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發佈新型城鎮化發展規劃 率先培育合肥成特大城市

三農 農村 綠色建築 交通 安徽政能量 2017-06-25

據消息 日前,我省發佈新型城鎮化發展規劃(2016-2025),以緊湊、綠色等概念打造新型城市及特色小鎮成為最大亮點。到2020年,合肥將被率先培育成市區常住人口超過500萬的特大城市,設區城市全部達到國家園林城市標準,城市和有條件的縣城要建成完善的公共自行車系統。到2025年,我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目標達到62%。

【格局】“一圈一群兩帶”:合肥都市圈、皖北城市群、沿江(皖江)城市帶、淮蚌合蕪宣發展(軸)帶

其中,將合肥都市圈打造成為長三角區域增長新引擎和引領全省發展的核心增長極。以合肥為中心,以蕪湖、馬鞍山、滁州、淮南、六安、桐城市為重要節點,構築高鐵1小時通勤圈。到2020年,都市圈內形成若干國家級甚至世界級產業集群,人均收入力爭達到長三角地區平均水平;到2025年,都市圈內城市間聯繫更加緊密,對外開放程度進一步提高,成為全國有重要影響力的都市圈。到2020年,把合肥率先培育成市區常住人口超過500萬的特大城市。

【進城】除合肥城區全面放開落戶限制

規劃首先對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提出多方面政策支持。落戶方面,“合理放寬”合肥城區落戶條件,全面放開其他城鎮落戶限制。最大限度精簡城鎮戶口登記和遷移手續,縮短辦理時限,全面實行設區市範圍內本地居民戶口通遷制度。

入學

對農業轉移人口的保障措施方面,建立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入學政策,落實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參加中高考,免費入讀中等職業學校等政策。

醫療

將農業轉移人口及其隨遷家屬納入社區衛生服務體系,與戶籍人口享受同等待遇。允許在農村參加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規範接入城鎮社保體系,擴大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失業保險比重,推進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省級統籌。

住房

鼓勵市縣政府給予進城購房落戶農民合理補貼,對不具備購房能力且符合當地住房保障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支持在市場上租房居住,政府通過發放租賃補貼或提供公共租賃住房等方式,滿足基本居住需求。

【環境】到2020年建成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

規劃在新型城市建設方面,提出緊湊、綠色、智慧、人文等四種概念。引導居住、就業和休閒消費等重要功能區向交通站場、樞紐周邊佈局,減少市民出行時間成本。力爭到2020年城市和縣城完成步行和自行車道體系建設改造,城市和有條件的縣城建成完善的公共自行車系統。

園林城市

構建綠色城市方面,到2017年,我省將新增和改造提升城鎮園林綠地面積1.6億平方米以上,建成綠道2000公里。到2020年,設區城市全部達到國家園林城市標準,80%以上縣城達到國家園林縣城標準。大型公共建築、保障性住房和政府投資公共建築全面執行綠色建築標準,到2020年新建建築按綠色建築標準設計建造比例達到60%以上。

軌道交通

將公共交通放在城市交通發展首要位置,鼓勵設區市規劃建設城市軌道交通,基本實現100萬人口以上城市中心城區公共交通站點500米全覆蓋。加快支路網、微循環建設,形成“窄馬路、密路網”的街區模式。支持合肥、蕪湖市建設國家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市。

【特色】到2025年重點培育160個特色小城鎮

除了大城市,特色小城鎮的建設也將成為未來提升居住空間的重要抓手。根據規劃,到2025年,我省將選擇160個左右產業基礎較好、生態環境優良、文化積澱深厚的小城鎮進行重點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徽風皖韻、凸顯專精美活的生態宜居型特色小城鎮或特色小鎮。比如旅遊發展型小城鎮將重點支持廬江縣湯池鎮、六安市裕安區獨山鎮、休寧縣齊雲山鎮、嶽西縣溫泉鎮等;歷史文化型重點支持肥西縣三河鎮、銅陵市郊區大通鎮、旌德縣白地鎮、黟縣宏村鎮、青陽縣陵陽鎮等,塑造文化風貌特色,加大古建築、古街區的保護開發力度;工業發展型重點支持天長市銅城鎮、繁昌縣孫村鎮、界首市光武鎮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