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記仁懷市九倉鎮三漲水村黨支部副書記王宜堂

三農 摩托車 體檢 耿直 政前方 2017-05-20
追記仁懷市九倉鎮三漲水村黨支部副書記王宜堂追記仁懷市九倉鎮三漲水村黨支部副書記王宜堂

“這條公路上,我載他次數最多,他常叮囑我慢一些。那個人,那句叮囑,回不來了。”

3個月來,仁懷市九倉鎮三漲水村村民王奇江時常不自覺地看看家裡的摩托車,再望向眼前的山路,然後,悲從中來。

他懷念的人,是村黨支部副書記王宜堂。

今年2月,48歲的王宜堂因突發腦溢血倒在了工作崗位上。

“怎麼可能?剛剛還在和我說話哩!”“他走了,我怎麼感謝他?”“村民飲水怎麼辦?他走得太可惜了!”春雷未響,村民們卻經歷了晴天霹靂。

“沒有人情味”的村幹部

2月15日下午4時,這個時間,永遠定格在三漲水村長溝組村民王照壽的腦海裡。

那天下午,王宜堂接到通知,遵義一家醫院要到村裡開展白內障義診,60歲以上老人可免費體檢。

放下電話,王宜堂急匆匆跑在通知老人體檢的路上。

這一幕,王照壽記得清清楚楚。從他家通知出門沒幾步,王宜堂身子搖晃了幾下。王照壽見狀,趕忙提醒他休息,可王宜堂說“沒事沒事”,又往下一家趕去。

就在王照壽轉身不一會兒,突然聽到王宜堂喊道:“三哥,快來扶扶我,我站不起來了。”

握住王照壽的手,王宜堂保持清醒:“三哥,我頭部脹痛得厲害,我可能不行了。我身上這些零錢,請替我交給王奇江。我經常坐他摩托車,還欠他錢呢!”

大家沒有想到,王宜堂竟然一語成讖。

當天,王宜堂被送去醫院檢查。檢查結果令人震驚:由於突發腦溢血,大腦內部大量出血。經過幾天搶救,2月18日上午,王宜堂再也回不到牽掛的三漲水了。

臨終不忘欠下的摩的錢,不隨意在群眾家中吃飯,不佔群眾任何便宜,王宜堂在群眾眼裡是個“怪人”,有些“不近人情”。

與王宜堂共事多年的原村黨支部書記舒澤祥說,好幾次,他都遇到王宜堂在辦公室,硬是將村民送來表示感謝的煙和酒,一一退了回去。“每一次,村民都面紅耳赤地走出辦公室。”

有一年,王宜堂帶隊修長溝組到金沙縣桂花鄉的公路。工地離家遠,每天吃中午飯時,當地群眾都邀請王宜堂到家中吃飯,可他從來不去,在工地上每天就吃從家中用方便袋帶來的飯菜。

時間長了,工人們都覺得王宜堂太沒“人情味兒”:“吃餐飯又有什麼呢?”

“革命戰爭時期就要求幹部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何況這個年代?不缺吃不缺穿,幹嘛要佔群眾一分便宜?”如今,新當選的村委會主任王啟槐,不時給其他班子成員講王宜堂這句“名言”。

讓人信服的好主任

三漲水村,村民都知曉王宜堂的品行:群眾有求必應,但違反原則的事,違背良心的事,一概不理。“他最大優點,就是公道,正派,對事不對人。”

在三漲水村照明組,當了22年村民組長的任希明,家中有孩子上大學,生活過得捉襟見肘。壯起膽子,任希明向王宜堂開口,請他解決一家人的低保。還未待任希明把話說完,王宜堂就給他幾個“不同意”。

“22年村民組長,哪個比我付出得多?吃個低保難道就沒資格嗎?”任希明不理解王宜堂為什麼不留情面。事後,王宜堂到任希明家中解釋。促膝長談後,任希明理解了。

九倉鎮監察室主任王文德介紹,王宜堂心正耿直,群眾基礎好,每次換屆都高票當選。“11年來,群眾都相信他,認可他。”

村裡建魚塘,10多家農戶的田將被佔用,鎮裡要求農戶到現場丈量、確認土地面積。聽說王宜堂也在現場時,農戶們都不去了,大夥異口同聲地說:“只要宜堂在,我們就沒必要去了,他量多少就是多少,我們相信他。”

心繫百姓的熱心人

為了省錢,王宜堂早出晚歸,行走6公里上下班,換下皮鞋,換上膠鞋……省下的錢,都用來幫助困難群眾。

“他愛人有貧血症,兩個孩子在上學,他工資就那麼點兒,但從來不抱怨有困難。他說得多的,是群眾的困難,村民出行的困難。”九倉鎮群工辦主任陳德倫回憶。

三漲水村橫插組的苗族漢子楊光海,一提到王宜堂就直言心痛。

楊光海愛人得了白血病,花了七八萬元也不見好轉。愛人從醫院接回家那天,王宜堂連夜趕到楊光海家看望。臨走時,王宜堂將身上僅有的50元錢給了楊光海。

從此,王宜堂就成了楊光海家的常客。王宜堂每次去都會買上慰問品,或者給楊光海愛人一兩百元慰問金,鼓勵她勇敢面對生活,安心進行治療。回到家裡,王宜堂發動身邊人,甚至呼籲網友為楊光海一家獻愛心,很快籌集到了8000多元善款。

在三漲水村,唸叨王宜堂的好,接受過他的幫助的村民舉不勝數。侯保華患有肺結核,幾乎喪失勞動力,一家人僅靠愛人支撐。好在有王宜堂關心,依託政策,侯保華的危房得以改造,還養起了兩頭豬、兩頭牛、兩隻羊,基本解決溫飽問題。

“幾年的幫助,我的家庭環境變了樣。可王宜堂,仍在繼續幫助我。”侯保華說,二女兒考上大學後,王宜堂每個學期都要為孩子解決四五百元的生活費。丈夫離開三個月後,妻子曾德萍才慢慢知曉,王宜堂用工資資助困難家庭和讀書娃的事。

三漲水村是省級貧困村,貧困戶達154戶。幾年來,通過王宜堂和全村黨員幹部找項目、要資金,帶領群眾苦幹實幹,三漲水村變了樣,通村公路全硬化,群眾出行不再難;群眾土木房變成小洋樓;不少農家還買起摩托車、麵包車和轎車,所有貧困戶都有了脫貧致富的路子。

王宜堂保持著省吃儉用的習慣。走鄉串寨,臨時租用村民的摩托車。在他陳設寒酸的家中,牆壁上的掛曆記滿了鄉親們密密麻麻的電話;另一房間的牆壁頭,掛著村民收入狀況的表格,默默地訴說著一個村幹部、一個共產黨人一心為民的情懷。

不計得失的“老黃牛”

去年底,換屆之時,為了培養鍛鍊新同志,王宜堂主動退出村主任競選,擔任村支部副書記。

從村主任到村支部副書記,不僅降了職務,還少了幾百元的報酬。班子成員全是新面孔,唯有王宜堂才稱得上“老資格”。

可是,“老資格”王宜堂卻不擺譜,除了帶新同志熟悉工作外,他還要求把最重的工作安排給自己,他說他熟悉情況;儘管村室離家遠,可他堅持將村室的值班值日工作安排給自己,他說他是本地人,值班方便些。

降職,可肩上卻沒有降“責”,工作成效上也沒有降“質”。

橫插組,一條2.5公里的公路,經常修修補補,可泥巴路再怎麼修補,也改變不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狀況。王宜堂下定決心:這路,必須硬化!

找到掛幫部門,他爭取到6萬元資金。可一算,6萬元,只夠材料費,所有投工投勞,全靠村民。

一聽要投工投勞,村民有意見了。

意見歸意見,路,終究要修。他挨家挨戶做群眾思想工作,打電話邀請外出人員回家投工或出資。幾個回合,王宜堂做通了群眾思想工作。

“執行任務,不折不扣,工作多少,從不計較,就連我這個年輕人,都使得動他。”村支書蘇泳,談起王宜堂就一臉愧疚,他說:我沒照顧好這個老哥子……

他走了,但從未離開。他是村幹部時常想念的好兄長,黨員心中唸叨的好榜樣,百姓嘖嘖稱讚的好乾部。

(來源:貴州日報)

撰文:遵組宣

設計:劉添元

統籌:陳曦

編審:趙國樑 晏海豔

閱讀更多

號外

政前方粉絲一群開放

為了加強與政粉溝通交流,政前方運營團隊開通政粉一群。添加運營人員微信"政粉"(zhengqianfang123456),由政粉邀您入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