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作為中國人民最耳熟能詳的一段歷史,一直是影視和遊戲題材來源的大戶,然而近年來,市面上基本上已經沒有好玩的三國題材遊戲了,國產遊戲廠商依舊沉迷在各種換皮的三國手遊裡面無法自拔,拼命歪曲三國曆史,批量產出電子垃圾。


從《三國志》到《全面戰爭:三國》,老外始終統治著三國題材遊戲


▲這種擦邊球手遊數量並不少

而就連號稱三國遊戲之王的日本光榮特庫摩(KOEI TECMO GAMES)公司都只交出了《三國志13》這張不及格的答卷,濃濃的頁遊風配上 390 元的售價,導致這款系列 30 年的獻禮之作在 Steam 上差評率一度高達 84%。


從《三國志》到《全面戰爭:三國》,老外始終統治著三國題材遊戲

中國玩家現在比任何時候都有錢,同時也比任何時候都更渴望著一款基於中國文化背景的優秀遊戲出現,沒人跟錢過不去,於是在 2018 年,著名策略遊戲《全面戰爭》系列的工作室 Creative Assembly 宣佈將要發佈三國題材的新作,也打算攪一攪三國這趟渾水。


從《三國志》到《全面戰爭:三國》,老外始終統治著三國題材遊戲

這家來自英國的工作室,它的看家本領就是做「歷史感還原」和「戰爭大場面再現」的全面戰爭遊戲,並且憑藉著《全面戰爭》系列收割了全世界無數的策略遊戲愛好者,遊戲總銷量達到了 2200 萬份。

從《三國志》到《全面戰爭:三國》,老外始終統治著三國題材遊戲

這款命名為《全面戰爭:三國》(Total War: THREE KINGDOMS)從預告片放出開始就受到了海內外玩家的關注,甚至有國外玩家在 YouTube 上開始進行三國曆史科普,從黃巾軍「yellow turbans」 到十常侍「ten eunuchs」,再到十八路諸侯討董卓,連桃園結義的原因——為了匡扶漢室,播主也做了詳盡的解釋。


從《三國志》到《全面戰爭:三國》,老外始終統治著三國題材遊戲


▲圖自知乎用戶尚方寶劍


對於中國玩家來說,預告片中所展現的各種元素就足夠讓人興奮不已,《蜀道難》的 BGM 再加上劉關張三兄弟作為主角出鏡,配上恢弘壯闊的戰鬥場面,Creative Assembly 為了還原一個真正的三國所做的努力可見一斑。

從《三國志》到《全面戰爭:三國》,老外始終統治著三國題材遊戲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為了最大化的貼合曆史,Creative Assembly 大量參考了中國經典的三國演義電視劇和電影(比如 94 版老三國電視劇,吳宇森的《赤壁》等),甚至在貼吧到工作室探班的時候,製作人還吐槽到國內一些三國影視作品實在是非常糟糕,尤其是某部關於趙雲的電影。


從《三國志》到《全面戰爭:三國》,老外始終統治著三國題材遊戲

同時為了迎合中國玩家的審美,遊戲的美工、藝術形象均有中國員工負責,下圖的中國小姐姐完成了大部分三國人物造型的設計。


從《三國志》到《全面戰爭:三國》,老外始終統治著三國題材遊戲


▲圖自知乎用戶Shawn夜風

而《全面戰爭:三國》也終於在兩番跳票後於 2019 年 5 月 23 日發售,在發售不到不到四天的時間內,玩家在線數最高峰值達到了 192298(數據截止上週末),好評率達到了 82.86%,在口碑和銷量上兩開花,該作預售刷新了全戰系列的記錄,超過 30 萬人;權威遊戲媒體 IGN 也給出了 9.3 分的好評,能夠刷新紀錄,中國玩家可謂是功不可沒。


從《三國志》到《全面戰爭:三國》,老外始終統治著三國題材遊戲

可以說,《全面戰爭:三國》是最近最火的遊戲之一,在上線之時,也有大量遊戲玩家跟風嘗試這款遊戲,但是面對這款遊戲複雜的系統,很多玩家從入門到放棄也就花了不到半個小時時間。。。

從《三國志》到《全面戰爭:三國》,老外始終統治著三國題材遊戲

《全面戰爭:三國》的確是一款門檻相對較高的遊戲,雖然核心玩法還是用曹操、劉備、袁紹等諸侯來完成一統大業,但是遊戲更加側重的是國家管理和軍事鬥爭,並且細化了整個流程,大部分玩家就是在看到那張枝繁葉茂的科技樹的時候被嚇跑的,然而一旦真正上手之後,你就會發現原來時間竟然可以過的這麼快。


從《三國志》到《全面戰爭:三國》,老外始終統治著三國題材遊戲

讓《全面戰爭:三國》成為最強三國遊戲的還是它所能提供的代入感,為了增強這種代入感,遊戲的畫風結合了中國傳統水墨畫和寫實風,並且加入了古典配樂和詩詞歌賦,而且還提供了完整而高質量的中文語音,角色的屬性也用了五行來進行展現。遊戲還特別引入獨特的「關係」系統設計,以貼閤中國式文化,當然上述這些《三國志》系列都可以做到。


從《三國志》到《全面戰爭:三國》,老外始終統治著三國題材遊戲

而《三國志》做不到的正是《全面戰爭:三國》對於戰爭場面的還原,騎兵衝鋒,陷陣破敵,刀劍相搏的戰場非常真實的呈現在眼前,每一步的操作都將對戰場局勢產生深遠的影響,玩家不僅要考慮排兵佈陣,同時還要考慮戰損比來維持可持續發展。


從《三國志》到《全面戰爭:三國》,老外始終統治著三國題材遊戲

當然,《全面戰爭:三國》也並不是一部完美的作品,外國人再怎麼研究也還是沒辦法完全吃透三國的整體語境,所以在一些設定上出現了比較大的槽點,比如誓死追隨劉備的關二爺會選擇歸順曹操,又比如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蟬就被做成了一個農婦形象。。。


從《三國志》到《全面戰爭:三國》,老外始終統治著三國題材遊戲

但是瑕不掩瑜,Creative Assembly 已經打了一個足夠牢固的地基,我們還可以期待在後續的補丁和 MOD 裡面,全戰三國會在中國玩家的反饋下變成一個足夠完美的形態,而 Creative Assembly 也非常重視中國玩家的意見,在百度貼吧裡面積極收取著中國玩家的意見,這種用心是非常值得欽佩的。

從《三國志》到《全面戰爭:三國》,老外始終統治著三國題材遊戲

其實《全面戰爭:三國》的出現讓我們的玩家又喜又悲,在多年之後終於有一款如此有趣的三國遊戲出現在我們面前,悲的是它的製造商並不是我們最熟悉本土文化的國產廠商,這種情緒在這封玩家寫給 Creative Assembly 的感謝信裡面是可以充分感受到的。


從《三國志》到《全面戰爭:三國》,老外始終統治著三國題材遊戲

好的東西都是世界性的,就像日本漫畫《龍珠》風靡世界,其文化根源是中國的《西遊記》和日本的民間故事《南総裡見八犬伝》,最後世界上所認知的孫悟空是那個可以變身超級賽亞人的 Son Goku ,而我們的《西遊記》的孫悟空則只能變成 Monkey King 而被外國人認知。波蘭這樣一個歐洲小國也能出產《巫師》系列這樣的基於本土文化的世界性遊戲。


從《三國志》到《全面戰爭:三國》,老外始終統治著三國題材遊戲

曾幾何時,我們曾經也製作出了像《傲世三國》和《三國群英傳》這樣品質優秀的三國題材遊戲,但是最終被淹沒在盜版橫行和網遊崛起的時代洪流裡,而接過整個國產遊戲製作話語權的那幾個公司雖然也在不停的製作著三國題材的遊戲,但是糟糕的品質和圈錢的賣相最終也只能變成華語文化圈的自嗨,在《全面戰爭:三國》之前做得最好的三國遊戲也基本都是日本出產。

從《三國志》到《全面戰爭:三國》,老外始終統治著三國題材遊戲

這次《全面戰爭:三國》的熱銷也證明了我們的玩家已經做好了為優秀的遊戲買單的能力,做遊戲只講情懷會死,但是在有能力的情況下卻無所作為是最大的悲哀,Creative Assembly 用了 20 年時間打造出了這一品類的護城河,對於已經習慣躺著賺錢的這些國產遊戲廠商來說,誰來做第一條有耐心的鯰魚呢?


從《三國志》到《全面戰爭:三國》,老外始終統治著三國題材遊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