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當年的三毛嗎?小童星後來成了科技專家

電影《三毛流浪記》堪稱幾代人的經典記憶,它還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部公映的國產電影。6月18日晚,該片的4K修復版亮相上海電影節,雖然因降雨,原本的露天放映改在了室內,但觀眾們仍然興致不減。 據悉,4K修復版《三毛流浪記》還將於今年國慶期間上映。

還記得當年的三毛嗎?小童星後來成了科技專家

拍攝過程艱苦而有趣

《三毛流浪記》是上海崑崙影業公司攝製的喜劇片,由趙明、嚴恭執導,陽翰笙編劇,王龍基主演,於1949年12月上映,全片71分鐘。該片根據張樂平創作的同名漫畫改編,通過孤兒三毛在舊上海的種種遭遇,展現了舊社會廣大城市流浪兒童的不幸命運。

三毛的形象可謂深入人心,他蒜頭鼻,細細的脖子頂著一個大大的腦袋,還有頭頂上那孤獨的三根毛。這些造型背後也頗有故事——三毛的蒜頭圓鼻子是泡泡糖做的,頭上的三根毛是用外面粘著毛絨的三根銅絲貼在橡皮膏上,然後再貼在小演員王龍基的光頭上。有意思的是,為了貼住這三根毛,每天化妝師辛漢文得給王龍基剃頭,因為他來回扭動,辛漢文打了一下他的頭說:“小赤佬,頭勿要動。”王龍基回嘴說:“你是——老赤佬。”一老一小很認真地吵了一場。結果,導演把他們吵架的情形用到了電影裡,就是三毛領流浪兒大鬧宴會後和貴婦吵架的那段。

這些電影拍攝的幕後故事,至今也被很多影迷津津樂道。比如三毛扮演者王龍基喜歡看漫畫《三毛流浪記》,其中三毛喝糨糊後肚子痛的情節給他深刻印象,所以在拍喝糨糊的戲時,雖然明知糨糊桶裡是藕粉,他還是不肯喝。為打消他的顧慮,導演帶頭喝,而王龍基只肯抿一小口,不像餓極了的樣子。於是,當天中午劇組不許他吃飯,到下午讓他自己在攝影棚找吃的,這才拍成了三毛抱著糨糊桶猛喝的鏡頭。

還記得當年的三毛嗎?小童星後來成了科技專家

《三毛流浪記》攝製進入尾聲時正是上海解放前夕,社會局勢不穩,攝製組決定停機,保存好全部膠片,全體人員分散隱蔽準備迎接解放。1949年5月上海解放後,《三毛流浪記》恢復拍攝。為了抒發歡慶解放的歡樂心情,劇組補拍了三毛參加慶祝解放大遊行的結局。最終,影片於1949年12月上映。作為新中國成立後第一部公映的國產電影,該片為時代與藝術完美結合的典範,是中國電影史上前所未有的一部跨越了兩個時代的影片。

還記得當年的三毛嗎?小童星後來成了科技專家

有趣的是, 當年三毛的扮演者王龍基,並未停留於演藝圈,而是成了科技專家,在國內外許多報刊雜誌上發表過近百篇論文文章,並在德國榮獲第九屆世界電子電路大會ECWC9優秀論文獎,並擔任了中國電子電路行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祕書長。

王龍基由“三毛”變為科技專家之路

王龍基,著名音樂家王雲階之子。據王龍基在上海電影專科學校的同學孫渝烽所寫《王龍基和電影<三毛流浪記>》的文章稱,王龍基在拍《三毛流浪記》前參加過多部影片拍攝,雖然戲不多,但給人的印象卻挺好。他參加過的影片有《新閨怨》《豔陽天》《關不住的春光》《希望在人間》《母親》《為孩子祝福》等,頻頻出鏡為拍“三毛”打下基礎。《三毛流浪記》1949年在全國公映後,王龍基隨同“三毛”紅遍全國,成為街頭巷尾議論的“天才童星”,甚至被評為當代國際四大童星之一。

可是,一個出身電影之家的天才童星,後來又是上海電影專科學校的畢業生,居然沒有在電影戰線上貢獻自己的青春,卻成了一位企業家。原來,是“文革”改變了他的命運。

還記得當年的三毛嗎?小童星後來成了科技專家

王龍基和愛人王楨琴是初中同學,他們都是共青團員,從高中到大學一直相戀。1963年,王龍基在電影學校畢業後寫血書要求入伍,王楨琴則默默地為他收拾行李,送他到火車站……不久後,王龍基在福州部隊接到王楨琴的來信:“家裡被定為小業主,造反派抄了我家。龍基我們分手吧,我的出身會影響你的前途。”

王龍基看完來信後立即向組織表示要和王楨琴結婚,並於1969年7月底返滬探親,去曹家渡看望王楨琴。看到王楨琴只能在廁所旁放一張小床,王龍基十分心酸,決定立即結婚,讓小王搬出廁所邊。8月9日,兩家20多位親人在淮海路紅房子西餐館聚會算是婚宴。

婚後回到部隊,王龍基遭到造反派嚴厲訓斥。王龍基一氣之下,咬破手指連寫三封血書要求立即復員。回上海後,當時他有條件可以回上影廠工作,可當時對文學藝術的全面批判讓他傷心透了。因此他要求復員辦把他分配去工廠工作。

就這樣,王龍基被分配到只有四百人的上海無線電二十廠,在四十多人的線路車間當電鍍工,成了勞動強度最強的拋板工,把一塊塊電路板拋乾淨,再浸金銀液進行電鍍……

還記得當年的三毛嗎?小童星後來成了科技專家

王龍基是個不甘落後的人,他和同事們搞革新,從革新小組長當到車間主任,自己動手製造出自動拋板機、自動腐蝕機和三氯化鐵再生循環裝置,半自動絲網印刷機,加上傳送裝置,組成了中國第一條半自動印刷、腐蝕生產線,成了七十年代末最了不起的技術革新項目。

1981年王龍基作為副廠長,去日本松下引進了第一條彩色電視機印製電路板配套的全自動印刷腐蝕流水線,生產國產化的彩色電視機。

這個僅四十多人的小車間竟然發展成為一個印製電路板的專業工廠,而後印製電路板發展成為我國電子信息產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行業。1990年中國印製電路行業協會(CPCA)成立,王龍基由於成績出色,被推選為副理事長兼祕書長一直到今天。經過王龍基的努力,協會晉升為國家一級協會,2010年被國家評為MMA優秀協會。王龍基創辦了《印刷電路信息》雜誌,是行業中唯一有國家刊號的權威雜誌。王龍基又抓住行業標準制定工作,提升中國“印製電路”的國際地位,現在中國的印製電路板、電子電路一躍成為世界強國,協會在全國有上千家企業,產值在二千多個億。

當年的童星,如今的企業家、科技專家,79歲的王龍基依然關心著中國電影的發展,和電影界的朋友暢談如何講好中國故事,讓中國電影走向世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