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梅列區下坑村:“網路”通了 村民樂了'

"

臺海網9月10日訊 據三明日報報道(梅列記者站 肖慶鬆) 要致富先修路,這裡說的“路”不是指道路,而是“網路”——互聯網的路。9月4日,記者在三明市梅列區洋溪鎮下坑村採訪時發現,自從數字家庭示範村建成後,互聯網的“路”暢通了,村民們的生產生活悄然發生了改變。

下坑村位於梅列區東南部,是梅列區最偏遠的村,下轄6個自然村,有303戶1226人。村支部書記吳裕洸介紹,村裡幾年前就通了網絡,只是網絡信號只能覆蓋到村委會周邊,其他地方信號很弱、不穩定或者根本沒有。前年,省裡來梅列區掛職的區委常委、副區長鍾火陣掛點下坑村,入戶瞭解到開通“網路”是村民最迫切的需求,就積極向上爭取,使下坑村列入福建省2018年度數字家庭示範村建設名單。今年7月,下坑示範村接入省級農村數字家庭雲平臺,完成數字家庭示範村“135工程”,“網路”通進了本點61戶村民的家裡,家家可以上網,與親人視頻聊天,看高清互動電視……

走進四周竹林環繞的村民林其海家,院子裡兩隻火雞正在開屏,屋後兩隻駝鳥在搖頭擺尾,十幾只鵝更是“鵝、鵝、鵝……”歡叫著。林其海坐在屋裡拿著手機,一臉喜悅地對著屏幕。原來,他正在看今年春節前拍的一個自己做筍乾的抖音視頻。“現在有了網絡,以後筍乾的銷路更不用愁了,可以讓收購商通過視頻直接看我的製作過程,筍乾的品質可以一目瞭然。”林其海說。

下坑村是洋溪鎮的毛竹種植大村,全村毛竹山有1.5萬多畝,有一半以上的村民在家種植毛竹。今年42歲的林其海是村裡最大的毛竹種植戶,經營著500畝的毛竹林。過去,他給毛竹林下肥都是看天氣變化,看到陰天了,就下肥。有時雨幾天後才下下來,肥下早了。現在,他可以通過特意為他們經濟戶提供的物聯網感應裝置採集到的溼度、雨量,判斷下肥時間,方便多了。每家每戶統一配備的連接手機的“看護寶”高清攝像頭,更是讓他與妻子外出幹活不用擔心家裡養的“寶貝”了。他是獨門獨戶,過去外出老是擔心家裡養的火雞、駝鳥被人偷了,現在通過手機時時關注家裡動靜,就不怕有賊惦記著了。

林其嵩老人今年85歲,他的妻子也有80歲了,幾個孩子都在外,家裡只有老兩口。老林身體不好,患有腦血栓,經常頭暈,動不動就要暈倒,這幾年單醫院就進了13次。老人的生活狀況,時時牽扯著他們在外的子女的心,他們三天兩頭就要打電話給老人,詢問病情,老人聽力不好,電話經常沒人接,老人的安危成了子女的一塊心病。現在,家裡有了“看護寶”高清攝像頭,老人沒接電話,孩子卻能看到老人安全著,他們懸著的一顆心也就放下了。村裡不少留守老人還使用上了智能手機,學會了微信視頻,視頻聊天成了他們與在外打工做小吃的子女聯繫的主要方式。“我們村有400多人在外做小吃打工,現在這個聯繫方式很好,就像見了面一樣,有事沒事都可以聊個天,很方便。”吳裕洸說。

“網路”暢通了,對於今年54歲的林昌源來說是最開心的。他是重點戶之一,身體不好,一個人生活。過去,網絡不暢,他每天只能去打打牌,或到村裡的小賣部坐坐。現在好了,他不僅看上高清互動電視,還學會了上網,時時看個火山視頻,聽聽音樂。他養的雞還可以通過微信朋友圈往外賣了,生活一天天好了起來。

“互聯網時代,哪能沒有網絡這對‘隱形的翅膀’?”吳裕洸說,“以後,我們要線上線下同時開花,讓更多農產品走出深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