃描

文/圖 黔西南日報記者 賀 成 實習生 田 倩

核心提示:脫貧攻堅戰在全國、全省、全州打響以來,雙江鎮奮力攻堅,以“四方五共”工作法激發內生動力,有效將國家好政策供給到群眾中去,同時圍繞發展綠色經濟、建造綠色家園、完善綠色制度、築牢綠色屏障、培育綠色文化,堅持以“風光風情風物、綠色特色景色、生產生活生態、宜業宜居宜旅”的生態林果小鎮為創建目標,著力大幅改善全鎮發展環境和鎮域居民居住條件,綠色經濟、生態養殖、風情錦繡產業支撐,最終讓這個極貧鄉鎮逐步煥發生機。

山高谷深、溝壑縱橫的陡坡地,已經長到小腿高的苗,在風中盡情地展示著姣好的身姿……這是記者一行初夏時節到達雙江八望香蕉種植基地看到的場景。

雙江鎮位於冊亨縣東南部,除東面和北面沿江一帶屬緩坡地外,大部分地域屬於陡坡地,最低海拔375米,最高海拔1296米,海拔落差921米。南北盤江河谷帶冬暖夏熱,與其他區域氣候差異明顯。

「脫貧攻堅戰區行」產業支撐,讓極貧鄉鎮煥發生機

香蕉產業園

“這是八望香蕉種植基地的第一期種植。”雙江鎮黨委委員、人大主席黃繼成介紹說,2016年底,雙江鎮黨委、政府引進貴州雙宇農業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入駐雙江,在南北盤江沿岸海拔400至700米的坡地發展香蕉、芒果產業,種植項目共20000畝,其中香蕉10000畝,芒果10000畝。

該鎮採取“企業+合作社+科研院所+群眾”的發展模式,即政府引進企業,企業自籌投資,村合作社負責土地流轉,貴州省亞熱帶作物研究所負責技術支撐,農民以土地入股分紅或收取土地流轉租金,並優先提供有償務工。

“這樣,不僅帶動就業,使發展起來的精品水果種植助推群眾脫貧,還有利於庫區生態環境保護,促進農業特色旅遊發展。”黃繼成得意地告訴記者。

“5天前,我們剛育下200斤杉樹苗,再有10來天就可以種植了!”雙江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陽建剛看著眼前的杉樹林,話語裡帶著一絲期待。

「脫貧攻堅戰區行」產業支撐,讓極貧鄉鎮煥發生機

杉木苗圃基地

陽建剛介紹,雙江鎮共有各類林木50餘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5.5%,是冊亨縣林業大鎮之一,目前全鎮共有杉樹22萬畝,是全鎮的主導產業。

今明兩年雙江鎮將增加投入,在全鎮19個村原來的基礎上新增種植和補種杉木,使種植規模達30萬畝,截至目前已完成補種1.75萬畝,新建佔地15 畝的杉木苗圃基地1個。

“這麼多樹呀?又有錢進包包了!”

“今年確實不錯!”

隨著話匣子打開,林農楊通柏滔滔不絕地講起種杉樹的事。在他的講述中,記者得知,他家裡種有30多畝杉樹,正在裝車準備出售的有60來立方米,杉樹按立方米銷售,一立方米價格在一千元左右。

“這樣算下來,除去裝車費,你今天也能有近六萬塊的收入了。”

“這得有,這得有!”連連回答之間,楊通柏臉上已經堆滿了笑容。

「脫貧攻堅戰區行」產業支撐,讓極貧鄉鎮煥發生機

楊通柏家種植的杉樹正在裝車出售

“雙江鎮所處的自然地理環境和資源條件,因地制宜,合理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綠色經濟的的確確帶動了全鎮群眾,尤其是帶動了建檔立卡貧困戶從業增收。”陽建剛補充說。

“為加快極貧鄉鎮脫貧攻堅步伐,切實增加貧困群眾收入,經結合冊亨縣草地生態畜牧業、產業化扶貧項目發展規劃,及滇桂黔石漠化冊亨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實施規劃的要求,我們冊亨縣人民政府與四川德康農牧科技有限公司簽訂的30萬頭生豬養殖產業化扶貧項目框架協議對接後,預計在全鎮新建100個能繁母豬家庭牧場。”在種植業蓬勃發展起來後,雙江還趁著扶貧這個大好機遇,發展起養殖業。

「脫貧攻堅戰區行」產業支撐,讓極貧鄉鎮煥發生機

生豬養殖牧場

陽建剛告訴記者,截止到目前,全鎮第一批30個家庭牧場完成主體工程建設8個,其餘22個按照設計標準加快施工進度,預計5月底竣工投用。

“每個家庭牧場每年出欄1000頭商品豬,一年可以養兩次,每個牧場可以帶動12戶貧困戶,貧困戶以‘特惠貸’5萬元入股作為家庭保證金,年底參加分紅,生豬養殖後,商品由德康公司回收,並按約170至200元每頭支付代養費,每個家庭牧場每年可獲代養費20萬元左右。”

陽建剛還說:“通過這樣標準化養殖示範,農戶從傳統的圈養模式轉變為技術養殖,‘公司+家庭牧場+農戶’的發展路子,可以降低農戶養殖成本,帶動群眾走發展之路。“特惠貸”入股參與分紅,既降低貧困戶自己發展的風險,同時又解決貧困戶缺發展資金的問題。”

採訪中記者得知,在雙江鎮,布依族人口占97%。對此,雙江鎮緊緊抓住布依民族文化特色手工產業,充分利用農村婦女剩餘勞動力,通過發展“錦繡計劃”著力解決農村婦女就業問題,促進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增加貧困戶婦女收入。

“在3月下旬,頂肖村引導群眾建設首個錦繡坊,由頂肖村返鄉創業農民工楊琴牽頭啟動實施。”陽建剛說。

「脫貧攻堅戰區行」產業支撐,讓極貧鄉鎮煥發生機

頂肖村引導群眾建設首個錦繡坊

“我今年76歲啦,在家也是閒著,來這裡做點事,多少有點收入。”一位叫黃美來的繡娘主動向記者介紹。

在錦繡坊裡,像黃美來這樣的老人不在少數,大家都是利用空閒時間來,通過計件制結算工資。記者採訪時,錦繡坊已經開始生產,現有作坊面積200餘平方米,織布機20餘臺。4月19日,註冊成立了情繫布依特色染織刺繡有限公司,並與中華布依錦繡坊達成了供銷合作協議。

“錦繡坊正常運營生產後,計劃解決50至80個就業崗位,採取合作社方式,目前合作社共有50餘人,涉及精準扶貧戶30餘人,為助推雙江鎮產業脫貧打下堅實的基礎。”陽建剛說。

在頂肖村的帶動下,打濱、雙江、壩麥、納院、路吉、央饒、八望等村群眾自發組織到頂肖村學習參觀,目前已建立了5家合作社,輻射帶動100多名紡線、織布、手繡技能的婦女就業。

截止到記者採訪時,該鎮易地扶貧搬遷、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小城鎮建設、公共服務建設等重點工程項目也按計劃或提前完工,讓群眾早日受益。

“我們力爭在2018年全部穩定脫貧的基礎上,讓全鎮發展環境、發展條件得到大幅改善,鎮域全體居民實現更好發展,到2020年同步進入全面小康,不辜負省、州、縣對我們的期望。”陽建剛信心滿滿。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