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特使來華,韓國不應指望中國接受薩德

社評:特使來華,韓國不應指望中國接受薩德

韓國總統文在寅的特使李海瓚今天起訪問中國。韓國從17日起向美日中俄分別派出特使,正式啟動“四強外交”。

李海瓚曾任韓國總理,現為韓國國會議員,被公認為韓國“知華派”。在派往四國的特使中,他的影響力也是最大的。當然了,他面臨與中國探討的事情也大概最嚴峻,首當其衝的將是“薩德”問題。

文在寅入主青瓦臺後,韓國官方的最新表態是:不能武斷地認定文在寅反對“薩德”,文在寅呼籲審視“薩德”著眼於程序的正當性。青瓦臺進一步解釋說,決定部署“薩德”的過程不夠民主,出乎國民意料,新政府將向國民公佈情況,公開討論,還可能爭取國會的同意。

由於朝鮮剛進行了新的導彈試驗,更多導彈試驗和新的核試驗也不能排除,韓國挺“薩德”派可以不斷找到新的藉口,下一步“薩德”的興廢有很大不確定性。李海瓚這個時候作為特使來中國,除了表達恢復中韓正常關係的願望,還會爭取北京對韓國新政府“難以逆轉部署薩德進程”的理解,探討淡化“薩德”問題對中韓關係負面影響的可能性。

韓國輿論當下有了一種樂觀期待,即無論“薩德”問題解決得怎麼樣,中韓關係都會走出陰影,恢復以往的熱絡。

對文在寅主張積極發展中韓關係,北京的確應當給予鼓勵。因此北京對文在寅政府的態度需要有別於對執政後期朴槿惠政府的態度。但是與此同時,中方反對部署“薩德”的立場應當是堅定不移的,韓國新政府對華友好姿態不能置換其對待“薩德”的應有立場,這一點北京有必要在與文在寅政府一開始打交道時就講清楚。

只要“薩德”繼續在韓部署,中韓兩國就很難恢復之前的合作水平,這是中國全社會的底線。中國人已經迅速適應了中韓交往的退潮,離開了“韓流”,我們並沒有寂寞。少去韓國旅遊,中國遊客的選項多的是。受中韓關係冷淡的影響,很多原本打算買韓國汽車和手機的中國消費者,自然轉向了中國國產品牌。

韓國是否繼續部署“薩德”,在多數中國人看來是首爾有沒有在“幫著美國搞中國”的試金石。也許韓國並不主動想完全倒向美國,但“薩德”實際產生的效果就是那樣。

即使中韓因“薩德”問題繼續僵持,也不能認為就是兩國關係“全完了”。僵持也可以是理性的,少一些民族主義的衝動。首爾需要做出要“薩德”還是要完全恢復中韓關係的選擇,它不應寄希望於魚和熊掌兼得。

如果“薩德”在韓國最終得以強行部署並全面運轉,必將導致朝鮮半島的核競賽與安全困境升級,它可能成為韓國戰略上的不可承受之重,捲入全球核競賽的韓國無法駕馭由此帶來的戰略衝擊。

朝鮮半島已經夠亂了,“薩德”是半島乃至東北亞局勢動盪的新維度。實事求是說,韓國無力駕馭“薩德”帶來的更大風險,因此不該在這個方向上冒進。及時止步應是韓國最容易控制輕重的選擇。

相關推薦

推薦中...